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蒙此,查铺堂等项名目,久干例禁,该胥役等胆敢索扰滋事,实属玩法!合行示禁。为此,示仰绅士及胥役人等知悉:自示之后,各胥役毋得再藉铺堂等项名目,任意勒索滋事,致干提究!该绅士等亦应知自爱,勿复干预词讼,匍匐公庭!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道光四年(缺)月(缺)日,举人曾维桢、陈玉辉、林大均、林谦光,贡生林慎微、王启昭、陈连魁、施廷选、杨登科、费天德、吴道行、邱朝宗,监生蔡擢谟、林有华、黄锦尚、曾式高,廪增附生林琼、周锦春、洪坤、林靖邦、曾恩宠、邱宗华、周师洛、陈振玉、林正春、谢天宠、徐朝衡、蔡维俟、柯复贵、陈衡、林长青、周泰然、谢德让、林元宗、杨邦宪、杨桂芳、林开基、蔡兆禧.萧起凤、江日升六学公捐立石。

  按:碑原勒古台湾府奎楼书院(址在今台南市中区中正路东段路中),日据时移奎楼于今中区文昌里,碑亦随之。民国四十三年(公元一九五四),碑移列市立历史馆小碑林。碑高一○二公分,宽八四公分,额楷书如题,花冈岩。示禁者为台湾县知县李慎彝,道光三(一八二三)年二月任。碑中「臬道宪胡」,名承珙,道光元年(一八二一)三月署任。

  .奉宪禁胥役勒索绅衿碑记(道光五年)

  署福建台湾府凤山县正堂杜,为遵札禁绝,以肃法纪事。

  蒙本府宪盖札:『奉臬道宪胡批:「据举人曾维桢、林大筠、陈玉辉、贡生林慎徽、张振文、蔡有汜、监生黄锦尚、曾式高、林光新、生员林琼、杨桂芳、林长青等佥呈,请饬严禁,毋许衙门刑杖什差横索「铺堂」礼」等情,批仰出示严禁,毋再稍任索扰滋事』等因,转行下县。

  蒙此,查「铺堂」等项名目,久干例禁,本县莅任之初,业经禁止在案;兹蒙前因,合再示禁。为此,示仰各衙胥役知悉:自示之后,务宜革面洗心,奉公守法;如再藉称「铺堂」等项名目,任意私索,一经察出,或被告发,定行严提究革,决不姑宽。凛之,怀之,毋违!特示。

  此案经道光二年秋九月蒙署凤山县正堂杜出示严禁,但恐积久弊生,故态复萌,诸同人遵将禁示泐石,永垂久远。俾后世胥役咸知禁令昭彰、律例煌煌,罔敢干焉。

  道光五年蒲月(缺)日,合邑举、贡、监、廪、增、附同立。董事:杨登科、吴向辰、李世青、赵荣宗、郑元琛、洪春燕、郑腾高等。

  皇赏苏柏捐银二员。曾问盛、萧□三,各捐银一员。

  按:碑存高雄县凤山镇凤仪书院,高一二○公分,宽六一公分,花冈岩。卢尔德嘉「凤山县釆访册」录之。示禁者为署凤山县知县杜绍祁;碑中「本府宪盖」,名方泌;「臬道宪胡」,名承珙。

  .示禁碑记(道光七年)

  升任福建台湾淡防分府凤山县正堂杜,为恳恩给示事。

  本年正月间,据兴隆里城内廪生郑阗、陈琨、生员张振□、黄文仪、蓝文俊、耆民吴传、黄助、钱兴等呈称:『本里武庙虽境内居民廛地□纳香灯,祀费不敷。嘉庆二年□廪生吴清时等佥议,就本里土名蛇山前后□□一带,每年□□□微利,以资明□,□□前主请准示禁在案。因蔡逆作乱,案卷焚□无存。现城池重建,敢恳仁宪出示告□,使知恪遵,以垂永远』等情。

  据此,除此示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居民人等知悉:尔等毋得在武庙□围香灯之草山混行樵采:如敢抗违,定行拿究不贷。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道光七年正月(缺)日,给武庙住持僧道义立石。

  按:碑存高雄市左营区圣后里旧城国民学校,高一○七公分,宽五○公分,花冈岩。示禁者为凤山县知县杜绍祁,道光七年(公元一八二七)莅任。

  .严禁破埤害课示告碑记(道光七年)

  特调福建台湾府彰化县正堂加三级、军功加一级、记大功十次李,为严禁破埤害课,以杜滋端事。

  案据西螺保业户廖靖忠、廖拔西、张甘林、廖拔琦、张□裕、张源盛、张瑞泽、陈德丰、张瑞丰、张昌裕、廖世恒、汪林荣、埤圳长游典成、廖魁等禀称:『缘西螺保鹿场埤,原就触口筑笥栏水入圳,灌溉四十余庄田禾,上供课帑,下资民命,所关匪细,久载「府志」。凡有竹筏由溪经过,从不敢冲犯课圳。向定以四月半后为期,必有溪水满通埤岸,始许过筏;稍能伤碍,则应折筏抬过,历来如斯。无奈溪头巨姓,聚集匪徒,结党立股。凡有过筏,必向买路;由浅入深,竟成利薮。无论有水无水,只要筏夫多钱,即行破埤放筏;任俾水别流,害及田苗枯槁。日久成惯,不能阻止。历任以萑苻之风,相续于道,节次示禁,并亲临焚毁,未能锄灭。此二月二十日巨魁张夏、张察再行破埤害禾。埤长向阻,被殴。众佃望水情迫,于三月初九日截获张夏、张察同筏夫张婿、黄保,禀解究办。蒙堂讯,将张察、张夏刑责枷示;并令张夏赔资修筑,出具「以后不敢破埤」甘结缴案。一面出示严禁该处人等,务须依照水时,必有满过埤面,始准过筏。忠等敢不凛遵!惟该处习恶成性,移时即违。非蒙就示勒石,竖立埤所,以垂永远,恐无以杜复萌。合再沥情佥恳,伏乞电察国课民命攸关,恩准勒石示禁,以垂永远。沾感切呈』等情到县。

  据此,案查先据业户廖靖忠等佥禀张夏、张察等擅破课埤,当经差获到案,分别责惩。兹据前情,除批示外,合行出示严禁。为此,示仰附近居民人等知悉:尔等务须各安生业,毋许结党包抽筏费。所有竹筏,俟圳水通流满过埤面,方许顺水撑载;不得再行掘毁课埤,复滋事端!倘敢故违不遵,仍在溪头等处截索筏费,掘毁埤圳,一经察出,定即严拿究办,断不稍为宽贷。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道光七年五月(缺)日给立石。

  按:碑存云林县西螺镇嘉南水利分会,高一三○公分,宽七一公分,花冈岩。原碑缺题。示禁者为彰化县知县李廷璧,道光六年(公元一八二六)任。「台湾私法物权编」录全碑,约有八字相出入。

  .严禁牧牛范夫人筑坟处所示告碑记(道光七年)

  特用分府、直隶州、嘉义县正堂、记功加三级,纪录十次王,为坟遭畜害等事。

  本年六月十三日,据举人王朝纲呈称:『缘纲母氏范夫人于嘉庆十四年卜厝于大仙岩麓。近有附近农民牧牛坟际,肆意喂养,青草食尽。每遇霖雨,周围倒陷。纲侦知,随嘱该地耆老并大仙岩住僧阻止。而愚民等不唯不听,反敢背后口出骂言。恳请示禁』等情。

  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示禁。为此,示仰该处居民人等知悉:嗣后毋许再行牵牛在范夫人筑坟处所牧养喂草;自示之后,倘敢再违,定即差拿究惩,决不宽贷。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道光七年七月初二日给。

  按:碑存台南县白河镇仙草里大仙寺,高七六公分,宽四二.五公分,花冈岩。原碑缺题。示告者为嘉义县知县王衍庆。

  .海东书院乐捐生息碑记(道光八年)

  钦命按察使司衔福建分巡台澎等处地方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加十级、纪录十次刘,为给示勒石以昭永远事。

  案据台厅『为禀海东书院人文蔚起,原设师生膏火,不敷支应,屡经禀蒙饬知筹款添□。兹有凤山县民曾照、嘉义县民洪世成,急公好义,特愿捐银生息,以供海东书院膏火应用。又有台湾县童生陈以礼、凤山县童生张其中、嘉义县童生连三等,各慕义趋公,随缘乐助。现据曾照愿捐番银二千零五十圆,洪世成愿捐番银六百六十圆,张其中愿捐番银六百八十圆,连三愿捐番银六百六十圆,陈以礼愿捐番银七百五十圆,共四千二百圆。理合禀请俯赐行府,转饬台湾县,发交殷实户民,按月生息,由厅支应海东书院膏火月课之费。其息银,由县按月取支送厅□用;如有短缺,应着该县赔补,以端责成,而昭慎重』等由。

  据此,业经本司道札府□县生息去后。兹据台湾县申报:『殷户□生、杜嵩,保家□三□、职员□有汉等具领前项番银四千二百圆,照生息例一分行息。并于本年四月初七日起息,其息银按作四季备缴,以□膏火之用;其母银按三、五年清还,不敢迟误,□□状附卷』等由。据此,合□□给示勒石,以垂永远。庶□□士共知□民人等慕义趋公,随□□□之善可也。特示。

  署台防同吕志恒奉父勒石,建立海东书院晓谕。

  道光八年六月(缺)日给。

  按:碑原勒台湾府海东书院(址在今台南市中区忠义国民学校),高九五.五公分,宽五五公分。花冈岩。原碑缺题。示禁者为台湾道刘重麟,道光七年(公元一八二七)履任。

  .海东书院膏伙经费捐输示告碑记(道光十年)

  钦命升授江西按察使司、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刘,为给示再行勒石,以昭永远事。

  照得海东书院为全台人文荟萃之区,必须加意振兴。无如经费不敷,膏伙时形支绌。道光七年科考期内,经本司道谕令代□提调前署台防同知吕丞设法劝捐,共先鸠得凤山县童生曾焕等番银四千二百元,交台湾县发商生息,由前署厅吕丞勒石晓示在案。嗣复改立捐簿,函致各厅、县分□题写。兹据淡厅、台、嘉二县绅士共捐缴番银五千七百七十元,又嘉义张令捐银一百元,总共捐银一万零七千元。尚有凤、彰二县捐簿未据缴还,曾否题有若干,尚未禀报。现值升任交卸,除将已捐收银项,先行发府交商生息,按月解厅支应外,合行谕示勒石,以彰义举。其余未捐各属。移知新任查催□缴。俟用费充裕,再行妥定章程,以垂永远,勉副国家乐育人人之盛意。所有捐输花名银数,开列于后。特示。

  署海防同知蒋镛奉父勒石,建立海东书院晓谕。

  道光十年二月(缺)日给。

  按:碑原勒海东书院,日据时移存台南市南区碑林,高一○六公分,宽五五公分,花冈岩。原碑缺题。给示者为台澎兵备道刘重麟。

  .严禁衙蠹酷索班数示告碑记(道光十七年)

  特调台湾府嘉义县正堂、加五级、纪录十次范,为出示严禁以垂永远事。

  案准前县移交: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三日。据举人即用同知林希哲、截选知县蔡廷槐、即用教职军功六品职衔苏策名、蓝翎候选同知刘思中、布政司理问王源惠、候选教职王得任、军功蓝翎许锡勋、候补把总王朝魁、军功七品苏凤鸣、贡生苏琼英、庄仰中、刘恩推、黄永淳、武举方逢春、王得宽、李建邦、林荣源、苏克忠、廪生陈善、陈志豪、苏策治、苏泉达、周凌云、苏德周、李尚光、何尚、生员李梦符、王源邃、何坤、黄斯信、洪英才、王作肃、罗绶、庄学海、黄朝勋、施美科、庄文捷、关廷凤、武生黄清辉、郑名标、王得球、黄定邦、黄兆凤、许青云、监生林协恭等呈称:『窃惟圣教覃敷,无非保民至意;卧碑昭著,专为养士隆文。故凡民人词讼,不许牵扯生员;士子律身,亦自洁修自爱。惟是事关切己,难免进质公庭,最恨曲直不分,先遭衙蠹酷索刑杖,名曰「水钱」,各役称为「班数」,稍有不遂,百般凌辱。士子且然,庶民尤甚。是欲伸冤而反加惨,可胜言哉!所以事主被盗多不敢出控,获贼不敢解官,诚谓「水钱」、「班数」之索,比于强盗尤横。经前举人曾维桢等,于道光三年间佥请前道宪胡严禁,蒙批「仰府饬厅、县一体出示禁革」在案。因末勒碑示禁,无所触目警心。幸逢新政,造福斯民,栽培多士,案无积牍,民鲜沈冤!哲等抑体仁宪至意,爰谋久远之规,以振士气而厚民俗。为此,佥恳恩准示禁勒碑,以垂不朽!切叩』等情到县。据此,当经前县批示:『饬承查覆』。兹据该承查明禀复前来,除立簿存房外,台行出示严禁。

  为此,示仰合邑绅士暨书役人等知悉:嗣后凡有大小案件赴案投诉,毋许分外强索等弊;如敢故违不遵,许该民人等扭禀赴县,以凭从严惩办。尔等亦不得藉事滋端,各宜凛遵,母违!特示。

  邑侯范老父台原批:『蠹役作奸犯科,招摇撞骗,大为地方之害!自应出示严禁.刊刻石碑,使若辈触目警心。该职员等前词经据粘台地数单,请饬照办。候饬承赶紧叙稿,送核可也』。

  道光十七年十一月(缺)日,给贴晓谕。

  按:碑存嘉义县嘉义市圣神庙、高一一九公分,宽六七公分,花冈岩。原碑缺题。示禁者为嘉义县知县范学恒,道光十七年(公元一八三七)任。

  .南河桥涵示禁碑记(道光十九年)

  署福建台湾时台湾县正堂裕,为独力修造等事。

  本年二月二十八日,蒙本府宪熊批:据职员石时荣禀称:『荣住顶南河经商,历年糖货栈贮街内亭下。缘街外南河桥原系杉木盖□,□□多年。行旅咨嗟,不宜久废。荣独备资,购买砖石,河底定基,改造石桥,冀垂永远。桥之东畔,毗连涵口,夜间每盗贼□涵入街偷窃。荣即一并建用大杉木板,铺密涵口,不特可弭盗贼,而且可杜填塞污秽。兹修完固,计费番银八百多□,悉荣独力支理。查此桥、涵,城中远近潦水,从此而出:东接府第枋桥头,南通上、下横街,北纳关帝港,众派沟流总归□涵,奔流入海。前因河底积粪,淋雨夜降,涵口拥塞,水涨盈丈,城垣崩倒,是其左证。因思此地虽将杉木盖密,眼前无患;日久防疏,难免无堆积粪土之病;且杉木易朽,涵口何能仍通?欲得万全之处,必须盖搭小屋,遮盖其上,不特可杜污秽;并为夜间街衢防守处所,庶亭下栈贮亦可无虞。此为思患预防,合亟沥禀。伏乞仁宪大人,恩准行县示禁:桥涵左右余地,毋许仍前堆积粪秽;涵口盖密之处,准荣盖搭小屋,以便防守,公私均有稗益。沾感!切叩』等情。蒙批:『据禀南河桥颓坏、经该职员独立捐修、其桥东涵口用木密盖等情,均于地方有益。仰台湾县即行出示严禁:居民人等,毋许在桥、涵左右堆积粪秽;仍准于涵口盖密之处,塔寮防守;并着勒石永禁,以垂永远』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