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汭水 在州西北又东北流入华亭县界【州图 按汉书地理志云汭水出汧县西北东入泾又水经注云芮水出小陇山朱子诗传云芮水出吴山西北东入泾蔡氏书传云汭水出蒲薮西北今考陇州之水凡出吴山及蒲者或合于汧或入于渭而并无入泾之水汉志诸书所云殊不可解惟郡县志云泾州良原县有芮水一名宜禄川西自陇州华亭县流入今在长武县入泾者是也此正与诗所云芮鞫之即者合故宁据经为断而不敢因传以疑经存其説以俟考可也又见长武县】
丹泉 在州北二里谷神观东【雍胜畧】
神泉 在州西十五里平地涌出【州志】
凉泉 在州西南十五里凉甫里四时皆凉【州志】
莲花泉 在州南四十里南村镇东其水不竭【州志】
陜西通志巻十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陕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陜西通志巻十一
山川四【汉中府 榆林府】
汉中府南郑县
旱山【旱一作】在县西南二十里【寰宇记】瞻彼旱麓榛楛济济【诗经大雅】旱山名【毛传】南郑县旱山池水所出【汉书地理志】旱山下有祠列石十二不辨其由盖社主之流百姓四时祈祷【水经注】山上有云即雨傍有石牛十二头下有石池水【周地图记】一名山【贾志】汉山在县西南三十里四峯八面东临老渚河北距汉水南接巴山有池水【雍大记】山势竒伟其右为鸠谷谷有栖真洞又有孤云神女祠迤东不数里有茅沟山凌髙峻削明末席增光隐其上有茅沟山记【府志】鸠谷在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按南郑治自唐宋以来未尝移徙则寰宇记所云必非无据疑汉旱以音近而讹而后人遂分以为二山也又汉志池水出旱而雍大记池水出汉山益为可据】
寳山 在县北十余里旧传山中得寳珠又相近有白云岭岭上有白云屯聚故名【舆地纪胜】玊井洞在县北十五里【贾志】玉井在玉井观南水色白人谓饮此可疗病【雍胜畧】俗传宋时大雷雨忽于汚泥中涌出老子石像因于此立祠有风洞在座下深不可测投草其中即吹出【府志】
狮子山 在县北四十里形如狮子上有寳峯院下有佛洗潭【雍胜畧】潭在狮子山西南水自悬崖下注其潭有三地险水深【府志】
七峯山 在县北五十里七峯峭防宋苏轼曾游于此又相近为王子山形如画屏【贾志】
聴山 在县西北西抵壻水小溪【舆地纪胜】壻水北发听山【水经注】俗传唐公房仙去婿归惟闻空中歌管声因名聴山【贾志 房一作昉】
天台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顶平如台郡治枕其冈脉有飞泉数百尺下为深潭号佛子潭【贾志】山谷石皆坚润有金星者制砚甚佳俗号石碑谷又其上有楞伽谷【县册】
龙冈山 在县西十里相传梁天监中有龙鬬于此【舆地纪胜】龙冈北临汉水南带廉津【华阳国志】南郑县有龙冈山【隋书地理志】
中梁山 在县西十五里【贾志】南郑县有中梁山【唐书地理志】汉中记云以其镇梁州之中故名【舆地纪胜】山脉西自沔县定军山来横山之腹有干明寺【雍胜畧】一统志云在南郑襃城之界【潜确书亦见襃城县】
立石山 在县西南三十里又相近有玊泉岭【舆地纪胜 并详见襃城县】
玊京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旱山之阳一峯尖耸又相近为鹤腾山【贾志】山接襃城界有鹤腾崖鹤腾泉【县册并详见褒城县】
黄牛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又相近有青锉山【贾志】华阳县有黄牛山【魏书地形志 后魏县属华阳地】南郑县有黄牛山【隋书地理志】山有石黄色逺望如牛因名山下有黄牛川十道记云黄牛川有再熟之稻土人重之【寰宇记】
笼盖山 在县西南五十里其南麓与巴山相接老渚河源出于此【雍胜畧】
寳顶山【顶一作鼎】在县西南七十里与青锉山相接【贾志详见襃城县】
金华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与巴山相接峭峯特起左右环绕傍有数泉合为一池【舆地纪胜详见襃城县】
双乳山 在县西南七十五里【府志 详见襃城县】
髙望山 在县南二十里【县图】
峨公山 在县南六十里宋元嘉十一年萧承之进据峨公山击败杨难当军梁土民思承之功于峨公山立庙祀之【县册】
仙台山【一名玉女山一名米仓山】在县南百九十里一名玉女山髙峻不可登上有古城三门道经云仙人玊女所居之地故名【寰宇记】南郑县有玊女山【唐书地理志】仙台山在南廉水县一名米仓山与大巴山相连有韩信庙及截贤岭云萧何追韩信至此【舆地纪胜 廉水县今属襃城界】米仓山髙耸摩云登其巅则襃沔洋凤俱归一览【县志】
大巴山【一名巴岭】在县南百九十里东濵汉江与三峡相接山南即古巴国【元和志】廉水出巴岭山【水经注】孤云山在廉水县东南百七十里相连者曰两角山【舆地纪胜】巴山绵亘深逺冬夏积雪不消中包孤云两角米仓诸山南与四川巴州之小巴山接【县志】
石臼岭 在县东南八十里【府志】
幞头山 在县东南百里以形似名又蒿坝洞在县东南小黄村髙崖壁立前临深涧洞当半崖有飞桥洞中极寛广巉岩万状石乳参差【舆地纪胜】
梁州山【一名梁山】在县东南百八十里其西与孤云两角诸山相接大山四围其中三十里许甚平广或云古梁州治也【舆地纪胜】梁州山一名梁山【县志】
武乡谷 在县东北【县册】在府东北三十里蜀封诸葛亮为侯国【十道志 按府志云在城北门内疑误】
骆谷 在县东北百二十里自洋之真符至此屈曲八十里八十四盘姜维伐魏出此【贾志】骆谷在南郑县北通盩厔骆谷关【雍胜畧】
汉水 在县南三里自襃城界流入又东入城固界【禹贡锥指】沔至汉中东流为汉水【书孔传】汉水自合襃水又东迳汉庙堆下又东过南郑县南合廉水又右合池水又东得长柳渡【水经注】汉水经县南去县一百步【元和志详见图考】
襃水【一名黒龙江】在县西二十里自襃城界来南流至龙江铺西小柏乡入汉【县册 详见襃城县】
廉水 在县西南四里自襃城县来东北流入于汉【府志】华阳县有廉水【魏书地形志】廉水出巴岭山北流迳廉川故水得其名又北注汉水【水经注】龙冈山北有廉津廉水所经【寰宇记】
老渚河【即池水一名獠子水一名老子溪】在县南十里源出笼盖山经城东南十五里北流入汉【府志】旱山池水所出东北入汉【汉书地理志】池水出旱山俗谓之獠子水夹溉诸田散流左注汉水【水经注】旱山下有石池即池水之源【寰宇记】老子水在廉水县源出米仓山下流合石劔等水号老子溪即郦道元所谓獠子水也【舆地纪胜 按獠子既讹为老子而老渚又即老子之讹则所云老溪者当亦即此水也】冷水河源出汉山又红花水亦出汉山合流入于老溪【县册】
壻水【即左谷水一名聴水又名智乡水】在县西北又东流入城固界一名聴水【县册】左谷水出汉北即智水也北发聴山山下有穴水穴水东南流歴平川中谓之智乡水曰智水川【水经注】
玉女潭 在县西南二十八里源从襃城县南梁山流入【寰宇记】
东湖 在城东南塔影映照湖中为郡佳景【府志】
莲花池 在县南十里【府志】
白鹿池 在县东北三十里相传曾有白鹿见于此【雍胜畧】
金龙井 在城内相传有黄龙见于此【雍胜畧】
涌泉 在县北六十一里天台山其泉地中行人于泉上砌一井深一尺五寸水深四寸后欲请此水祷雨以瓶着井中水自涌起灌于瓶内因以名之【雍胜畧】
明珠井 在县西南三里【县册】
襃城县
云雾山 在县西北七十里絶顶有崖高百尺横数十步县境高山此为第一上有水痕如龙黑白各四颠倒悬挂其东西横截者为横当山在县西北百三十里乃云雾北界也【贾志】
伏虎山【一名馒头山】在县西北一里俗呼馒头山又县北一里曰黄土坡【府志】
连城山【一名汉王山】在县北六里下临襃水相传为汉王练兵处亦名汉王山【贾志】山内有甎塔髙一丈余傍有水池俗传汉王筑【雍大记】山顶有十二峯连接如城垒皆平旷可居峯各有池其下有黑沟泉东麓又有龙潭潴水深广昔有于此得龙蜕者时或有巨蟹大鱼出没人莫敢近又县北入谷十五里曰鸡翁山即连城后山也突起髙峯状鸡冠又县北二十里有桃源坡【府志】
箕山 在县北二十里【县册】山上有池四时不涸俗呼秦王猎池山南有穴号丙穴有谷号道人谷即郑子真所隐处又七盘坡在县北二十里【舆地纪胜】丙穴出嘉鱼常以三月出十月入地穴口广五六尺去平地七八尺泉悬注鱼自穴下透入水穴口向丙故曰丙穴下注襃水襃水又东南歴小石门石门穿山通道六丈有余刻石言汉永平中司校尉杨厥所开建和二年大中大夫王升嘉厥开凿之功琢石颂徳以为石牛道即秦时所开厥盖因而广之蜀都赋曰岨以石门门在汉中之西襃中之北【水经注】世代绵逺通塞不恒自晋氏南迁斯路废矣崖岸崩沦涧阁堙圯南北各数十里车马不通正始元年汉中献地襃斜始开至石门北一里西上凿山为道峭阻盘迂行者苦之三年刺史羊公表求自回万以东开剏道路至永平二年毕工阁广四丈路广六丈皆沿溪栈壑砰险梁危自回万至谷口二百余里连辀骈辔莫不夷而通焉【后魏王逺石门铭序】蜀诸葛亮遣赵云邓芝等据箕谷即此又七盘山顶曰鸡头山出襃谷【雍大记】七盘山在县北十里鸡头关下盘防七转方至山顶由此入连云栈山顶有风洞山下有穴大如斗名鱼洞自清明至谷雨有鱼从穴中出【府志】石门在县北十里鸡头关下此门通可避七盘之险又南三十步为手扒崖崖南五十步有一防油石【县志】
龙峯 在县北二十五里山下巨石崚嶒突出有如龙首直走乌龙江岸波涛吞吐如龙之吸浪其相近为麻坪左绕江流右倚林麓亦山市也又县北二十六里有老君崖【府志】
黄草山 在县北四十里东临襃水即连云栈诸山【雍胜畧】
青桥山 在县北五十里山形险峻缉木以度树萝防密嵗寒不凋又青桥河北岸有石突起丛薄中前昂后伏宛然若虎名曰虎石【府志】
松尖山 在县北六十里青桥西山峯尖耸竒松挺植又石尖山在县北七十里青桥山后石峯耸出与松山对亦即连云栈诸山也【府志】
衙岭山 在县北【县册】武功县襃斜二水俱出衙岭山【汉书地理志】襃水西北出衙岭山【水经注】襃水出襃城县西北九十八里衙岭山【括地志】马道山在县北九十里马道驿西其东沟巨石宛有马迹又凤凰山在马道驿东北山张两翼形如飞凤一名太白山又县北九十五里为燕子崖【府志 按括地志所云衙岭山今以道里计之疑即马道凤凰石笋四州诸山也】
石笋山 在县北百二十里马道山迤西山下有龙潭广一畆许游者至潭隈相戒毋声欬有之则彻底清潭顷刻浑浊见者无不骇心又相近有廻水洞在焦崖铺南石崖下襃水至此一派潜入崖穴东通城固县壻水河【府志】
四州山 在县北入斜谷一百三十里与武关驿相对登之可望见襃沔洋凤诸境故名又县北二百里有九石坪在深山茂林之中其地平广可种蓺人罕至者【府志】
云梦山【一名社坛岭一名观山】在县西北五十里牛头山后与云雾山并峙古名社坛岭又名观山陟顶二十里顶最平坦最髙处为云梦观观东一里为飞仙崖石峯壁立高三百五十五丈相传有仙女飞升于此崖之下曰白龙洞髙五丈濶倍之深数步许下有石池二水滴池中不溢不涸旱祷则应观西三里有青龙洞深丈余亦有石池三水自上滴入由洞口流出又后有圣水洞石井深丈余水从底峡中出又观南一里曰牡丹坪又相近者曰照壁山其阳冈岭逶迤通云雾诸山其阴峻峭方正形如屏风又县西北六十里曰黄草坪【府志】
赤崖【一名赤岸】在县西北襃斜阁道之所经也亦曰赤岸蜀汉置赤岸库以储军资又孔明与兄瑾书曰顷大水暴出赤崖以南桥阁悉壊即此【县志】
牛头山【一名戴笠山】在县西二十五里其相近有仙人洞临汉水【府志】武乡县有牛头山【魏书地形志 武乡县今属南郑魏属襃中郡】襃城县有牛头山【唐书地理志】山髙百仞其上云覆如笠即雨故后人号为戴笠山【寰宇记】山有巨石似牛头故名其下有灵液泉【雍胜畧】
石人山 在县西五十里上有石峯如人形故名【府志】赤谷岭 在县西南十里又县西南五十里有干龙洞在娑罗关南洞髙数丈内有小溪自北壁下流出洞底祷雨者执火而入路多曲折约行三十里可达华山洞【府志】
鹤腾岩 在县西南六十里【县册】三岩相接状类画屏寳积院有残碑载昔人于此驾鹤仙去岩半有三石洞深邃莫测其下有瀑布泉【府志】
马鞍山 在县西南九十里山麓有泉东流入廉水【府志】华山 在县西南百十里根盘百里许有华山洞在县西南九十里髙大深邃内有灵湫祷雨辄应又山之相近者曰寳顶山中峯髙耸望云之起灭可卜晴雨又县西南百二十里有月崖其形如月【府志】
中梁山 在县南三十五里麓拥髙陵势若积谷为县之屏山襃民从此入县有三道最东曰相公岭原名猴子岭中曰土地垭最西曰石梯口石路﨑岖自南而北如下井自北而南若登天岩半有石刻其畧云一应盐不得从山过盖绍兴五年也迤西孤峯突起者曰大孤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迤东对相公岭屹立两河口者曰小孤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又玉女洞在中梁南麓去县四十里相传有玉女飞升于此洞门髙广外绕溪流从峡下悬为瀑布滙为深潭左有一穴如瓮人尝见巨蛇自山而下入此穴中又数步有水涌出名玉女泉山半有洞曰龙王洞云【府志】
天池山 在县南四十五里上有穴曰风洞春夏多风秋冬有气上腾亦谓之气眼顶有池不涸又县南五十里有大壶山形似壶又相近有火石岭石色皆赤又有玉泉岭一名薤谷冈【府志】
覆斗山 在县南六十里又其左有金星山相近者为伏龙原今名石灰寺口【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