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志存记录
- 养吉斋丛录
养吉斋丛录
追缴恩赐物件,免其革职治罪。二十年,卒于家。复奉恩旨,仍遵遣诏配享。又乾隆间,以和琳配享。和琳,大学士和坤弟也。生平有过无功,无配享理。和坤事败,遂撤和琳配享位。
乾隆间,盛京建怡贤亲王祠。高宗命将太庙配享之通达郡王、武功郡王、慧哲郡王、宣献郡王及礼烈亲王、饶余亲王、郑简亲王、颖毅亲王,一并崇祀,额曰「贤王祠」。所司春秋致祭,以昭开国翊运之勋。
雍正二年,建昭忠祠,祀开国以来致命尽忠诸臣。八年,建贤良祠于京城白马庙之侧。
凡满、汉大臣才德着闻、完名全节者与焉。十年,复命直省于省会各建贤良祠,以祀外任大臣之忠诚、政迹卓然可纪者。又直省建节孝祠,自雍正元年始。
附录:乾隆间,以贤良大臣之子孙渐就零替,命督、抚访其嫡裔,如无官或官甚卑者,送部引见候旨。文官七品以上,武官五品以上,则毋庸查奏。
定例,阵亡官员始人中外昭忠祠。惟内大臣公海兰察,由西藏回京,以病殁于家,高宗念其出师多年,勋劳甚大,特命人昭忠祠。
附录:曹申吉由侍郎出为贵州巡抚,吴三桂叛,曹遂从逆。三桂多忌,降者往往被戮。
三桂 死,同党复相仇杀。滇平之后,曹不知所终。当时以传闻之讹,人昭忠祠。乾隆间,钦定国史列传列曹于逆臣传中,而祀典未撤。嘉庆七年,礼臣始奏,撤其位。又乾隆二十年,江西进士胡中藻以坚磨生诗悖逆肆市。胡为鄂文端尔泰门生,故党于文端。刊其诗者巡抚鄂昌,文端侄也。于是文端撤出贤良祠。又乾隆四十三年,以举人徐述夔一柱楼诗狂诞悖逆,而为述夔作传者,沈德潜也。高宗以其颂美逆词,追夺官爵、宫衔、谧典,撤乡贤祠位,并仆赐祭葬碑文。
入祀乡贤,例由疆臣奏请,礼臣核议。道光乙巳,以原任大学士卢文肃荫溥持躬清慎,品学端醇,特旨人祀,不交部议。
顺治八年,定五祀之制。中溜门二祀,太常寺掌之。户灶井三祀,内务府掌之。详见会典诸书。自顺治至康熙[一]无亲行祀灶之事。雍正间,始于十二月二十三日于坤宁宫祀神,并面南设天地神位,行九拜礼;东厨灶神,行三叩礼。乾隆后,皆遵行之。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也。
黄羊祀灶,古有其说。今十二月二十二日,干清门侍卫至南苑猎取黄羊,以二十三日回京,供大内 [一]「自顺治至康熙」原无此句,据初稿本补。祭灶之用。
谨按:嘉庆御制诗初集毓庆宫小除夜八韵云:「嘉平小除夜,媚灶用黄羊。典纪千门遍,礼传五祀详。飶芳袅鼎篆,精洁列盘糖。」足证小除夕宫中祀灶之礼。
王、贝勒等有内廷差使应直宿者,十二月二十三日皆给假回家祭灶,以散秩大臣代直。
大内祀灶用钖,俗谓灶糖。每岁十二月,奉天内务府备贡运京,谓之糖贡。
每年二月,掌仪司奏派祭黄木绅之大臣。黄木厂在京师东直们外。其木长六丈余,横卧于地,骑者隔木不相见。土人称曰神木。相传明初建些乐时,自南方■致者。或谓应甲乙生气。高宗有御制神木行七古一首。
向例,郊坛宗庙,以太常寺为专司,而宗伯不莅其事。乾隆十四年,命隶礼部职掌。
旧时斋宫宵漏下,呜画角严鼓以为节。乾隆十四年,高宗谓斋者耳不听乐,此非所以专致其精明也。敕议停止。
明洪武时,改定祭品祭器。然祭器虽存古名,而仍代以瓷。高宗始命考按经典,范铜为器,颁之阙里,而坛庙犹未暇及也。后复命考制绘图,一律更造。
因事祗告之礼,旧时不用乐。故祈雨告祭,停止作乐。高宗谓.祭祀用乐,乃事神之礼,与斋戒撤悬[一]者不同,且乐所以通阴阳之气也,于祈雨宜。仍令用乐。
乾隆二年例,直省坛庙,以布政使为主祭官,督、抚为陪祭官。道员驻剳之地,以府、州、县为主祭官,以系地方正印官也。然属官主祭,上官陪祭,于名分殊未安。后山西布政使多纶奏及之,遂更定如今制。
旧时,大学士不陪祀,盖因明代大学士列五品,在尚书下。文官以尚书为冠,则大学士已在其中。我朝定大学士为一品,而陪祀之例,仍循旧定自尚书以下,故大学士遂不陪祀。
乾隆十三年,始改定为大学士以下,斋戒陪祀。
[一]「撤悬」初稿本及皇朝文献通考作「彻悬」。
乾隆十八年,增制祈雨、报雨乐章。嘉庆十二年,增制祈晴、报晴乐章。
乾隆十七年定,凡大雩不用乐,以舞童十六人衣皂衣,为二行,舞而歌御制云汉诗八章。
新正,圣驾进宫,例设仪仗,若是日值斋戒之期,则停止。
祭祀斋戒,进铜人。初在武英殿,后改设太和殿,后又改设干清们。康熙时已然。其事始隶礼部,后隶太常寺。康熙时已然。铜人西向,铜牌南向。斋戒日期,王大臣悬斋戒牌,自雍正十年始。即前明祀牌之义。或银或象牙,长约四寸,广二寸,悬于衣襟之前。
朝鲜岁进糯米四十石,盛京留三石五斗四升,官三仓实收一二十六石四斗六升,供四时飨祀粢盛之用。
按:康熙时,南书房翰林查慎行五月朔日赐高丽米粽恭纪诗注:上谕云:「此米本出自高丽,太宗朝,岁贡百石,为端午上供」云云。是朝鲜贡米已久。雍正五年,减去稻米三十石,江米三十石,每岁贡江米四十石。江米即糯米。
每岁除夕,祭太庙,分献爵帛之王公,皆赐绸缎。
先农坛围墙内,有地一千七百亩。旧以二百亩给坛户,种五谷蔬菜,以供祭祀,其一千五百亩,岁纳租银二百两,储修葺之需。康熙间,将地拨与园头,粢盛无所从出。雍正元年,命清还地亩,仍给太常寺坛户耕种。
祭祀祝版皆清文。满官读祝,须声音宏亮,高下得宜。其人临时简派,皆由太常寺赞礼郎出身者。官至一品,不复开列。然一时无其人,虽尚书亦有派读祝者。赞礼亦清语。习其业者,日夜演赞,务极宏远之音。累月经年,乃就娴熟。选充斯职,即获翎顶。既与骏奔之列,襄赞无误,多有晋品秩、换花翎者。京师谴语云:「十年牕下苦,不及一声嗥。」盖谓此也。
养吉斋丛录卷之九赐进士出身云贵总督翰林院编修臣吴振棫纂旧时殿试策用四六。顺治己丑科,命除四六旧套。初试于天安门外,嗣礼部请试于太和殿之东、西阁阶下,遇风雨试于殿东、西两庑。雍正元年十月二十七日殿试,天甚寒,特恩试于殿内。令銮仪卫军校代携考具,内赐食物炉火。策士列坐殿内,盖防于此。是年九月会试。乾隆五十四年,始试于保和殿。
按:陆清献公年谱:康熙九年三月朔殿试,至太和殿前行礼毕,殿上传策问下,皆跪受,起就位,单东双西,皆立书。以立书二字言之,似当日廷试,与今之就矮桌蜷坐而书有异。
顺治九年王辰科殿试,分满、汉两榜。蒙古归满榜,汉军归汉榜。满状元为麻勒吉,赐进士及第出身及一甲授职,并与汉榜同。选赛冲阿等六人为庶吉士。十二年乙未科,亦分两榜,如壬辰例。此后皆满、蒙、汉合为一榜,而满洲、蒙古、汉军无人一甲者。至同治四年乙丑科,以蒙古崇绮为状元,汉军杨霁为探花,为二百余年所未有。
殿试有次晨交卷者,更长人倦,防闲不能周,且非慎重殿廷重地之道。乾隆四十六年,定交卷以日人为度,不给烛,不完卷者,准列三甲末。
旧时廷试读卷诸臣,各觅公所分住,地非镇院,人得自由,三五日始行进呈。乾隆二十五年,始定会集文华殿衡校刻期竣事之例。又策目问条,向由内阁豫拟。二十六年,奉谕禁止,以杜泄漏揣摩之弊。命读卷官于殿试前一日密拟八条进,候钦定四条,然后撰策问。间有非读卷官原拟者,如乾隆癸丑问「保泰持盈」一条,即特命发问。
旧时二月会试,三月发榜,四月初殿试。康熙丁丑则七月十三日殿试,十七日传胪。自改三月会试以后,四月发榜,五月初殿试。乾隆十年,改四月二十六日殿试,五月初一 [一]传胪。二十五年,以磨勘故,于五月五日殿试,初十传胪。二十六年,念士子守候时久,命速磨勘,于四月二十一日殿试,二十五日传胪。至今沿其制,间有因他故随时酌定者。
附录:道光癸巳科,本定四月二十四日拆弥封,迨圣驾由园回宫,中路以孝慎皇后疾亟,复折回,改于二十九日在园拆弥封,引见前十本。是日申刻,孝慎皇后升遐。次日为五月朔,停升殿 [一]「初一」原作「初十」,据整理稿本改。
传胪典礼,仅将金榜张挂,而一甲三人归第宴集之事皆辍。缟素二十七日后,始朝考。
六月朔引见授职。
殿试进呈十卷,向系预拆弥封。乾隆二十六年,命阅定甲乙,再拆弥封。
旧例,廷试策冒十四行,后改八行,卷尾空白十四行,后改十行。至「钦惟干冒」四字,必在行末,则新旧例同。又策式,有臣草茅新进云云。迨宗室应试后,改用末学新进字。
近制,殿试读卷官八人,康熙间或多至十四人,雍正元年十二人。其标识优劣有〇,有厶,有、,有|,有ㄨ。若标识大相悬绝,察看标识大臣具奏请旨。故第一阅者用〇,则后阅者不用|,第一阅者用 |,则后阅者不用〇,而甲第名次之先后已默定矣。
附录:康熙戊辰殿试,仁和凌绍雯用清、汉合璧体书,置二甲末。
雍正三年,准从前殿试违式事故李徽等二十五人再行殿试。此特恩也。
殿试卷,例以前十本进呈。惟乾隆庚辰年,尚书秦蕙田等奏十奉外尚有佳卷,特旨许以十二奉进。是科十四名以前皆人翰林。至乙卯年恩科,大学士和砷读卷,奏称无佳策,止取八本呈览。是科状元王公以衔,即会元王公以铻胞兄;探花潘公世璜,又前科状元潘公世恩从兄。世称盛事。
殿试传胪日,鸿胪寺官唱一甲三人,二甲第一人,三甲第一人。又一甲三人,唱名三次,以寓慎重之意。胪传毕,赞礼官引状元、榜、探前趋至殿陛下迎榜。抵陛,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榜亭出,一甲三人随之由午门正中而出。亲王、宰相无此异数。顺天府尹于东长安门外设彩棚,为鼎甲递酒、簪花,备执事送归第。胪传次日,新进士赴礼部宴,堂西北悬飞龙画轴,设香案谢恩。见石韫玉独学庐诗注。
传胪后,状元率诸进士上表谢恩。表式则前一科状元授之,报以银五十两。相传表文为刘黄冈撰,迄今未尝改作。录之以存其式。缮表则内阁供事之役,亦酬五十金,旧例也。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臣某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上言:伏以风云通黼座,太平当利见之期:日月丽亨衢,多士协汇征之吉。书思亮采,羣瞻圣治日新;拜手扬言,共覩文明丕焕。
龙章特锡,人知稽古之荣;燕赉频颁,世仰右文之盛。阊阖开而丝纶式沛,冠裳集而环佩交辉。橐笔有怀,联镳志庆。窃维直言射策,金门优待诏之科;孝秀明经,蘂榜重南宫之选。
罗簪缨于阙下,欣看人彀储英;宣凤诏于日边,争识辟门吁俊。盖取士以得人为重,期榧楠杞梓之兼收,而扬言实拜献先资,如舟楫盐梅之共济。名 标雁塔,遘巨典之载光;胪唱螭头,传熙朝之盛事。清班随玉笋,杏花增上苑之辉;仙宴泛金卮,杨柳湛曲江之色。遭逢何幸,惧忭难名。钦惟皇帝陛下,干元资始,泰运光亨。敕几以亮天功,师济叶赓扬之庆;敛福以敷民极,训行归道路之平。大孝光昭,善继述以绥猷,丕承丕显;至仁洋溢,宜聪明而时义,引养引恬。六府孔修,正绘绣彰施之曰,九德咸事,适菁莪乐言之期。固已文焕功巍,丕冒均沾乎雨露;乃犹咨谋迪简,旁求下逮乎刍荛。黄纸颁题,远见云笼华盖;朱衣前引,聚看烛尽春星。仰承天语之谆详,临轩咫尺;俯竭愚忱之固陋,对策悚惶。何期微末之敷陈,辄荷宠荣之贲及。彤墀高唱,欢胜鹭序班中;御笔亲题,光耀鸾回纸上。锡兼金以盈镒,怀归儒席之珍;制宫锦而分袍,荣溢艺林之采。主恩优渥,戴高厚以何穷;圣泽涵濡,思涓埃其奚补。臣等观光有愿,辅治非才。诵先忧后乐之言,窃慕希文志操。讲正谊明道之学,未窥董相精微。滥竽而效昌言,罔裨经济;握椠而谈治道,只愧迂疎。愿布葵忠,殚素心而靖献;尚竭驽钝,骧仕路以驰驱。伏愿学懋缉熙,德隆广运。风同八表,珠囊与金镜齐辉;福应九如,华祝偕嵩呼并献。羽钥诗书,隆造士俗,咸邹鲁之风;股肱耳目,广储贤廷,集夔龙之彦。则重熙累洽,和气常流。咸五登三,苞符毕见。敷天裒对,合麟游凤舞以呈样;万国来同,纪玉检金泥而作颂。臣等无任瞻天仰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某年月日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臣某等谨上表。
按:缪彤胪传纪事云:谢恩表,旧例前科状元代作,所以尊前辈,以其知体式也。甲辰科状元严就思先生给假归,而己亥徐立斋、乙未史立庵两先生皆在籍,应求前科榜眼、探花。
而李贞 孟、吴长庚两先生亦在籍,惟辛丑榜眼李子静先生在任。彤与张、董两同年登堂求见,投门生帖,用赞仪二十四金,赏长班、管家银八两,俱照例也。是时鼎甲中最资深者金沙蒋虎臣先生,系丁亥探花。因己丑有熊次侯先生,戊戌有孙惟一先生皆在任,虎臣先生云:「李子静当让孙惟一,孙惟一应让熊次侯,熊次侯应让不佞,不佞代求李子静。此乃衙门之体,一时前后辈俱叹服蒋先生之言良是」云云。据此,则当时之礼与近今不同,而表文称代作,似非相传刘黄冈旧文矣。俟考。
附录:故事,一甲三人,释褐拜司成于彝伦堂。三人簪花讫,所余备用花一枝,归总理监事大学士携归。乾隆辛丑,大兴翁覃溪方纲为司业,是科三元钱湘龄荣为翁己亥所取江南解元也。大学士漳浦蔡公谓翁曰:此三元,君所取士,今又亲与此礼,花宜归君。翁有三元花歌纪其事。又一甲三人率新进士诣学释褐。旧制,司成及少司成递酒簪花。蒋丹林祥墀由司业迁祭酒。嘉庆聿未,其子立鳙以第一人登第,举行故事,一时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