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乘

   石槽城
○临淄东十里即古安平城因城内有石槽故名鲁庄公三年纪季以酅入于齐杜注齐国东安平县有纪季墓 【北有冢土人云敝无存冢疑即季墓】 【杜注齐国东安平县有纪季墓○按杜云酅纪邑在齐国东安平县不言有季墓】 田单封安平君即此
   西安城
○临淄西三十里耿弇讨张步谓西安小而坚即此东有画邑城王蠋乡也弇进军画中居两城之闲 【路史云风俗通有齐大夫昼氏邑孟子宿昼昼在临淄画在西安今即画水号宿留小昼乃画之讹不应有二】
   索头城
○临淄东南二十里女水之南后魏慕容白曜围沈文秀于青州筑此城因有索头村
   朱虚城
○记云 【记云○当作寰宇记】 临胊东六十里孔融为黄巾贼所败曾保此城葢融保都昌与此相近又有东阳城亦曰凡城左氏曰晏弱城东阳又有校 【音效】 城武帝封城阳王子云为侯临原城封菑川王子始昌为侯皆在临朐东见寰宇记
   斟灌城
○寿光东四十里寰宇记云斟灌城亦名东寿光 【自金为斟灌店】 按有穷后羿拒太康代夏政仲康子相立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羿相寒浞杀羿使其子浇 【即奡也】 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杜征南谓寿光县东南有灌亭汉北海郡有斟县应劭谓平寿为古斟寻东南有斟亭京相璠曰斟寻去斟亭七里然则斟国在齐明矣皇甫谧乃谓斟灌在卫臣瓒谓斟寻在河南引夏都为证颜监曰应氏止云斟寻本是禹后何预夏国之都乎瓒说非是
   纪城
○寿光南三十里春秋之纪国通志曰纪本在东海赣榆后迁剧亦称纪城内有台高九尺俗曰纪台城旁有剧南城汉剧县也尔雅云七达谓之剧骖北海剧县有此路
   王胡城
○寿光北二十里古益都城也汉武元朔元年封菑川懿王子胡为益都侯 【元朔元年封菑川王子胡为益都侯○按汉书王子侯表胡以元朔二年封】 薨子广嗣广薨子嘉嗣元凤三年坐非广子免
   益城
○寿光南十里汉益县城寰宇记以为益都城云魏始于此立县非是土人称王子胡者正益都城耳
   丰城
○寿光西二十里舆地记本汉菑川国城 【舆地记本汉菑川国城○按水经注益县故城即南丰城又寿光南三十里之剧城为菑川国治安得别有丰城本汉菑川国乎于氏说误】 司马懿伐公孙渊北徙丰人住此改曰南丰城
   乐望城
○寿光东二十里汉宣帝封胶东戴王子先为乐望侯 【汉宣帝封胶东王子先为乐望侯○先汉书作光】 今曰王望店王望北十余里又有古城土人名曰女直营金人屯兵之所
   延乡城
○水经注千乘有延乡城世谓之从城延从字相似野沟水出此 【野沟水出此○水经注作葢野沟】 西北入时水今乐安西北有此城汉元帝封李谭延乡侯 【汉元帝封李谭延乡侯○按汉书功臣表谭以成帝永始四年封】 俗又云会城
   千乘城
○郡国志高苑县北二十五里古千乘县以齐景公有马千驷畋于青邱得名县北有青邱泺即今清水泊也又子虚赋注曰青邱山名出九尾狐在海外葢濒海耳汉高置为郡和帝更名乐安国千乘县并属焉至隋开皇初移县置广饶此城遂废其东复有汉利县古城云
   被阳城
○寰宇记高苑县西南汉武封齐孝王子燕为被阳侯
   废济阳城
○唐景龙元年析高苑置在济水之北寻废故城在县北九十余里 【故城在县北九十余里(谓高苑县北)○按济阳废县即今之邹平县治乐氏寰宇记云在州北九十四里者谓淄州淄川县之北据元和志亦当作西北也于氏误以为在高苑北九十余里则其夫济水远矣 (今小清河为济水故道)】
   薄姑城
○元和志在博昌东北六十里即殷末薄姑氏旧都今博兴东北俗呼为嫌城者是又书序成王伐奄迁奄君于薄姑奄在鲁不知薄姑又是何地
   博昌古城
○博兴南二十里汉博昌县城 【金须知博昌镇】 或亦呼为薄姑城非是西对古城即延乡也 【西对古城即延乡也○按于氏前云延乡在乐安西北则处博昌之东矣此又云西对古城为延乡皆臆揣也】
   利城
○乐安西北二十里 【乐安西北二十里○按水经河济下流皆过利县又东北入海故城在今博兴县东南四十里 【地名利城镇】 元代当属乐安县境也】 汉齐郡利县
   平寿城
○潍州西南三十里汉县古城又有废下密城在州西三里隋开皇中于北海县置潍州移下密县于此大业二年并入北海此谓西下密东四十五里有东下密隋开皇中分下密东界为胶东县唐武德初废此城今在昌邑东南俗呼密城距州不止四十五里又东南有后魏皇兴初所置胶东县城州东南三十里有汉桑犊城并见寰宇记白狼水出小王庄正桑犊地
   废昌乐城
○潍州西五十里古缘陵春秋淮夷病杞诸侯城缘陵而迁杞齐侯与之车百乘甲一千此城东南十余里有营陵城又南安邱北海界上有起城营陵即缘陵 【见汉书注】 起即杞耳在汉曰营陵县元魏又曰营邱 【谓即太公所封者非是】 唐初权置杞州后为县宋改曰安仁寻又改曰昌乐国朝至元三年废入北海今废城内有玉华宫旧名神游观宋宗室淄王瑞华堂碑刻在焉
   訾城
○昌邑县西北海滨春秋齐师迁纪郱鄑郚杜注北海都昌西有訾城则鄑地俗呼为瓦城半为水渐城南有孙武庙
   营城
○昌邑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南城即古都昌不知何故谓之营城岂孔北海与黄巾相拒屯兵遗迹邪
   古诸城
○密州西南三十里春秋时鲁邑季孙行父城诸及郓
   姑幕城
○商侯国汉晋为县郡国志引博物记曰城东南五里有公冶长墓寰宇记则谓长墓在密州西北五十里姑幕在莒县东北百六十里详此则姑幕城当在密州
   昌安城
○安邱县之外城汉石泉城后汉并入昌安在县西南十里寰宇记谓之安昌城今按张禹封安昌侯乃汝南之县又云西南十二里有安邱城实一城耳 【安邱县之外城汉石泉城后汉并入昌安在县西南十里寰宇记谓之安昌城又云西南十二里有安邱城实一城耳○按寰宇记石泉故城在安邱县西南六十里汉安邱县城在县西南二十里与于氏所引里数不合又按水经注云潍水又北径石泉县故城西又北径平昌县故城东潍水过安邱东界故安邱县志谓汉平昌在今诸城安邱之交地名柴沟则石泉非县西南亦不止十里可知(当作东南六十里)水经注又云潍水又北昔韩信与龙且阵于此水西有厉阜又北径昌安县故城东厉阜在今安邱东五十里昌安县在其北则不得为县之外城矣(唐辅唐县治昌安城非今县理于氏误引寰宇记耳)水经注又云汶水又东径安邱县故城北城对牟山牟山在今安邱西南十五里则汉安邱城自在今县西南石泉城在东南昌安城在东各不相涉于氏以为一城殊混】 记皆误
   平昌故城
○安邱南六十里汉平昌县属琅邪 【汉平昌县属琅邪○按安邱县志汉平昌城在柴沟为诸城界又引隋志云郚城旧置平昌郡后齐废郡置琅邪县大业初改名郚城即汉之梧成县非平昌也则此条所谓平昌故城乃后魏之平昌郡下云郚城在安邱西南六十里者实一城也以为汉平昌县误矣】 亦为侯国文帝封齐悼王子卬为平昌侯后徙封胶西王
   郚城
○安邱西南六十里春秋齐迁纪郱鄑郚杜注朱虚县东南郚城汉为梧成县后魏于此置平昌郡高齐改为琅邪县隋改曰郚城大业末废
   淳于城
○安邱东北潍汶二水交处古有此城按通志武王封禹后东楼公于杞 【汴梁杞县】 九世成公迁于缘陵 【潍州昌乐】 至文公又迁居淳于号州公春秋州公淳于如曹是也 【至文公又迁居淳于号州公春秋州公淳于如曹是也○按左传正义引世本云州国姜姓春秋经书州公传言淳于公杜解云淳于州国所都是也(木巳)并淳于在州公不复之后非木巳伯别号州公而又妄造州公淳于之称亦为不通矣】 后为杞所并迁江南杞东楼之孙周亦封于牟娄 【周亦封于牟娄○按春秋莒人伐(木巳)取牟娄杜解但云木巳邑葢(木巳)之初封本在开封府(木巳)县牟娄非其都也于氏谓周封(木巳)于此误】 隐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娄今诸城北有娄乡安邱南有牟娄山俗讹作朦胧山即其地
   城阳城
○安邱南八十里汉城阳国亦曰龙台城 【汉城阳国亦曰龙台城○按水经注平昌县故城东南角有台台下有井与荆水通昔尝有龙出入其中故世亦谓之龙台城是龙台城即平昌故城矣汉城阳国都莒即今莒州与龙台城初不相涉而牵合为一可怪也】 城内有台高六丈台下有井与荆水通失物于井或于荆水得之有神龙出入其中故曰龙台
   缾城
○安邱南与郚城相近汉武封菑川靖王子成为缾侯
   计斤城
○胶州南五里春秋之介根汉计斤县语音有轻重耳莒子初都此后徙莒今有两塔对立曰东西计斤
   祓城 【音废】
○胶州西南七十里汉祓侯国属琅邪俗曰肥城废音之转也记谓祓城无迹可考当在临胊者非是
   黔陬城
○高密县西六十里 【高密县西六十里○按今胶州故黔陬地而高密在其西北此云黔陬在西误矣水经胶水北过黔陬县西又北过夷安县东夷安今高密则黔陬当在县之东南郡国县道记所谓在今郡东北百一十里者指诸城言耳(今胶州在唐及宋初为高密之板桥镇元佑三年始置胶西县故寰宇记云黔陬城在诸城东北计斤城在高密东南也于氏当元世已立胶州则黔陬自应云在州南而仍以高密系之非是)】 两城夹胶水而立县道记曰黔陬秦所置在高密郡东北古介葛卢国也后移县于胶水西相去三十里谓之东西二城高齐天保闲废介葛卢墓在东城侧
   龙且城
○高密西南四十里 【高密西南四十里○寰宇记作五十里】 潍水之东楚将龙且所筑水西即且冢冢南曰梁台韩信囊沙壅水之地亦曰城阴城
   夷安城
○路史云夷安古维国 【古维国○当作古夷国】 有维水寰宇记谓今高密县理东南外城即夷安城晏子莱之夷维人汉为县属高密国详此则今县理正古夷安城西北旧城乃宋县耳
   高阳城 【寰宇记高密县西北三十四里】
○高密西北三十里汉成帝封淮阳王孙并为侯一名胶阳亭 【汉成帝封淮阳王孙并为侯一名胶阳亭○按汉书地理志胶阳侯国属北海郡高阳则别属琅邪王子侯表胶阳侯恁高密顷王子以成帝建始二年封三十九年至王莽篡免侯而高阳侯并封于平帝元始元年时高密王子恁正侯胶阳其不得为一国明甚水经注胶水又北径胶阳县东又东北会张奴水按其地适在高密之北则此城为胶阳故县无疑流俗以胶音近高因讹其读而寰宇记遂附会侯并封国又以平帝为成帝于氏承之其误宜矣】 大业末废今有高阳村
   稻城
○高密西南潍水堰侧土人呼堰为赵贞女防南有高堤谓是岑彭冢皆谬此即稻城遗迹春秋称琅邪之稻自汉有塘堰蓄潍水以溉稻因名其城武帝封齐孝王子定为稻侯郡国志亦谓之郑城康成故宅在此旁有稻田万顷断水造鱼梁岁收亿万号万疋梁今其遗迹鞠为榛莽矣
   拒城
○高密南三十里汉县根艾水出此东入海今曰拒城河
   古胶西城
○高密东南二十五里胶墨二水之闲隋置胶西县在此大业末废于贼土人呼为诸晏城以前有晏子冢故也
   不期城
○即墨西南二十七里汉琅邪郡不其县有太乙仙人祠及明堂武帝所起寰宇记云古城约周十余里后汉改属东莱晋于此置长广郡高齐废之隋开皇十六年于此城东北二十七里置即墨县今故城在县西南
   皋虞城
○即墨东 【即墨东○寰宇记作东北】 五十里汉武帝封胶东康王子建为侯以旁有王吉庙亦曰琅邪城又西有祝兹城 【又西有祝兹城○按水经注胶水出胶山北径祝兹城东恐不应在即墨境内】 汉初徐厉及康王子延年皆封祝兹侯而两汉无此县葢是乡聚之名取为国号耳公孙宏封平津霍光封博陆之类是也
   壮武城
○地记即墨西六十里古夷国 【古夷国○按杜解左传夷国在城阳庄武县(即壮武)通志则云夷都夷安考夹漈自注葢谓晋壮武治夷安城也】 汉壮武县属胶东国晋封张华为壮武侯今华庙在胶州西南即壮武地
   莒城
○莒州治外郭周四十余里内城周二十里子城周十二里寰宇记曰县理在故城城三重皆崇峻惟南开一门无知之难小白奔焉乐毅攻齐守崄全国列女传齐人杞梁殖袭莒战死其妻哭于城下七日而城崩 【琴操一说殖死妻援琴悲歌曰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哀哉皇天城为之崩一说妻泣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矣乃放声长号杞城为之颓遂投水而死其妹朝日悲之为作是歌皆后来追述后说近是】
   海曲城
○莒州东百六十里地有东吕乡太公望所出后汉纪琅邪吕母结众为子报仇杀县长起此赤眉皆其党今有吕母固
   曹公城
○莒州南二十里魏武征陶谦所筑今曰五花营
   高乡城
○莒州东南七十余里汉侯国宣帝封城阳惠王子休为侯晋永嘉后城废疑即今十字路城 【又有高广新山昆山皆汉侯国并在州南无迹可考】
   箕城
○莒州东北百里箕屋山下潍水出此汉宣封城阳荒王子文为侯
   折泉城
○汉侯国记附密州亦云失其所在然水经折泉水出松山今曰分流山在马耳山西城当属此地
   团城
○沂水东北三十里城正圆因名团城隋开皇十六年尝于此置沂水县后废为镇 【沂水东北三十里隋于此置沂水县后废为镇○按水经注沂水又东南径东莞县故城西东燕录谓之团城魏南青州治寰宇记云县理城本汉东莞县城也南燕于此置团城镇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沂水县是团城即汉东莞县城且为今沂水治矣于氏于郡邑既云汉东莞县即今县城而此条又云团城在沂水东北三十里岂以水经注郓亭在团城东北四十里因误指郓亭为团城与南燕团城镇前于开皇之置县二百年而谓隋县后废为镇亦误】
   葢城
○沂水西 【沂水西○寰宇记作西北】 八十里葢公先国陈仲子兄戴葢禄万锺即此汉为县景帝封王皇后兄信为侯隋开皇中于此城置东安县后废入沂水
   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