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郿 旧为郿州添置柿林县至元元年省郿州为郿县废柿林【元地理志】元初为郿州隶平凉府至元中废州为县属安西路【郿县志】柿林废县在县东四十里元时置郿州遗址犹存【马志】
同州 宋定国军元仍为同州领县五【元史地理志】至元六年省冯翊县并同州隶安西路【同州志】
朝邑 元同州领朝邑县【元史地理志】元属安西路【西安府志】白水 宋复置元仍旧【续通考】古城在县南五里今名南寨堡元同佥陆大用筑【贾志】
郃阳 元初属桢州后仍旧【明一统志】
澄城 后唐属同州元仍旧【续通考】
韩城 唐宋为韩城县金曰桢州至元元年州废二年再立六年州又废止设县【元史地理志】韩故城在薛封土岭下天文志云至元二年复置桢州兼管韩城郃阳据此韩之旧城升为桢州土岭为韩又建一城故今有遗迹也【韩城县志】
华州 领三县【元史地理志】郑县元始省入州【郡国记】至元十二年复华州郑县【元史世祖本纪 按本纪似郑县废而寻复但志未载】
华隂 唐改太阴宋元仍旧【续通考】
蒲城 元中统初省至元二年复置【华隂县志】
渭南 元省下邽县入渭南名曰并管下邽【渭南县志】耀州 元至元元年并华原县入州又并美原入富平领三县【元志】辉州古耀州也【纲目集览】元改耀州为辉州奉元路【三原县志】
三原 三原县治南有城在清河南元至元时自东原下旧县徙此其城盖徙时筑也【马理修新城记】至元二十四年徙三原县于龙桥镇即今县治【三原县志】
富平 至元元年并美原入富平【元史地理志】金省富平入美原元复富平又以美原入之【富平县志】
同官 五代唐属耀州元仍旧【续通考】
干州 宋醴州金复改干州至元元年并奉天县入州五年复置奉天省好畤入焉又割永寿来属后又改奉天为醴泉领三县【元史地理志 按元本有醴泉县元志云改奉天为醴泉疑悮】
醴泉 金隶干州元因之【醴泉县志】
武功 金改武亭县元复武功属干州【续通考】
永寿 宋金属邠州至元十五年徙县治于麻亭【元史地理志】宋隶邠州今属干州【元单鹄学记】
商州 领一县【元史地理志】宋属永兴军路元属安西路【明一统志】
洛南 干祐县至元丙子改为干祐巡检司至壬辰仍复县于旧地甲午裁革【雍大记】山阳古丰阳也碑记大元商州丰阳县后遭兵燹废【新建县治记】
延安路 金鄜延路元改延安路领县八州三【元史地理志】延州城旧在延水东宋改卜水西即今路城【元一统志】
肤施 元延安路治肤施县【元史地理志】
甘泉 临真县至元二年并入甘泉【元一统志】
宜川 至元六年并丹州入宜川县属延安路【元一统志】元省门山县入宜川【贾志】
延长 广徳初改延长元仍旧【续通考】
延川 元延安路领延川【元史地理志】
安定 本宋旧堡元壬子年升为安定县至元元年析置丹头县四年并丹头入本县【元史地理志】在今安定县东宋安定堡元升为县【贾志】丹头城在县东六十里后废为镇【安定县旧志】
安塞 本金旧堡壬子年升为县【元史地理志】元省敷政县合为一【安塞县志】
保安 金为保安州至元六年降为县【元史地理志】
鄜州 旧领四县元至元四年并鄜城入洛川又并洛交直罗入州六年废坊州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领三县【元史地理志】
洛川 本汉鄜县地金元皆仍旧【续通考】
中部 元废坊州以县属鄜州【续通考】坊州在中部西南元省入中部县【冯志】
宜君 元废坊州以县属鄜州【续通考】
绥徳州 宋为绥徳军金为州至元四年并义合绥徳入本州领二县【元史地理志】
清涧 归附后并绥平入懐寜至元四年并懐寜入清涧【元史地理志】元属绥徳州又改隶延安路【清涧县志】
米脂 归附后并嗣武入米脂至元四年又并定戎入米脂【元史地理志】宋置米脂城金升为县元以嗣武克戌二县省入【续通考】榆林卫元为米脂县地【禹贡锥指】
葭州 金葭州元至元六年并通秦弥川葭芦入州领三县【元史地理志】
神木 元初立云州于麟州之神木寨至元六年废州为县又并太和入神木【元史地理志】云州故城在今县东三里防山【明一统志】元碑载至正八年改云州为神木县因防山有神树二株故名【神木县志】
吴堡 至正元年省二年复置【元一统志】元世祖辛邜改吴州乙未复为呉堡【葭州志】
府谷 后唐为府州元初建州治至元六年废为县又并建寜入府谷【元史地理志】金皇统八年麟府为西夏所据元初收附复建府州治改属延安路至元元年州废二十六年县属葭州【元一统志】
兴元路 唐兴元府元立兴元路以鳯金洋三州隶焉元初割西县属沔州以洋州西乡县来属领县四州二【元史地理志】
南郑 兴元路治【元史地理志】
城固 唐城固宋元仍旧【续通考】
襃城 元徙治于山河堰东南五里【续通考】
西乡 宋端平中废元复置【续通考】宋改建于蒿坪之阳百步元皇椢公屯戍西乡改迁今治去蒿坪一里许【西郡县志】
鳯州 至元五年以在郭梁泉县并入州隶兴元路【元史地理志】
洋州 宋洋州至元二年省兴道真符二县入州【元史地理志】
金州 宋升为金房开达四州路元为散州【元史地理志】州初治汉江北去水百步后移南【元旧志】平利洵阳汉隂石泉元并省入金州【续通考】元改平利洵阳汉阴为巡检司改武安为石泉巡检司既而复汉阴为县故老相传元人杀戮殆尽县尽改巡司【兴安州志 按西城县亦元省入州】
鳯翔府 元初立鳯翔路至元九年更为散府领县五【元志】鳯翔府属陜西行省【鳯翔府志 按元志陜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治鳯翔】
鳯翔 金鳯翔县元仍旧【续通考】
扶风 唐扶风县元仍旧【贾志】
岐山 元鳯翔府领岐山县【元史地理志】
寳鸡 虢县元省入寳鸡故城在县东六十里【明一统志】麟游 元废普润入麟游【明一统志】
邠州 金领宜禄永寿三水等五县元领二县【续通考】初属庄浪路寻改属鳯翔府又直隶陜西行省【邠州志按元志至元二十一年以邠州隶汉中道宣慰司】
新平 元邠州治新平县【元史地理志】
淳化 至元七年并三水入本县【元史地理志】宋淳化县元移县治于三水改为三水县至正十八年知县贾克礼移治为今淳化县【邠州志 按长武元并入泾州】
陇州 属巩昌府旧领四县元领县二【元史地理志】
汧源 元至元七年省呉山陇安入汧源【元史地理志】延祐四年并汧源县入陇州【元史仁宗本纪】
汧阳 古城在北山麓唐太和中所筑元至元二年因圮坏移建新城在汧晖二河之间【汧阳县志】
沔州 宋沔州至元四年隶广元路二十年废襃州止设铎水县迁沔州而治焉领三县【元史地理志】壬子年复立沔州于旧治至元二十年迁州治铎水县畧阳属焉【元一统志】
铎水 沔州治铎水县本西县旧镇也戊午年以其地升为襃州改镇为县至元二十年废襃州移沔州来治后省县入州东北至襃城县六十里【元一统志】
大安 初为大安州至元十二年降为大安县属沔州寻并三泉县入之【元一统志 按大安即寜羌州】
畧阳 至元二十年并长举及西县入焉【元史地理志】元移沔州治铎水仍以畧阳为属县【续通考】
丰州 属大同路唐丰州金为天徳军元复为丰州旧有富民县元至元四年省入州【元史地理志 按元丰州仍唐旧地在今榆林府定边县北河套中】
云内州 属大同路唐天徳军即中受降城之地金为云内州旧领云川柔服二县元初废云川至元四年省柔服入州【元史地理志 按唐榆林郡元为东胜州地】
右元録省一路三府一州十六县五十八夫元当统一之后北据朔方五原南有兴商汉沔闗中土宇较宋与金增其式廓矣而陜右建置反畧于两代岂真存要去闲哉盖縁兵燹之后土旷人稀故朔漠丰云空建州名东南金洋邈无属县亦稍荒畧矣因辑而録之以志其槩云
明
陜西布政司 明初立陜西行中书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使司领八府一州【贾志 按除平庆巩临四府在西省】明置都指挥使领榆林潼闗等卫【续文献通考】
西安府 洪武二年徐达入奉元路改西安府【名山藏】明初西安府领州五县二十六景泰三年增置县一【镇安】成化十三年增置州一【商】县三【山阳商南三水】万厯十一年又增县一【长武】乃领州六县三十一【西安府志】
长安 元属奉元路明为西安府附郭县【西安府志】城自天祐间袭唐之旧而约其制洪武初始増修之【咸寜县志】县在城西门外洪武四年移于今治【雍大记】
咸宁 明与长安俱为西安府附郭【西安府志】县在城东门外洪武三年移于今治【雍大记】
咸阳 在府城西北五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二年井邑丘墟于东原之阪就民居为县四年县丞孔文郁始迁邑复故址【李炳迁县记】
兴平 在府城西一百里宋元仍旧明因之【明一统志】临潼 在府城东五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泾阳 在府城西北七十里【明一统志】元复置明因之【续通考】髙陵 在府城东北八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奉元路明隶西安府【贾志】明析东南数里于临潼县于是小【髙陵县志】
鄠 在府城西南七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蓝田 在府城东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贾志】
盩厔 在府城西南一百六十里【明一统志】元隶奉元路明洪武二年隶西安府【雍大记】
三原 在府城北九十里【明一统志】旧隶耀州治四年改隶【明会典】治三年本县民巨海陈请三原隶耀州转运不便因改隶西安府【三原县志】
渭南 在府城东七十里【明一统志】旧隶华州嘉靖三十八年改隶【明会典】洪武十四年始革并管下邽名隶华州【渭南县志】
醴泉 在干州东七十里【明一统志】旧隶干州嘉靖三十八年改隶【明会典】御史梁汝魁改隶西安府【醴泉县志】
商州 在府城东南二百六十里【明一统志】洪武七年降州为县隶西安府成化十三年盗王彪平巡抚原杰议析商县东为商南县南为山阳县升商县为州并洛南镇安属焉隶西安府又商州治因元之旧【商州志】
镇安 在府城南二百五十里【明一统志】镇安县洪武八年立干祐巡检司属咸寜县景泰三年先建于野猪坪后迁谢家湾即今县治【雍大记】景泰三年置镇安县属西安府成化八年改属商州【西安府志】干祐县元废明于废县北二十里置镇安县【明一统志】
雒南 在府城南二百里【明一统志】明初降商州为县割本县属华州成化十三年升商县为州复属商州天啓初讳洛为雒【雒南县志】
山阳 在州城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山阳古丰阳也明以户口鲜少降丰阳为巡检司【山阳县志】成化十三年徙巡检司于曼川于丰阳故址置山阳县又以在北山之南故名【山阳县旧志】
商南 在州城东六十里【明一统志】成化十三年巡抚原杰奏分商县以东地置商南县初置层峯驿寻徙沐水西即今治【商南县旧志】商南地面对羣山左跨沐水成化十七年巡抚余子俊创建兹邑【黄俨建商南县碑记按二説不同大抵原创置县于层峯驿余徙治于沐水西】
同州 在府城东北二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领五县明因之【续通考】明州县皆仍元旧隶西安府【同州志】
朝邑 在州城东三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安西路明属同州【西安府志】
郃阳 在州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同州明因之【续通考】
澄城 在州城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仍旧明因之【续通考】
白水 在州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旧城在县南五里明洪武初移于今治【旧县志】元末兵乱寄治于南临川张既至谓南临川阻河傍谷不免冲激始反旧治【白水县志】
韩城 在州东北二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元废桢州止设县明因之【续通考】
华州 在府城东二百里【明一统志】隶西安府领四县成化间改洛南隶商州嘉靖间改渭南隶西安【华州志】
华阴 在州城东七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华州明因之【西安府志】蒲城 在州城北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至元二年复置明因之属华州【西安府志】
耀州 在府城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改耀州为辉州洪武二年仍改耀州【三原志】耀州属西安府领四县后宜君改隶延安治三年改三原隶西安【耀州志】
同官 在州城北七十五里元属耀州明因之【明一统志】富平 在州城东南七十五里【明一统志】元张思道据县依窑桥险居徐达经畧闗中即以为县隶耀州故城在县东北十里【富平县志】本名窑桥头元徙治于此景泰初知县张应举始筑城【贾志】
干州 在府城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奉元路明属西安府领三县嘉靖三十八年以醴泉隶西安【干州志】
武功 在州城西南六十里【明一统志】元隶奉元路明隶干州【雍大记】
永寿 在州城北九十里【明一统志】元属干州明因之【续通考】元徙县于麻亭镇明末城郭倾颓因结寨于虎头山【永寿县志】
邠州 在府城西北三百五十里【明一统志】元领二县明以新平省入州复置三水长武二县并淳化领县三属西安府【续通考】
淳化 在州东二百里【明一统志】元并三水入县明因之【明一统志】
三水 在州城东四十里【明一统志】元以三水并入淳化成化十四年始割淳化十六里为此邑【三原县志】成化丁酉余子俊奏复故县【雍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