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渭南 开皇十四年自明光原移于今理【寰宇记】
  万年 京兆郡领万年县【隋书地理志 按后周省万年入广阳元和志云开皇初广阳属雍州今隋志无广阳有万年或大业中避讳复改耳】
  高陵 后魏曰高陆大业初改焉【隋书地理志】大业二年复为高陵【元和志】
  三原 后周建徳二年以县属冯翊郡隋属雍州【宋敏求长安志】
  泾阳 后魏置咸阳郡文帝罢郡移泾阳县于咸阳郡属雍州【元和志】苻秦置泾阳县今县东南故城是也隋移今治【禹贡锥指】开皇初废咸阳县九年改泾阳为咸阳十一年徙故咸阳城西三里即秦之杜邮也大业三年省入泾阳【宋敏求长安志】
  云阳 后周置云阳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地理志】后魏置云阳县隋因之【元和志 按云阳在今泾阳县北】
  富平 周武帝省中华郡以县属冯翊开皇三年属雍州【元和志】
  华阴 县西至华州六十五里大业五年移于今理【元和志】
  冯翊郡 西魏同州冯翊郡隋初郡废帝初州废复置冯翊郡【通典】统县八【隋书地理志】
  冯翊 西魏武乡置武乡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改名冯翊置冯翊郡【隋书地理志】
  韩城 开皇十八年置【隋书地理志】汉夏阳县地文帝分郃阳于此置县【元和志】隋置韩城县以古韩城为名【雍胜畧】
  郃阳 周武帝时属澄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同州【元和志】郃阳城今河西县南三里故城是也隋开皇十六年自故城移县理【寰宇记 按隋郃阳即今县治】
  朝邑 冯翊郡领朝邑县【隋书地理志】
  澄城 后魏澄城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地理志】
  蒲城 西魏蒲城置白水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地理志】下邽 旧置延夀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并莲勺县入焉【隋书地理志】大业初自雄霸城移入即县理【寰宇记】
  白水 后魏文帝分澄城郡于此置白水县开皇三年罢郡县属同州【元和志】
  扶风郡 统县九【隋书地理志増县三】开皇元年于州城内置岐阳宫移岐州于今理【元和志】西魏岐阳郡隋初郡废置岐州帝初州废置扶风郡【通典】
  雍 扶风郡治雍县【隋书地理志 按雍县即今凤翔县】
  岐山 周置三龙县开皇十六年移于岐山南十里改名【元和志】大业九年移于县东北八里岐山之麓【寰宇记】
  陈仓 西魏陈仓周置显州寻州县俱废开皇十八年复置【隋书地理志】大业十年移县理于渭北留谷城即今县【周书图记 按陈仓今寳鸡】
  虢 后魏置武都郡开皇初废【隋书地理志】周移周原郡理之隋开皇三年郡废大业三年改洛邑为虢县【寰宇记】虢县故城在寳鸡六十里【今按隋志寰宇记二说参差辨见前又汧河在寳鸡东三十里虢在汧东三十里】
  郿 开皇十八年改周城为渭滨大业三年改曰郿【隋书地理志】义宁二年于县界置郿城郡领郿凤泉二县【旧唐书地理志】郿城在县北十五里隋于此置郿城郡【马志】
  凤泉 在郿县东五十里隋末析置此县地有凤泉县以此名【贾志】郿县有凤泉县西距县五十里【郿县志按凤泉县隋志未载今増入】
  普润 南至府九十里大业元年置普润屯后废屯置县在汉为漆县地【元和志】大业三年于细川谷置县盖以杜岐漆三水溉灌田畴因以为名十三年移于今理【寰宇记】普润废县在今麟游县西一百二十里颓基尚存【明一统志 按普润在麟游西北今名万家城】
  麟游 本汉杜阳县地隋于此置西麟州营仁夀宫义宁元年置麟游县【元和志】义宁元年于仁夀宫置凤栖郡及麟游县其郡领麟游上宜普润三县二年改为麟游郡【旧唐书地理志 按麟游县隋志未载今増入】
  汧源 后周汧阴县开皇三年改为汧源西魏置陇东郡开皇三年郡废又有陇州大业二年州废【隋书地理志】义宁二年于县置陇东郡【元和志 按汧源今陇州】
  汧阳 扶风郡领汧阳县【隋书地理志】汧阳故城在今县西五里其北里许又有旧城乃隋唐旧治【汧阳县志】
  南由 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开皇三年省长蛇县并入南由属岐州【元和志 按南由在陇州西南】
  呉山 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隃麋县地后魏置长蛇县开皇十八年改为呉山县【元和志】后魏于南由县长蛇川置县开皇十三年自长蛇川故地移于今县十八年改名取县西呉山为称【寰宇记 按呉山县隋志未载今増入】
  新平郡 后魏新平郡开皇三年罢郡置豳州大业二年省入宁州【元和志】隋北地郡之新平县义宁二年割新平三水二县置新平郡【旧唐书地理志】
  新平 旧曰白土开皇三年移县于州城中四年改白土县为新平【元和志】大业初自邠州西北十五里移于县北十五里半川府后陇川堡【邠州志】后周永夀县开皇三年省入新平【寰宇记】
  三水 后魏置三水县属新平开皇三年罢郡以县属豳州【元和志】大统十四年移县于今邠州西北十五里白马堡开皇三年移理于今邠州三里【寰宇记 三里上似脱一东字】三水废城在县东五里隋城台基门落尚存【贾志】
  上郡 西魏敷州大业三年改为鄜城郡后改为上郡统县五【隋书地理志】大业三年罢鄜州置鄜城郡其年自杏城移于五交城即州理也【寰宇记】
  洛交 开皇三年置【隋书地理志】开皇十六年分三川洛川县置洛交县以在洛水之交故名【元和志 按洛交今鄜州治】
  内部 旧置敷州内部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隋书地理志】后魏中部县开皇九年避庙讳改曰内部大业三年自杏城移于今理【寰宇记 按内部今中部】
  三川 三川隋县以华池水黑水洛水三水会同因名【旧唐书地理志】三川县东北至州六十里【元和志】三川镇在鄜州南六十里即故三川县也【中部县志】
  鄜城 后魏曰敷城大业初改焉【隋书地理志】鄜城故城在今雒川县东南七十里【延绥志】
  洛川 县西北至州六十里后秦洛川县后魏属敷城郡开皇三年郡废属鄜州【元和志】开皇三年自高槐移于今所【寰宇记】
  雕阴郡 西魏置绥州大业初改为上州统县十一【隋书地理志】废帝元年于郡内置绥州隋改为上郡又改雕阴郡以雕山在西南故名【元和志】后周置真乡开光二郡兼置银州隋初二郡并废而银州如故帝初州废以其地并入雕阴郡【通考】
  上县 西魏置安宁郡与安宁绥徳安人三县同置开皇初郡废改安人为吉万大业初置雕阴郡废安宁吉万二县入又后周置义良县亦废入焉【隋书地理志】上县故城在绥徳州西北五十里【延绥志】
  大斌 西魏置立安政郡开皇初废【隋书地理志 按大斌在今绥徳州西北】
  延福 西魏置曰延陵开皇中改焉【隋书地理志】县在州东南后魏废帝元年置隋开皇十七年改名其城据崕三面絶今废为镇【寰宇记 按延福在今呉堡县北三十里】
  儒林 本汉圁阴地开皇三年于此置儒林县属银州大业二年废银州以县属雕阴郡【元和志 按儒林在今米脂界】
  真乡 后周置真乡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地理志】后周中乡县开皇元年避讳改名【寰宇记】
  开光 旧置开光郡开皇三年郡废【隋书地理志】开光县大业中废入真乡【寰宇记】大象二年废开光郡置开光县属抚宁郡隋罢郡属银州【元和志】开光城在建安堡南开荒川【延绥志 按开光郡隋志谓开皇三年废元和志作大象二年废二説互异恐有一悮又开光县寰宇记谓大业中废今隋志尚载其名或废而复置与县在今葭州北】
  银城 后周曰石城后改名焉【隋书地理志】银城废县在神木县南四十里【明一统志】
  城平 后魏于今县理西库仁川置城中县隋改为城平县自库仁川移于今理【元和志】绥平城在清涧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即隋城平县【清涧县志】
  开疆 西魏置有后魏抚宁郡开皇三年郡废【隋书地理志按开疆在米脂县界】
  抚宁 本汉圁阴县地废帝于县东抚宁故城置抚宁县开皇三年移于今理【元和志 按抚宁在米脂县西】
  绥徳 后魏文帝分上郡南界邱尼谷置绥徳县隋不改【元和志 绥徳县在今清涧县北】
  延安郡 统县十一【隋书地理志】后魏置东夏州又改延州隋文帝废炀帝复置延安郡【通典】
  肤施 大业三年置【隋书地理志】大业二年分丰林金明二县于此置肤施县【元和志】
  丰林 后魏置广武县及徧城郡开皇初郡废十八年改为丰林大业初并沃野县入焉【隋书地理志】丰林在肤施东三十五里【雍胜畧】
  魏平 【按大业末地属梁师都置魏州】
  金明 后魏广洛县属金明郡开皇四年属延州仁夀元年以太子名广改为金明县大业十三年省入肤施【元和志】后魏置金明郡隋废郡为县县又寻废【通鉴注】
  临真 有西魏真川县大业初废真川入焉【隋书地理志】临真县周移流川大业十二年移就葛鸡城【寰宇记】甘泉县在隋为临真【雍胜畧】
  延川 西魏置曰文安及置文安郡开皇初郡废改县为延川【隋书地理志】大业十三年改为文州【寰宇记】后为文安县隋改延川【元和志 隋延川即今县治】
  延安 西魏置义乡县大业初废义乡入焉废帝元年置广安仁夀元年以避太子名改延安大业末废【元和志 按延安今延长】
  因城 延安郡领因城县【隋书地理志 按因城在安塞西南】
  义川 后周丹阳县开皇初改县曰义川西魏丹州义川郡开皇初郡废又废乐川郡入大业初州废又废云岩入焉【隋书地理志】大业三年废丹州于义川县置延平县十三年为刘步禄所据义宁七年于义川县置丹阳郡【元和志】义宁元年分延州之义川咸宁汾川置丹州咸宁郡【通鉴注】
  汾川 大业初废门山县入焉【隋书地理志】周移库利川大业十年又移于土壁堡【寰宇记 按汾川在今宜川县东北】
  咸宁 西南至州四五十里隋文帝十八年改太平为咸宁以界内有咸宁镇为名【元和志】咸宁隋县治白水川【旧唐书地理志 按咸宁在宜川县东北】
  朔方郡 西魏置化郡开皇初废大业初置朔方郡统县三【隋书地理志】魏置夏州大业元年为朔方郡隋末为梁师都所据【元和志】
  岩緑 后魏置岩緑县隋因之【元和志 按岩緑在今怀逺县界】宁朔 周置宁朔县属化政郡隋罢郡以县属夏州【元和志 又按元和志宁朔县西北至夏州一百三十里在今榆林县西】
  长泽 西魏置阐熈郡及置长州开皇三年郡废又废山鹿新□二县入焉大业三年州废【隋书地理志】后魏长泽县属阐熈郡隋罢郡以县属夏州【元和志 按长泽即今靖邉县又定边县砖井堡为隋盐川郡地】
  汉川郡 旧治梁州汉中郡开皇初郡废大业初置郡统县八【隋志 按除难江一县在巴州】隋初郡废而梁州如故帝初州废复置汉川郡【通考】
  南郑 西魏置白云县大业中并入焉【隋书地理志】后魏废帝改南郑为光义县隋复故名大业八年又移理郡西城南临汉水即今所理故城在今县东北【寰宇记】
  西 后魏嶓冡县属华阳郡开皇三年罢郡大业二年改嶓冡为西县以县东南有西乐城为名【郡国志】废西县在沔县西四十里【贾志】隋省沔阳入嶓冡【禹贡锥指】
  褒城 开皇初曰褒内仁夀九年因失印更给改名焉【隋书地理志】开皇元年以避庙讳改为褒内仁夀元年改为褒城【元和志】义宁二年又更名褒中【唐书地理志】
  城固 隋旧县【旧唐书地理志】城固隋属梁州【明一统志】
  兴势 旧置傥城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地理志】后魏于兴势山置兴势县大业二年自山上移县居废郡廨【寰宇记按兴势即今洋县】
  西乡 旧曰丰宁置洋州及洋川郡开皇初废郡大业初废州改县曰西乡又有后周怀昌县至是入焉【隋书地理志】大业二年废洋州改丰宁为西乡移理废州廨即今治也【寰宇记】
  黄金 废帝三年属洋川郡大业二年属汉川郡十一年移于县治北六十里巴岭镇【寰宇记】县西南至洋州一百三十里【元和志 按黄金县在今洋县东北又宁羌州隋为绵谷县地】
  西城郡 西魏金州旧有金城吉安二郡开皇初并废大业三年置西城郡统县六【隋书地理志】
  金川 开皇十八年改县为吉安大业三年改曰金川【隋书地理志】西城本金川义宁二年更名【唐书地理志】西城故城在金州西北四里江汉之北西城山东魏兴郡故城是也【寰宇记 按金川今兴安州】
  石泉 后周省隋复置属西城郡【明一统志】
  洵阳 旧置洵阳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地理志】白河隋洵阳县地【雍胜畧】
  安康 旧曰宁都后魏置梁州萧詧改直州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县改曰安康【隋书地理志 按安康在汉阴县西】
  黄土 黄土县义宁元年属上州【唐书地理志】黄土故城在洵阳县东一百二十里坏堞尚存即闾关司【洵阳县志】
  丰利 西城郡领丰利县【隋书地理志】汉水南去丰利县二十里【元和志 按丰利在白河县南】
  河池郡 后周凤州大业初置郡统县四【隋书地理志按除两当三县在西省界】后周凤州帝初废州置河池郡【通考】
  梁泉 河池郡领梁泉县【隋书地理志】梁泉废县在凤县治东【明一统志】
  顺政郡 西魏兴州置郡曰顺政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置郡统县四【隋书地理志】
  顺政 西魏曰汉曲开皇十八年县改名焉大业初省灵道县并入【隋志】顺政县在沔县西一百一十里隋置【方舆胜览 按顺政今畧阳】
  鸣水 西魏置县曰落丛并置落丛郡开皇三年郡废六年改县曰北厨又改曰鸣水【隋书地理志 按鸣水在畧阳县西一百一十里】
  长举 周属落丛郡开皇三年罢郡【元和志】汉沮县地隋为长举县治槃头城【旧唐书地理志 按长举在畧阳北八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