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记

  鹫峰山 在北隅,县治主山也。五代汉乾祐三年,有异禽来集,五色炳焕,或以为灵鹫也。故名。
  宋令张伯昌诗:“灵鹫峰寒碧玉堆,红尘隔断小轩开。忘言更觉诸缘尽,中有桃花点翠苔。”
  东岳行祠 在覆釜山下。宋嘉定八年创,庙貌甲于诸处。国朝洪武间重修。
  康王行祠 在东岳祠旁,宋咸平建。神姓康,名保裔,洛阳人也。为彭国军节度使,与契丹力战,死之。甚著灵异,宇内通祀之。
  玉融山 县之对山也。第二峰有石,莹然如玉,故名。左有双旌山,两峰峭立,石旌幢然。又有五马山,五峰蜚腾。
  薛廷宠墓 在玉融山。廷宠,嘉靖壬辰进士,吏科给事中。详郡志。
  社稷坛 在南隅龙江门之右。
  山川坛 在北隅玉屏山之北。
  郑介夫祠 在青湖旁。祀宋郑侠,国朝正德十一年建。侠,字介夫,治平中进士。以忤王安石,又请罢吕惠卿夺官,卒赠朝奉郎。里人表其闾曰“郑公坊”。
  明王应山《谒郑公祠》:“汗青久矣怀高谊,此日萧然吊古祠。户外松筠标劲操,里中苹藻荐遐思。下僚有疏频忧国,新法非宜最忤时。安得监门图草在,玉融无麦一凄其。”叶向高诗:“上相宣麻出禁城,纷纷新法尽逢迎。苍生几下监门泪,青史长留抗疏名。啼尽杜鹃应有恨,歌残红雁不胜情。只今多少流民在,犹向清朝望太平。”“乍传封事到银台,折槛朱云亦壮哉。十日真堪霖雨遍,九天惊见画图开。长馀正气千年在,犹有清风隔代来。一自名卿题咏后,春风苹藻共徘徊。”赵参鲁诗:“郑公慷慨屹长城,千载神来伏腊迎。荆国旧知空引类,监门抗志讵沽名。夕飞马报惊宸览,晓下天言洞物情。向使鲠臣能毕用,熙宁何事不清平。”“小臣肝胆烈霜台,誓死回天叱伟哉。计日甘霖言果验,应时霾雾力期开。清风绝世为神去,英爽凌空挟拂来。瑞阁千秋今祀处,读书孤影恍徘徊。”参鲁,鄞人,福建巡抚。郭造卿诗:“宋室百僚士,郑公千古人。一图匡社稷,两轴系经纶。袞阙谁堪补,疮痍岂尽陈。丹心悬北极,白首偃南闽。日月名俱耀,风霜貌独神。当年怜逐客,异代吊孤臣。座拱双旌屹,祠环五马峋。英魂伤寇盗,遗骨哭烽尘。滨海多新垒,残城少旧邻。高山多仰止,肝胆偣酸辛。”
  龙首桥 在南门外。初为木梁,宋天圣五年,灵石僧洞然募建。长四十寻,广二丈五尺。名曰“通海”。元祐二年,灵石僧显光及乡人林日进复募缘,为梁三十,长二十二丈,更名“坦履”。绍兴二十年,知县黄童、邑人刘允恭又募缘,为梁八,长一十六丈,构亭其间。合前后三桥,为梁二十有五,长七十余丈,始更今名。元至治二年,僧洪深重修,知州吴涛为“记”。
  小孤山 在文兴里,有高士坊。宋宝祐四年,建文隐坊,为林公遇也。公遇祖遹,龙图阁学士;父瑑,直宝章阁。公遇荫官不就,以孝义闻。
  芳林道院 在小孤山下。宋咸淳间,里之林氏建于北梅亭南畔,匾曰“三教堂”,即寒斋高士宅也。内有和靖、寒斋二先生祠。
  林同宅 在文兴里。同,字子真,公遇之子。其女弟适刘仝祖。耻为元臣,协谋复兴,即宅开局募兵,已取福州。元兵至,遇害。其女弟为有司所执,亦不屈而死。
  网山 自海口西行三里许。民皆业渔,故名。邑宰范处义尝问亦之网山佳处,亦之云:“最好是此山,但无读书家耳。”
  宋林亦之诗:“风涛生长处,土地属东隅。树树悬渔网,村村叫鹧鸪。酒旗孤屿见,书卷一山无。欲趁鸡豚社,深惭身业儒。”“屋舍高低住,比邻活计同。笭箵嫌月白,螃蟹要霜红。吠犬随村落,卖书成老翁。地碱耕种少,海熟抵年丰。”
  林亦之宅 在网山。尝作亭,读书其上,匾曰“海渔”。学者称网山先生。
  元符陂 在新丰里。初名天宝陂,唐天宝间置。宋元符中,令庄柔正修之,镕铜汁以固其基,溉田甚广。
  福山寺 在新丰里。唐时建,郑侠读书处。
  水南观 一名朝玄,在新丰里。
  龙江桥 跨方民、仁寿二里。始,太平寺僧守思叠石为基。宋政和二年,里人林迁与僧妙觉募缘成之。为梁四十有二,广二丈,长一百八十余丈,名曰螺江。提刑刘峤更名永平。后邑人林栗改名为龙江。与海口江相连,深五尺,广五里,源出龙首山,通渤澥。海口江源出兴化界,流为百丈溪,至今应舖为无患溪,东流二十里,合石塍溪,至水陆寺;合东经县之河头瀦为琵琶洋,十八里入海,深、广叵测。
  海口民城 在方民里。初,宋时海口为镇,聚民市,未有城也。国朝嘉靖三十四年,倭犯海口,镇民死者半。巡按御史吉澄请发帑金七千余赈恤之。镇民愿以所颁筑城,周八百十四丈。其后,倭夷屡犯,此镇有城可守,设官统驭之。
  明陈荐夫《海口晚望》:“蒹葭霭霭树苍苍,平野闲看益渺茫。驿路绕山多落木,孤城临水易斜阳。潮迴近浦寒生雨,雁度遥天夜带霜。暂息征鞍溟海上,烟波千里断人肠。”
  龙山 在海口城东北,又名瑞峰。有寺在山巅,石浮屠七级,可观海口出处。有井在塔旁,岁久堙没。永乐中建佛殿,乃得井,其冽异常。西麓有红莲楼、绿野堂,宋里人章氏所建也。其下有粔籹潭,南麓有林氏草堂,宋时建。林光朝命以“绿野”,今并废。新创天妃宫、三官堂,皆巨丽。
  明王应山《登瑞峰》:“海国名山拥梵宫,塔林瑞色郁葱葱。振衣直上三千尺,笑指蓬瀛在日东。”“堂开绿野是谁家,瑞气腾腾映彩霞。更借红莲窥色相,山中何处觅奇葩。”“龙山雁塔总岿岿,佛日慈云相蔽亏。抠衣直欲窥蓬岛,皂帽临风幸不吹。”“凭高不放东山屐,对景能忘九日杯。遥忆楼头吹觱篥,黄花肯得主人开。”
  龙山书院 在龙山西南,宋末建。中为殿,祀孔子;旁为三贤堂,祀宋儒林光朝、林亦之、陈藻。
  福真观 在海口城。宋元祐七年建,政和赐额。中有丹井,为道士林知源修炼处。其水清冽,病者饮之辄愈。
  海口场 在方民里。盐课隶郡者,惟福清海口、牛田二场。设盐课司。
  税课局 在海口。旧有南门、迳江二局,今废。又有河泊所,在镇,榷渔利。
  镇东卫 在海口镇之东,有指挥使司。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督造城垣,周八百八十馀丈。军器局在卫城北山上,兵马司六,今并废。福清仓在卫之南,教场在东门外里许,城隍庙在卫东北,旗纛庙在卫北,戚公祠在卫西,镇山庵在卫西南,朱文公庙在卫东南。其馀祠宇环列,不悉载。
  傅汝舟《镇东城楼观海》:“飞楼尽意观沧海,目断山河气自雄。斜日龙回波影乱,清霄雁掠地形空。六鳌信有连芳饵,猛士难忘歌大风。独倚危栏不穷思,羡门鸡犬满云中。”王应山《镇山台观海》:“山寺凭虚镇海陬,层台夏日足消忧。身依法界龙为阙,目极沧溟蜃作楼。酒罄百壶人倚玉,笔凌万顷气横秋。灵槎肯与乘高兴,宁似慈航得自由。”“神州环海浩无穷,潮满清秋处处同。盈缩百川常应月,去来万斛总因风。银山雪屋弥天际,员峤方壶控日东。安得溟鹏能借翼,与君同访羽仙宫。”
  烽火山 在镇东城外。海道有警,燔燧于此。山顶有嵌如屋状,幽邃掩瞬,凡三十六间,名曰“虎屋”。
  宋林亦之诗:“兴来走上烽火山,著足不定秋风寒。四边黄茅滑如雨,低头一看毛发竖。几年要到紫菜乡,大练小练并东墙。如今一时在眼旁,白云浮水天茫茫。酒阑更欲吊虎屋,无端日脚相催促。一奴椎髻一跛足,逐我下山如野鹿。”
  鹿角山 在新安里。有石如鹿角,故名。山中巨石有仙篆数字,人莫能识。旁有仙井,广仅尺五,其深叵测。
  小练山 在永宾里。五代时,卢、林二姓卜居于此。宋时益盛,常构义塾,以教子姓,其后科第相踵。山当要冲,商船咸集,号小杨州。后与海坛民同徙连山居焉。
  敖陶孙墓 在东臯山。陶孙,字器之,韩侂胄用事,赵汝愚贬死,陶孙哭以诗。韩捕之急,变姓名亡命,得免。后登庆元进士,终温陵佥判。
  大姨山 在县东大海中。每风色定,日未出之先,东望一山,如空青微浮海面,小琉球也。俗言,望见则三日中必有怒风。水深碧色,东流不返。有浮莎错织水上。舟能转柁,必刳木为盂,乃能旋开浮莎以行。或海风暴作,渔舟漂泊,必至此而止。人为其国所获,则以藤串其足,令田间耕作。故此山夜忌举火,恐其国人望之而至也。
  瑞岩寺 在新安里。宋宣和四年建。洪武二十三年重建。山中岩洞、泉池,可胜处不可指数。又通海井,绝顶石岩中,有窍大如箕,水满其中,春夏不涸。人言:脉通海,潮汐验盈虚,小以觇其大。
  宋林诚仲《香山洞》诗:“瑞气拥岩峦,中有神仙宅。世代几销沉,溪山自今昔。”又《游瑞岩》诗:“岩半松门敞不关,芒鞋竹杖重跻攀。天涵鉴水澄清里,人入披云杳霭间。烧药炉寒烟草碧,镌诗石古雨苔斑。干戈满目何从适,日日青山共往还。”徐师仁诗:“携筇登绝,朝爽薄危栏。乘胜移杯爵,凭高忆羽翰。泉声穿石响,树色入秋寒。对酒频长望,心同渤澥宽。”林希逸诗:“春朝新雨霁,适意过东林。远翠长凝目,清流欲洗心。道存人已去,物在迹堪寻。数里还家近,何妨到夕阴。”刘克庄《天台洞》诗:“崭崭岩石畔,别有一天台。不见桃花水,刘晨莫妄来。”陈曾《鉴池》诗:“波极涵远碧,云净见天光。欲问源头水,令人忆紫阳。”陈宗鲁《一滴泉》诗:“龙沫凝露珠,清泠响涧淙。谁携余滴去,云里振风鬃。”
  元林泉生《题瑞岩寺》诗:“危亭跨石出层虚,咫尺栏干玩月余。春入冈原分斥卤,烟生林樾认村墟。江流浩瀚潮来去,山色空濛云卷舒。安得一瓢供我醉,风吟月啸度居诸。”“绝磴盘纡路百回,祗林深处有楼台。千年松色山中满,万岛烟光海上开。野鸟呼风穿树入,洞云带雨出溪来。何时崖畔镌诗去,今日寒萝掩碧苔。”又《玉虚洞》诗:“空谷结层云,寒泉落空沼。中有太古灵,悠然隔深窅。”李搆《八卦亭》诗:“外阔分奇偶,中虚涵太极。默以见天心,画前本无易。”又《紫霄亭》诗:“晴岚烘曙光,朝霞乱秋色。何必问蓬莱,此即神仙宅。”郑烜诗:“玉融古名邦,山川总奇丽。瑞石郁高岩,卉木杂佳艺。琦秀固自如,于人有真契。久矣松溪君,牧民有宽惠。长挹江左风,宾朋集良缔。遥遥巾车临,渺渺孤舟逝。于焉结胜游,赓歌采新制。忆昔团药翁,于兹得仙蜕。玄秘不可知,台上芳荠。遗构上有名,披寻托来裔。依彼贤哲人,馀风若兰蕙。志士有旷怀,同心不同世。聚散固有时,永期千百岁。”陈英诗:“草径通幽僻,禅房隐寂寥。开窗山色入,欹枕树声饶。槛竹藏春雨,林花落晚飚。余生不谐世,应欲寄渔樵。”江晖《休休庐》诗:“风吹松花香,雾霁岚光湿。老僧不出门,闲卧看山色。”
  明林鸿《游瑞岩》:“海国横秀色,兹山何郁盘。黄金亘楼观,积翠开峰峦。登高恍神游,注目穷遐观。地向云物古,天秋松桂寒。于时灏景清,东溟净波澜。尝闻有灵草,可以驻颓颜。因思营丹丘,回飚生羽翰。”陈亮《游瑞岩》:”古磴入虚洞,危亭俯层巅。昔闻魑魅居,幻作兜率天。生平爱奇观,双屐劳攀缘。安知穷海陬,有此佳山川。凉秋天宇晶,四野无浮烟。凭高送远目,海色清无边。开筵荐方樽,拂石看名镌。登临惬素赏,感慨伤华颠。一丘志未酬,百虑纷相牵。日夕返吾策,高怀徒怅然。”傅汝舟《瑞岩夜怀》:“灵岩不受炎天暑,折磴霄穿星汉连。亭上就云眠乱石,竹间乘月煮清泉。幽栖转见风尘甚,僻性犹烦猿鹤怜。人避此身行脱屣,肯抛龙剑负飞仙。”陈经邦诗:“海上有名岩,灵异夙所仰。偶然作薄游,遂尔惬遐赏。云林散清影,风泉递微响。怪石耸虎豹,净土绝魍魉。危亭与飞阁,仙圣负来往。投寺日已晦,我马暂解鞅。侵晨蹑丹梯,渐陟崖以上。海窍澄而深,一酌万虑爽。石门多险邃,洞室半幽敞。振衣千仞台,益觉心目广。江山相映带,百里豁如掌。遥天接汗漫,薄暮穷苍莽。蓬瀛如可求,濠濮焉足想。悠然物外情,能不愧尘网。”沈明臣诗:“高眺瑞岩冈,海风吹日黄。千峰分翡翠,万石卧牛羊。秦洞桃花闭,闽江春水长。登临在天末,白发感年芳。”戚继光《瑞岩望阙台》:“万里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乘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屠隆《宿瑞岩寺》诗:“偶向名山宿,岩空不掩扉。风鸣黄叶落,江冷白云飞。潮满鱼初上,芦深雁到稀。扬帆望浦口,乡思正依依。”叶向高诗:“自爱名山好,频来问远公。危峰幻窈窕,怪石削玲珑。蹑磴方疑坠,穿云路忽通。苔深蝌蚪字,塔隐蕊珠宫。波静江如镜,林开月似弓。飞觞临水洞,移榻就松风。棋响疏钟外,歌声别院中。长怜诗作癖,谁识色来空。多病尘缘薄,奇探胜地穷。平原情不浅,河朔意偏雄。转忆曾游者,今朝若个同。”郭造卿《重登瑞岩》诗:“不厌频登眺,江山胜概饶。晴岚浮远屿,落日渡横桥。丹鼎诠谁秘,玄关路不遥。临风乘逸兴,缥缈接松乔。”佘翔《同蔡伯华题瑞岩》:“海上孤峰削不成,春来延眺薜萝清。杯倾竹叶青山醉,石扫莲花彩笔横。飞盖低松云欲坠,行歌出谷鸟初鸣。孤臣莫洒中原泪,一谪长沙万古名。”施德政《游瑞岩》诗:“最爱名山洞壑多,招寻不为佞维摩。红飘法雨诸天近,白跨长虹夹岸过。喷雪飞泉成鼓吹,干云古木挂藤萝。翛然似隔人间世,徙倚层台只浩歌。”“丹楼绀殿并崔嵬,眼底烟霞四望开。江树半含春雨后,海潮遥带夕阳来。数声野鸟和清磬,百丈苍虬卧绿苔。为问灵源谁第一,玉融咫尺即蓬莱。”(德政,太仓人,福建都督。)黄用中《瑞岩寺》诗:“海滨候早寒,朔风劲如射。缭绕灵洞深,淅沥寒泉泻。地主虔行庖,林僧肃延迓。阳岩险莫跻,阴壑暝如夜。落景从归骖,疎烟起田舍。”徐《题瑞岩寺》:“云际诸峰列翠屏,振衣台上俯沧溟。龙鳞老树摩天碧,螺髻浮山隔海青。怪石何年镌佛相,幽岩从古集仙灵。到来便欲迷归路,流水桃花洞不扃。”陈价夫《题瑞岩寺》:“上方宫殿陟崔嵬,高阁凭虚倚石开。岁久藤花侵讲席,春深榕叶暗香台。半林倒影墟烟合,几点浮空海舶来。自是登临人不乏,姓名无限翳苍苔。”又《海窍》诗:“石崖有一窍,下将沧海通。贮水久不涸,寻源窅难穷。儿童戏提掷,瓦砾盈其中。大如半斛匏,外狭而中空。中涵不测渊,乃与溟渤同。尾闾洩不尽,息壤堙无功。夏革未可问,齐谐竟谁逢。吾闻三神山,乃在瀛海东。试从此窍入,远达蓬莱宫。愿作费长房,委身逐壶公。鹏鸠只自笑,蛮触徒相攻。神奇倘不没,请附漆园翁。”又《登振衣台望海》诗:“高台一望俯溟濛,略指方隅认海东。远树半分鳌背雨,危帆低接蜃楼风。云涛浩渺腾青气,烟岛微茫映碧空。最爱川原残照后,落霞孤鹜有无中。”又《登望阙台读戚大将军诗》:“沧海鲸波一旦平,将军曾此拜神京。高牙已落降王胆,片石犹存望阙名。旗鼓说坛应号召,龙蛇笔阵尚纵横。燕然旧勒皆陈迹,蔓草寒烟感慨生。”又《石弥勒佛》:“自脱阎浮不记年,何因更向此安禅。金刚妙相元非石,兜率高居尚有天。阁外尘埃悲浊世,门前沧海见迷川。也知后劫应难遍,早结三生礼定缘。”陈荐夫《夜投瑞岩寺》:“海色苍苍白露寒,征途初倦叩禅关。似闻僧语青冥上,乍见窗开黄叶间。清梵听来山月晓,荷衣湿尽岭云还。心知净境谁留滞,坐向松间一夕闲。”曹学佺《游瑞岩》:“海气凝奇状,山形建瑞标。虚中能不断,古色未曾消。云去时穿石,泉来每应潮。与君行复赏,人境正堪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