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闽都记
闽都记
闽王禁石 在县东北,即文石也。周余十丈,产紫菜,味美而纤细。闽王审知时,禁民私采。
梅江 在二十四都,与文石联络,滨海。初为巡检司,国朝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奏移巡司焦山,置守御千户所于此,督造城垣,周六百四十余丈,为门三,敌楼、警铺悉备。
明王恭《梅江》诗:“君不见,梅江浩荡连沧溟,积水不极涵空青。未明先带扶桑日,入夜倒浸银河星。澄波万顷秋无尽,漠漠遥光海天迥。岛屿千家烟火深,军城百雉妖氛寝。渔笛吹残夜落梅,空江长见旧潮回。珠潭露下渔风起,鲛室云归蚌月来。仙源香雾浮花岛,海色空濛望中好。元圃沧洲路不通,清水黄尘梦难到。大海东流自古今,人言此水值千金。兴来濯足稀同调,惟有樵人同此心。樵人一旦分携去,手持荆璧登云路。望望仙舟不可留,沧波日夕惊离愁。”高棅《梅江谣》:“梅江之水千丈深,人言此水值千金。千金未必称人意,我爱梅月清烦襟。青山故人如白鸥,招邀待我黄沙头。采秀探奇入灵境,上攀龙峰最绝顶。龙峰绝顶窥蓬瀛,登高望远形神清。大江茫茫鸿溟涨,玄气浩浩无虚盈。飞涛一发云花白,遥山数点琉球青。欹航侧枕凌空阔,历乱中流棹歌发。居人云水弄生涯,撒网抛纶到穷发。”谢杰《奉使册封梅花开洋》:“仙岐渡口水飞楼,十丈青莲太乙舟。风笛数声江阁暮,梅花五月海门秋。天高北极星辰转,地折南溟日夜浮。此去若过乌鹊渚,好将消息问牵牛。”
小址山 在二十都。有巡检司,旧为寨,嘉靖四十一年始城。
滨闾湖 在二十三都。唐开元进士、仓曹参军林鶠捐田四十余亩创湖,积水润四里民田。妻赵氏,又舍奁田益之,曰林婆湖,祀于湖上。十九世孙林亚又任宋枢密判院,致仕,修祖湖,题“复祖”湖,墓居于带水环珠之右。
七星井 在十七都、万寿道院之西。其井凡七,内一井,泉清如玉,宋尚书郑丙刻“龙泉”二字于石;又一井,有栏有盂,大旱资以溉田;一井在仙山道观。
龙翔峰 在十七都。宋寺簿周芹游此。又有“豹变岩”,与“龙翔”并峙,至今二石刻犹存。
壶井 与浮澳并列海滨,潮至则没,潮落则四面平沙,海错滋多。又南,有石对峙风涛中,曰王母礁。宋时,王妃航海所经,故名。
陈氏二烈宅 在海滨。陈氏,元时人,希亮二女也。事具郡志。
陈仲完宅 在十九都大溪山。仲完,洪武十八年进士,永乐初翰林编修、春坊赞善。
陈令津湖 在十九都,旧为飞沙所壅。唐县令陈齐贤,捐俸买田,开沟泄水,里人德之。故名。
灵峰寺 在十九都江田,唐大中七年建。上有石洞,曰归云。里人尝见龙乘云而归,因号“龙龛山”。灵峰寺又有香炉、灵山、天池诸胜,国朝万历间重建。
唐黄滔诗:“系马松间不忍归,数巡香茗一枰棋。拟登绝顶留人宿,犹待沧溟月满时。”
宋董渊诗:“磊硌迷沙界,岈占洞天。门邻金布地,桥枕玉鸣泉。庭鹤归遗主,龛龙去昔年。扫云嫌俗驾,题壁托诗仙。胜境无今古,居人有后先。不知游者驭,谁见海为田。”湛俞诗:“禅林潇洒倚危巅,税驾登临思豁然。万里波光晴望海,一堂幽响夜听泉。寒龛龙卧清凉地,古洞云归暗淡天。好景自嗟吟不尽,拟凭图画寄诗仙。”林亦之诗:“云母江边有草亭,分明见得日头生。一村篱落更何处,此已无天只水声。”蒋之奇《灵峰望海歌》:“我来灵峰望沧海,夜半起坐望海亭。沉沉水面正阴黑,六龙衔日犹未平。须臾阳谷光气发,五色变怪不可名。洪涛汹涌九鼎沸,蛟蜃伏匿鱼龙惊。金鸦腾翥若木末,烟消云散天下明。狂风喧豗簸巨浪,犹似百面雷鼓鸣。崩腾荡沃倾五岳,鳞鬣磨碎鲸与鹏。嶆峨忽骇陵谷变,雪山千仞天际横。飘飘番舶随上下,出没仅若水上萍。忽然风霁万籁息,金斗熨帖一练平。碧波湛湛千万顷,参错岛屿如杯罂。三江五湖亦甚大,视此乃类蹄中浤。琉球佛齐日本国,隐隐微见烟林青。三山历历亦可数,突兀下有鳌头撑。惜哉秦王不到此,劳心徒欲求长生。我虽流落江海上,独此寄寓亦此矜。行当结茅练金液,以待九转灵丹成。仙飞羽化会有日,直跨三岛梯青冥。他年故人或相问,请来访我于蓬瀛。”朝奉陈毅诗:“云道无心亦爱山,雨余时向此中还。而今天下焦枯甚,只恐飞龙未放闲。”陈襄诗:“天柱支南极,蓬山压巨鳌。云崩石道险,潮落海门高。候馆闻灶鼓,秋风忆蟹螯。凭高望乡树,千里楚江臯。”曹元振诗:“石洞兴衰亦有时,因师移锡致云飞。云心莫道全无著,应解从师去复归。”张徽诗:“云蒸洞穴秋成雨,泉落庭除夏结冰。”林迥诗:“门前红日海千里,池上白莲山四邻。”僧子卯诗:“松欺腊雪千年在,竹引溪风六月寒。”
明王恭《龙龛燕集》:“莲宇最高处,青萝隐丹梯。钟鸣曙色动,四壁闻天鸡。缭竺苍梧野翠分,石林阴洞未归云。香炉峰小开窗见,水乐声寒隔壁闻。而我发遐想,兴来随所之。缘云踏鸟道,披荒上天池。天池色映黄始水,手接飞流洗双耳。鬼谷仙源杳霭间,雁宕天台只如此。望海亭中载酒来,石楠花气拂金杯。葛衣醉倒繙经榻,纱帽狂歌施食台。”高棅《游灵峰寺》:“紫云炎气横紫清,客行愁作升天行。侧闻龙龛有绝境,境清可以清心情。招携结佩贤豪客,采秀探奇入灵宅。径转香云静影空,溪回定水惊湍寂。登高壮观大海东,扶桑树色摇空蒙。蓬莱一勺几清浅,万劫此地开禅宫。而我辞山笑迟暮,暂息尘机得元度。支公不迂且啣杯,大醉题诗下山去。”
吴玉莲宅 在江田。吴适陈九叙。嘉靖季年,倭寇长乐,奉姑避贼山洞。贼搜洞,执其姑,欲刃之。玉莲抱姑请代,被贼乱砍至死,竟全其姑。
岩泉寺 在二十一都。唐建有寂照轩。又,宏源洞在寺后。
明王恭诗:“远公潇洒住东林,竹里闲扉隐翠岑。低树坐来忘色相,灵花空里见禅心。白云半岭迷香界,孤磬中峰出梵音。此地从来堪习静,浮生几度得相寻。”郑定诗:“林间钟磬响沉沉,客里残春喜盍簪。曲径行随流水转,禅房坐掩落花深。题诗把酒同幽兴,孤鹤闲云惬远心。此度胜游应不负,风流何必在山阴。”高从礼诗:“岩头古寺入烟霞,况是春游逸兴赊。禅榻鸟来啼慧草,空台客至扫寒花。云间鸣磬青山暮,竹里残棋白日斜。支遁喜逢觞咏侣,不嫌醉墨污袈裟。”郑定诗:“野寺云深草树荒,行吟更觅远公房。竹边幽鸟啼春暖,花外流泉到处香。禅地即今堪習隐,尘踪于此觉迷方。三春况是逢三日,一咏应须醉一觞。”
钟门山 在二十都,隔大海中。相传,自广载巨钟,至此而没,潮落或有见之者,故名其山云。
御国山 负巨浸,若藩屏内地状。御国者,卫国也。岛夷入贡,必登望,以识海道。
棋山寺 在县北二十四都,唐咸通五年建。西峰山有石台,相传二仙对奕,至今荆棘不生。
宋董渊诗:“风际有云多世态,海中无底是人心。可堪更问棋山话,一局闲争古到今。”
明王恭《棋山》诗:“尘中何处避炎蒸,静爱空王淡爱僧。沙界树凉晴作雨,石渠泉响暗流冰。青山载酒随闲到,飞阁观潮倚醉登。水绕莲花通宝藏,路回兰若转金绳。仙人棋局埋幽草,大士禅扉闭古藤。荒殿鸟啼时近榻,香台猿卧夜窥灯。老来行止愁无地,病后欢携愧有朋。明发别离方外去,何时清兴又同乘。”又诗:“逸人共结萧朱绶,六月闽天火云厚。觞熟梅边告我行,欲行且尽炉头酒。棋山海上古招提,银瓮绳床兴复携。三峰直下几千丈,仙人奕处清猿啼。知君平生爱灵境,为君拂拭青萝影。野殿杯浮蕙草香,石渠水浸甘瓜冷。祗园树里贮行庖,暂解尘衣挂竹梢。诗成破却山灵胆,醉倒倾翻老鹤巢。迥岩积翠连飞阁,遥海苍苍暮云落。舞影争嫌白日斜,歌声未道离情恶。拟从方外寄余欢,云是山僧谒县官。野鹿回看避仙珮,沙禽何意讶儒冠。千金流水犹能注,陌上离驹不堪驻。愿君身到五云端,莫忘棋山送行处。”又:“载酒空林下,林幽暑气清。半天闻梵语,双壁隐钟声。野鸟知禅意,孤云薄世荣。何应谢尘事,从此学无生。”陈亮诗:“久耽丘壑游,未历棋山路。偶访招提居,夤缘入祗树。云林更左旋,始得禅栖处。落日寒蝉鸣,蔼然松山暮。真僧喜相接,况有平生故。秘箧散香芸,名巵酌甘露。常怀学空禅,暂喜捐尘虑。永愿依道林,惭非许玄度。”
卷之二十七 郡东南福清胜迹
大田驿东而为福清县。环县治,为儒学、袭庆坊、圣迹寺、陈大参生祠、城隍庙、玉峰道院、林烈妇宅、玄明王庙、都巡感应庙、鹫峰山、康王行祠、玉融山、薛廷宠墓、社稷坛、郑介夫祠、龙首桥、林同宅、小孤山、芳林道院、网山、林亦之宅、元符陂、福山寺、水南观、龙江桥、海口民城、龙山、龙山书院、福真观、海口场、税课局、镇东卫、烽火山、鹿角山、小练山、敖陶孙墓、大姨山、瑞岩寺、洞溪桥、刘砥墓、延庆寺、拱辰山、陈廉墓、林安宅、林正华墓、螺岭、天王寺、孚应庙、石龙岭、七仙岩、五周岩、傀儡岭、常思公岭、金翅山、天竺寺、仙举岩、石堘桥、宏路驿、陈仕贤墓、古屯、石竺山、无患溪、许良朋墓、灵石寺、应峰寺、黄蘗寺、安福寺、翁陂山、迳江、蹑云桥、渔溪桥、闻读山、沙塘民城、鼓楼、祭苗垱、牛田场、灵隐寺、拜井、化北里、大湖洋、嘉福寺、泽朗山、黄蘗郑渚、化南民城、福兴寺、苏溪、昭应庙、虞雄墓、云峰、重兴寺、新兴寺、蒜岭驿、昭灵庙、卢焦石、迎仙港、江阴里、白屿山、双屿、壁头山、万安所城、三十六脚湖、牛头山、海坛山、南日屿。
福清县 在鹫峰山之麓,去郡城百二十里。唐嗣圣十六年,析长乐郡八乡置万安县;天宝元年,改福唐。唐五代,伪闽改永昌。后唐长兴四年,始称福清。吴越有闽土,属两浙;宋太平兴国二年,改属太平军;八年,复改隶福州。元升为州。国初,复为县。古名万安、福唐、永昌。广一百二十里,袤一百四十五里。东抵海五十里,西抵兴化府六十里,西南抵莆田一百二十里,南抵海一百二十里,北抵长乐二十五里,西北抵闽县六十五里。宋设十乡,领三十六里;元改六隅,里如之。国朝初,编户三十六里,今为六隅、七乡,领四十四里,统图一百一十有三。初未有城,正德八年,令朱衮始为四门,东曰“文兴”,北曰“玉屏”,南曰“龙江”,西曰“双旌”。嘉靖三十三年,因倭患,更筑垣,周九百九十三丈,高一丈八尺,厚一尺四寸,女墙一千三百。警铺二十四,建门楼四、水关二。三十七年,筑二敌台,城增高四尺。环垣,上为堞、楼,表里间夹道。浚濠深、广各二丈。县治历唐、宋间,屡有兴废。国朝洪武初,因元州治。弘治十五年,辟而新之。嘉靖三十七年,为倭所焚;四十五年,知县叶梦熊重建。布政分司在县治东;按察分司、府馆并县治西;阴阳学、医学并南隅坊前;养济院在后洪山。
儒学 在县治东。宋元丰间,邑人游冠卿捐地;宋元间,屡有建置。至正九年,知州林泉生更正其制。国朝洪武初,因元之旧,重修明伦堂。嘉靖三十七年,毁于倭,知县督应元、叶梦熊相继新之。万历间,知县徐师张改泮池于二门外。名宦祠,在庙门东,祀唐令贾郁、尉林攒;宋令方偕、郎简、庄柔正、颜思鲁、方栻、刘朔而下;国朝知县江仁而下教谕周南、何公溥,凡三十七人。乡贤祠,在庙门西,祀宋郑侠而下凡二十一人。
袭庆坊 在谯楼东。宋政和间,为林高一门科第立。绍兴间,更名“丛桂”,后改“承宣”。高,积官屯田员外郎;子概,积官集贤校理。概子四人:希、颜、邵、旦,同登甲第。旦在台纠弹,悉协公论,终河东转运;子肤,亦有时名。惟希、颜二人,阿附壬,陨其家声。
圣迹寺 在县北隅。五代唐长兴元年建。有灵源洞、放生池。国朝弘治间重修。
陈大参祠 为陈贵谊立。宋绍定二年,诏罢福清税,贵谊力也。邑人德而祀之。
城隍庙 在县治东。宋康定元年,令郑孟宾建。相传,县城隍庙,万安里土神也。乾道末,刘朔为令。一夕,睡未熟,梦一老人,白髯道袍,语之曰:“省元来早所服药,姑止之,服恐增病。”朔素刚,不之信。至晚,果倦惫。又梦此翁云:“不信吾言,自贻伊戚。可药肆中市某散,服之即愈。”朔如其言,遂愈。不知其何神也。后朔以宫祠改官,又梦翁来别,曰:“吾乃邑之土地,疆域有限,不得远送,前途愿自爱。”
玉峰道院 在县治西塘边。元至正二十五年建。国朝永乐八年重修。
林烈妇宅 烈妇名懋细,适郑若舟。舟从父官邸,以秋试还闽,疾卒。林闻讣,恸绝。奔丧至家,积十七日死之。万历间诏旌其门。
玄明王庙 在县治西。神姓陈,名讳无考。伪闽封王爵。宋嘉祐中,知县王某迁祠为庐,灵怪屡现,寝者不宁。元祐三年,知县方叔完复为庙,其怪遂息。四年,复创行祠于县之东。
都巡感应庙 在县治西隅。神姓许名忠,建安人,唐末为威武军都巡检使,屯兵备寇。乾符五年,黄巢陷福州,神梦天使唐、葛、周三将军助己。明日,大交战,大破之。巢退,闽中获安。明年卒。人思其功,为立祠,请于朝,赐号“感应”。阛阓中尝火,人见其旗旌森列屋上,须臾,风定火息。灵异多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