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陕西通志
陕西通志
中部郡 领县四【地形志】姚兴于今州理南十八里置中部郡【寰宇记】坊州春秋白翟之地后魏置中部郡【通鉴注】
中部 姚兴置魏因之【地形志】汉翟道县地渠搜中部都尉治此后魏因置中部县【贾志】
石保 中部郡领石保县有女回山【地形志 按同州志有女囘山在同官县北三十里或即石保县境】
狄道 中部郡领狄道县有浅石山【地形志】猪水出翟道县西翟道山又浅石川亦出翟道山【水经注 按山在中部县西北四十里浅石山疑翟道别名或即后魏县境所在】
长城 中部郡领长城县【地形志】本汉翟道县地苻坚置长城县东北至州六十里【元和志】
敷城郡 属北华州领县三【地形志】本汉鄜县地姚苌置洛川县后魏置鄜城郡【元和志 按西北至州六十里】
敷城 唐坊州鄜城县是也后魏置敷城县【通鉴注】敷城废县在洛川县南七十里【洛川县志】
洛川 真君中置【地形志】本汉鄜县地后秦姚苌于此置洛川县【元和志 按姚苌置县或后废真君于此复置】
定阳 地形志鄜城郡有定阳县在今鄜州鄜城县界【通鉴注 按定阳在今洛川县界】
夏州 夏州赫连屈孑所都始光四年平为统万镇太和十一年改置治大夏领郡四【地形志 按夏州今榆林府地】
化政郡 太和十二年置领县二【地形志】宇文贵从孝武西迁进爵化政郡公【周书宇文贵传】
华融 后魏化政郡领华融县【地形志】宇文贵封华融县侯【周书宇文贵传】
岩緑 后魏化政郡领岩緑县【地形志】真君七年名为岩緑【寰宇记】朔方县后魏置岩緑县【元和志 按岩緑在今怀逺县界】
阐熈郡 太和十一年置领县二【地形志】阐熈故城在今长泽县西南二十里【元和志 按唐长泽县即今靖边县又隋志盐州五原县后魏置太兴郡今定边县地】
山鹿 后魏阐熈郡领山鹿县【地形志 按灵徴志夏州上言山鹿县木连理即此今靖边县地】
新□ 后魏阐熈郡领新□县【地形志 按新□开皇三年废入长泽县即今靖边县地】
金明郡 真君十二年置领县三【地形志 按金明郡今安塞县地有永丰启宁二县未详所在】
广洛 真君十一年置【地形志】本汉高奴县地魏太武于此置广洛县属金明郡【元和志】广洛在延州北五十里【寰宇记 按广洛今安塞地】
代名郡 属夏州太安二年置领县二【地形志 按代名郡在榆林境】呼酋 太安二年置有横水【地形志】
渠搜 太安二年置【地形志 按汉渠搜在废夏州北即今榆林府西北后魏县宜在其地】
东夏州 延昌二年置领郡四【地形志】永平四年平刘龙驹立东夏州【魏书薛和传 按传云永平四年立又在延昌之先矣】
徧城郡 太和元年置领县二【地形志】延安丰林县后魏置广武县及徧城郡【五代志】
广武 丰林县本汉高奴县地后魏孝文帝置广武县属徧城郡在今理东四十里【元和志】丰林县在肤施县东三十五里本后魏广武县【明一统志】
沃野 汉属朔方晋罢后复属【地形志 按沃野隋并入丰林在今肤施界非汉朔方地也】
朔方郡 属东夏州领县二【地形志】
魏平 延安郡领魏平县后魏置并置朔方郡【隋志】魏平城在绥州西南一百五十里【绥州旧志 按魏平在清间西南】
政和 后魏朔方郡领朔方县【地形志 按政和在今清间界】
朔方 后魏朔方郡领朔方县【地形志 按朔方在今清涧界】
定阳郡 二汉属上郡太安中改置领县二【地形志】定阳县汉属上郡晋省后魏太安中置定阳郡【通鉴注按地形志又云延兴四年属汾州孝昌中寄治西河】
临戎 二汉属朔方晋罢后复属【地形志 按临戎为定阳郡治在今宜川西北】
临真 本汉高奴县地后魏文成帝置临真县【元和志】临真故城在甘泉东一百八十里【贾志】临真后魏为县今为镇【甘泉县志】
上郡 属东夏州领县二绥州后魏神元年东夏州刺史张郃于此置上郡【元和志】
石城 本汉圁阴县地魏晋不立郡县后魏时置石城县【元和志】银城县在神木县西南四十里本后魏石城县【冯志】
因城 敷政县本汉高奴县地后魏太和初置因城县【元和志】因城县在安塞县西一百三十里【冯志】
北汾州 州在河西三堡镇东【寰宇记 按北汾州郡县地形志未载未详所属今据诸志増入】
义川郡 永乐县属义川郡【元和志】
永宁 本秦上郡地后魏太和十八年于白水川置永宁县在今咸宁县东二十里永乐故城是也【元和志按咸宁在宜川东四十五里】
乐川郡 本上郡地后魏孝文置安平县属乐川郡【元和志 领县一】
安平 太和八年置安平县理薛河川属北汾州【寰宇记按安平在今宜川北】
城中 本秦肤施县地后魏孝明帝于今县理西三十里库仁川置城中县【元和志】县在绥州西南一百里后魏神元年置城中县【寰宇记 按城中县在今清涧县西北】
大斌 县东至绥州一百十里本秦肤施县地后魏神元年于今县东五里置大斌县取稽胡怀化文武杂半之义【元和志 按大斌在绥徳州西北以上二县地形志未载据元和志増入附此】
沃野镇 魏沃野故城在天徳军城北六十里后魏时六镇从西第一镇也【元和志】沃野汉朔方郡沃野县也风土记朔方故城后改为沃野镇去统万八百余里【通鉴注 按沃野在靖边县西北河北岸】
五原 皇兴二年蠕蠕犯塞及于五原【后魏书高祖本纪 按五原在神木县北河北岸】
安阳 贺防举于安阳城北【后魏书清河王绍传按安阳在榆林府北河北岸】
受降城 真君九年北讨至受降城不见蠕蠕因积粮留守而还【后魏书世祖纪 按受降城即汉受降城地】
悦防城 勅勒新民分徙河西刘洁屯五原河北安原屯悦防城以备之【后魏书刘洁传 按悦防城在榆林北河套中】
朔州 本汉五原郡延和三年置为镇后改为怀朔孝昌中改为州后陷寄治幷州【地形志】怀朔即后魏从西第二镇在今中城界【元和志 按朔州在今榆林府北河套中】
银城 本汉沙南县地晋魏此地不立县邑至后魏为银城县地【元和志 按银城在府谷东北河套中】
稒阳 后魏登国九年使元仪屯田五原至于稒阳塞外【十六国春秋】
右北魏録州十四郡四十三县暨镇城一百二十入夫后魏关中地不广于魏晋而建置乃倍两汉者何哉析一县而建数郡析一县而置数县东雍南岐或地仍旧而易其名晋昌魏兴或名仍旧而易其地虽云碁布实类丝棼然亦一代之制不可阙也故备载之至宋齐梁三朝逓兴不能逺畧关中之地惟有汉中魏兴西南一隅且复旋得旋失靡有宁宇故不另纪亦惟附见云
西魏
后魏孝武自洛阳来都是为西魏又西魏分裂甚多不可悉纪【通考 按西魏后周既多纷更且无地志今畧仿地形志以次其先后其有两朝创置未详所属者各依地界以附州郡之末】
雍州 西魏雍州部领京兆尹【冯志 按周书文帝纪帝入关都长安宇文泰授雍州刺史即此録郡七】
京兆尹 太武于长安置雍州孝武改为京兆尹【元和志】永熈三年复置京兆尹【宋敏求长安志】
长安 永熈三年魏帝入关都长安【周书文帝本纪】
杜城 后魏杜城县后周废【隋书地理志】
鄠 后魏属京兆后遂因之【元和志 按西魏鄠县仍属京兆】
山北 大兴县有西魏山北县【隋书地理志 按周书王子直传孝武西迁封山北县男即此】
新丰 【按后魏京兆郡有新丰县大统十六年席固封新丰县公即此】
阴槃 【按后魏置阴槃至周始废】
霸城 后魏霸城县后周废【隋书地理志 按周书陈忻传大统元年赐爵霸城县男即此又后魏京兆尹治霸城西魏因之】
蓝田 【按后魏蓝田属京兆西魏因之周书王悦京兆蓝田人大统初为蓝田县伯即此】冯翊郡 【按后魏冯翊郡西魏因之録县四宇文盛传大统三年除冯翊郡守即此】
高陆 高陵后魏曰高陆大业初改焉【隋书地理志按隋志西魏似仍作高陆】
广阳 【按广阳在今临潼县东北周书文帝纪东魏窦泰趣潼关宇文泰出军广阳即此又后魏障县西魏无考】
万年 【按地形志有万年县周明帝始省入广阳周书柳桧大统四年封万年县子即此又周书大统九年大阅于栎阳或以古县名纪事非改万年为栎阳也】
莲勺 【按后魏冯翊郡领莲勺县至隋始并下邽西魏尚存】
扶风郡 【按后魏扶风郡治好畤西魏移治始平録县四周书郑伟传郑顶随伟入朝出为扶风郡守即此】
始平 后魏永安元年移于今县东北十五里魏恭帝元年又移于县东北二十五里【寰宇记 按始平今兴平】
好畤 【按后魏好畤县至周始废】
槐里 【按后魏扶风郡领槐里县西魏因之长孙彦大统初封槐里县子即此】
盩厔 【按后魏盩厔属扶风郡西魏因之】
延夀郡 后魏置延夀郡隋废郡【通鉴注 按周书于谨传于实恭帝二年进爵延夀郡公又寰宇记云西魏废延夀郡互异録县一】
下邽 樊深大统十五年行下邽县事【周书樊深传按后魏改下邽为夏封西魏复旧】
渭南郡 西魏雍州部领渭南郡【西安府志録县三】
渭南 本汉新丰地后魏孝明帝于今县东南四里置渭南郡及南新丰县西魏文帝二年改南新丰为渭南县【元和志】渭南故城在县治东南四里西魏大统十六年筑【括地志】
灵源 西魏分渭南置灵源县【隋书地理志】西魏灵源县在县西与灵源泉相近县以泉名【渭南县志 按周书杨□传韩仲恭厯灵原令即此】
中源 西魏分渭南置中源县【隋书地理志】
咸阳郡 【按后魏咸阳郡隋开皇初始废録县三周书裴文举传高宾除咸阳郡守即此】咸阳 【按后魏石安县西魏仍为咸阳周书文帝纪大统三年宇文泰徴兵防咸阳】
池阳 【按后魏池阳为咸阳郡治西魏因之后周始徙郡治泾阳】
泾阳 【按后魏泾阳属咸阳郡西魏因之又后魏有灵武县隋志未载盖魏周间废】
宁夷郡 后魏宁夷县咸阳郡西魏改宁夷郡【醴泉县志
録县二】
宁夷 雍州醴泉后魏曰宁夷西魏置宁夷郡【五代志按宁夷在今醴泉北】
甘泉 【按隋志后周废甘泉县入宁夷宜在今淳化县界古甘泉之地】
宜州 废帝三年改北雍州为宜州【周书文帝本纪】华原县魏置北雍州西魏改宜州【隋志録郡三】
通川郡 华原魏置北地郡西魏改通川郡【隋书地理志】本汉祋祤地魏置北地郡废帝三年改为通川郡【元和志録县三】
泥阳 华原县元魏废帝三年置通川郡领泥阳县【续通典】
富平 后魏大统五年自怀徳城移于今理【寰宇记】大统间徙富平县于县南三里石川河之阳石婆原【富平县志】废帝改北雍州为宜州以富平县之【耀州志】
云阳 恭帝三年太祖北巡还自云阳【周书文帝本纪按魏置云阳在今泾阳界】
土门 【按后魏置土门县至隋始废入华原】
建忠郡 魏文帝嘉韦孝寛功进爵建忠郡公【周书韦孝寛传】三原 魏孝明诏北地郡之三原县为建忠郡周武帝二年郡废【宋敏求长安志 又有建忠县未详所在周书独孤陁文帝十四年封建忠县伯】
宜君郡 宜君旧置宜君郡【隋书地理志録县二】
宜君 后魏宜君县文帝大统五年移于今华原县北【元和志 按宜君初置在祋祤故城】
铜官 永安元年属宜君郡周自今县东南十里徙于今治【宋敏求长安志 按今县东南即西魏理所】
岐州 扶风郡旧置岐州【隋书地理志 録郡三按周书王杰传孝武时除岐州刺史即此】
岐山郡 后魏置平秦郡西魏改为岐山郡【隋书地理志】西魏改平秦为岐阳郡【通考 録县二按大统十一年西狩岐阳即此】
雍 扶风郡雍县西魏岐山郡治【隋书地理志】
周城 岐山县有后魏周城县后周废【隋书地理志】
武都郡 后魏置武都郡开皇初废【隋书地理志録县三】洛邑 虢县后魏置武都郡西魏改县曰洛邑【隋书地理志按虢县在寳鸡县东五十里汧水之东】
郿城 旧曰平阳西魏改郿城【隋书地理志】后魏改郿城曰平阳西魏复改平阳曰郿城【郿县志】
陈仓 后魏曰宛川西魏为陈仓【隋书地理志】大统十六年移苑川县入汉陈仓故城复为陈仓县即今县东二十里故城是也【周书图记 按陈仓即今寳鸡又宛川一作苑】
武功郡 【按后魏置武功郡至隋始废周书蘓绰传蘓椿大统十六年除武功郡守即此録县二】美阳 【按后魏改武功为美阳西魏因之周书蘓绰传大统四年封美阳县子即此】
漠西 隋上宜有旧漠西县【隋书地理志 按后魏置漠西隋始改置上宜在干州西北】
陇州 废帝三年改东秦州为陇州【周书文帝本纪】后魏置东秦州西魏文帝改陇州【元和志】晋属扶风郡西魏置陇东郡兼治东秦州后改陇州【通考録郡二】
陇东郡 扶风汧源县西魏置陇东郡【五代志】西魏置陇东于汧源唐之陇州是也【通鉴注録县一】
杜阳 西魏置陇东郡及汧阴县后改县曰杜阳又后魏置南由县西魏改为镇【隋书地理志 按杜阳今陇州非汉杜阳地又周书侯植传恭帝元年封一子汧源县伯疑即汧阴地】
长蛇 后魏置长蛇县开皇中改呉山县【隋书地理志】汧阳郡 汧阳县旧置汧阳郡后周罢【隋书地理志録县一】汧阳 【按地形志无汧阳县盖西魏始置】
修城郡 修城县旧置修城郡【隋书地理志】世宗初凤州人围修城郡【周书赵昶传 録县一后魏修城郡属南秦州】
广长 修城旧曰广长【隋书地理志 按广长在今畧阳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