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上郡 大统七年稽胡帅夏州刺史刘平伏据上郡叛【周书文帝本纪】天和六年使郭荣于上郡延安筑咸宁等五城【隋书郭荣传 録县二按地形志上郡亦属东夏州】
  银城 后魏置石城废帝改银城【元和志 按银城在神木西南】因城 后魏置后周废【隋书地理志 按因城在安塞县西】
  文安郡 西魏置文安郡【隋书地理志録县三】
  文安 延川西魏置曰文安【隋书地理志】文安城在延川县西南三十里西魏为文安县寻改为文安郡【延安府志】
  延安 延安县西魏置【隋书地理志】后魏置广安县西魏置延安【延长县志 按延安在今延长县南】
  义乡 西魏又置义乡县【隋书地理志 按义乡在今延长西南】
  丹州 废帝三年改汾州为丹州【周书文帝本纪】大统三年割鄜延二年改为汾州理三堡镇废帝以河东汾州同名改丹州因丹阳川为名【元和志録郡二】
  义川郡 古孟门河西之地西魏置义川郡【通鉴注録县三】义川 大统三年置义川县属义川郡因川为名【元和志按义川今宜川县】
  云岩 大统三年于今县薛和川置永平县属义川郡十三年改为云岩县大统九年大水漂荡移于桑枢原【寰宇记】云岩县在宜川西北七十里【马志】宜川在云岩镇【九域志】
  太平 咸宁旧曰永宁西魏改为太平【隋书地理志】后魏孝文帝置永宁县在县东二十里文帝改为太平县移于今所【元和志 按太平在今宜川县东】
  乐川郡 【按后魏置乐川郡开皇初始废入义川録县二】
  汾川 后魏孝文帝置安平县文帝改为汾川【元和志】大统十七年省北汾州乃取丹阳川号立汾川县理高树山南【寰宇记】宜川县有汾川镇【九域志 按县册汾川镇在宜川北九十里当即故县所在】
  乐川 丹州领乐川县【元和志】云岩县开皇三年移就废乐川县【寰宇记】
  绥州 雕阴郡西魏置绥州【隋书地理志録郡三】
  安宁郡 上县西魏置安宁郡及三县【隋书地理志録县六】上县 本秦肤施地后魏于此置上县取郡为名【元和志】安宁 上县西魏置安宁县【隋书地理志】
  绥徳 绥徳县北至州一百里后魏文帝分上郡南界丘尼谷置县【元和志】绥徳县大统十二年置今废为绥徳镇【寰宇记 按绥徳在今清涧北】
  安人 上县西魏置安人县【隋书地理志】延水县北五十里临河故城后魏置安人县属东夏州【元和志】
  延陵 延福县西魏置曰延陵【隋书地理志】县西至州一百十里本秦肤施县地后魏置理延陵村【元和志】县在绥州东南废帝元年置【寰宇记】
  城平 西魏置【隋书地理志 按元和志后魏置城中隋改城平互异】
  安政郡 雕阴郡领大斌县西魏置安政郡【隋书地理志 録县一】
  大斌 西魏置【隋地理志】县在绥州西北今废为大斌镇【寰宇记】
  抚宁郡 雕阴郡领开疆县有后魏抚宁郡【隋书地理志 録郡一】
  抚宁 西魏置【隋地理志】汉圁阴地魏废帝于县东抚宁故城置抚宁县属抚宁郡【元和志】抚宁县在米脂县西一百四十里【马志】
  开疆 西魏置【隋书地理志 按开疆在今米脂界】
  真乡 雕阴郡领真乡县西魏置【隋书地理志】真乡故城在今葭州西一百里【延安府志】真乡城在双山堡南三十里【延绥志】
  沃野镇 齐文宣追茹茹于怀朔镇至于沃野【北齐书宣帝纪】五原 大统五年太子自北长城东趋五原【周书文帝纪】怀朔镇 齐文宣天保六年追茹茹及于怀朔镇【北齐书宣帝纪】
  连谷 大统八年突厥从连谷入防【周书宇文测传】
  右西魏録州二十一郡五十六县暨镇一百三十二孝武西迁关中之地南限于梁东迫于魏幅愈狭故建置弥多其于后魏之旧半加更析所以愈纷而难纪也且西魏独无专史仅从诸地志中补苴成此以志其槩云
  北周
  周氏初有关中百度草创多有废省【隋书地理志】晋宋之后至周割据分裂州郡乃倍两汉【地理通释】
  雍州 明帝二年雍州置十二郡建徳二年省雍州内八郡并入京兆冯翊扶风咸阳等郡【周书明帝本纪 録郡六】
  京兆郡 明帝二年改京兆郡守为尹【周书明帝本纪 録县六】京兆郡有后魏杜城县西魏霸城县山北县并后周废【隋书地理志】
  长安 宇文周继西魏都长安【地理通释 后魏京兆郡治霸城周复旧】万年 明帝二年分长安为万年县并治京城【周书明帝本纪】明帝分长安霸城山北三县始于长安城中置万年县【元和志 按万年今咸宁县】
  鄠 自汉至隋皆于故扈城置县即县北二里故城是【雍大记】
  新丰 后周新丰移理于故城东三十里周闵帝元年又徙于天寳废新丰东南七里【寰宇记 按新丰今临潼县又后魏阴槃县周废】
  蓝田 周闵帝割京兆之蓝田置玉山白鹿二县又置蓝田郡至武帝省郡复为蓝田县属京兆【元和志】建徳二年自县西三十里故城徙治峣栁城又后周玉山县在县东二十五里白鹿故城在县西十二里【宋敏求长安志】
  渭南 后魏置渭南郡西魏分置灵源中源二县后周郡及二县俱废入焉【隋书地理志】后周渭南郡废入渭南县属雍州【西安府志】
  冯翊郡 明帝省雍州内八郡入冯翊等郡【周书明帝纪 録县四】
  高陆 周明帝省万年入髙陵【续通典 按隋志西魏尚为高陆至隋始改高陵】
  广阳 周明帝省万年入广阳仍移广阳县入旧万年城即今栎阳是【通典】周广阳仍冯翊郡【宋敏求长安志】
  三原 后周置建忠郡建徳初郡废【隋书地理志】苻秦置三原防军后周置三原县【续通典】后周建徳二年郡废以县属冯翊郡故城在县北三十一里三原故城是【宋敏求长安志 按元和志作开皇三年罢建忠郡互异】
  富平 闵帝二年于县置中华郡武帝省郡以县属冯翊【元和志】以在中华原故名【富平县志】中华郡城在富平县西南三里石川河之阳有二石人卓立即郡门所在人称石婆原【贾志】
  扶风郡 始平故置扶风郡【隋书地理志】郑顶为扶风郡守【周书郑伟传録县四】
  始平 恭帝元年徙于今县东北二十里后周大象二年复徙今县东南十里文学城【括地志】
  槐里 后周扶风郡领槐里县【西安府志】
  武功 周武帝置武功县属扶风郡【通典】后魏太和十年改武功为美阳县仍于此置武功郡后周天和四年美阳还旧理建徳三年省武功郡别立武功县于中亭川即本县理也【寰宇记】
  漠西 晋元康中再置好畤县周建徳三年并入漠西县【寰宇记 按漠西在今干州】
  延寿郡 下邽旧置延寿郡【隋书地理志録县二】
  下邽 下邽县后魏改夏封大业二年复旧【元和志按周书樊深传西魏已复旧则周应为下邽】
  莲芍 高祖嗣位莲芍界内数有羣盗以刘志为延寿郡守以督之【周书裴果传 按莲芍一作勺在渭南县北下邽东】
  周南郡 后周从鄠县西北移于今所置周南郡又割雍州之终南郡于此置恒州领周南郡后废州三年移盩厔县于此【通典】天和二年移于今鄠县西北三十五里建徳三年移于今所置周南郡【寰宇记】盩厔县东五里为恒州故城【盩厔县志録县一】
  盩厔 后周有仓城温汤二县寻并废【隋书地理志】有故县谷在县西仓谷在县西南二谷相连仓城县当在其处【盩厔县志 按长安志故仓谷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故县谷在县西二十五里又隋书长孙炽传建徳二年授雍州仓城今即此】
  咸阳郡 建徳二年省雍州内八郡入咸阳等郡【周书武帝本纪 録县三按周书萧圆肃传保定五年拜咸阳郡守即此】
  咸阳 【按后魏改石安西魏后周仍为咸阳周书宣帝纪大象元年咸阳有池水之异即此】泾阳 旧置咸阳郡【隋志】后周建徳中省池阳县【长安志】池阳故城在今县北二里后周废入泾阳【禹贡锥指按后魏郡治池阳周废池阳故郡治泾阳】
  宁夷 西魏置宁夷郡周改秦郡后废又以好畤甘泉二县入焉【隋书地理志 按宁夷今醴泉长安志作周改宁秦郡隋志作秦郡周书杨荐为秦郡寜夷人长安志误又好畤县寰宇记云并入漠西此云并入宁夷互异】
  宜州 【按西魏改北雍州为宜州周因之周书郑孝穆传保定三年为宜州刺史即此録郡三】通川郡 西魏置通川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地理志録县三】泥阳 废帝三年通川郡领泥阳县开皇六年改华原【元和志】
  同官 铜官故城在今县东南十里后周建徳四年徙今治【寰宇记】后魏太武置铜官县周除金作同字属宜州【元和志】
  土门 美原本汉频阳县后周置土门县【续通典】
  云阳都 京兆郡云阳县后周置云阳郡【隋书地理志録县一】云阳 后周云阳郡领云阳县【西安府志】
  宜君郡 旧置宜君郡开皇初废【隋书地理志録县一】
  宜君 【按后魏宜君县后周因之】
  岐州 扶风郡旧置岐州【隋书地理志 按周书保定五年幸岐州即此録郡二】岐山郡 西魏岐山郡开皇三年郡废【隋书地理志録县三】雍 【按后周雍县为州郡治】
  三龙 岐山后周曰三龙有后魏周城县后周废【隋书地理志】本汉雍县地周武帝天和四年割泾州鹑觚南界置三龙县【元和志】三龙故城在岐山县东北四十里即今岐阳镇【凤翔府志 按扶风县即后魏美阳县寰宇记云后魏移美阳县于故斄城周天和四年还旧理建徳三年省又云天和元年尝置燕州于此隋末废第隋志未载故附见之】
  周城 郿县西魏改为郿城后周废入周城县又后周置云州建徳中废【隋书地理志】斜城在渭水南后周武帝置云川城址尚存【明一统志 按周城本在岐山县界内后周废故县复置于郿县界周书尉迟运以奉迎世宗于岐州进爵周城县公即此又周书天和元年筑武功郿诸城似仍有郿县】
  武都郡 后魏置武都郡西魏改县曰洛邑周置朔州州寻废【隋书地理志 按明一统志作翔州】周天和中于县置朔州寻废州移周原郡理之【寰宇记 按武都郡隋志谓开皇初废寰宇记又云移周原郡理之互异且周原郡未详旧置何所録县二】
  洛邑 虢县周改为洛邑【元和志 按西魏改洛邑周因之在今寳鸡县东】陈仓 后周置显州寻州县俱废【隋书地理志】陈仓周天和三年于此置显州四年州废【周地图记 按陈仓今寳鸡隋志云州县俱废周地图记止云州废是县尚存】
  陇州 天和四年罢陇州【周书武帝本纪】明帝二年移州及县于今所天和五年省入岐州大象二年复置【寰宇记按后魏所置州在今州东南八里録郡一】
  陇东郡 西魏置陇东郡【隋书地理志 按纂保定元年封陇东郡公即此録县四】
  汧阴 西魏置汧阴县后改曰杜阳后周又曰汧阴【隋书地理志】
  长蛇 【按后魏置长蛇县至开皇中始改呉山是后周县尚存】
  汧阳 旧置汧阳郡后周罢【隋书地理志】本汉隃麋地周武帝置汧阳郡及县寻省郡以县属陇州【元和志】后周天和五年于马牢故城置县以在汧水之阳而名建徳四年移于今理【寰宇记】
  南由 后魏置西魏改为镇【隋书地理志 按后周复为南由县在陇州西南一百二十里】
  凤州 后魏置南岐州后周改凤州西魏改郡曰归真后周废郡【隋书地理志録县一】
  梁泉 凤州治梁泉县周废龙安商乐二县入焉【隋书地理志 按梁泉在凤县东龙商二县未详所始】
  兴州 【按西魏兴州周因之明帝时冇兴州人段叱録郡二兴州即今畧阳】
  顺政郡 西魏置顺政郡隋初郡废【通典録县四】
  汉曲 西魏置县曰汉曲开皇中改名顺政【隋书地理志】灵道 西魏置仇池县后改灵道大业初并顺政【隋书地理志 按灵道在今畧阳】
  沔阳 沔阳故城在西县东南六十里开皇三年废【寰宇记】
  嶓冡 【按郡国记后魏置嶓冢县大业三年始改西县在今沔县西四十里】
  落丛郡 周世宗时氐酋姜多攻陷落丛郡【周书氐传録县三落丛在今畧阳西】
  落丛 鸣水县西魏置曰落丛开皇初改厨北【隋书地理志】长举 后魏长举县属盘头郡周武帝废郡改属落丛郡【元和志 按在今畧阳北】
  广长 旧置脩城郡县曰广长后周郡废【隋书地理志按广长在今畧阳西北又周书明帝二年以脩城郡置康州与隋志异】
  梁州 汉川郡旧置梁州【隋书地理志録郡三】
  汉川郡 南郑旧置汉川郡【隋书地理志】后魏置汉中郡后周改汉川郡【通考】后周梁州部领汉川郡【贾志録郡四】
  光义 南郑后魏改光义开皇元年复故【元和志 按后周尚为光义】
  白云 白云废城在南郑县东后周武帝天和中改武乡县立【寰宇记 按隋志作西魏置】
  褒中 【按褒中县有西魏褒中郡后周无考】
  城固 【按西魏城固属汉中郡后周属汉川郡】
  华阳郡 雄亮父桧仕周为华阳太守遇黄众寳作乱攻陷华阳【隋书雄亮传】
  华阳 【按华阳郡治华阳县在今沔县东】
  傥城郡 旧置傥城郡开皇初郡废【隋书地理志録县一】兴势 后魏置兴势县贞观初改【通典】兴势县后周属汉川郡【雍胜畧 按西魏有龙亭县后废又隋书观徳王传父纳仕周为傥城县公仍似又有傥城县】
  洋州 梁属汉中部西魏后周并为洋州【通考録郡一】洋川郡 梁属汉中郡后周为洋川郡【通考録县三】
  丰宁 西乡旧曰丰宁置洋州及洋川郡【隋书地理志】黄金 【按黄金县西魏置属洋川郡周因之】
  怀昌 西魏洋州领怀昌郡后周天和五年省郡改怀宁为怀昌县【寰宇记】怀昌城在西乡县西【西乡县旧志按郡省后县未详所属依地界附此】
  直州 东梁州萧詧改直州大业初州废【隋书地理志録郡二】金城郡 金川县旧有金城郡后周省魏昌郡入金城郡【隋书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