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闽都记
闽都记
明王恭《登雁山望太常峰》:“雁山青翠里,遥见太常峰。胜概无期到,幽人何处逢。仙源云缥渺,祗苑树蒙茸。兴尽独归去,空林闻暮钟。”
芝山二潭 大山之阳有白龙潭,其北有祥云潭。相传,有二龙从演江起,白者归山阳,为白龙潭;黑者归山阴,为祥云潭。尝有人于潭侧获卵,壳大如斗。
林贞女墓 在岭头山。贞女莱姐,其妹仁姐,闽县人,参政舜道女。莱姐许嫁陈长源中丞省之子也,于归有期矣。长源死,莱姐欲奔丧,父母不可。日夜号哭,矢志靡他。其妹友厥姐,寝兴与偕,积劳先卒。贞女益愤郁,呕血数升而绝。将死曰:“葬我必之长乐。”时万历五年六月也。尚书林燫有词吊之。
二难乡 在县西南。宋潘循兄弟并登科第,故名。
紫阳楼 在二都后湾,元应宫之东。宋严学禁,朱文公避地于此,故名。
吴实墓 在二都龙门山。实,字中美,永乐进士。时谓“铁面御史”,官终广东佥宪。实本慎思之裔,后复姓林。
延祥湖 在二都。凡两派:一自兴济桥而东,接岭柄港;一自桥南东折,直抵龟峰而尽。国朝正统间重浚,可通舟楫。
马铎墓 在龙台山。铎,永乐十年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杨士奇志其墓。
龙泉山 县西南有五峰,南连福湖,又名横屿,亘二里。有峰曰狮峰,有石曰“梯云”。二山多奇,朱徽国之所游也。福湖勒“魁龙”二字,龙泉勒“朝阳”二字,皆朱手书。山之南为沙京,亦称胜。
郑序宅 在福湖之滨。序,正统七年进士,湖广少参,乞休家居三十余年,以上寿终。
当阳寺 在七都北山之麓,唐建。有山月堂、钓鳌石、又高亭在寺中。
宋苏舜元《钓鳌石》:“未穷双佛刹,先到一渔家。山雨已残叶,溪风犹落花。汲泉沙脉动,敲火石痕斜。应是任公子,竹间曾煮茶。”户曹林诰诗:“何处遇幽景,当阳绝顶寻。云霞千古态,松竹四时阴。岫列天边嶂,泉鸣涧底琴。高人不游此,应负爱山心。”
明林慈诗:“鸟道缘空碧,龙宫入翠微。逢师持钵日,恰我到山时。萝径千林满,风泉百道飞。何年至城邑,惜别欲留衣。”
溪湄山 在五都罗田山。有十美:曰“幞头石”,曰“笔架山”,曰“宝山云”,曰“瑚湖月”,曰“文笔峰”,曰“石涧泉”,曰“龙津钓”,曰“马岭樵”,曰“南阳耕”,曰“古崙牧”。珠湖在绝顶,广五亩,冬夏不竭。相传湖中得蚌,剖之有珠,故名。其旁诸山曰“七岩”,曰“郎官”。
明吴海《溪湄十美》:“连山如波涛,高峰荡云日。崒然孤杓耸,其势孰可匹。危攀将欲飞,俯瞰觉自失。罗田几聚落,端坐见纤悉。南延川源深,北望海水出。处高眂益远,缩地岂有术。天寒霜落交,收获事已毕。仍年蝗旱余,民物尽萧瑟。遘兹得非幸,惆怅宁具述。”“罗田众山中,七岩独高秀。经营将半年,宿愿始得副。绿云攀鸟道,十步九。刚飚从北来,岩谷尽号噭。促步赴层巅,依石避野烧。郁然烟焰交,歘若雷电绕。其势吁可畏,童仆尽惊走。须臾得少息,方觉性命有。列坐咸自庆,啗胾酌大斗。阴阳忽变化,霖雨垂白昼。凝云迷海屿,昏雾失林薮。归途畏虎迹,惨惨暝色厚。幽怀莫能写,造次宜自咎。述此成短章,聊用纪邂逅。”
高应松墓 在五都泉元里。应松,字筼亩,与里人陈觉伯友,以名节相砥砺。登宋宝祐进士,权礼部郎。元兵至临安,不草降表。迨入都,举朝奔窜,从官留者九人,应松其一也。后迁端明殿学士,权枢密。扈瀛国公至燕,绝粒死。
双涧庵 在五都,元建。
明林旅《双涧庵》:“翠壁晴岚晓气腾,临风高阁兴来凭。天涯樽酒何人共,屋外云山此日登。好鸟临风偏劝客,空林向晚不逢僧。扁舟要觅渔郎去,谁道桃源隔武陵。”郑定诗:“览古登高丘,秋空遍遐望。云归天宇澄,物态纷万象。飞亭控双流,涧道搴萝上。追欢企昔人,雅作谐古唱。岂无黄花情,聊复效元亮。长歌有秦声,屡舞亦豪宕。醉来信忘形,万事齐得丧。林暝晚潇潇,气酣春盎盎。题诗记曾游,为我谢迭嶂。”王恭诗:“我爱东林古兰若,双涧迢迢七岩下。袛树三花世外开,飞泉一道天边泻。石林青壁挂双流,上界青天看欲浮。寒声半作千峰雨,凉意都涵六月秋。沙门衲子何清净,浣衣洗钵安禅定。五夜焚香礼露台,三时说法鸣烟磬。骚人墨客日跻攀,谁识醉樵能爱山。诗成四壁龙蛇走,醉后长歌天地闲。醉樵忽奉天书去,挥毫独到天光里。昼锦他年得赐归,共借禅扉洗双耳。”
林山宅 在墩素里古县。山,字士仁,嘉靖八年进士。知徽州府、广东副使。
董峰山 在县东南。相传仙人董奉居之。南俯定山,其岩曰董岩。董峰之西,有柯林山,其峰曰龟峰。
明林鸿《董岩》诗:“吾尝慕康乐,爱入名山游。名山不易得,何必谈瀛洲。董峰高峨峨,仙子居上头。白鹤去不返,黄茅翳丹丘。下接渤澥流,上接白云浮。阴壁耀海日,寒枝挂猕猴。幽寻岂不远,逸兴随去留。仙人未可期,空山春复秋。”陈亮《游龟峰》:“畴昔过兹乡,驻马望龟石。蹉跎两鬂华,始作登临客。是时冬向深,气候未萧瑟。追随得良朋,周览访奇迹。浮云散轻阴,霁日见海色。千岩含暮景,湖影浸空碧。郊原分绮错,左右罗第宅。向来多贤豪,声誉何藉藉。良辰作佳游,此地几登历。我来一感慨,俯视今非昔。落日松风生,迟回景将夕。”
紫薇峰 在县东。有潭曰白龙,有屿曰赤屿、曰蛤屿,并峙江中。紫薇之阳多田宅,民居鳞次。又一峰对峙,曰“翠微”,俱吴航之秀。
明高廷礼《紫薇峰歌送刘大之京》:“六平西倚大海边,乔柯东与三神连。回崖沓嶂去不息,攒青飞翠来眼前。紫薇秀出霄汉中,孤峰戌削金芙蓉。幽崖朝光积阴雨,暗谷夜气生长虹。旁有翠秘高下立,双飞文笔出晴空。四时仙风长瑶草,六月古雪鸣寒松。片云常遮白石涧,万籁次度珠林钟。登高壮观大海东,扶桑树色明方蓬。洪涛万里浩无极,奔溪百折来相通。紫薇之山人,深居紫薇里。闲看山色清,我心高卧白云扶不起。昨日凌风顶上行,千林树色带离情。遥见山阳开祖道,友觞共饯刘公荣。眷此斗酒别,惆怅金陵道。人言帝乡乐,胜似长安好。出门西笑歧路分,三山回望紫薇云。高歌一曲各分手,惟有青山长送君。”
垂露亭 在县东瑞峰寺。宋庆历中,宪使苏才翁以书法名,尝大刻石,垂露体也,寺僧以名其亭。
西峰寺 在六都,五代梁建。
宋林嗣复《游西峰寺》:“参遍曹溪众所钦,玄堂虚寂砌虫吟。定回暝月谁相顾,好鸟衔花下翠林。”
明陈亮诗:“西峰郁林壑,有路始登临。入寺山偏峻,闻钟路更深。古松高倚盖,流水细鸣琴。笑问从游者,谁为净宇心。”林鸿《游西峰寺》:“西峰云外寺,鸟道薜萝蟠。水接花源近,山藏古殿寒。石床闲听雨,野佩或纫兰。莫怪栖迟久,南宫已挂冠。”
郑性之墓 在八都院山。性之,侯官人,初名自诚。嘉定进士第一,官至公辅。
林安上墓 在十都廉风里。安上,慎思之八世孙。大观四年释褐,朝奉大夫,终龙图安抚。
李骐墓 在十都龙窟。骐,永乐十六年进士第一,以翰林修撰守制归,卒。
竹林寺 在十二都。唐大中十一年建。时户曹林勣观大历二年释法照游衡山云峰寺堂,饮次,钵中忽五色云现,云中有寺,寺有金榜,题曰“大圣竹林寺”。叹异之,以其居修篁千亩,遂舍为寺。有藏经宝函、龟山、白龙岩、安边轩、白云亭、溪会亭三十六庵。
宋唐最诗:“卧听潮音坐看山,烟萝静处闭禅关。都将物外红尘隔,占得壶中白日闲。吟罢寒猿号木末,定回清磬落云间。高僧隐几无余事,应笑劳生去又还。”
鹤岭 在十三都。宋尚书张镇立碑,今存。
林公黻墓 在鹤岭。公黻,正德十二年进士,大理评事。武宗将南巡,公黻疏入,杖阙下,卒。肃皇初,赠太常丞,赐祭。
陈全墓 在十一都。全,字果之,永乐进士第二,翰林侍讲,卒于官。
越王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战不利,徙族居之,故名。连山曰灵。有岭曰“古烂”。
大宏里 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唐林慎思兄弟五人俱登第。县大夫名其乡曰“芳桂”。慎思又中宏词科,名其里曰大宏,官水部郎中。巢贼寇长安,死之。所著《伸蒙子》。
筹峰山 在县东北,慎思读书所。朱子题其岩曰“德成”。以水部德成于此也。
明王恭《筹峰歌》:“海上群峰一峰别,群山向下如丘垤。云间华顶见琉球,天尽沧波带吴越。玄气鸿蒙湿不飞,凉霜五月袭人衣。向临飞鸟空青外,始识筹峰天下稀。石林阴洞何冥密,万籁天声散秋色。南涧飞泉鹤梦清,太阴积雨龙漦白。我闻伸蒙子,云卧清晖里。一旦金马门,名高此山水。忆昨伸蒙骂贼时,悠悠往事亦堪悲。支离一代忠臣义,感激千秋达士知。郎官作县先名节,独访遗踪吊前烈。载酒唯浇石上苔,回鞭不醉山中月。东山歌酒兰亭笔,疏散当年竟何益。愿君遗爱比桐乡,功名记在筹峰石。”又《夏初筹峰》诗:“筹峰迢递出高林,苔径苍苍洞穴阴。独树断云孤鸟下,乱山残日一蝉吟。双溪鹿过泉应碧,丈室僧归月又深。几度欲携招隐兴,萝花开处息尘心。”又《德成精舍》诗:“春风扶醉上岩阿,磐石苍苍复绿萝。野服不教山月怪,仙游偏爱白云过。骂巢事往人何在,续孟书存世未磨。惆怅空堂翠微里,断鹃啼起夕阳多。”
渡桥 在梯云里。林水部之次子、进士徵世居之。明云南按察使恕,其著也。
金吾庙 在大宏里。唐开元中,里人林通玄有善行,卒后百五十年,宋初也。有寇自梅江而上,欲摽掠其乡,望见神人树旗帜、率兵御之,寇退。即降灵于人,道其家世、历履甚悉。里人立庙祀之。其后屡著灵应。赐封至“金吾显通王”。
陈义姑庙 在十二都翠微山。义姑名中,元时人,事具郡志。其后,有陈希闽季女八娘者,居六都,与义姑同宗,行事亦相类,附志之。
崇信寺 在大宏里,唐咸通二年建。
明陈亮《秋游崇信寺》:“南亩黄云尽,西林白日低。秋光浮翠,暮色带沙堤。远水留蟾影,凉风送马蹄。知君城市客,不肯宿招提。”林恕诗:“巢云方丈锁潺湲,流水柴门永日关。万壑风烟秋雨里,一亭草色夕阳间。香残石鼎僧初定,帘卷岩扉鹤未还。暂憩双林了真谛,倚栏邀月独看山。”
雁峰 临严湖。水中央小阜曰“蟹山”。湖傍山有胜迹者六,曰六奇。又,炉峰周山在其东南。
明陈钰《雁峰》诗:“平地三峰起,凌虚一气齐。云间星斗近,鸟外海天低。秀地连孤嶂,清晖落大堤。岭分磐石北,水绕太常西。乔木森森出,寒猿故故啼。兴来寻白鹤,吟罢驻青藜。风物今犹盛,才名昔屡题。郎官公暇日,双舃上云梯。”王恭《登雁峰有怀同志》:“雁峰郁苍翠,北对大常秋。城阙几尘小,沧溟一杯流。天空气肃杀,木叶风飕飕。夕照返高树,归云还远丘。伊人弃轩冕,纵酒疎王侯。脱略当世事,隐身麋鹿游。翩然别我往,徒此增离忧。良会不可必,岁月讵能留。”
严湖 一名西湖,里人严光舍田为之。大宏里又有寺曰光严,亦光舍宅为之。按《三山志》:“陈大建元年,长乐严光子恭商维扬,舟次江浒,市鼋五十舍之。光家居。一日,见披黑衣者五十人,送缗钱五千,曰:“君之子恭,扬州所付,还。”恭回,验之,实未尝有,乃悟赎鼋之故。遂舍宅为寺、田为湖。后人名其寺为光严。近时,里豪夺严湖为田,何古今人不相及也。
明王恭《为陈必尚题湖山图》:“太常积飞翠,朝夕侵我庐。严公湖上水,色映灵台虚。雁峰屋上三峰峭,散帙鸣琴亦高妙。半榻闲云鹤梦清,一帘初日藤花笑。顾子性癖爱清晖,终日相过尽醉归。几度离家声别调,何时恩许卸朝衣。黄花九月高楼酒,无那明朝又分手。座中应感去年人,马上空攀未霜柳。酌酒看山兴暂同,君家兄弟气如虹。萍踪自愧无南北,聊寄相思水墨中。”陈亮《同欧阳彦中赋西湖路》:“杳杳西湖路,曾经大建年。昔时湖上波,今作湖下田。人世几变易,山水尚清妍。惟应西湖上,闲弄钓鱼船。”陈叔刚《为宗人题带湖楼》:“有客新从雁岭游,为余高话带湖楼。风来水面玻璃合,云去山边紫翠浮。日暖菱歌归浦溆,夜寒渔唱起汀洲。吴航胜概谁能尽,安得登临到上头。”
潘贞女宅 在豸山。潘氏事具郡志。
蕉山 在十五都。淳祐间,移建巡检司,始为寨。嘉靖三十八年,筑城,周三百六十余丈。又二十都松下,亦有巡司,筑城三百一十丈,并防寇要害。
石梁锦桥 在十五都漳港。宋淳熙十二年里人造。石桥有亭一十五间。又有桥东,筑海为地三亩,以固桥道。
郑宪宅 在石梁磁澳。宪,正德十二年进士。光禄丞,卒于官。事详郡志。
林慎思墓 在十四都伸蒙祠后。
五云山 在十七都。相传唐僧道清过此,清昼澄霁,五色云旋复其上,故名。
郑世威宅 在洋下。世威,嘉靖八年进士,历四川参政致仕。隆庆初,超拜副都御史、刑部侍郎。解绶归田,以寿终,赐祭葬。
圣娘山 在文石澳。有天妃官,故名。国朝遣使册封琉球,祷于神庙,开舶有祈焉,有报焉。余具福城天妃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