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乘

○沂水西南 【沂水西南○当作沂州西南】 春秋隐二年莒人入向通志云沂州有古向城寰宇记云夜头水一名向水经汉椑城南入海向城在莒县南葢今沂州之向城镇是也
   郈城
○沂州东三十六里左传定公十年叔孙州仇帅师围郈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临沂县大业二年移县于今州理此城遂废通志郈邑又在郓州须城非是
   即邱城
○沂州南五十里路史云祝邱祝融氏之后临沂东南五十里即邱城是也桓五年城祝邱齐鲁之音祝即相近汉为即邱县至高齐废今州西三十里乃汉厚邱城土人以为即邱州南即邱为新城皆误
   开阳城
○ 【今曰鄅城】 沂州北十五里古鄅国祝融之后风姓 【鄅国风姓○当作妘姓】 又云夏禹之后昭公十八年邾人入鄅杜注谓琅邪开阳开本作启叔孙州仇城启阳是也汉避景帝讳改为开汉官仪曰洛阳城南东第一门始成夜有一柱止楼上开阳县上言南门一柱飞去即洛城门柱也光武建武四年封子京伪琅邪王 【光武建武四年封子京为琅邪王○按后汉书京以建武十五年封琅邪公十七年进爵为王此云四年封误】 初都莒莒有城阳景王祠神数下言宫中多不利京上书愿徙开阳肃宗许之今城侧有京冢庙
   郯城
○沂州东南百廿里通志曰郯祁姓子爵或曰嬴姓少昊之后春秋时郯子朝鲁能辨古官仲尼师之城内郯子宣圣共庙后汉志郯有勇士亭古勇士万邱欣也
   王僧辩城
○沂州东北四十里梁将王僧辩所筑土人目为诸葛城不知所据又州城东北有小营城晋元帝之发于戍营也
   锺离城
○沂州西南百余里路史云锺离徐之别封今沂之锺离城乃晋吴会处其后徙九江吴灭之郡国志谓此城楚将锺离昧所筑按韩信传昧家在伊卢东海戚胊有此邑 【东海戚胊有此邑○按汉书注刘德曰东海胊南有此邑戚别为县不当与朐连文】 城或于其乡邑耳昧素与信善羽败昧亡归信信时为楚王及高祖伪游云梦信恐见禽或说信斩昧谒上必喜亡患昧曰汉所不取楚以昧在公若捕我以自媚吾死公随手矣 【昧曰吾死公随手矣○按史记曰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汉书曰吾今死公随手亡矣脱一亡字似不可通(汉所不取楚所下亦脱以字)】 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陈为高祖所擒先儒谓李广之不侯以斩灞陵尉钦亦谓信之不终以负锺离昧且樊于期以穷归燕太子丹犹不忍负况昧楚之忠臣已之良友以穷来归乃始容而后负之可乎以信之智独不能如鲁朱家为季布地乎信罪大矣
   襄贲 【音肥】 城
○锺离城相对汉末刘虞初封容邱侯进封襄贲侯虞郯人也故封乡国俗讹作凿城
   古费城
○费县西北二十里古费伯国 【古费伯国○左传隐元年费伯帅师城郎杜云费伯鲁大夫二年司空无骇入极费庈父胜之杜云庈父费伯也则费为庈父采邑非国也自寰宇记以为费伯国误】 姬姓懿公之孙后为季氏邑颛臾城在北所谓固而近于费
   古武城
○费西滕东两县之闲子游弦歌旧邑
   南成城
○费县南百余里齐檀子所守汉侯国属东海因南成山而名汉末黄巾之乱郑康成避难此山有注经石室
   祊城
○ 【本阳口城】 左传隐公八年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许在郑地祊即此城寰宇记云自汉费县移理祊城后魏太和闲自祊城移县于阳口山隋开皇三年复自阳口移入祊城即今县理也土人乃以阳口城为祊城又呼为许田城皆误
   古承县城
○峄州城西北小城寰宇记曰前承县理今县西一里汉承县古城也晋已后兰陵郡或理今州城或理鄫此城自为承县宋始移焉
   古鄫城
○峄州东八十里夏少康封少子曲烈于鄫传国至春秋襄公六年莒灭之后属楚汉晋并为缯县其后省入兰陵隋初鄫州理承县城大业二年始移兰陵郡理此 【大业二年移兰陵郡理此○按隋志兰陵郡开皇初废大业初改承县为兰陵县无置郡之文于氏说误】 后为山贼左君衡所据唐武德初平贼复置鄫州理此城
   郳城
○鄫城南 【鄫城南○兖州府志在滕县东一里】 邾夷父颜有功于周次子友父别封小邾为鲁附庸居于郳乐史云郳城在承县土人曰小灰城小邾之讹也
   兰陵城
○州东南六十里古鲁之次室邑列女传鲁次室女倚柱而叹曰君老太子幼诸女笑之次室女曰君老必愚太子幼必悖愚悖之间其乱必生竟如其言次室邑后为楚地改曰兰陵春申君封荀卿为兰陵令城南有荀卿墓城北有萧望之墓钦按君老子幼不得伊周之付托必乱然未乱而先见者少矣以荀卿之智尚不鉴黄歇之败次室女其贤乎
   偪 【音福】 阳城
○州南五十里古妘姓之国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封于偪阳后为晋所灭后汉为傅阳县属彭城 【后汉为傅阳县属彭城○按汉书地理志楚国有傅阳故偪阳国不必后汉始有】
   古嶭城
○滕州东南五十里嶭任姓颛顼少子阳封于任十二世孙奚仲为夏车正禹封为嶭侯迁于邳至孙仲虺为汤左相复居嶭六十四世至愍侯洪为齐所灭 【奚仲庙在城中墓在城南】 齐封靖郭君田婴于此郡国志孟尝君时嶭城中六万家其城高厚无比以抗楚魏也至今多英杰子弟葢有文之遗风文父子墓并在焉水经注云冢结石为郭作制严固莹丽可寻今墓已开发内如宫室以铜铁铸壁扣之有声坚不可动
   仲虺城
○ 【俗曰斗城】 嶭城西三十里晋太康地记曰奚仲迁于邳其后仲虺复居此漷水经城北西入于泗
   滕城
○州西南十五里古滕国城秦县之汉初夏侯婴初为滕令号滕公因秦旧孝武改为公邱故地志以为公邱城
   滥城
○州东南六十里左传邾黑肱以滥来奔又名昌虑城后汉建安中曾于此立昌虑县 【后汉建安中曾于此立昌虑县○按三国志建安三年分□□为昌虑郡此葢误以郡为县也】 有蓝乡即此邑或又名戚城汉戚胊县亦属东海 【或又名戚城汉戚胊县亦属东海○按兖州府志汉戚县故城在滕县南七十里周回四里非即东南之滥城也又按汉志东海郡有戚有胊胊县故城在今海州西南于氏合戚胊为一县误】
   古邾城
○邹县南周武王封祝融安期之裔挟于邾为鲁附庸十二世至仪父始见春秋齐桓兴霸仪父附从进爵称子又十四世至邾文公 【又十四世至邾文公○衍又字】 乃迁于绎绎本邹山故亦称邹此城葢其始封之邑也汉尝以为南平阳
   邹城
○峄山南二里 【峄山南二里○疑即邾城于氏误分为二据寰宇记则汉以邹城为南平阳者乃孔子父叔梁公所治之邑后魏地形志邹县有叔梁纥城即乐记之邹城矣】 邾迁于绎依绎山以为邑汉志曰城东门外有韦贤墓今此山前古城犹存石表大刻曰汉丞相韦贤之墓此亦汉县也
   逢陵城
○般阳府东北四十里逢伯陵商之诸侯封于齐薄姑氏代之后太公又代之逢蒙逢丑父 【逢伯陵逢蒙逢丑父○按逢字左传释文无音杜氏通兴逢伯陵音蒲江反孙氏孟子音义逢蒙音薄江切字并从不从夆然考说文无逄字则姓氏亦当作逢葢江韵本与东冬锺为一部薄江之切古音即薄工切也当以从夆音蓬者为正矣】 皆其后或曰此即丑父之邑也
   反踪城
○般阳北记谓齐景公失马寻踪遂得于此舆地记云魏明帝景初二年 【魏景初二年○寰宇记作三年】 以辽东新沓民渡海来归于此置新沓县以居之
   莱芜城
○般阳东南六十里齐灵公灭莱莱人播迁于此邑落荒芜故称莱芜后汉范史云为莱芜长清俭守节百姓歌之曰甑生尘范史云釜生鱼范莱芜即此邑城西有韶山出铁代置铁官 【范史云名丹】
   于陵城
○长山县南二十五里风俗通曰陈仲子齐世家辞爵灌园居于于陵史记谓于陵在楚路史谓于陵商世侯国在淄之长山者是余按仲子亦高洁矣孟子但讥其避兄离母或至败伦乱俗后世亦曷常有斯人哉正足以励衰俗耳
   高苑故城
○长山北二十里苑城店因此名
   古济南郡城
○长山西北葢汉济南郡理 【长山西北汉济南郡理○按通典及寰宇记皆有此城历城县志以为由济南都尉治于陵而误然于陵故城既在长山县南岂容西北别有都尉治所则非由此致误也葢隋志长山下之济南县今虽为邹平地而旧属长山故讹县为郡因附会汉代耳此条当删去并入隋济南城】 也
   曲成城
○莱州东北六十里海边汉曲成县三山万里沙皆在此晋改为曲城隋末废 【隋末废○当云后齐废隋志掖县后齐并曲城当利二县入焉】 唐武德四年复六年又废
   当利城
○莱州西南四十里 【莱州西南四十里○寰宇记作三十六里】 汉当利县至高齐废又有阳乐城在当利北 【阳乐城在当利北○寰宇记引十三州志云在当利县东北二十里】 阳石城即陵石侯国在当利南 【阳石城在当利南○按寰宇记在掖县南当利故城东于氏葢误以掖为当利】 皆汉县也见十三州记
   临胊城
○莱州北二十余里汉县颜监曰齐郡已有临胊而东莱又有此县各以所近为名县道记城在海水祠北约五六里去海二十里然今海庙宋初所建去海才二三里与古不同矣
   沙邱城
○莱州北相传商纣所筑始皇崩处按史汉皆云沙邱在巨鹿县此后人附会
   挺城 【徒鼎反】
○莱阳县南七里汉挺县属胶东国
   废昌阳城
○莱阳东南二十余里隋大业闲筑 【隋大业闲筑○按寰宇记汉昌阳县故城在文登县西南三十里旧唐书以隋县为汉古城误】 唐永徽初为水坏
   长广城
○莱阳东五十里貕养泽在西汉县属琅邪后汉属东莱高齐置长广郡于中郎城后移郡于胶东此城遂废此即中郎故城耳 【高齐置长广郡于中郎城后移郡于胶东此城遂废此即中郎故城耳○按元和志中郎故城在黄县东一百步后魏于此置东牟郡而长广郡自治胶东□□今平度州东南(元胶水县)后齐天保七年废东牟郡自胶东城移长广郡入中郎城又移长广县于胶东城并即墨入焉后魏地形志长广县有即墨城康王山祠金泉山皆在今平度州东是魏分即墨东境置长广县故后齐与即墨省并为一通名长广也(隋改为胶水)夫长广郡治中郎城终高齐之世既未尝改移而胶东城自为长广县亦非郡治况所移乃后魏之县与此条长广故城为汉县者无干于氏不察误以后齐之长广郡为汉县而以其县为郡于是黄县东一百步之中郎城与莱阳县东五十里之长广城遂混而一之矣】 郡国志石勒遣中郎将石同筑此以防海故名中郎城
古即墨城
○胶水县东南六十里正田单火牛城也汉胶东国领八县理此俗曰朱毛城北数里有乐毅城毅围即墨时所筑
   平度城
○胶水县西北六十里 【胶水县西北六十里○寰宇记作六十七里】 汉县胶水经此城北入海又卢乡亦汉县高齐并入胶东故城在平度南十余里
   鲧城
○登州南十五里此亦有羽山相传是魏将田预所筑城近羽山取殛鲧为名
   乌湖戍
○登州北海中二百六十五里
   大谢戍
○北海中三十里二戍皆唐太宗征高丽所置后遂为镇永徽始废
   故牟平城
○州东南九十里汉县城高齐天保七年移县置马岭山 【高齐移县置马岭山○寰宇记高齐移牟平县于今黄县东七十三里马岭山南置】 此遂废
   古莱子城 【当作古黄县城汉县城也】
○黄县东南二十五里古莱子国都地名龙门山峡之闲凿石通道极为险隘土人曰莱子关路史谓即莱朱国
   大人城
○黄县东北二十里司马懿伐公孙渊筑此城以运军储
   徐乡城
○汉县葢以徐福求仙为名成帝封胶东恭王子炔为侯 【成帝封胶东恭王子炔为侯○恭汉书作其又按王子侯表徐乡下有齐字当属齐郡恐是乡聚之名非东莱属县也】
   士乡城
○郑康成谓 【郑康成谓云云○康成下当有传字此孔北海告高密县教非康成之言】 越有君子军齐有士乡城图记皆云在黄县按管仲制国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岂一城邪
   (巾弦)城○黄县西南二十五里汉县有百支莱王祠高齐天保闲废
   腄 【音缒】 城
○宁海州东三十里秦汉负海县后并入牟平唐初置清阳县后废入文登城对之罘山临清阳水故名清阳城清阳汉志作声洋丹水所出东北入海
   育犂城
○宁海州西北八十里汉县后汉省入牟平在厥港水侧其地良沃故名育犂
   东牟城
○宁海州文登县西北十里 【文登县西北十里○元和志作一百十里寰宇记脱去百字】 汉县高后封齐悼王子兴居为东牟侯
   不夜城
○文登东北八十里 【文登东北八十里○元和志作八十五里】 海滨汉志云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莱子立此城有成山日祠鸡鸣岛解道虎云不夜在阳庭城东南阳庭有青城山始皇射鱼处今按青城山即之罘山也因腄名清阳城故之罘号青城山阳庭即腄城是
   东平陵城
○济南东七十五里春秋谭国齐桓灭之古城在西南龙山镇相对 【史记齐世家作郯杜征南谓谭在济南平陵郯乃东海郯县从春秋则当作谭以桓公奔莒过郯郯莒相近则当作郯】 汉为东平陵县右扶风有平陵故此加东文帝封齐悼王子辟光为济南王都此东晋时此城北石虎一夕移于城南有狼狐千余随之迹皆成蹊赵王石虎遂起南寇之计历代皆为县宇文周始废隋乱土豪李蒲据城归唐 【隋乱土豪李蒲据城归唐○元和志作李满新旧唐书俱作李义满唯寰宇记作蒲盖传写之误】 武德二年置谭州平陵县以蒲为总管贞观中州县相继俱废都督齐王佑反土人李君求 【李君求○旧唐书作君球义满之子通典寰宇记作求】 房继伯等据县不从抗表以闻太宗嘉之敕曰齐州平陵百姓自隋末至今常怀忠诚不从寇乱宜加优奖以旌义烈县依旧置改名全节其后废入历城此城汉为王都唐为州治 【此城唐为州治○全节非东平陵于氏以为一城误辨见郡邑】 故周二十余里雉堞高峻三齐记以为殷帝乙之都按书序自契至汤八迁自汤至盘庚五迁并无都齐者况帝乙乃武乙之子 【帝乙乃武乙之子○按史记帝乙乃太丁子武乙孙】 纣之父也武乙帝乙皆居朝歌逮纣而亡岂在此地城西北有阴地数亩天色澄霁亦若云阴迫视则无记谓青州有地镜水影葢亦此类 【平陵西北十五里有废奉先县城】 【平陵西北十五里有废奉先县城○按奉先无此县名历城县志以为全节之讹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