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
.新建武庙碑(光绪二年)
天下无有不灵之神,而独有不灵之庙。非庙之不灵也,地有以使之也。故庙得地,则神着其灵,有断然。
澎湖自国初隶入版图,设官以守。凡崇入祀典之神,皆择地建庙,以为民庇;而有司有特祭之□。如观音、天后、北极、城隍诸神,皆素着灵异,啧啧人口;惟于武庙,独无所闻焉。说者皆谓『庙之建也,殆未得其地』云。庙向建于校场演武厅之右,规模宏敞,栋宇壮丽。官斯土者,曾一再修之。都人士以其凡水旱疾疫,有祷焉而莫之应也,遂香火阙然,庙貌日就剥落。
军门吴公奇勋者,守兹土将十稔,地方营伍,整顿一新。凡衙署、兵房、塘汛、较场、箭道,均设沄修葺,使办公讲武,各有其所。又捐廉,建筹海堂于署西。复条陈大府,请款于新城金龟头等处,请筑炮台。百废俱举,卓然为海外雄封。节年以来,鲸鲵不波,岁丰民乐,闾阎富厚,兴作因时,都人士重修文石书院及观音亭、北极殿诸起,吴公皆厚捐清俸以为都人士倡。盖欲振文风而锡民福也。武庙为戎行所特重,吴公不忍其频废倾圮,决意有以新之,商诸摄通守事唐公世永。唐公曰:『立庙以为民,宜顺民志。今以斯庙之有祷焉而莫之应也,故无有建议修葺之者。与其仍旧而徒费巨资,孰若改迁而俯顺民志?此间红木埕之旧址,素称吉壤,民以其地属于官,无最觊觎之者。卜宅,盍以武庙迁建于期?未始非为民祈福之一道也』。吴公以为然。命堪舆家相之,佥曰吉。商之官若绅暨军民商贾,罔不称善。于是发薄劝助,皆踊跃乐输,计集资千有余金;其不足者,悉问吴公继之。而命千总吴宗泮、外委张豪霖、武生高其华踵其役。鸠工庀材,经始于光绪元年乙亥七月,落成于光绪二年丙子六月,计费白金一千六百二十两有奇。是役也,倡其议者,军门合浦吴公;赞其成者,司马秀水唐公、署右营都阃苏公振升、右营都阃苏公桂森、绅士孝廉郑步蟾也。
抑有奇者,方定议改迁之始,吴公欲得巨木以为神像,澎湖向不产木,无可得;思购之于内地,而未得其当。海中忽涌出一株,大可数围,长可数丈。今庙中诸神像,悉以是木成之。闻者皆同声称异。意者庙已得地,故特着其灵欤?他日神灵赫濯,凡水旱疾疫而有祷皆应,大为一方之庇者,抑又可预决矣。是为记(作者题款风化不可辨)。
光绪二年七月(下疑有缺)。
按:碑存澎湖县马公镇朝阳里红木埕武圣庙,高一三四公分,宽六五公分,花冈岩。原碑缺题。作者梁纯夫,号再卿,广东三水人,光绪初寓台,游澎湖。碑文林豪「澎湖厅志」录之,惟略其年款及作者题款。
.大穆降二岭街重建观音亭捐缘碑记(光绪二年)
自古碑碣之立,由来尚矣,大之关乎志乘之纪载,小之亦系乡里之见闻,不独庙宇然也,而于庙宇尤甚。兹如本庙,缘自乾隆年代开基,当时创造之初,小如环堵。嘉庆间始更张而推扩之,斯庙遂廓然巨观。迨同治元年,坤舆大震,竟将中外土木一齐覆地爰商义举,此户捐赀,重为结构。由戊辰以迄丙子,前后九载,朴斫丹雘,斯庙乃焕然更新焉。
顾庙貌重新,已极神人共仰;而缘基乐助,尤当姓氏流芳。际此勒石之秋,其有捐赀未上银两者,誊明香签;其上银两者、难划一者,谨依捐题多寡为序,逐一镌碑,胪列于左:
周恊茂捐银一百七十元。锺合利捐银一百六十六元五角。张开兴捐银七十四元四角。刘隆泰捐银四十二元四角。黄顺兴捐银四十元五角。王恒盛捐银四十元。苏宝成捐银三十四元八角。林坤旺捐银三十元。林金兴捐银二十七元。陈寿春捐银二十五元六角。陈恊成捐银二十四元七角。锺四荣捐银二十三元。何宝春捐银二十二元五角。锺福记捐银二十二元。林万美捐银二十二元六角。林太山捐银二十元。陈荣捐银十九元二角。梁顺发捐银十七元五角。张源发捐银十六元五角。陈云章捐银十六元。吴净捐银十五元五角。黄恊益捐银十三元。陈朝基捐银十三元。蔡天印捐银十三元。许廷仪捐银十二元九角。刘合兴、曾合兴捐银十二元三角。陈三合捐银十一元五角。胜成捐银十一元五角。胜兴捐银十一元五角。吴存仁捐银十一元。陈合记捐银十元六角。蔡光胜捐银十元六角。福顺号捐银十元五角。何卫生捐银十元。徐福顺捐银十元。
苏益兴捐银九元。林顺庆捐银八元五角。吴心妇捐银八元。新发兴捐银八元。陈天胜捐银七元九角。姚四美捐银七元五角。庄崇福捐银七元二角。萧东成捐银七元二角。周恊力捐银六元八角。黄玉带捐银六元七角。李屋捐银六元六角。郑瑞德捐银六元三角。曾瑞传捐银六元二角。许东初捐银六元。陈石捐银六元。曾愿捐银六元。沈泉捐银六元。张雄捐银五元六角。何胡捐银五元六角。黄色捐银五元二角。林百爵捐银五元。
陈路捐银四元五角。林戆捐银四元三角。梁海捐银四元三角。李英成捐银四元三角。黄意捐银四元二角。锺列捐银四元二角。苏振芳捐银四元。林布捐银四元。曾明德捐银四元。林妈传捐银四元。
蔡三合捐银四元。许仕捐银四元。简申捐银四元。陈愿捐银四元。林宝合捐银三元五角。苏受全捐银三元五角。郭同兴捐银三元五角。刘扬捐银三元五角。欧阳宗海捐银三元五角。陈□捐银三元□角。魏统照捐银三元二角。陈正捐银三元二角。苏四民捐银三元二角。黄玉山捐银三元。林恊顺捐银三元。许尚泰捐银三元。钟美捐银三元。李□柳捐银二元八角。林渊捐银二元八角。侯尚捐银二元五角。王源美捐银二元五角。□□□□□□□□。陈万泉捐银二元三角。吴照捐银二元三角。曾番薯捐银二元三角。吴安然捐银二元三角。苏守捐银二元二角。史凛捐银二元二角。杨虎母捐银二元二角。陈宏捐银二元二角。林皆此捐银二元一角。田景捐银二元一角。柯光华捐银二元。
陈福□、(下缺人名约二十八名,约七八十字)林澎、李旺、杨屋、薛对、陈炎、林芳、许要、李洗,以各捐银二元。(下缺十余字)陈文已、林建喜、(下缺十余字)陈添捐银一元□角。唐海松、梁光谦、梁等、薛富、李和、□□□、侯□□、林□、梁佛、□□□、□□□、□□□、林□、(下缺约九字)、蔡荖、苏港、(下缺约九字)孙信、林平、(下缺约九字)刘圭、(下缺约十一字)何捷三、□妈达、梁祖义、蔡允、蔡旺、黄大雹、康祖生、陈粒、郑金,以上各捐银一元。周隆茂、□□□捐银一元四角。吕尊贤添打石碑捐银一元六角。(下缺十余字)萧坎、黄世魁(下疑有缺)
总理生员刘承珙、钦加五品刘承琛,董事理账周国明、□员曾□琴、交缘锺合利、林昆旺、张开兴、梁顺发、许廷仪、黄□德、陈荣、曾时、陈贤、锺福记、陈胜兴、林金兴、陈阿雹同勒石。
光绪二年九月(缺)日立。
按:碑存台南县新化镇观音里观音庙(观音亭),分镌二石,俱高六○公分,宽八八公分。第二石灰泥涂塞,多不可辨。
.朱子石刻碑记(光绪三年)
光绪丁丑六月,偶于书院东偏尘土中搜得石刻朱子四大字,笔力端劲,碻为朱子书无疑。不知何年、何人运何处石刻至此,拟龛壁而未及也。今巡台使者夏公命补龛,志其出土岁月于此。
书院掌教江右杨希闵识。
按:碑原嵌海东书院(故址在今台南市中区忠义国民学校),光复后移存台南市立历史馆。记中所称「石刻朱子四大字」曰「文山秀气」,一字一石,字经约五○公分。所称「巡台使者夏公」,名献纶。文中丁丑,光绪二年(公元一八七七)。
.章程碑记(光绪三年)
屏东书院之设,由来久矣。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自嘉庆甲戌年邑主楚江吴性诚与缑山诸先生总理郭萃、林梦阳、捐首萧兆荣、董事萧启德、江启源、郑纯修、黄绍钟等议定基址,筹划规模。乙亥年元月起工,腊月告竣;但捐项缺额,本质既立,而华彩未加。时里内分县主芾南刘荫棠会请郭萃、刘瑞麟、萧启德、萧启元协力劝捐,增修油漆,聿成轮奂大观。乃未几,吴、刘二公解任,诸先生继谢,而书院空存矣!惟拔亭先生与萧启邦、陈珏、许□盛营为,连置租产,始有淡薄经费。越辛丑桂月间,合同计算,开费不敷,考课难举;而拔亭先生力辞解任。诸同人公议设立规条,再请萧启邦起而接踵继办,纲举月张,经费日加。嗣后历任董事,陆续营置,诸费稍备,祭祀考课,得以永远举行。是亦淡属之幸也!特恐人往事湮,难以稽考,丁丑秋诸同人议将规约租条勒石,以垂久远。爰序其缘起,以昭示来兹焉。
章程各条开列于左:
一、公议:书院建置业产租额并契券数簿、图章诸物件,尽付掌院收存理办;外人不得越职言事。
一、公议:院中椅桌对象,原是读书考课应用,外人不得乱借;其余或要用,须先通知院丁,问掌院之人言借,许诺然后搬出,毋得擅便。
一、公议:历年租项新旧拖欠,理事者务必竭力收讨;或有屡讨不还,亟宜通知诸同人出头迫讨,务先陈明。
一、公议:文昌帝君、五子先贤,本配春秋祀典,定于二八中丁永远举行,必不容废。
一、公议:历年考课,原是鼓舞人才,其饭食给赏,随时酌议,须听掌院主裁,务必从省为贵。
一、公议:掌院之人,每年辛金定粟八十石。所收租粟银项出入开费,务必逐段登记,以便稽查。
一、公议:院丁二人,以征收租项及管顾书院物件,每月共定辛金银六员。
一、公议:书院建置田园,原垂永远,务必先求上下手杜绝,查明此业妥当,租息有征;其余典借,毋得滥收。
一、公议:条规外或有公事要开书院银元,务必通知在迩二三诸同人,或行或不行,又宜听掌院主裁,不得越分。
光绪三年桂月(缺)日,屏东诸同人公置。
按:碑存屏东县屏东市孔子庙(屏东书院),高一○八公分,宽六二公分,花冈岩。碑中甲戌,嘉庆十九年(公元一八一四);乙亥,二十年(一八一五);辛丑,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丁丑,光绪三年(一八七七)。
.敕建凤山昭忠祠碑(光绪三年)
于维圣清含育万品,衅牙咸折,肖类知归;独台湾孤悬海外,物产丰殖,生蕃错处,鼠伏猱缘,外启戎心,内遗圣化。乃恢庙胜,辅德以威:詟远人,驯异族,将领忠力,士卒用命。窥谋既寝,蒙机渐开。爰畴勋庸,并旌亮义烈,有勒建昭忠祠于台湾之凤山,祀提督王德成、张光亮、李常孚、总兵胡国恒、福建候补道田勤生等诸部死事者,无问官卒,咸得附飨。有司以时诣祭,牲币如礼,必备必虔,褒往厉来,规制远矣。
先是,日本以蕃戕难民为辞,于同治甲戌春入犯台南。诏以今尚书沈公视师,公调益军,则遣今福建提督唐公将淮军万人以往。唐公方屯徐州,受调霆发,义不惮行。旗鼓向指,号令明肃,日本度不可敌,请成而退。会生番复戕官兵于狮头山下,移军往征。蕃类胚浑,阻菁出没,嗜杀忘死,旧以度外置之。唐公刊道列营,转战夺险,连下蕃社,首恶就擒;余怵军威,相率归命。芟弥不极,约以八条,革顽奉法,易兽为人:威行穷山,欢播丑类。是为台湾生番服化之始。竣功,都籍陷阵、中瘴物故者几二千人。宿将贤僚,忠存魄逝,班师息瘁,驻旆澄江,于是逾二年矣。唐公喟然语提督周志本、章高元曰:『吾侪奉国威灵,涉远犯难,师武臣职也。公等悉智尽勇,仆受其成;而王、田诸君,出不偕入!皇仁汇祀,礼亦宜之;章义抒哀,兹焉何属』?周君、章君乃谓铭曰:『是行也,吾子实掌书记,本末具睹,忠勤共之。辞而碑焉,繄吾子之责』!铭不获辞。
于戏!诸君在军十余载,南北巨孽,荡定咸豫。今兹戢远启昧,烈垂方来。交岭祠伏波,寗益祠武乡,古今实同,颂勒何媿!祠凡十有二楹,创于光绪乙亥七月,迄丙子六月落成,迁葬凤山、枋寮两冢,千九百十八棺。仍置祠田,守者司之,别石具勒。参将程曾郁、副将赵元成经理其事,例得附书。
辞曰:海气蒸郁兮,山岚与通。岛夷旁伺兮,诸华不同。榛狉性异兮,沙尘蒙蒙。函入圣度兮,劳臣之功。窈林麓兮千万重,灵风肃兮神雨从。慑彼狂兮波澄溶,福新氓兮牖胸蒙。歌峒叟兮舞蛮童,戴皇覆兮永无穷。屹宇下兮碑穹隆,用告来者兮式兹群忠。凤阳柳铭撰,合肥靳理纯书并篆额。
大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秋八月立石。
按:碑原勒高雄县凤山镇昭忠祠故址,今存台北市台湾省立博物馆,高一四二公分,宽七一公分,砂岩。卢尔德嘉「凤山县采访册」录之,略有错失。
.重修学宫碑记(光绪四年)
凤邑东迤山,南滨海,与内番狉榛蜎蠕为邻,入版图者二百余年矣。然半屏、龟、蛇诸山环护奔赴,秀气成釆。论者谓:兹地沐声教者有年,他日文献当鳞萃于斯,不终于荒芜朴陋也。迩者朝命抚番开垦,用夏变夷,离伊朝夕,惜无有振之者耳。
予奉檄宰凤邑,朔望祗谒文庙,颓垣败瓦,与刻桷丹楹相错,似土木初兴而中辍者。夫城阙兴讴,子衿曷刺?羹墙如见,哲范匪遥。学校之废兴,此邦之民俗击焉。考志乘,是庙建于康熙间。至同治乙丑,佥谋新之,鸠资二万有奇,仅成崇圣祠,大成殿尚有就绪,计已费万有五千;而司事训导陈天奎殂,事遂止。以故诸生鼓箧弦歌之地,依然茂草。旋而予解任,心怅然,无如何也!乙亥岁,又官兹邑,见鸠工庀材者相续于道。及至黉宫,则梓匠环列,栋宇改观:旧者新之、圮者峙之,卑者崇之。询知为训导叶君滋东所为。遂欣然曰:『叶君之举,予志也』!然叶君每以资不给为忧,是诚予事,则大集都人士醵金。董其事者,有若举人邱鹏云、训导李政纯,廪生林瑞藻、附生杨擢科、谢国钧、郑卿云、职员张鉴道,皆分职奔走。维时予适构试院为校士之所,未遑分营;而叶君遂独总其事。庶民攻之,百堵皆作,除旧构祠殿之外,其两庑暨大成坊、棂星门、明伦堂,翚凤盘螭,伏龟蹲兽,壹皆新制。缭以赤壤圆规之垣,澄以弯桥半璧之水,护以司禄后土之祠;典册图籍之府无弗缮也,笙镛笾豆之库无弗葺也,庖湢井灶之所无弗备也:规模修整,气象崇焕!山川形势,堂局向背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