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延恩 开元二十六年以故匡州地置又以故塞门县地置懐徳县以故兰州之长泉县地置归仁县寳应后皆省元和九年复置延恩【唐书地理志】
长泽 本夏州贞观七年置长州十三年州废夏州元和十五年来属【唐书地理志】长泽县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元和志 按长泽在今靖邉界又定邉县唐爲盐州五原郡地】
中受降城 三受降城景云三年张仁愿所置也先是朔方军与突厥以河爲界仁愿取漠南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以拂云祠爲中城与东西两城相去各四百余里又中受降城本秦九原郡地【元和志】宋祈曰中城南直朔方【通鉴注】中城在废夏州北八百里【禹贡锥指 按中城在榆林府北河北岸】
西受降城 在丰州西北八十里汉朔方郡临河县故理处开元初为河水所坏十年总管张説于故城东别置新城【元和志 按东受降城在山西大同界】西城在丰州北黄河外八十里【通鉴注】
大同城 自十贲故城十里至寜逺镇又五十里至安乐戍其东壖有古大同城今大同城故永济栅也【唐书地理志 按唐大同城在中受降城西二百二十里西南去永清栅五里在今榆林府西北河北岸】
金州汉隂郡 属山南东道隋西城郡武徳元年改为金州天寳元年改为安康郡至徳二载改为汉南郡【按新唐志作汉隂郡】乾元元年复为金州领六县【旧唐书地理志 按山南东道治襄州领州府十七惟金州一州隶陜西故不録】
西城 州所理【旧唐书地理志按西城今兴安州】
洵阳 汉县名武徳元年置洵州又分洵阳置洵城驴川二县七年废洵州三县属金州贞观二年省驴川八年省洵城并入洵阳【旧唐书地理志】驴川县旬阳县西三十里与闾川水相近即今闾川铺【洵阳县旧志 按驴川县一作闾川】
淯阳 本黄土天寳元年更名大厯六年省入汉隂永贞元年复置【唐地理志 按淯阳在今洵阳县】
石泉 圣厯元年曰武安神龙元年复故名大厯六年省入汉隂永贞元年复置【唐地理志】大厯六年以户口散落并入汉隂永贞元年姜公辅于旧所复立【寰宇记】姜公辅于州西九十里石泉坝更置石泉县【兴安州志】
汉隂 安康县武徳元年置西安州立寜都广徳二年改西安州为直州州废省寜都广徳二县入安康至徳二年改为汉隂县【旧唐书地理志】紫阳唐汉隂县地【雍胜畧】宁都故城在汉隂县东南七十里【汉隂县旧志 按新唐志作宁郁】
平利 武徳元年以故吉安置大厯六年省入西城长庆初复置【唐书地理志】武徳元年于上防城置平利县八年又移于古声口戍南声水之东黄洋之北即县治也【寰宇记】平利县旧基在县东一百三十里女娲山之东【马志 按以上六县属金州】
丰利 魏分锡县置武徳元年属上州贞观十年州废属均州【旧唐志】丰利城在平利县东北一百七十里【平利县旧志】
山南西道 山南道古荆梁二州之域唐金梁洋鳯兴等州东接荆楚西抵陇蜀南控大江北据商华之南【唐六典】太宗元年分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分山南东西道【唐地理志】山南西道治汉中【郑樵通志】
兴元府汉中郡 隋汉川郡武徳元年置梁州开元十三年改褒州二十年又为梁州天寳元年改汉中郡乾元元年复为梁州兴元元年升兴元府领县五【旧唐书地理志】开元十三年以梁凉声相近更名褒州【唐书地理志】
南郑 梁州兴元府南郑县州所理【旧唐书地理志】
褒城 义寜三年改为褒中贞观三年复为褒城【旧唐书地理志 按有黒水废县在县西北马道西百里天复二年西川将王宗播攻兴元破黑水堡城砦即此】
城固 武徳二年更名唐固三年析置白云县九年省贞观二年复故名【唐书地理志】白云县在县东北三十里白云山【城固县志】
西 武徳二年以县置褒州析利州之绵谷置金牛县八年州废二县来属寳厯元年省金牛县入焉【唐书地理志】金牛县汉褒县地开元十八年自褒城县西四十里故县移就白土店置即县治南临东汉水西临陈平水【寰宇记】白土店即金牛镇今为驿在宁羌州东北七十里【禹贡锥指 按西县在今沔县西四十里】
三泉 武徳四年分绵谷县置南安州领三泉嘉牟二县八年废南安州及嘉牟县以三泉属利州天寳元年改属梁州移治沙溪之东【旧唐书地理志】天寳元年自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故县移理于嘉陵江东一里闗城仓陌沙水西即县理【寰宇记 三泉在今宁羌州西北嘉牟县在州南入四川境】
洋州洋川郡 隋汉川郡西乡县武徳元年割梁州三县置洋州天寳元年改为洋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洋州【洋州旧志】武徳元年析梁州之西乡黄金兴势置天寳十五载徙治兴道县四
兴道 隋兴势县贞观二十三年改为兴道【旧唐书地理志】洋州在古洋州今西乡境天寳初徙治于今洋县即兴道故城【禹贡锥指】兴道废县在洋州城东门内【明一统志】
西乡 武徳四年析置洋源县寳厯元年省【唐书地理志】武徳元年复于西乡立洋州复移理兴道以县属焉【元和志】洋源县在西乡县南二十里【马志】
黄金 黄金县隋治巴岭镇贞观三年移于今治【旧唐书地理志】广徳后因羌乱权移于蚌湍元和以后仍移旧理【寰宇记】县西南至洋州一百三十里【元和志 按贾志云在今洋县东八十里黄金谷】
真符 本华阳开元十八年析兴道置天寳三载省八载复置因凿山得玉册更名隶京兆府十一载来属【唐地理志】本安阳县地初置于棃园北以去州偏逺移县就桑坪店北【寰宇记】眞符县在洋县东六十里【贾志】
鳯州河池郡 武德元年改为鳯州天寳元年复为河池郡乾元元年复为鳯州【旧唐书地理志】县三【唐书地理志按两当河池二县在巩昌界】
梁泉 州郡治武徳元年析置黄花县寳厯元年省【唐书地理志 按旧唐志作武德四年置】黄花故城在鳯州北六十里本汉故道县地梁泉县之梁道乡也其东有黄花川故名【寰宇记】
兴州顺政郡 隋顺政郡武徳元年改为兴州天寳元年改为顺政郡乾元元年复置兴州【旧唐书地理志】领县二【唐地理志 按修城县唐省】
顺政 武徳元年复置兴州治顺政县本汉沮县地【元和志】今畧阳县治武兴故城唐为兴州顺政县【禹贡锥指】
长举 隋长举县本治槃头城贞观二年移于今所【旧唐书地理志】鸣水县长庆元年省入【唐书地理志】长举废县先在沔州北八十二里贞观二年移治在州西一百二十里【元一统志】
右唐録道三府四州二十郡二十二县暨城一百二十其中更有置而复废废而复置而仍废者不在此数盖唐于闗中为畿内地髙祖崛兴权置既多武后伪立纷更弥甚故较隋氏郡县更为过之今合新旧唐书兼采元和诸志一代建置斯为偹矣
五代
唐自僖宗以来日益割裂五代世乱文字不完时有废省不可考究其详其可见者具之如谱又州县凡唐故而废于五代若五代所置而见于后及县之割隶后因之者皆列以备职方之考【职方考 按唐书地理志不録方镇而五代史録之然军主兵戎非职方所掌也今非废州府而特置之军不録】
京兆府 唐上都昭宗迁洛废为祐国军梁初改京兆府曰大安唐复为西京晋废为晋昌军汉改曰永兴周因之【职方考】梁开平元年复京兆府为雍州【五代史梁本纪】唐同光元年复以大安府为西京京兆府【通鉴】汉府名仍旧【游城南纪注 按书地理志京兆郡领县二十五代割五县隶耀州凢未经改割者悉仍唐旧】
大年 梁开平中改大年后唐同光元年复故【寰宇记】大安 梁改大安县后唐复旧【续通典】
咸阳 兴平 泾阳 昭应 髙陵 蓝田 □【以上七县悉仍唐旧】
好畤 干宁中割属威胜军后唐天成三年还属京兆府【寰宇记】同光中隶鳯翔府长兴元年还隶京兆【马志按好畤在今干州】
武功 同光中割属鳯翔长兴元年却还京兆【寰宇记】后晋置武功郡后周复为县【武功县志】
醴泉 干宁中割属干州同光中还属京兆【寰宇记】梁干化中以醴泉隶威胜军后唐同光二年隶京兆【县志】
奉先 梁以京兆之奉先属同州唐以奉先还隶京兆【通考】周属京兆府【西安府志】
干祐 商州乾元汉改曰干祐割隶京兆【职方考】汉干祐二年又以年号名县属京兆【寰宇记】干祐县在镇安县北七十里汉干祐二年置【冯志 按即今旧县闗】
三水 晋属晋昌军后唐及汉俱属京兆府【三水县志】永寿 唐干寜中割属威胜军后唐同光中改属京兆府【寰宇记】
干州 李茂贞以京兆奉天县置干州领县一梁为威胜军【通考】同光中属鳯翔府【寰宇记】梁改威胜军后唐复为干州【干州志】
奉天 干州李茂贞置治奉天【职方考】
耀州 唐末李茂贞以京兆华原县置耀州领县一梁改崇州后唐复为耀州以京兆之富平三原云阳同州之同官美原五县来属【通考】李茂贞以华原置茂州寻改耀州【通鉴注】
华原 耀州李茂贞置治华原县【职方考】
云阳 唐京兆郡领云阳县【唐地理志】后唐同光中割属耀州在州南七十里【寰宇记】
三原 后唐割属耀州在州南五十里【寰宇记】
同官 故属京兆府【职方考】梁开平二年改属同州后唐同光元年属耀州【宋敏求长安志 按同官在州北少东六十里】
富平 五代梁属耀州【明一统志】后唐自雍州隶耀州【耀州志】美原 故属同州李茂贞尝置鼎州而治之梁改为裕州后不见其废时同光三年割隶耀州【职方考】美原梁改裕州后唐废裕州以美原属同州又改属耀州【通考】
华州 五代俱有【职方考】唐同光元年为镇国军周显徳元年降为州【寰宇记】
郑 华隂 下邽 栎阳 【按以上四县俱仍唐旧】
渭南 显徳三年自京兆割隶华州【寰宇记】
同州 五代俱有【职方考】
冯翊 同州儒学东冯翊废县为五代邑治【同州志按冯翊今同州】
朝邑 大厯初属同州五代仍旧【明一统志】
韩城 梁以韩城隶河中府唐以韩城还隶同州【通考】郃阳 梁以郃阳属河中府唐以郃阳还隶【通考】梁割属河中府天成元年复故【寰宇记】
澄城 梁割属河中府后唐同光初复旧【寰宇记】
夏阳 白水 【按以上二县俱仍唐旧】
商州 五代俱有【职方考】开平三年商州军乱【五代史梁本纪】上洛 丰阳 商洛 【按以上三县皆仍唐旧】
洛南 故属华州周割隶商州【职方考】
岐州鳯翔府 昭宗景福元年李茂贞攻兴元取其地诏以茂贞为鳯翔兼山南西道节度使茂贞于是尽有鳯翔兴洋十五州之地【唐书昭宗本纪】岐为鳯翔唐晋汉周俱有【职方考】干祐元年蜀改鳯翔曰岐阳军【通鉴】
天兴 岐山 扶风 麟游 普润 寳鸡 虢 郿
【按以上八县皆仍唐旧】
盩厔 唐同光元年割属鳯翔【寰宇记】梁开平中隶大安府后唐隶京兆府后晋天福元年隶鳯翔北汉仍隶鳯翔【鳯翔县志】
邠州 五代俱有岐为静难军晋罢军【职方考】李茂贞开平已后邠鄜坊入于梁【五代史李茂贞传】
新平 三水 宜禄 【按以上三县俱仍唐旧】
陇州 岐唐晋汉周俱有【职方考】通正元年王建遣王宗绾攻岐取陇州【五代史蜀世家】
汧源 汧阳 吴山 【按以上三县俱仍唐旧】
鄜州 岐五代俱有【职方考】梁开平三年刘知俊克鄜州【五代史梁本纪 按唐鄜领县五后唐又割坊州鄜城来属领县六】
洛交 洛川 三川 直罗 甘泉 【按以上五县俱仍唐旧】鄜城 在鄜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唐末李茂贞建为翟州梁开平三年改曰禧州又改县曰昭化后唐同光元年复曰鄜城属鄜州【寰宇记 按鄜城在洛川东南】
坊州 岐五代俱有【职方考】梁开平三年刘知俊克坊州【五代史梁本纪 按唐坊州领县四后唐割鄜城隷鄜州领县三】
中部 宜君 升平 【按以上三县皆仍唐旧】
丹州 岐五代俱有咸宁县周废【职方考】髙万兴降梁梁取鄜坊丹延【五代史髙万兴传 按唐丹州领县四周废咸宁领县三】
义川 云岩 汾川 【按以上三县俱仍唐旧】
延州 岐五代俱有【职方考】延州有东西二城其中限以深涧【薛史】开平二年延州髙万兴叛于岐【五代史梁本纪 按唐延州领县十五代时省延昌领县九】
肤施 临真 金明 丰林 延川 敷政 延水门山 【按以上八县俱仍唐旧】
延长 唐武徳二年移于濯筋川西南后唐天成三年遭大水移就旧县北一百步緑坡置【寰宇记】
夏州 五代有【职方考】唐末拓跋思防镇夏州世有夏银绥宥之地【通考 按唐夏州领三县】
朔方 静徳 宁朔 【按以上三县皆仍唐旧】
绥州 五代有【职方考 按唐绥州领五县】
龙泉 延福 绥徳 城平 大斌 【按以上五县皆仍唐旧】银州 五代有【职方考 按唐银州领四县】
儒林 真乡 开光 抚寜 【按以上四县皆仍唐旧】
宥州 五代有【职方考 宥州侨治长泽】
长泽 【按长泽县仍唐旧】
麟州 唐晋汉周北汉俱有【职方考】广顺四年北汉麟州刺史举城降【通鉴】周显徳二年移垒小堡【元一统志按唐麟州领三县】
新秦 连谷 银城【按以上三县皆仍唐】
府州 唐庄宗时折从阮招回纥归国诏以府谷县建府州以契丹侵扰移州于留得人堡即今州理汉髙祖升府州为永安军【寰宇记】府州领府谷一县后唐以麟州东北河滨地置【通鉴注】
府谷 本河西府谷镇后唐天祐七年升镇为府谷县八年升建府州【续通典】唐末置府谷镇属麟州【通考】
金州 故属山东南道唐末入于蜀晋髙祖置懐徳军寻罢【职方考 按唐金州领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