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西城 洵阳 淯阳 石泉 汉隂 平利【按以上六县皆仍唐旧】
丰利 【按唐属均州五代仍旧】
兴州兴元府 蜀为山南西道唐有寻属后蜀【职方考】李茂贞被梁围兴元遂入于蜀【五代史李茂贞传】王蜀改兴元府为天义军后复故【通考 按梁州唐领五县】
南郑 襃城 城固 西 三泉【按以上五县皆仍唐旧】
源州 蜀有唐有寻属后蜀【职方考】李思敬以洋州降于王建【编遗録】蜀避知祥讳改洋州为源州【寰宇记 按唐洋州领四县】
兴道 西乡 黄金 真符【按以上四县皆仍唐旧】
鳯州 岐蜀唐晋汉周俱有【职方考】李茂贞开平已后鳯州入于蜀【五代史李茂贞传】后蜀广政十二年遣孙汉昭攻下鳯州悉有王衍故地十八年周世宗伐蜀秦鳯复入于周【五代史后蜀世家按鳯州领县一】
梁泉 【按梁泉县仍唐旧】
兴州 属蜀唐有寻属后蜀【职方考】
顺政 长举【按以上二县仍唐旧】
右五代録府三州二十三县一百一十二夫五十余年间国更五姓力疲于战攻故制阙于经理闗中州县大抵多沿唐旧少所建革而欧史职方一考尤极简畧今所编次悉依唐书地理志以县系州其有改革则分注之庶防传之宋代有所稽考
宋
五季迭兴防县分裂兴国五年天下既一至道三年分为十五路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西南曰永兴曰秦鳯曰河东曰利州大抵宋有天下州郡沿革无大增省【宋史地理志】宋为陜西路及河东路内夏银绥盐诸郡为西夏所据庆厯初分陜西縁边为秦鳯鄜延路熙寜五年为永兴等路绍兴初置川陜等路富平之败陜西五路俱陷于金【通考】
永兴路 有二京兆【除河中府在山西界】州十五延同华耀邠鄜商坊丹【除陜解等六州在河南山西省界】军一保安其后延州改府又增银州醴州及绥徳军【宋史地理志】
京兆府京兆郡 宣和二年诏永兴军守臣等衔不用军额称京兆府县十三【宋史地理志 按武功后改隶醴州】
长安 梁改大安后唐复旧宋因之【续文献通考】
樊川 旧万年县宣和七年改【宋史地理志 按樊川今咸寜县】□ 唐宋俱属京兆府【西安府志】
蓝田 唐属京兆府宋因之【冯志】
咸阳 唐属京兆郡宋仍旧【明一统志】
泾阳 宋京兆府领泾阳县【宋史地理志】
栎阳 宋京兆府领栎阳县【宋史地理志 按栎阳在临潼东北七十里】髙陵 唐属雍州宋属永兴军【冯志】
兴平 唐兴平县宋因之【西安府志】
临潼 县西至府五十里大中祥符八年避玉清昭应宫名改县曰临潼【宋敏求长安志】
醴泉 后唐同光二年以醴泉隶京兆政和八年改隶醴州【醴泉县志】
干祐 汉干祐县宋因之【续通考】旧县在镇安县北八十里【贾志】
清平军 本鳯翔府盩厔县清平鎭大观元年升为军隶京兆府清平军使兼知终南县事县一【宋史地理志】
终南 大观元年置终南县【宋史地理志】终南故城在盩厔县东三十里即汉盩厔城也【马志】
商州上洛郡 领县五【宋史地理志 按除上津在湖广界】绍兴二年守臣以商虢降刘豫六年邵隆收复十二年金人求商州乃割商秦之半存上津丰阳三十一年王彦复商州【通考】
上洛 商州治上洛【通考】
商洛 商州领商洛县【宋史地理志 按商洛在今商州东】
洛南 隋洛南县宋因之属商州上洛郡【冯志】绍兴三年割商秦之半畀金商之半即洛南地也【雒南县志】
丰阳 本属商州绍兴四年改属金州【宋史地理志】绍兴中割商秦之半畀金以鹘岭为界止存丰阳【通鉴注】
同州冯翊郡 领县六【宋史地理志】永兴路建炎元年没于金【通考】
澄城 后唐属同州宋仍旧【续通考】
朝邑 唐朝邑宋仍旧【续通考】
郃阳 宁四年省夏阳为镇入焉【宋史地理志】
白水 唐省入奉先县宋复置【续通考】
韩城 元祐二年置【宋史地理志】
华州华隂郡 领县五【宋史地理志】建炎元年没于金【通考】郑 华州治郑县【通考】
下邽 宋华州领下邽县【通考 按下邽在渭南县北】
蒲城 唐奉先县开寳四年改建隆中自京兆隶同州天禧三年自同州来隶【宋史地理志】开寳四年改同州奉先为蒲城县【隆平集】
华隂 宋华州领华阴县【宋史地理志】在华州东六十五里太华山在县南八里【雍録】
渭南 宁六年省为镇入郑元丰元年复为县旧自京兆府来隶【宋地理志】
耀州华原郡 领县六【宋史地理志】太平兴国初改耀州为武徳军元祐三年复为耀州【雍大记】
华原 耀州治华原有祋祤城【通考】
富平 梁属耀州宋仍旧【续通考】
三原 宋时三原县治在今县治东北三十里张家里遗址尚存【林洪博三原改隶西安记】
云阳 宋华原郡领云阳县【宋史地理志 按续通典谓云阳县宋属京兆悮】同官 五代唐属耀州宋仍旧【续通考】
美原 宋美原属耀州【通鉴注】
邠州新平郡 属永兴军路绍兴后没于金县五【通考按除定平县属西省】
新平 邠州治新平县【通考 按新平即今邠州】
宜禄 邠州领宜禄县有长武城【通志 按宜禄即今长武县】三水 本淳化县地宋淳化十四年析置【续通考】
淳化 淳化四年升耀州黎园镇为县宣和元年自耀州来隶【宋志】宋太宗改元淳化立县之始即以为名【淳化县志】
醴州 本京兆奉天县旧置干州熙寜五年废以奉天还隶府政和七年复以县为州更名曰醴八年割属环庆路县五【宋史地理志】
奉天 干州治奉天【通考】熙宁三年废州以县属永兴军【宋敏求长安志】
永寿 干徳三年省邠州来隶熙寜五年废干州永寿邠州政和八年来【宋史地理志】
武功 县本属京兆府政和八年割属醴州【宋史地理志】醴泉 县本属京兆府政和八年割属醴州【宋史地理志】好畤 熙宁五年废干州以好畤县隶鳯翔政和八年又以好畤隶醴州【宋史地理志】宋好畤即上宜在干州西北三十五里【寰宇记】
延安府延安郡 本延州元祐四年升为府旧置鄜延路统延鄜丹坊保安四州一军其后増置绥徳军又置银州凡五州二军银州寻废县七【宋史地理志】延州城旧在延水东庆厯五年改卜水西【元一统志】哲宗自延安郡王升储升延州为延安府【挥麈前録】
肤施 熙寜五年省丰林县为镇金明县为砦并入焉【宋史地理志】延安府治肤施县【通考】
延川 熙宁八年省延木县为镇入焉【宋史地理志】
延长 唐属延州宋属延安府【贾志】
门山 延安府领门山县【宋史地理志】
临真 宋临真县在甘泉县东一百八十里今为镇【甘泉县志】
敷政 延安府领敷政县【宋史地理志】敷政在安塞县西一百二十里【贾志】
甘泉 唐属鄜州宋属延安【续通考】
鄜州洛交郡 属永兴军路建炎三年没于金领县五【通考 按唐鄜州领洛交等五县至金尚存而宋志鄜州止领宜川一县并无洛交等县且宜川原属丹州从未割隶鄜州明系宋史遗简今据通考补正】
洛交 鄜州治洛交县【通考 按洛交即今州治】
洛川 宋鄜州领洛川县【通考】隋属鄜州唐宋皆仍旧【明一统志】
三川 唐为三川县宋因之明改三川驿【马志 按三川县在鄜州西南六十里】
直罗 宋鄜州领直罗县【通考 按直罗县在鄜州西一百二十里】
鄜城 宋鄜州领鄜城县【通考】康定二年即鄜城县置康定军【九域志 按鄜城县在洛川县东南七十里】
坊州中部郡 坊州领县二【宋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建炎后没于金【通志】
中部 坊州治中部县【通考】唐中部县宋仍旧【贾志】
宜君 熙宁元年省升平县为镇入焉【宋史地理志】
丹州咸宁郡 宋属永兴军路领县三【通考 按有汾川云岩二县寻废领县一又宋志前永兴军领州十五原有丹州后乃不列州名惟以丹州所治之宜川县属鄜州亦史有脱悮今据通考改正】
宜川 后魏义川县太平兴国中改名以鄜州废咸宁县入焉熙寜三年省汾川县七年省云岩县为镇入焉【宋志】宋丹州治宜川县【通考】
保安军 本延州永安镇太平兴国二年建为军属永兴路建炎四年没于金【宋史地理志 按保安军不领县即今保安县】
绥徳军 唐绥州熙寜三年收复废为城隶延州在州东北三十里元符二年改为军【宋史地理志 按宋绥徳军不领县所领城砦中有米脂砦元丰四年为米脂城即今米脂县地又有清涧城宋史种世衡传言延州东北二百里有故寛州请因废垒而兴之城成赐名青涧即今青涧县地】
银州 银州银川郡领四县五代以来为西夏所有元丰四年收复五年即永乐小川筑新城距故银州二十五里旋被西人陷没崇寜四年收复仍为银州五年废为银川城【宋史地理志】
秦鳯路 府一鳯翔州十二陇鳯【宋史地理志 按余秦泾等十州俱属西省】
鳯翔府扶风郡 领县九【宋地理志】
天兴 鳯翔府治天兴县【通考】
岐山 宋鳯翔府领岐山县【宋史地理志】
扶风 唐扶风宋仍旧【明一统志】
盩厔 大观元年以盩厔县清平镇置军【宋史地理志按析县东界置军盩厔仍属鳯翔】
郿 唐属鳯翔府宋因之【明一统志】
寳鸡 唐寳鸡县属鳯翔府宋仍旧【贾志】
虢 鳯翔府领虢县【宋史地理志 按虢县在今寳鸡县东】
麟游 唐属鳯翔府宋仍旧【明一统志】
普润 宋鳯翔府领普润县【宋史地理志 按普润在今麟游西北】陇州汧阳县 属秦鳯路绍兴后没于金领县四【通考】汧源 汧源县唐宋为州附郭【明一统志】
汧阳 汧阳旧县在今县西八十里后周于马牢故城置宋移于此【明一统志】今县西五里晖河西北有旧城乃唐宋旧治【汧阳县治】
呉山 陇州领吴山县【宋史地理志 按吴山县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陇安 开寳元年诏陇州置陇安县【隆平集】本南由镇古南由县地开寳二年割汧阳县四乡于陇州界置陇安县从转运使李守信之奏也【寰宇记】陇安在州东南八十里【九域志 按在州南百里吴山县西以上属陇州】
长武 属泾州咸平四年升长武镇为县五年省为砦大观二年复为县【宋史地理志】咸平四年以泾州长武镇为县仍隶泾州【隆平集】
利州路 南渡后府三兴元【除隆庆同庆二府在今四川界】州十二金洋沔鳯【除利阆八州在四川界】军二大安【除天水军在秦州界】建炎后分利州为东西路兴元金洋大安为东路治兴元鳯兴为西路治兴州乾道四年合为一路淳熙二年复分【宋史地理志】
兴元府梁州汉中郡 兴元府领县四南渡后复增县一【宋史地理志】
南郑 兴元府治南郑县【通考】
城固 崇宁三年县尉柴炳移于今治旧县城在今城固县西十八里【汉中府志】
襃城 宋嘉祐中徙治于山河堰北【九域志】唐建县于打钟坝村宋徙山河堰【汉中府志】
西 至道三年割隶大安军三年还隶【宋志】本属兴元府宋平蜀以县当冲要直属朝廷【县道记】
廉水 绍兴四年析南郑县置以廉水为名【宋史地理志】绍兴四年宇文介奏于南郑县南路石幢脩置廉水县以便民输纳【宋书宇文介传】宋兴元路领廉水县后废廉水入南郑【元志】廉水县在汉中府南五十里绍定中废【贾志按在汉水南】
洋州洋川郡 宋属利州路领县三【通考】蜀改源州宋复故【洋县志】
兴道 洋州治兴道县【通考】兴道县在洋县东门内【冯志】西乡 洋州领西乡县【宋史地理志】宋建于蒿坪山之阳未有城池【汉中府志 按续通考西乡宋端平中废】
真符 真符废县在洋县东十里其治旧在桑坪店北宋末废【明一统志】黄金县干徳四年并入真符仍移县就废黄金县【舆地纪胜】
沔州顺政郡 本兴州绍兴十四年为利州路治开禧三年吴曦僭改开徳府曦平改沔州县二【宋史地理志】
顺政 开禧三年改为畧阳【宋史地理志】沔州治顺政县【通考
按顺政今畧赐县】
长举 宋沔州领长举县【宋史地理志 按长举在畧阳县西一百里】大安军 本三泉县属兴元府干徳三年平蜀以县直属京师至道二年建为大安军三年军废县仍属京绍兴三年复升军南渡后复置三泉县隶军【宋史地理志】至道三年建三泉县为大安军以西县隶焉【隆平集】唐三泉县移治嘉陵江东一里即宋故大安军也今在宁羌州西北金牛驿西六十里【禹贡锥指 按锥指又云绍兴三年改建大安军于今沔县界即今沔县西南九十里大安驿】
金州安康郡 宋隶京西南路惟此一州未没于金建炎四年属利州六年复隶京西南路十三年复隶利州路领县五【宋史地理志】
西城 金州治西城县【通考】西城在兴安州城西四里【冯志】汉隂 绍兴二年迁治新店以旧县为镇嘉定三年升滶口镇为县【宋史地理志】旧治在石泉界汉江之南皇祐四年没于汉水绍兴初徙治新店即今治也【汉阴县志】
洵阳 干徳四年废淯阳县入焉【宋史地理志】
石泉 石泉县宋仍唐旧【续通典】
平利 熙宁六年省为镇入西城元祐复【宋史地理志】宋以平利为镇寻复置县隶云安郡后仍属金州【兴安州志】
鳯州河安郡 旧属秦鳯路绍兴十四年来隶县三【宋史地理志 按两当河池二县在今巩昌界】
梁泉 宋鳯州治梁泉县【通考 按梁泉在今鳯县东一里】
麟州新秦郡 属河东路干徳初移治吴儿堡县一【宋史地理志】靖康元年京城受围割麟府丰三州与夏人【通考】有杨家城在神木县西北四十里即麟州也【延安府志】麟州在神木北六十里【神木县志 按麟州在神木北河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