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石槽河 在县北三百里【府志】
双溪河 在县北二百七十里【县志】
之溪 在县北五十里潆洄曲折如之字故名【府志】五门潭 在县西北二十里渊深莫测【县志】
响潭 在县南十里谷水冲激有声【府志】
九龙池 在县西南十五里俗传有九蟒见池畔故名【贾志】
鸭儿池 在县西南三十里池中泥深鹜鳬多集故名【府志】
莲花池 一在县东五里一在县南十二里多莲花【府志】明月池 在县东北【县图】壻水东迳七女冢水北有七女池池东有明月池状如偃月皆相通注谓之张良渠盖良所开也【水经注】明月池在兴道县西北【寰宇记兴道今属洋县】明月池中有台相传为汉髙所筑又有七女池按汉中记曰昔人无男养七女父殁女于此负土各为一冢遂成此池【雍胜畧】
九十畆塘【一名九圣母塘】在县西南三十里广约二十畆今讹为九圣母塘【府志】
玉井 在县西南三十里【县图】在县文川口二井相并【舆地纪胜】
洋县
兴势山【一名镇势山一名兴势坂】在县北四十三里【府志】龙亭县有镇势山【魏书地形志 龙亭故城在县东】小城固城北百二十里有兴势坂诸葛亮出洛谷戍兴势置烽火楼处【水经注】洋州兴道县后魏分置兴势县治兴势山上【郡县志 兴道故城在今县东门兴势故城在县东北】在兴道县西北今郡城所枕自然陇势形如一盆外险而内有大谷为盘道以上数里始及四门最为险固【寰宇记】
牛首山【首一作头又名龙首山】在县北五里形如牛头一名龙首山【雍胜畧】
筼筜谷 在县北十里【县志】筼筜谷在洋州文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苏轼筼筜谷偃竹图记】由土门入循灙水而陟其上内平外昻一览山无遗胜又掘地三尺即得水产佳竹旧有亭今废竹亦荡然【府志】
凤凰山 在县北【县图】在兴道县北十里其形如凤【舆地纪胜】释子山 在县北十五里唐僧法照居于此其山峭削孤危崖腹有洞仅可容身即唐法照念佛声闻长安处也因名念佛岩下临碧潭澄澈如镜每嵗五月五日泛五色泡光彩色夺目【县志】
灙谷【一名骆谷】在县北三十里唐徳宗僖宗幸兴元蜀姜维伐魏魏钟防冦蜀曹爽攻汉中晋司马勲伐秦皆由此又相近有两角山山峯双峙如角故名【县志】灙谷一名骆谷在兴道县北三十里南口曰灙谷北口曰骆谷【元和志】骆谷路在真符县屈曲八十里凢八十四盘又小盘山在兴道县北三十三里【舆地纪胜 真符故城在县东】后魏之灙城郡以此名【潜确书 灙城故郡在今县北】
焦崖山 在县北五十里元拖雷率众趋华阳截焦崖即此【县志】
石锉山 在县北六十里曲折层叠而上共九十四峯髙耸连云俯瞰邑境上有石桩石箱【县志】石锉山最髙每雨必有云出其顶【雍胜畧】
汉王岭 在县北七十里即骆谷道汉髙祖曾经此其相近有八里洞在层山中有平原八里故名【县志】
骆驼山 在县北八十里其相近有龙洞洞有三俱有灵湫祷雨辄应【县志】
寒泉山 在县北百二十里【府志】阳都坂西连寒泉岭汉中记曰自西城涉黄金峭寒泉岭阳都坂峻崿百里絶壁万寻既造其峰谓已逾崧岱复瞻前岭又倍过之【水经注】仙人李八百居此唐公昉师事八百昉渴八百以杖指崖间泉即涌出清凉特甚因以名山【县志】
宋军山 在县北百三十里旧有寺今止存大殿五楹前有古松二偃葢蟠郁荫广数畆【县志】
华阳山 在县北百四十里【县册 按唐分置华阳县在今县北以此名也】阴嶂山 在县西北十八里又县西北二十里有中原山上有庙【县志】
酆都山 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山脉逺通秦岭为县重镇其北有神仙洞洞中石上有仙人掌迹【县志】俗传炎帝十三子实主是山上有庙汉南士庶多祷祈于此有二池深各六七尺下池传有人秽之遂涸上池冬夏不竭然稍秽则浊乆之始清又诸葛岭在县西北三十里相传武侯用兵戍此【府志】
白岩山 在县西北【县图】在兴道县北六十里益水沙溪中山有白石崖因名【舆地纪胜】山有白岩院林木葱郁清流环绕【县志】
七叠山 在县西北六十余里【县图】在真符县西北三十里叠嶂七层【舆地纪胜】
禅堂洞 在县西北九十里有石佛石牀遗迹【县志】石柱山 在县西北百里有一石柱立山顶又有一石盘常有水嵗旱于此祷雨【雍胜畧】
青山 在县西北【县图】在真符县西北百八十里【舆地纪胜】神明山 在县西北【县图】在真符县西北二百五十里【舆地纪胜】
琉璃山 在县西北三百二十里【府志】
子房山 在县西四十里传为留侯辟谷处多药苗山接城固界【府志】
祈子山【祈一作鸡又名凤翼山】在县南七里一名凤翼山【府志】旧志云山下瞰汉江东枕沙河上有圣母祠祈嗣辄应故名俗讹为鸡子山山巅有云即雨旱尝祷此【县志】
万防山 在县南二十里又县南三十里有三盘山【府志】荞麦山 在县南四十里明景泰中有妖僧定山作乱据此【雍大记】
观山 在县东【县图】在兴道县东十里【舆地纪胜】
龙亭山 在县东二十五里昔置龙亭县于此【县册】赤坂在洋州东龙亭山土色甚赭建兴八年魏军侵汉武侯次城固赤坂以待之即此【舆地纪胜 洋州故城即今县治】赤坂为龙亭入子午谷之口【地理通释】赤坂在县东三十里【府志】观音洞在县东五十里酉水河岸内有石观音像【县志】
文昌山 在县东六十里四靣皆山此独秀拔【县志】蒿坪山 在县东六十五里山腹有灵湫祷雨辄应【雍胜畧】
黄金谷【一名黄金峡】在县东八十里汉水经其中亦谓之黄金峡滩石迅恶舟楫难过【府志】山有黄金峭水北对黄金谷有黄金戍傍山依峭险折七里氐掠汉中阻此为戍与铁城相对昔杨难当令薛健据黄金姜寳据铁城阴平太守萧祖攻拔之贼退酉水【水经注】黄金县西北有百畆山山有黄金谷水陆艰险语曰山水艰阻黄金子午魏曹爽冦蜀蜀将王平拒之于黄金谷即此【县志 黄金故城在县东北】
韩仙山 在县东百四十里上建韩仙观山腹有石洞相传韩湘曾居此【县志】
苫江山 在县东百六十里汉水经其下【府志】
子午谷 在县东百六十里由龙亭东过渭门白沙等处抵谷口与金州安康县接界【县志 安康县今属石泉界】黄金县有子午谷路京城前直子午谷【唐书地理志】谷在长安县南百里王莽通子午道魏钟防统十万余众分从斜谷洛谷子午谷趋汉中晋桓温伐秦命司马勲出子午道今洋州东二十里曰龙亭此入子午谷之路至谷六百六十里【郡县志】今京城直南山有谷通梁汉道者名子午谷北山是子南山是午共为子午道【顔师古注】黄金县有驿即子午道也旧道在金州安康县界梁将军王神念以旧道縁山避水桥梁多壊乃别开乾道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元和志】洋州志曰子午骆谷两路重冈絶涧危崖乱石自古为形势之地【舆地纪胜】洋州子午谷南北正对长安即唐明皇荔枝路也杜诗云百马死山中至今耆旧悲信为险絶【明杨慎栈道记】
马鞍山 山有二一在县东北二十五里一在县东南五十里俱以形似名【县志】
清水谷【即青谷】在县东北三十里一名青谷【县册】天寳八载真符县开清水谷路【唐书地理志】
大龙山 在县东北【县图】大龙山在兴道县东北三十八里其相接者为小龙山下有大龙小龙二溪【舆地纪胜】
防岩洞 在县东北洞前有唐贞观年号【县志】在真符县北四十五里【舆地纪胜】
城山 在县东北七十里传为杨难当所筑【府志】
福仁山 在县东北九十里【县志】
女冠山 在县东北灊水出于此【县志】在真符县北百七十里上有石壁卓然莹净内有女仙之状【舆地纪胜】
金紫山【金一作擎又一作荆子山】在县东北百九十里【县志】
三岭 在县东北二百余里传为费祎拒曹爽处【县志】南岐山 在县东北三百里又山东北相近有鱼洞每嵗仲春有鱼涌出【县志】
太白山 在县东北【县图】真符县有太白山金星洞【唐书地理志】山去真符县四百五十里靣凤翔背属真符唐天寳中得玉册于此【舆地纪胜】山在县东北五百里关中谓之南山汉中谓之北山【明一统志 按县图北至郿县界二百一十里而太白山在郿县东南四十里似不应相去如此之逺疑明一统志殆承舆地纪胜之误也通志云山在县北四十五里虽有讥其误者然以道里计之大约亦不过二百余里详见图考】
【附考】洋州东有隔仙山【防昌解頥録 按宋洋州属县境而山则无考】
汉水 在县南二里自城固界流入又东入西乡界【禹贡锥指】汉水自合壻水又东防益口又东至灙城南与洛谷水合又东迳小城固南又东歴上涛而迳于龙下葢伏石惊湍流屯激怒故有上下二涛之名龙下地名也度此溯洄从汉为山行之始又东迳石门滩山峡也又东防酉水又东迳妫墟滩又东迳猴径滩山多猴猿好乘危缀饮又东迳小大黄金南又东合蘧蒢溪口【水经注 小城固故城在县东】汉水经兴道县南去县一百步【元和志】汉水自发源至此屈曲行三百七十里流入金州汉阴县界【寰宇记】今县东二里有饮马滩每子午二时潮响如雷又五里为上涛下涛又县东二十里为鸳鸯滩以中流乱石错起防岈相峙而名又三十里即石门滩矣【府志】自汉王城东至渭门渡凡十六滩凡四十二入县界三十里为四郎滩又五里为鹤滩又五里为饮马滩又五里为菜子滩又七里为花滩又六里为上方滩又二里为鸳鸯滩又三里为将军石滩又三里为石门滩又五里为铺滩又三里为长溪滩又三里为捞米滩又五里为后亭滩又十里为吸嘘滩又四里为桃滩又五里为瓮子滩又三里为油滩又三里入峡为髙羊角滩地名环珠台又四里为低羊角滩又二里为马尿垠又二里为蒿溪垠又一里为卒滩又四里为九斗米滩又五里为拘滩又五里为石獭垠又十里为小大林滩又五里为大小金滩又三里为鼈滩又二里为笼滩又一里为新滩又十三里为大小瓦滩又五里为广滩又五里为大阳滩又十里为髙低白沙滩又十三里为大小唐兴滩又四里为老鹳滩自入峡歴二十四险滩出峡口即渭门镇也【县志 详见图考】
壻水【一名智水】在县西接城固县界【县图】源出扶风界秦岭西三十里流迳城固县壻乡又东流二十里入汉【舆地纪胜】在县西四十里源出郿县太白山一曰智水经城固流入县境入汉【县志】
溢水河【即益水】在县西二十五里北出秦岭南流入汉【县志】益水出北山益谷东南流注于汉水【水经注】
小沙河 在县西南二十里源出南山东北流入于汉【县册】
苎溪水 在县西北七里源出县界石子山东流入汉以溪多野苎故名【舆地纪胜】源出马垭坪经县西北东南流入汉【县册】
灙水【即洛谷水又名铁冶河】在县西一里【府志】洛谷水北出洛谷南流右则灙水注之水发西溪东南流合为一水乱流南出际灙城西南入汉水【水经注】龙亭县有灙水【魏书地形志】灙谷水一名洛谷水在兴道县北三十里南流注汉水【寰宇记】灙水出洋县北石锉山南流入汉【明一统志】铁冶河在县北百八十里下流入于灙水【县志】
天寜河 在县东五里源出黄泥坡南流入汉【县志】平溪河【一名贯溪】在县北二十里南流至平野名贯溪南流入汉【县志】
大龙溪【即龙涓水】在县东北三十里源出秦岭南流入汉【府志】龙涓水在兴道县东二十九里水出龙涓谷屈曲西南流十五里入汉江【舆地纪胜】大小龙溪在洋县石上有赤书展溪二字相传为张鲁女感孕生二龙之所【潜确书】
潜水 在县东六十里源出华阳山东南流入汉【县志按雍胜畧以此为即沱潜之潜疑误】
酉水河 在县东七十里【县志】酉水北出秦岭酉谷南歴重山与寒泉合水东出寒泉泉涌山顶望之交横似瀑布頽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源风雨之池其水西流入于酉水酉水又南注汉谓之酉口【水经注按雷次宗豫章记云厌源山西北有洪井井北五六里有风雨池山高濑激霏散逺洒若雨】寒泉在旧黄金县北八十四里【寰宇记】
大沙河 在县东南三十里源出巴山界东北流经鸡子山又东北入汉又有东峪河在县东南四十里源出南山合于大沙河入汉【县册】
金水河【即蘧蒢水一名黄金水】在县东百里源出秦岭南流至黄金峡之金潭入汉【府志】蘧蒢水北出就谷在长安西南其水南流迳巴溪戍西又南迳阳都坂东又南歴蘧蒢溪谓之蘧蒢水而南流注于汉谓之蒢口【水经注】黄金水源出县西北百畆山黄金谷南流经县西去县九里【元和志】黄金水在黄金县西十里南注汉水【寰宇记】
子午河 在县东北【县图】蒲河在县东北二百四十里源出秦岭南流防椒溪文水二河名三河口又至白沙铺名子午河南流入汉又椒溪在县东北二百里【县志】
桃溪河 在县东南六十里源出南山东南流至西乡界入汉【府志】
五龙潭 在县西一里汉水东岸【县志】
鹅公潭 在县西南十五里有石洞水入莫知所出【府志】潭在汉江南去兴道县十三里【舆地纪胜】
仙浴潭 在县东南三十里相传有仙女浴此【县志】横湖 在县治西北旧有待月台二乐榭文与可守洋故迹也【县志】在洋县旧州西【雍大记】
大唐池 在县西二十五里濶二十畆【县志】
百顷池【一名九顷池】在县西南十里一名九顷池【县志】
放生池 在县东门外又东南二里有莲花池【县志】锡杖泉 在县北念佛岩上唐僧法照以锡杖卓地泉遂涌出因名【县志】
马跑泉【一名殷家泉】在县西北十五里一名殷家泉【县志】涌泉 在县西北三十里普泽院其水喷溢清莹嵗旱祈祷则水瓶浮沉若有神凭之者【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