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新秦 政和四年废银城连谷二县入焉【宋史地理志】府州荣河郡 属河东路本永安军政和五年赐郡名荣河旧置麟府路县一【宋史地理志】
府谷 府州治府谷县【宋史地理志】
丰州宁丰郡 庆厯元年元昊攻陷州地嘉祐七年以府州萝泊川掌地复建为州政和五年赐郡名寜丰【宋史地理志】丰川南至府州一百十五里西南至麟州一百四十里领寨二【九域志】靖康初入夏【通考按丰州在府谷东北河套中】
晋宁军 属河东路本西界葭芦砦元丰五年收复六年并吴堡砦隶石州元祐四年以葭芦给赐夏人绍圣四年收复元符二年以葭芦砦为晋宁军大观三年以石州定胡来隶【宋史地理志 按晋宁军所领二县俱在山西界惟定胡县领呉砦即今吴堡县】
夏州 太平兴国五年李继捧来朝得州四夏银绥宥县八雍熙元年复以四州授继捧自后不复领职方【宋史地理志】西夏河南之州曰夏州【宋史西夏传 按继迁来朝四州尚领八县则夏宥等州应复领县但沿革未详夏州今榆林府】
宥州 西夏河南之州曰宥州盐州【宋史西夏传 按宥州自唐寄治长泽县在今靖边县界元昊约张子奭留于宥州即此又定边县古盐州地】
云内州 本中受降城地辽初改云内州有永济栅拂云堆县二【辽志】靖康元年夏人渡河取云内【宋史西夏传 按云内州在今榆林府北河北岸】
柔服 唐中受降城本汉九原地辽置云内州领柔服县【明一统志】
寜人 秦汉九原县地【明一统志】
天徳军 本中受降城开元中置天安军于大同川乾元中改天徳移永济栅今治是也辽太祖平党项遂破天徳军【辽志】靖康元年夏人渡河取天徳【宋史西夏传 按天徳军在榆林府西北河北岸】
东胜州 唐胜州辽太祖神册元年破振武军胜州之民皆趋河东州废晋割代北来献复置统县二【辽史地理志 按辽东胜州即唐胜州旧地尚在河西岸今府谷东北】
榆林 唐胜州治榆林县后废辽复置【明一统志】
河滨 隋榆林县地唐析置此县后废辽复置属东胜州【明一统志】
金肃州 重熙十二年伐西夏置【金史地理志】靖康元年夏人由金肃渡河取天徳军【宋史西夏传】有金宿城在府谷县木瓜园北寨外【延绥志 按金宿即金肃也在府谷县北河套中】
落思城 帝征西夏经落思城大掠而还【元史太祖本纪 按落思城在榆林府西北河套中】
右宋録路三府三州二十郡二十军六县暨城九十四夫宋都东京则陜为外路开国之初夏银绥宥已不领职方南渡之后永兴秦鳯亦咸非版籍所存者惟利州两路陜之东南半壁而已今即宋史所载合南北终始而详其制其地有入于夏辽而可考者亦并附见焉
金
金壤地封疆包东胜接西夏逾黄河复西厯葭州及米脂界又循渭至大散闗并出入京兆络商州南与宋为表里【金地理志】天防九年以陜西赐齐十五年齐废天眷元年以陜西地归宋三年复取之【厯代纪事年表】
京兆府路 宋为永兴军路皇统二年省并陜西六路为四曰京兆曰鄜延【除庆原熙秦二路在西省】府一郡四【金史地理志】金分陜西为五路京兆为东路【冯志】
京兆府 宋京兆郡永兴军皇统二年置总管府县十二【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路建炎二年金围长安城陷三年张浚复取旋复失【通考】
长安 倚郭【金志】后唐长安金因之【冯志】
咸寜 倚郭本万年后更名泰和四年废寻复【金史地理志】咸宁县大定二十一年改名【清类天文书】后唐咸寜宋改樊川金复为咸宁【西安府志 按金志咸寜有干祐镇即故干祐县】
兴平 唐兴平县金仍旧【续通考】
泾阳 金属京兆府【贾志】
临潼 宋临潼县金仍旧【续通考】
蓝田 唐属京兆府金因之【西安府志】
云阳 金京兆府领云阳县【金史地理志 按云阳在泾阳县西北二十里】髙陵 宋属永兴军金属京兆府【冯志】
终南 宋清平军【金史地理志 按宋清平军领终南县故城在盩厔县东三十里金废军】栎阳 金京兆府领栎阳县【金史地理志】
鄠 宋属京兆金仍旧【续通考】
咸阳 唐属京兆金因之【西安府志】
干州 宋尝改为醴州天徳三年复县四【金史地理志】奉天 干州治奉天县【金史地理志】
醴泉 宋隶醴州金属干州【续通考】
武亭 本武功大定二十九年以嫌显宗讳更【金史地理志】武功金改武亭【续通考】
好畤 金干州领好畤县【金史地理志 按好畤在今干州】
同州 宋冯翊郡县六【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路建炎元年没于金改属陜西京兆路【通考】
冯翊 倚郭【金史地理志】
朝邑 左冯翊之东南逾三十里有县曰朝邑【金赵抃记】唐朝邑金仍旧【续通考】
白水 宋复置属同州金因之【冯志】
郃阳 贞祐三年以县隶桢州【金史地理志】
澄城 唐属同州金仍旧【续通考】
韩城 贞祐三年升为桢州以郃阳县隶焉【金史地理志】耀州 耀州领县四【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路建炎四年没于金金隶陜西京兆府路【通考】
华原 金耀州治华原县【金史地理志】
同官 后唐属耀州金仍旧【续通考】
美原 金省富平入美原县【富平县志】
三原 后唐属耀州金仍旧【续通典】
华州 宋华隂郡治郑国初因之县五【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建炎元年没于金改属陜西京兆路【通考】
郑 金华州治郑县【金史地理志】
华阴 宋华阴金仍旧【续通考】
下邽 金华州领下邽县【金史地理志】
蒲城 天禧四年改隶华州金因之【蒲城县志】
渭南 宋省后复置金仍旧【续通考】
商州 宋上洛郡贞祐四年改隶陜州兴定二年复来属元光二年改隶河南路县二【金史地理志】宋绍兴十二年金求商州乃割商秦之半【通考】
上洛 金商州治上洛县商洛丰阳皆旧为县贞元二年废为镇【金史地理志】
洛南 宋洛南金仍旧【续通考】
鳯翔路 府二【除平凉在西省】防御二【除秦川在西省】刺郡二【俱在西省 金史地理志】
鳯翔府 宋扶风郡皇统二年升为府县九【金史地理志】鳯翔 倚郭旧名天兴县大定十九年更【金史地理志】金大定中以天兴县与庆衍殿字音相同改为鳯翔【鳯翔县志】
寳鸡 金鳯翔府领寳鸡县【金史地理志】
虢 金鳯翔府领虢县【金史地理志 按虢县在今寳鸡东】
郿 贞祐四年属恒州后又属京兆府路【郿县志】
盩厔 贞祐元年隶京兆府【雍大记】四年升为恒州以郿县隶焉【金史地理志按恒州寻废】
扶风 国初作扶兴【金史地理志按后仍为扶凤】
岐山 金属鳯翔府【续通考】
普润 鳯翔府领普润县【金史地理志 按普润在今麟游界】
麟游 唐属鳯翔宋金并仍旧【冯志】
陇州 宋汧阳郡海陵时隶熈秦路大定二十七年来属县三【金史地理志増一县】
汧阳 倚郭【金史地理志 按唐宋陇州俱治汧源惟金治汧阳似自金徙治】
汧源 金陇州领汧源县有吴山镇【金史地理志】
陇安 太和八年以陇安寨升【金史地理志 按陇安本宋县或废为寨金复置耳】
呉山 大定二十七年増吴山镇为县【续通考 按吴山县金志未载今増入】
鄜延路 府一领节镇一刺郡四【金史地理志】
延安府 宋延安郡皇统二年置彰武军总管府县七【金史地理志】
肤施 延安府治肤施县【金史地理志】
延川 宋属延安府金仍旧【贾志】
延长 延长古髙奴地大定二十二年勘定延长县治西北依山陇东南为平城【金张廷桢筑城记】大定时县令董成务筑延长城移建县治【延长县志】
临真 金延安府领临真县【金史地理志】唐临真县在州东南一百十里金因之【九域志 按在甘泉东百八十里】
甘泉 宋属延安府金仍旧【明一统志】
敷政 金延安府领敷政县【金史地理志 按敷政在今安塞县西南】门山 金延安府领门山县【金史地理志 按门山县在今宜川界】丹州 金丹州领县一【金史地理志】
宜川 宋宜川县金属丹州【明一统志】
保安州 宋保安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县一【金史地理志】
保安 大定十一年以保安军置【金史地理志】
绥徳州 宋绥徳军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县一清涧【金史地理志】宋绥徳军金为州领八县【元史地理志 按金志绥徳州领县一元志作领八县考八县中多宋时堡砦或金末置为县今据元志补入】
绥徳 金绥徳州领绥徳县【元史地理志 按宋改绥徳城为绥徳军元复并绥徳县入本州金之绥徳或即州附郭县】
清涧 本宋清涧城大定二十二年升【金史地理志】金绥徳州领清涧县【元史地理志 按元史惟此一县与金志合但清涧元作青涧】
米脂 金绥徳州领米脂县【元史地理志】
绥平 金绥徳州领绥平县【元史地理志 按宋绥徳军领绥平砦东至绥徳八十里或金因砦置县】
懐宁 金绥徳州领怀寜县【元史地理志 按宋绥徳军领怀寜砦东至军四十里】
定戎 金绥徳州领定戎县【金史地理志 按宋志绥徳军领克戎城东至军六十里或即金定戎地】
义合 金绥徳州领义合县【元史地理志】义合废县在绥徳州东北五十里今为驿【延安府志】
嗣武 金绥徳州领嗣武县【元史地理志 按宋绥徳军领嗣武砦南至米脂三十里】
鄜州 宋洛交郡国初因之县四【金史地理志】
洛交 倚郭【金史地理志】
直罗 唐直罗县金因之【九域志 按直罗在今鄜州西】
鄜城 康定二年即鄜城县置康定军今因之【九域志】洛川 宋洛川金仍旧【续通考】
坊州 宋中部郡县二【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路建炎后没于金金隶陜西鄜延路【通考】
中部 坊州治中部县【金史地理志】唐中部县金仍旧【续通考】宜君 唐宜君属坊州金仍旧【续通考】
邠州 宋新平郡靖难军国初因之县五【金史地理志】宋属永兴路金隶庆原路【通考】
新平 倚郭【金史地理志 按新平即今邠州】
淳化 宋属邠州金因之【贾志】
宜禄 金邠州领宜禄县【金史地理志】
永夀 宋醴州【金史地理志】宋属醴州金属邠州【续通考】三水 唐属邠州金因之【西安府志 按以上五县属邠州】
长武 金泾州领长武县【金史地理志】
葭州 本晋宁军贞元中汾州大定二十二年升爲晋宁州二十四年更今名兴定二年改延安府【金史地理志】葭州金初为夏人所践皇统三年复立军治后为州正大三年改属鄜延路【元一统志】旧州址在州南二百步【马志 按金志葭州不领县今据元一统志补县五】
通秦 金正大三年葭州领通秦县至元六年省入州【元一统志】通秦寨在葭州北少西五十里【延安府志】在双山堡南一百里【延绥志 按葭州志云州西北百里碑记云古定西州也或金宋间置】
弥川 金正大三年葭州领弥川县至元六年并入州【元一统志】弥川故砦在葭州北一百四十里【延安府志】
太和 金葭州领太和县至元六年并入神木【元一统志】有旧县城在神木县西南五十里即太和寨也【延安府志】
建寜 金末葭州领建宁县本宋银城县地至元六年并入府谷【元一统志】建宁堡在府谷西北七十里【葭州旧志】
呉堡 葭州金正大三年领呉堡县本呉堡寨【元一统志】元丰五年置呉堡砦金改为呉堡县【延安府志 按宋志有麟州在神木北元一统志云麟州金陷西夏】
丰州 属西京路丰州天徳军辽尝更名应天寻复金因之【金史地理志】
富民 在古丰州境本汉临戎县地【明一统志 按富民在今定边县北河套中】
云内州 属西京路领县二【金史地理志 按云内州本中受降城地在今榆林府北河北岸】
柔服 金云内州旧领柔服县【元史地理志】宁人旧县大定后废为镇【金地理志】
云川 本曷董镇后升为裕民县皇统九年复废大统二十九年复升更为今名【金史地理志】
右金録路三府二州十五县八十有三夫金取陜地始而畀齐旋复归宋继复取之其地北包东胜西抵大散南络商州与宋相为表里惟金商汉中之地终非其有宋史所谓以鹘岭为界也至于省郡并州渐归简要后世亦多因之云
元
唐以前以郡领县而已元则有路府州县四等大率以路领府府领州州领县【元史地理志】
陜西行中书省 路四【除脱思麻路在四川】府五【除巩平临庆四府在西省】州二十七属州十二【除泾州等二十六州在西省四川】中统三年立陜西四川行省治京兆至元二十三年改为陜西等处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
奉元路 至元十六年改京兆为安西路皇庆元年改安西为奉元路领县十一州五【元史地理志】
咸宁 金咸宁县元仍旧【明一统志】天祐初韩建筑新城后为奉元路治【咸寜县志】
长安 后唐长安县元仍旧【明一统志】金属京兆元属奉元路【西安府志】
咸阳 元省入兴平寻复置【续通考】
兴平 唐兴平县元仍旧【明一统志】元属奉先路【冯志】
临潼 至元四年省安西路栎阳县入临潼【元史世祖本纪】蓝田 元属奉元路【冯志】
泾阳 至元二年并入髙陵县三年复立【元史地理志】至元十四年以云阳县并入泾阳【冯志】
髙陵 元属奉元路【西安府志】
□县 元属奉元路【西安府志】
盩厔 至元初并终南入盩厔又废恒州以盩厔隶安西路【元史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