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养吉斋丛录
养吉斋丛录
按:表文为纪文达所撰,极赡丽,今载集中。
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计与宴及以事未与宴者凡二千人。至惇叙殿锡宴联吟,自乾隆壬戌始。丙寅重举此典。嘉庆九年,宴宗室于惇叙殿。授简联吟,仍依故事。惇叙殿即崇雅殿,乾隆壬戌易今名。
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七旬万寿,赐三班九老宴于香山。在朝王大臣九人,共六百七十七岁;在朝武职九人,共七百二十二岁;致仕诸臣九人,共七百四岁。有香山九老图。宏旿书。迨皇太后八旬 万寿,赐三班九老宴于香山。文职九老,共六百六十八岁;武职九老,共六百八十五岁;致仕九老,共七百二十九岁。画苑艾启蒙作图。
乾隆五十年,逢国大庆,依康熙间例,举行千叟宴于干清官。宴席以品级班列,凡八百筵。与宴者三千人。用柏梁体,选百人联句。闽人国子监司业衔邓锺岳,年百五岁,自闽至乐赴宴,尤为盛事。嘉庆元年正月,再举于宁寿宫之皇极殿。与宴者三千五十六人,赋诗三千余首。列名邀赏而未人宴赋诗者五千余人。是日官一品及年九十以上者,手赐巵酒。高宗恭和圣祖原韵七律:早,仁宗圣制恭和,内廷诸臣俱许依韵。又选文武臣九十六人,仿柏梁体联句。两圣一堂,恩隆礼洽,万古未有之盛举也。是年与宴老民熊国沛,年一百六岁;邱成龙,年一百岁,赏六品顶带。九十以上老民八人,赏七品顶带。
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时,命朝鲜国酌派年六十以上陪臣二、三人充正、副使与宴。该国王遵派进京。高宗嘉其忱悃,于常例外,特赐国王宋澄泥仿唐石渠砚一方、梅花玉版■二十张、仿澄心堂纸二十张、花贱二十张、花绢二十张、墨二十定、笔二十枝。
乾隆五十五年,圣寿八旬,朝鲜、琉球、安南、巴勒布皆诣阙祝厘,因复赐宴于御园。
诸国正使,高 宗皆手巵以赐。午刻宣示御制诗章,俾使臣能诗者恭和。于是朝鲜、安南、琉球三国使臣皆拜效颂祝,得诗九章,附录于后:朝鲜国正使,行判中枢府事李性源诗曰:「尧阶春叶报中旬,湛露恩深法谠频。薄海欢欣同玉帛,寰区庆祝竞神人。陪筵每感黄封遍,赐酝那安御手亲。五纪馨香跻八耋,南山北斗总归仁。」朝鲜国副使,礼曹判书赵宗铉诗曰:「春回庆岁月中旬,玉帛来庭侍讲频。姬录万年跻寿域,尧阶三祝效封人。身沾法酝叨恩旷,衣惹香烟仰圣亲。武帐嵩呼同内服,双擎云汉颂皇仁。」安南国谢恩正使,刑部右侍郎阮宏匡诗曰:「筵开前节值新旬,春暖名园诏问频。恩侈饼幪高覆物,泽覃优渥广同人。怀侯柔远天生圣,饱德观光子慕亲。化外幸陪冠带会,期颐介寿拜皇仁。」安南国谢恩副使,东阁学士宋名朗诗曰:「虞廷肆觐未盈旬,拜奉天恩灌沃频。不限阳春覃异域,式隆膏泽宠来人。沦肌浃髓知优渥,望日瞻云妥戴亲。分外饼蠓何报答,愿将嵩寿祝皇仁。」安南国谢恩副使,翰林院待制黎梁慎诗曰:「天眷皇王启寿旬,亿年圣泽祝声频。御园日暖常佳气,华宴春浓及远人。星度共旋依北极,威颜咫尺仰慈亲。观光幸缀明堂列,顶踵均沾雨露仁。」安南国进贡正使,翰林院侍读陈登大诗曰:「虞阶何待舞经旬,玉帛初通雨露频。
煦育肯分千里外,绥怀浑似一家人。幸陪周宴清光接,近挹尧樽咫尺亲。新宠归来分海国,共将华祝颂皇仁。」安南国进贡副使,东阁学士阮止信诗曰:「华旦欣逢万寿旬,春巵廑祝叩筵频。象方玉帛联王会,鹿宴笙簧慰远人。望日有年陶煦暖,朝天何幸妥尊亲。南归愿即呈黄耈,早拜丹墀仰至仁。」安南国进贡副使,翰林院阮促诗曰:「九十韶光甫二旬,灵园莺燕报春频。星驰轮辔趋行殿,云集衣冠拜圣人。仰见英君德得寿,可知天命敬惟亲。金章玉席洪恩浃,泸伞难酬顶踵仁。」琉球国副使,正议大夫郑永功诗曰:「御极垂衣正八旬,普天沐德献琛频。四夷骈贡蒙皇化,五代同堂仰圣人。召人华筵龙液酒,飞登紫苑凤巵亲。
天颜咫尺沾恩湛,永祝升平万寿仁。」乾隆间,缅甸使臣陪宴万树园,以其国乐器五种合奏。其后每逢筵宴,备陈准部、回部、安南、缅甸、廓尔喀乐。
乾隆壬寅,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竣。春仲经筵礼毕,赐总裁、总纂、总校、分校、提调各官宴。又赐总裁九人、总纂各官七十七人如意、杂佩、文绮、笔墨等物。此则因事钖宴之殊恩也。
乾隆间,每岁腊月二十一日,宁寿宫后符望阁下赐饭。凡寻常赐食,非有外藩,则不设酒。入座者,御前大臣、御前行走、蒙古王、贝勒等,其时御前大臣多兼军机大臣,故汉军机大臣亦得入座。嘉庆以后,无御前大臣兼军机大臣者,故军机大臣皆不与,间命入座,盖特恩也。
乾隆丙申,金川平。皇太后幸宁寿宫,召高宗膳,并于阶下赐将军阿桂、丰升额及将领功大者三十 六人、军机大臣六人饭食,义同凯宴,亦历来未有之旷恩也。
道光癸未八月七日,幸万寿山玉澜堂,钖宴十五老臣,赋柏梁体诗,并绘图以纪盛。与宴者为和硕仪亲王、御前大臣赛冲阿、大学士托津、大学士军机大臣曹振镛、大学士戴敦元、协办大学士两江总督孙玉庭、户部尚书军机大臣黄钺、礼部尚书穆克登额、工部尚书初彭龄、理藩院尚书富俊、左都御史松筠、郡王衔都统哈迪尔、都统阿那保、致仕大学士伯麟、致仕都统穆克登布。时仪邸年七十九矣。特命设高座。以笃亲亲之谊。
正月十四日,宗亲宴,皆近支亲藩。道光间,在奉三无私。定例,皇子位次,在亲王、郡王上,惟家宴则近支诸王与皇子以长幼为序。十五日,蒙古亲藩宴在正大光明殿。是日掌仪司进玩艺,派蒙古王公递酒。旧时惟满洲一、二品大臣许入座。嘉庆七年,并许一、二品汉大臣与宴。后以为常。讲官与宴者,席于殿之西北隅。十六日,廷臣宴在正大光明殿。满、汉大学士尚书皆与。侍郎亦有命入座者。督、抚、将军人觐在京,或得与宴。如乾隆时之萨载、万福、常青是也。宴次有喜起舞,清语谓之嘛克新。人数曩亦无定,其礼节与除夕保和殿筵宴同。
新正宴外藩,例设中和韶乐,舞庆隆舞,并陈蒙古、回部、金川及各番部乐,并奏杂伎。
按:乾隆间,有扎萨克而兼一、二品官职者,亦与廷臣宴。又宗亲宴,间有命异姓王公与列者。如乾隆庚寅之超勇亲王成衮扎布、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拉旺多尔济是也。
新正筵宴,外藩向在丰泽园。设大幄次,以存旧制。乾隆间,紫光阁落成,其后遂宴于阁。宴后,例有赏内务府大臣司其事。
按:向例,紫光阁及上元赐宴,惟蒙古诸藩及年班回部降番等。乾隆壬寅,命朝鲜、硫球、南掌、暹罗四国陪臣亦入宴观礼。朝鲜使臣黄仁点、洪秀辅各赋纪恩七律:早。癸卯,依例与宴,朝鲜使臣郑存谦、洪良皓亦赋诗呈进。
新正筵宴,乾隆以来,率为定例。如有他故,或值斋期则停止,亦有移于他日者。乾隆癸丑、甲寅正月十六日月食,罢廷臣宴。乙卯上元月食,移正大光阴殿外藩筵宴于十四日,移宗亲宴于十六日,移廷臣宴于燕九日。
上元正大光明殿筵宴,观庆隆舞,状八旗士马射猎破阵。旁列伶工,唱清字歌曲,皆陈王业艰难,与武始北出,再成而南之义相似。其曲译汉者,具载会典,甚古雅。
除夕,保和殿筵宴,入座者年班外藩及王公一、二品大臣,而讲官以本年起居注进书作前后序者二人预宴。席于殿之西北隅。是日派蒙古王公递酒,上将进殿后门,出席前排列,上升座,赐坐,行一叩礼。宴毕,仍出席如前。俟上出殿后门,乃退。筵内果品羊腊等,皆得携归。
按:殿上坐次既定,乐作。进爵大臣起,退至殿门外,去补服,仍悬敷珠入殿,至御座下跪。掌仪司以台浅授进爵大臣,恭进御前,复退至御座下。上进酒,进爵大臣一叩起,至御前受台■,下复跪,掌仪跪接而退。掌仪复以金巵酌酒,立赐进爵大臣,进爵大臣一叩,饮毕,掌仪司取巵退。进爵大臣再叩,起至殿门外,仍服补服,人原坐次。
太和殿筵宴,定例惟宗室王公及大臣中指定班次者始入殿,与朝正外藩按序就宴,大学士、尚书均在丹陛列席。乾隆三十四年,始命大学士、尚书依班次列坐殿内。
初定外札萨克四部落时,以九白为贡。白骆驼一,白马八。其后年例由呼图克圆奏进。
投诚向化,以此为信,故不可一岁无九白贡也。宣宗御制诗云:「四偶银花一玉驼,西羗岁献帝京罗。」赋此事也。贡至,宴使臣日九白宴,至今岁岁循行之。
按:旧会典载,喀尔喀、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丹金喇嘛、那颜台吉,四季共贡白马八匹、白骆驼各一匹。又康熙三十年,以土谢图汗、车臣汗既留汗号,仍准贡九白,其余概不得贡。至若昔时出塞行围,蒙古王公进宴,则进九白。虽必却之,实为嘉贡。
而与年贡之九白,则别为一事。
曩圣驾驻跸避暑山庄,筵宴外藩,辄召至御前赐酒,内廷词臣,亦得与赐。观灯或一夕,或三夕,银花火树,无异上元。其地在万树园,平原千亩,夭乔繁茂。虽以园名,不施土木。
宴时则张穹幕。
山庄宴外藩,嘉庆间有在卷阿胜境者。万寿节宴外藩,有在阅是楼者。
乾隆以后,还师奏凯,宴劳诸将,在紫光阁。方平金川时,所俘番童有习锅庄及甲斯鲁者,番中傩戏也,亦命陈之宴次。
凡一切筵宴,酒一巡而止。
按:藩部内附之初,朝正之日,因加宴赍者,自顺治以来,事不胜纪。康熙二十年后,蒙古诸藩先后效顺,而喀尔喀最强。圣祖北巡,以镇抚之。庚午秋,大宴于多伦诺尔,凡四十八家。名王君长、世官贵族,靡不毕集。因从诸王公请,于其地立庙一区,四十八家,家置一僧,以为住持。赐名「汇宗」以明佛法无二,统之一宗之义。此真长驾远驭,开国规模,尤为极盛者也。
养吉斋丛录卷之十六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大驾巡幸,留京王大臣日诣文华门办事。恭请合符,轮流值宿。卯刻四人同入,非直班者,申初散出;直宿班者,在内守合符,俟次晨交替,合符而后出。
按:康熙三十四年,上出古北口,巡历塞外。命大学士阿兰泰留京理章奏。留京二字,始见于此。
祖宗时,大驾巡幸至行宫行营,本日进班之御前侍卫、干清门侍卫、大臣、侍卫、章京等皆昼夜随扈。至王公等之护卫,大臣、侍卫、章京官员等之仆从,不准人黄城外布帐门内,以驻跸重地,应环卫严肃也。后来大臣等于晚膳后,先赶前营,且有赁宿民居,不宿行帐者。
嘉庆问,曾奉严饬。惟军机大臣每日报到,即召见咨询。又查道大臣,如遇道路窄狭,须夜往拦截车驮,许于启銮前先往。此外王公及各衙门堂官,皆在卡伦内宿,次日在宫门外恭候。
自御前大臣至御前侍卫、干清门侍卫等,皆佩橐鞑,于站班后随从行走,不许先赶前营。
凡随围大臣,有派管钖伯甲者,派管买卖街者,派管杭爱车者。
前锋营,掌卡路之事。以铃系索为界,不得私越。
行营之制,内方外圆。中建黄幔城,外加网城,索绚为之。设连帐百七十有五为内城。
饮旌门三,每门植纛二。东镶黄,西正黄,南正白。外设连帐二百五十有四为外城。启旌门四,每门植纛二。东镶白,西镶红,南以正蓝、镶蓝分日植之,北正红。外周设宿卫警跸。
各帐皆以八旗护军官校环卫焉。
大驾将至,管行宫之大臣先至行宫辟除。一人呜钲,诸色人闻钲声皆出。又驾未至行宫时,喇嘛于殿阶下席地梵诵,以祓逐不祥也。
八旗扈从官员马褂,各按旗色,旧制也。日久渐弛。嘉庆六年,命随围之都统,毋庸按照旗色;副都统未赏黄马褂者,俱按旗色服之。
康熙四十年以前,秋狝狝出古北口,皆驻喀喇河屯行宫。至四十一年,始驻跸热河避暑山庄。其时率以五月东幸,亦有在四月者。乾隆间,北郊礼成后启銮。嘉庆间,于七月启銮。
初圣祖幸避暑山庄,由十八盘岭人,后乃改由常山峪。
国语谓围场日辉罕。称木兰者,国语哨鹿之谓。围场为哨鹿所,故云尔。久则视若地名,且有称上兰者。地本喀尔沁、敖罕、翁牛特诸部所属。康熙间,王公等以地献为围场,周一千三百余里。四面立界,日柳条边。插柳成列如墙,以区内外。凡口外所谓边门皆如是,亦日鹿柴门。凡幸山庄,先一日遣官以秋弥告奉先殿。由山庄启跸,自波罗河屯入围场,有二道:东伊逊崖口,西玛图口。人口,就平川行。小围名曰甸猎,国语谓之阿达密。次日方于山中布大围,国语谓之阿巴喇密。围期率以二十日为度。东口首围为永安莽喀.国语沙日永安,冈日莽喀。西口首围为永安湃。汉语沙地也。围场地名,率仍蒙古,惟此则用国语,均圣祖命名,以汉字书。永安,谐吉语也。围场按八旗以一营房统五卡伦,分地稽察。布围用蒙古一千二百五十人,以黄纛为中权,两翼左正白,右正红。两翼前各以一蓝旗为前哨二刚哨进,后哨以次随发。由远而近,围遂合。方布围时,两翼前各数骑拥纛飞驰,谓之跑乌图里。将至看城,喧呼玛喇哈,则围合矣。于时大驾出看城,佩弓矢莅围,引矢射,大臣侍卫乃射,中者记诸册。如围中有熊虎猛兽,则驰报,命虎鎗官兵掩杀,或御神鎗及弓矢,亲殪之。凡遇看城传膳之日,尖营及看围城,俗谓之等城。盖以等候为名。亲视调和汤饭并盘煮羊,赐御前大臣、侍卫及扈从行围之旧藩新部王公、台吉等早餐。未初罢围,还行营,陈牲敷获,颁赐扈从王公大臣官员。其蒙古王公等在围场时,宴赍无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