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立石山 在县南八十里顶有大石无心揺之则动【府志】东连青锉西接金华【贾志】
  双山 在县南八十里两山横列而秀丽相似故名【府志】青锉山 在县南九十里山多杉桧其顶有石如锉又相近有虎头山形如伏虎山半有洞【府志】
  金华山 在县南九十里上有三教庙从外望之层峦叠嶂包褁有如莲花自内视之逶迤平旷最为幽胜山半有洞相传为龙蛰处又相近有双乳山廉水经其中两山并峙如乳又真身洞在县南八十里金华崖虾蟇石南内有金饰真身坐于岩龛相传不知何代时洋县有张令解组寂定于此傍有石刻蚀剥不可考又相近有金水坪在铁峪坝南【府志】
  孤云山 在县南百二十里与两角山相连上有石刻云汉相国何追韩信至此【府志】孤云不掩兴亡事两角曾悬去住心【王仁裕诗】兴元南有路通巴州其路深溪峭岩扪萝摸石一上三日达于山顶行人止宿则以絙蔓系腰萦树而寝不然则堕深涧如沦黄泉也复登措大岭盖有稍似平处徐步而进若儒之布武其絶顶谓之孤云两角彼中谚云孤云两角去天一握淮阴侯庙在焉【玉堂闲话】
  玉映山 在县南百九十里初人不识此山明嘉靖三十年旱有神附于人云山有灵液可取致雨人随神所指入山见石洞有刻字云玊映山麒麟洞乃赍火具入洞数里如下井见岩溜下垂凝结若柱又歴数门始及泉渊澄莫测沙际有牛足迹疑即麟迹也取水而出果大雨后再取水又雨至今遇旱必祷【府志】
  藏剑岩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府志】俗传汉髙祖藏剑于此【舆地纪胜】
  汉山 在县东南七十里自西而东迤三十五里【府志】东北距汉水南接巴山其顶有灵液池接南郑界【县册详见南郑县】
  黄鹿谷【一名鹿堂谷】在县东二十里谷中多鹿土人亦名黄鹿山【寰宇记】一名鹿堂谷【舆地纪胜】
  襃谷【一名南谷】在县东北十里自此入连云栈西北一百五十里入凤县界又二百二十里直抵郿县之斜谷今亦谓之南谷所谓南口曰襃也【县志】汉王之国良送至襃中【史记留侯世家】襃谷在梁州襃城县北五十里南中山【史记正义】良木攒于襃谷【左思蜀都赋】襃中县南口斜谷水源在北南流经襃中故北口曰斜南口曰襃同一谷耳长四百七十里【蜀都赋注 襃中故城在县东】襃水自小石门又东南歴襃口即襃谷之南口也【水经注】襃谷山在县北五里【元和志】中间谷道襃水所流昔张良説髙祖烧絶栈道曹操出斜谷临汉中诸葛亮由斜谷取郿皆此道也【郡国志】
  同鼎山 在县东北十五里与鸡翁山相对西临黒龙江以其三峯鼎峙故名【雍胜畧】崖半有飞虎洞相传有翼虎伏洞为害一异人掷剑毙之今剑在石窟内可揺不可防其迤南与钓鱼台一防油石对者曰铁屏崖崚嶒可赏又大成山在县东北二十里同鼎山后峯峦起伏长三十余里【府志】
  【附考】黄沙水南有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逺望山坟嵬嵬状髙及即其所裁有坟形山上有直路下出不生草木下有女郎庙及衣石言张鲁女也【水经注】襃城县有女郎山【隋书地理志 按黄沙水今在沔县界山无考】
  汉水 在县南自沔县流入又东入南郑界即沔水也【县图】汉水自合黄沙水又东合襃水又东迳万石城下【水经注】沔水在县南二十四里其水独不为埭谚曰汉江不田龙江不船【县志 详见图考】
  剪子河【又名杨家河杨一作养】在县西南百二十里以石板布堰故名其水东北入于汉【县志】发源南栈山之北流十五里为剪子河又东北流三十里为杨家河又三十里迳沔县之上官庄至黄沙驿入汉【县册 按杨家河即沔县之养家河也】
  华阳河 在县西北十五里源出牛头山南流入汉【舆地纪胜】
  襃水【一名山河一名黒龙江】在县东一里即黒龙江自凤县界流入又南流入汉【县图】孝武时欲通襃斜道及漕事拜御史大夫张汤子卭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襃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史记河渠书】武功县襃水出衙岭山至南郑入沔【汉书地理志 武功今属郿县】襃水西北出衙岭山东南迳大石门歴故栈道下谷又东南迳三交城城在三水之防一水北出长安一水西北出仇池一水东北出太白山是城所取名也襃水又东南得丙水口又东南歴小石门又东南歴襃口又南迳襃县故城东又南流入于汉【水经注】襃水出县西北九十八里衙岭山与斜水同源而派分【括地志】山河水即襃水出太白山又有石皷在县北四十里襃水中击之有声又有将军石亦在水中入谷十五里有石如兠鍪然又有白玊盆亦在水中大石光白其中可实五斗【舆地纪胜】斩蟒石在县北六十里龙江之岸俗传有蟒为害异人斩之其脊化为石又虾蟇石在县北四十八里江濵髙六尺许金华山亦有之又鲤鱼石在县北三十里襃水中凡鲤至此不能过故石北上流无鲤又支锅石在堡子铺南四里龙江西浒巨石鼎峙如支锅又五龙石在县北十五里新定铺巨石交错如龙其相近有将军石髙数丈又玊盆在县北八里襃水东岸有石自然如盆光洁如玉对岸即钓鱼台也又堰界石在县东三里龙江中上一石横刻使府打量到下镌古界从此石至南大宋乾道元年十一月初五日眉山史可观记下一石镌制置大使司提修造张仪准相命檄自嘉定三年至七年督责军人董工治堰嘉定七年二月记又马鞍石在县东二里江岸【府志】襃水在县东门外自东北南流出襃谷至县南二十里入汉江曰两河口县东二里许有石碑滩又北一里为鱼梁滩又三里为五龙潭又五里为滚雪滩有夀云石在滩之右二石倚江文如夀字又五里为响水滩巨石乱峙中流水声如雷又去县北百十里为聚鱼潭潭水深静冬月鱼聚其中又有小江在县东襃水支流也【县志】
  武关河【一名石沟河】在县北百四十里一名石沟河自凤县流迳武休关东合于襃水水经注所云一水西北出仇池盖指此也【县志 按襃水当以出太白山者为正源而武关河则襃水之别源也】
  腊鱼潭水 在县北百十里其水流入襃水今有腊鱼栈阁【县志】
  马道河【即寒溪又名樊河】在县北九十里源出马道驿西山峡中东流至樊桥合襃水古名寒溪今又名樊河又北岔河在马道西十里迤南流入寒溪又西河在马道西五里自五井沟流入于寒溪【府志】
  青桥河 在县北六十里青桥驿北源自西南来流合襃水【府志】
  沙河 在县北二十五里源出县西北横当山流经滴水崖为锅底滩又十里为黒滩又五里为娘娘滩又三里为头渡河顺十八湾又五里为二渡河又十里入龙江【县志】沙河源出云雾山北其流入襃水【贾志】冷水河在县北六十里源出云雾山麓一名响水河自栈道中西峡流出归沙河迳观音碥入襃水【县册】
  丙水 在县西北【县志】丙水上承丙穴下注襃水【水经注】丙水源出县西北牛头山【寰宇记】大丙水源出黄崖岭下【舆地纪胜】
  廉水 在县西南百二十五里源自巴山密谷东北流迳双乳山又北迳中梁山南东北入南郑县界入汉又让水在县西南百三十里一名逊水范柏年对宋明帝臣乡有廉泉让水是也【县志】逊水起于廉水东流至故廉水城侧【舆地纪胜 廉水故城在县南】廉水源出巴州别流为让水【贾志】马鞍泉在县西南九十里源出马鞍山东流与廉水合又双泉水在县西南七十里两泉并涌出于中梁山西南峡中【府志】二泉合而复分东南流入廉水河【县图】
  王母塘 在县南七十里潴水甚盛【府志】
  鹿鸣池 在县东南十里昔传有羣鹿饮于池畔故名【府志】
  沥水沟 在县东里许自小东沟流来水石相激其声淅沥【府志】
  仙人沟 在县北八十里山径逶迤林木蓊翳其境甚幽【府志】
  五道沟 在县南四十里又县南六十里有沙溪沟又县南七十里有冷水沟泉出山谷夏亦清冷又县南八十里有章溪沟在镇谷村【府志】
  金泉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雍齿坝崖头山下方圆丈余冬夏不竭又一碗泉在县西南五十里苇池坝山崖下泉形如碗又涌珠泉在县西南五十里火石岭下源出平地三泉鼎列沫涌如珠又相近有没底泉泉极清其深莫测【府志】
  鹤腾泉 在县西南六十里源出中梁山由二穴涌出南注溪中有石梁天成平分两渠余水还峡中下注鹤腾崖为瀑布焉【府志】
  凉水泉 在县南四十五里中梁山下流至玉女洞前与玉女泉合【府志】
  碧玉泉【一名芝泉】在县南五十里山道村池广一畆深不可测投物其中色皆成碧故名碧玉又曾产灵芝名芝泉其北即玉泉岭也【府志】
  神惠泉 在县东南十里许宋元丰中营褒徳将军墓众患乏水此泉忽然涌出【府志 按此或谓即张嶷墓】
  城固县
  通关山【即通关势】在县北三十里【雍大记】壻水经通关势南山髙百余丈上有匈奴城方五里濬堑三重髙祖北定三秦萧何守汉中欲修北道通关中故名为通关势【水经注】山在壻水北【舆地纪胜】
  庆山 在县北三十五里山顶有烽堠故迹西南三里即赤土坡【雍胜畧】庆山去斗山五里【府志】赤土坡一名赤坡在县西北三十里其土色赭周围十里昔武侯屯军于此以拒魏【县志 按舆地纪胜地理通释皆云赤坂在洋县境县志疑误】
  桃林山 在县北四十里上有石观音像隐然崖壁间【雍胜畧】其相近有风髙山上有风洞怒吼不息压之以大石亦吹起又稍东有五峯山五峯环列如屏【府志】
  九真山 在县北五十里道家谓太白山南六百里与三嵎山相接大峯上有九真玉井【舆地纪胜】其相近有鱼洞每逢谷雨鱼自洞出又迤东为珍珠山重峦叠出累如贯珠县脉所由来也其下有呼雷潭在县北四十里水声如雷【府志】
  马盘山 在县北百里坡陀萦纡二十余里内有清溪三道【雍胜畧】山巍然髙耸形如卧马故名【府志】
  石筹山 在县西北十里【府志】
  斗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与三嵎山对峙脉自三嵎迤而南廻转东向一峯耸起有似斗杓壻水自北萦绕东出上有升仙观古称福地道经云斗山有五穴通昆仑陇山武当青城长安穴有肉芝即干嵗虾蟇得而食之可延夀【雍胜畧】周地图记云斗山上下有石穴【寰宇记】兴元有斗山观自平川内耸起一山四面悬絶其上方如斗底有唐公昉拔宅仙迹王仁裕辛巳嵗尝题诗版于观旧説斗山一洞西去二千里通青城大靣山又与严真观井相通及仁裕癸未入蜀游严真观见斗山诗版在焉诘之不知所来人皆异之【玉堂闲话】斗山之后有石皷河水冲击其声如皷又有古松四百六十二株皆合抱者【县志】
  浮游山【一名伏牛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两山并峙曰东浮游西浮游亦谓之伏牛山又稍北为深背岭【府志 按贾志以庆山为即浮游山误】深背岭在县西北三十三里【县志】
  三嵎山 在县西北四十里髙耸万仞中多灵药【舆地纪胜】三嵎谷在县西九十里周地图记云三嵎山上有三峰如覆鼎足【寰宇记】又迤北有狮子山其相近有桃溪洞一日数潮声殷殷如雷又县西北四十五里有亭子岭【府志】
  天台山 在县西北九十里其西南属南郑又县西北百二十里有白龙洞山崖高峻泉流洁清【府志 亦见南郑县】
  聴山 在县西北九十里聴水所出【府志】
  龙王山 在县西南五里上柳渡【县志】
  少年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西枕沙河路通西乡及四川通江县俗传彭祖祈年于此【府志】
  老君山 在县南十里上有白鹤观【府志】
  天池山 在县南三十里山顶有天河池嵗旱取水祷雨【雍胜畧】其迤东为圪兠坡【县志】
  双乳山 在县东南六十里两山并峙如乳【府志】
  寳山 在县东北十里上有蕙香院壻水绕其南与牛蹄山相连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其上有张子房祠址【县志】
  白云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东有神崖山南有骆驼山西连牛蹄山北接龙泉山多产药物俗传张良辟谷于此【县志】
  青城山 在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汉水 在县南四里自南郑界流入又东入洋县界【县志】汉水自长柳渡又东迳胡城南又右防盘余水又东左防文水又东黑水注之又东过城固县南又东过安阳县南涔水出自旱山北注之又左合壻水【水经注胡城在县西安阳故城在县东】汉水经县南去县二里【元和志】洪沟在县西三十里时苦汉水泛溢田多崩陷【府志 详见图考】
  南沙河【即盘余水】在县西南三十里源出巴山北流入汉【府志】盘余水出南山巴岭上泉流两分飞清派注南入蜀水北注汉津谓之盘余口庾仲雝曰盘余去胡城二十里【水经注】南沙河出县西南百里黒龙洞东北流入汉江【县图】
  文川水【即门水】在县西北四十里【县志】文水即门水也出胡城北山石穴中长老云杜阳有仙人宫石穴宫之前门故号其川为门川水为门水东南流迳胡城北三城竒对隔谷罗布深沟固垒髙台相距门水右注汉水谓之髙桥溪口【水经注】文水两水合流有如文字昔范柏年对明帝臣乡有文川武乡即此【雍胜畧】玉谷泉在县西北二十里汉水记云汉水自魏兴泝流一百八十里至玉谷溪口是也【舆地纪胜】玉谷泉源出扁鹊观之龙洞流入文水【县图】
  黑水 在县西北五里【府志】黑水出北山南流入汉庾仲雝曰黑水去髙桥三十里诸葛亮牋云朝发南郑暮宿黑水四五十里指谓是水也【水经注】黑水源出梁州城固县西北太山【括地志】源出太白山南流入汉【县志】
  涔水【涔一作灊即黄水一名鬵谷水】在县南【县册】安阳县有鬵谷水出西南北入汉【汉书地理志】涔水即黄水也出南郑县旱山东北流迳城固南城北右岸有恱归馆水歴其北又北至安阳入沔【水经注】顔师古曰鬵音潜其字亦或从水涔灊古字通或以为禹贡之潜非是【禹贡锥指 按史记沱潜之潜皆作涔】
  小沙河 在县南十里源出县东南一百三十里曹坝林北流入汉【县图】
  壻水【即聴水一名智水又名北水河】在县东北六里一名北水河自南郑界来南流入汉【县图】聴山水谓之智乡水曰智水川唐公房升仙之日壻行未还约以此川为居因号曰壻乡故水亦即名焉又南歴壻乡溪东南流迳通关势南又东迳七女冡又迳樊哙台南又东南迳大城固北东廻南转又迳其城东而南入汉水谓之三水口【水经注 按六朝壻字皆书作聓智水智乡疑即聓水聓乡以传冩而讹智也】壻水源出太白山东流迳县北又东南入汉又有上中下清溪在县北七十里源出马盘山南流合于壻水【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