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凤州 废帝三年改南岐为凤州【周书文帝本纪】后魏孝昌中置南岐州废帝改凤州【元和志】
归真郡 后魏置郡曰固道西魏改郡曰归真【隋书地理志録县一】
梁泉 凤州治梁泉县本汉故道县地【元和志 按梁泉县在凤县东一里又周书废帝二年伐蜀由故道出白马似西魏尚有故道县但诸志未载】
兴州 后魏置东益州西魏改兴州【隋书地理志】大统十七年达奚武经畧汉川梁将杨贤以武兴降【周书达奚武传】武兴城在畧阳县西一里即古兴州治【贾志 録县三又周书氐传大统十一年于武兴置东益州互异】
顺政郡 旧曰畧阳西魏置郡曰顺政【隋书地理志録县四】汉曲 旧曰畧阳西魏置县曰汉曲【隋书地理志按汉曲今畧阳】灵道 西魏置仇池后改曰灵道【隋书地理志 按灵道隋大业中并入顺政县在今畧阳西北】
沔阳 西魏属兴州【明一统志】
嶓冡 后魏置嶓冡县西魏以县属兴州【贾志 按宁羌州西魏为晋夀地】
盘头郡 顺政郡领长举县西魏立盘头郡【隋书地理志 録县一又地形志有盘头郡此云西魏置或后魏末废】
长举 长举西魏置【隋书地理志】长举汉沮县地西魏置盘头郡【鉴注 按地形志亦有苌举县或后魏废西魏复置在畧阳北八十里】
落丛郡 鸣水西魏置落丛郡【隋书地理志 按后魏鸣水县西魏置落丛郡地形志有落丛郡或后废复置録县一】
落丛 鸣水西魏置曰落丛【隋书地理志 按后魏鸣水县西魏改落丛在畧阳西一百一十里】
梁州 后魏置梁州西魏因之【通典】魏废帝元年达奚武围南郑梁州刺史萧循以州降【周书文帝纪録郡四】
汉中郡 后魏置汉中郡西魏因之【通典】梁大统中萧钦克汉中自天监三年失汉川凡经四十三年【郑樵通志 録县二】
光义 废帝三年改南郑为光义移理郡东光义府【寰宇记】
城固 西魏汉中郡领城固县【冯志】晋城固县宋齐西魏皆因之【明一统志】
褒中郡 【按后魏褒中郡西魏因之周书韩果传进爵褒中郡公即此録县二】
褒中 后魏褒中郡治褒中县【地形志】开皇元年改为褒内【隋书地理志 按后魏褒中县至隋始改褒内西魏尚为褒中】
白云 南郑西魏置白云县【隋书地理志】白云县在南郑县东北【通典 按寰宇记云改武乡立】
华阳郡 魏帝元年司马裔镇汉中带华阳郡守【周书司马裔传】华阳郡梁置华州西魏废【通鉴注録县一】
华阳 【按周书怡峯传孝武时进爵华阳县公即此】
傥城郡 兴道汉成固县地县城即后魏傥城郡【通典】西魏析洋州置傥城郡【洋县志】傥城郡在洋县北三十里傥谷后魏立郡取名于此【贾志録县二】
兴势 兴势县旧置傥城郡【隋书地理志 按周书杨干运傥城兴势人】龙亭 龙亭县属傥城郡【梁州记 按龙亭在今洋县东】
洋州 晋宋属汉中郡西魏为洋州【通典】西乡县旧曰丰宁置洋州及洋川郡【五代志】西乡即汉城固地【通鉴注】梁大同间于巴岭侧立东巴州治木马县【续通典 按周书赵文表传父江厯官东巴州刺史即此又有木马城在西乡西南即县故地】
洋川郡 唐洋州西魏置洋川郡【通典】后魏立洋川郡于汉中西乡县【通鉴注録县二】
丰宁 西乡本城固县地正始中废西乡置丰宁县废帝于此置洋川因水为名【元和志 按后魏于县置丰宁郡或西魏改置洋州洋川郡】
黄金 大统十二年置县属直州废帝三年分属洋川郡【寰宇记】本汉安阳地后魏文帝置因黄金水为名【元和志 按在洋县东北界】
怀昌郡 西魏废帝二年洋州领怀昌郡【寰宇记】西乡旧有怀昌郡【隋书地理志録县一】
怀宁 西魏怀昌郡领怀宁一县【寰宇记 按怀宁在今洋县西】直州 安康县魏置东梁州西魏改直州【五代志 録郡四又周书陆腾传废帝元年安康贼黄众寳攻围东梁州互异】
金城郡 梁为东梁州西魏复置金城郡【雍大记】金城故城在今汉阴县西【禹贡锥指】
直城 萧詧改直州因直城为名【五代志 按周书王杰为金城直城人即此】
安康郡 【按周书李迁哲传梁大同二年除安康郡守即此録县一】
安康 金州安康县萧詧改直州【五代志 按安康在汉阴县西南】宁都郡 大统十四年魏封宇文毓为宁都郡公初宇文泰封宁都县子至是改县为郡以封毓【周书文帝纪 録县一】
宁都 宇文泰封宁都县子【周书文帝本纪】宁都故城在汉阴南【汉阴县旧志】
魏昌郡 旧置晋昌郡西魏改魏昌郡【隋书地理志】夏侯道迁以梁州入魏移晋昌郡于东杨村后值黄众寳叛仍移郡于旧理因改曰魏昌【寰宇记 録县二周书若干恵传孝武西迁进爵魏昌县伯似又有魏昌县】
石泉 旧曰永乐西魏永乐曰石泉【隋书地理志】
魏宁 西魏析置魏宁县【隋书地理志】西魏分石泉置【兴安州志
按魏宁在今石泉界】
金州 废帝元年王雄平魏兴以其地置东梁州三年改东梁为金州【周书文帝纪】汉魏兴郡梁改南梁州西魏改置东梁州因其地出金改为金州【通考録郡四】
魏兴郡 梁大同二年李迁哲除安康郡守太清二年移镇魏兴郡【周书李迁哲传 録县二又南齐有锡广城二县西魏无考】
西城 【按寰宇记云后周省西城县始移吉安县于故西城廨理是西魏金州尚治西城李迁哲世宗初进爵西城县公即此】
吉安 金川梁初曰上防后曰吉阳西魏改吉安【隋书地理志】平利县在州东南七十里晋于县南平利川置上防后魏改吉安【寰宇记】
洵阳郡 洵阳县旧治洵阳郡【隋书地理志録县一】
洵阳 齐属魏兴郡【南齐州郡志 按西魏改属洵阳郡】
淯阳郡 西城郡黄土县西魏置淯阳郡【隋书地理志】本汉洵阳县地晋于此置淯口戌大统十七年置淯阳郡【寰宇记録县二】
淯阳 淯阳故城在洵阳东三十里大统元年置淯阳县【贾志】
黄土 扶猛上甲黄土人【周书扶猛传】大统十七年于淯阳郡西三十三里置黄土县居汉水南黄土山之西为名【寰宇记】黄土县城在今县东一百二十里即闾关司坏堞宛然【洵阳县志 按隋志黄土县又冇赤石甲临江三县周始并入洵阳盖皆西魏置也】
丰利郡 本汉长利县地宋侨置南上洛郡后魏文帝改为丰利郡【元和志 按宋南上洛本侨置魏兴或后移此又后魏有锡县似西魏废入上津録县二】
丰利 后魏文帝立丰利县【元和志】丰利县魏分锡县置【旧唐书地理志】丰利城在平利县东北一百七十里【平利县旧志按丰利在今白河界】
熊川 熊川故城在平利县东【平利县旧志 按隋志周省熊川阳川二县入丰利盖西魏时置】
洛州 晋置上洛郡西魏又置洛州【通考 按洛州后魏置録郡三】上洛郡 【按后魏上洛郡西魏因之周书泉仲遵世袭上洛郡公即此録县一】
上洛 上洛人泉岳谋翻洛州以应东军【周书泉企传按上洛今商州】
拒阳郡 洛南县旧曰拒阳置拒阳郡【隋书地理志按北魏拒阳县属上洛郡则拒阳郡系西魏置録县一】
拒阳 【按拒阳县为拒阳郡治周书有拒阳人杜窋】
上庸郡 后魏上庸郡领商丰阳二县【地形志 録县三周书李迁哲传大清二年都督上庸等八郡诸军事即此】
商 【按后魏商县至隋始改商洛】
丰阳 【按丰阳上庸郡治周书泉企传子仲遵封丰阳县伯即此后魏有阳亭县侨置魏兴郡盖西魏废】
漫川 在上津县北四十五里魏前废帝二年置【寰宇记】漫川里在山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山阳县旧志】
豳州 后魏新平郡大统十四年于今理置南豳州废帝除南字【元和志録郡一】
新平郡 【按后魏复置新平郡西魏因之周书大统十四年魏太子自新平出安定即此録县三】白土 新平旧曰白土西魏置豳州【隋书地理志】
宜禄 后魏熙平二年置东阴槃县废帝元年改曰宜禄【寰宇记】宜禄县在邠州西六十里【九域志】本后魏东阴槃县废帝以县南临宜禄川因改曰宜禄【元和志按宜禄今长武县】
广寿 永寿县后魏大统十四年于今县北广寿原上置广寿县【寰宇记】汉漆县地后置广寿县【雍胜畧 按广寿今永寿】
恒州 三水县西魏置恒州寻废【隋书地理志】三水县大统元年升为恒州【三水县志録县一】
三水 后魏置三水县大统十四年移县于今邠州西北十五里白马堡【寰宇记】
同州 废帝三年改华州为同州【周书文帝本纪】同州所理城太统元年王熊筑【寰宇记 按西安府志西魏同州领蒯城县未详録郡二】
武乡郡 冯翊后魏曰华阴西魏改为武乡置武乡郡【隋书地理志録县三】
武乡 冯翊后魏改华阴后以名重又改武乡【元和志按武乡今同州】
郃阳 【按后魏郃阳属华州西魏属同州周书阳雄传孝武西迁阳猛封郃阳县伯即此】夏阳 【按西魏夏阳属同州周书薛端传薛龙驹徙居冯翊之夏阳即此】
澄城郡 西魏同州有澄城郡【贾志 按后魏澄城郡有三门宫城二县西魏无考録县三】
澄城 【按西魏澄城郡治澄城周书裴文举传大统中封澄城县子即此】
五泉 后魏澄城郡有五泉县【地形志】后周并五泉县入澄城【隋书地理志】
朝邑 后魏曰南五泉西魏改焉【隋书地理志】后魏改南五泉为朝邑县【元和志】
华州 郑县后魏置东雍州华山郡西魏改华州【隋书地理志 録郡二】西魏改东雍州为华州以今考之郭村即其地也【华州志 按郭村在华州西十五里】
华山郡 【按西魏华州领华山郡周书赵肃传大统九年行华山郡事即此録县二】
郑 【按郑县西魏为华州治】
华阴 齐神武陷潼关侵华阴又大统五年大阅于华阴【周书文帝纪 按后魏华阴侨置同州界西魏始还旧治】
白水郡 蒲城西魏置白水郡【隋书地理志 地形志有姚谷县无考録县二】蒲城 孝文分白水置南白水县西魏改蒲城县【元和志】后魏置南白水西魏废帝二年改蒲城【寰宇记】
白水 【按后魏置白水县西魏因之周书大统十年大阅于白水即此】
鄜州 废帝三年改北华州为鄜州【周书文帝纪録郡二】魏置东秦州西魏改敷州【五代志 按鄜州一作敷又魏置东秦州寻改北华州】
中部郡 后魏北华州领中部郡【地形志】内部旧置敷州及内部郡【隋书地理志 按隋避庙讳始改内部西魏尚为中部又后魏狄道县无考録县三】
中部 姚兴于今县南置中部县大统九年移理杏城【寰宇记】
石保 后魏中部郡领石保县【地形志 按周书阎庆传孝闵践祚进爵石保县公即此】
三川 旧名长城西魏改焉【隋地理志】苻坚长城县后魏废帝改为三川【元和志】三川县东北至州六十里【元和志】
鄜城郡 后魏置敷城郡隋开皇三年罢郡【元和志按周书杨绍传大统四年出为鄜城郡守又地形志鄜城郡有定阳县西魏无考録县二】
鄜城 后魏曰鄜城大业中改敷城【隋书地理志】鄜城故城在洛川县东南七十里【延绥志】
洛川 洛川县西魏属敷州【贾志】
夏州 大统二年东魏袭陷夏州留其将张琼许和守之三年许和张琼以夏州降【周书文帝纪】长孙俭为秦州长史时西夏州未内属东魏遣许和为刺史俭以信义招之和举州归附即以俭为西夏州刺史【周书长孙俭传按西夏州即夏州】
化郡 太和十一年置化政郡【地形志】西魏置化郡【隋书地理志 録县一又后魏有华融县西魏无考】
岩緑 化郡治岩緑县【隋书地理志 按隋书李彻传彻朔方岩緑人宇文防引为亲信即此】
金明郡 【按后魏夏州领金明郡领县三有永丰启寕二县无考録县一】
广洛 【按后魏广洛属金明郡隋始改属延州】
长州 废帝三年改南夏为长州【周书文帝本纪 録郡一】
阐熙郡 长泽西魏置阐熙郡又有后魏大安郡及置长州【隋书地理志】阐熙故城在长泽县西南二十三里【元和志 按阐熙郡后魏置或后废西魏复置又大安郡无考録县三】
长泽 东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汉三封县地后魏于此置长泽县【元和志 按地形志无长泽县盖西魏置又隋志云西魏置西安州后改盐州延绥志云定边营西魏盐州地即今定边县】
山鹿 后魏阐熙郡领山鹿县【地形志 按山鹿新□隋始废入长泽西魏时县尚存】
新□ 后魏阐熙郡领新□县【地形志 按地形志后魏代名郡领呼酋渠搜二县至隋始废】
延州 魏废帝三年改东夏为延州【周书文帝本纪 録郡四】后魏改延州以界内延水为名【元和志 按后魏东夏州领定阳郡侨置今宜川界西魏无考】
徧城郡 后魏置徧城郡开皇初废【隋书地理志録县二】广武 后魏置曰广武开皇启丰林【隋书地理志 按周书侯莫陈崇西魏时封广武县伯即此在今肤施县东】
沃野 【按后魏徧城郡领沃野县隋始并入丰林周书豆卢勣孝闵帝践祚封沃野县公即此】朔方郡 【按隋志后魏置朔方郡属东夏州后周废録县三】
魏平 【按魏平县后魏置周隋并因之在今清涧县界】
政和 【按后魏置政和县后周始并魏平在今清涧县界】
朔方 【按后魏置朔方县后周始并魏平在今清涧界】
神木郡 临真县有西魏神木【一作水】郡【隋书地理志按后魏定阳郡领临戎临真二县后郡及临戎无考或系西魏改置録县二】
临真 【按后魏置临真县至隋并因之在今甘泉县东北八十里一作临贞孝武西迁王雄封临贞县伯即此】
真川 临真县有西魏真川县【隋书地理志】甘泉西魏为真川县属神木郡【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