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连城县志康熙本
连城县志康熙本
文溪书院记(注291)
段昕(邑令,行取)
正风俗自士习始,敦士习自理学始。理学敝则士习坏,士习坏则风俗颓。是理学者,习俗之端表也。孔、孟以後,理学莫盛于宋,宋之理学莫盛于闽,闽称邹鲁也久矣。晦庵(注292)先生教化之所渐被,龟山、延平、豫章诸先生流风遗训之所熏染,固宜理学之绪之不坠也。乃数百年来士之卓卓可纪者,或传以功业,或显以节义,麟麟炳炳(注293),指不胜屈,而志于理学者卒鲜。掇菁华而不究根荄(注294),腾口语而不务实践,盖由知之不真,守之不定故。即循塗守辙(注295),究与逾闲跃冶(注296)者等。此理学之所以不明也。予宰连,即访求乡先生之志此者以为士鹄(注297),亦期以古今不易之理、圣贤相传之学,振兴士习,为风俗倡。得起潜丘先生、东皋童先生二人,虽时有先後,位有显晦,然皆湛深经术,根底圣贤,实有真知笃嗜,乐此不厌者,故能中有所得,而杰然为连士之倡,以续延平、龟山诸儒之绪。语人物者,莫不首称二先生,而功名节义之士未能先焉。大中丞孝先张公表彰理学,命祀二先生于文溪书(注298)院,岂徒以表潜德云耳?盖将以兴顽立懦,守先待後之责,寄之二先生,而期理学之传之不绝于来世也。连人士故素习其教者,如能尊所闻、行所知,寻其源于六经,敦其行于践履,更取二先生之所学而光大之,则士习日上,风俗日古。予于文溪有厚望焉。时通邑之衿,欲文溪之祀于不朽也,而请记于予,因得书其概略,以见理学之未赏(注299)或熄。而有望于後之为二先生者。
傅氏墓记
滇云段昕撰(进士,连令)
德能昌後,和能致详,地灵何预(注300)焉?然孝子仁人之心,未有不汲汲于是者。予得承乏连邑,三年于兹。傅氏之子姓昆弟,皆彬彬有儒者风,无有非公而至者。予久矣,心识之。知其世有哲人,而後嗣之昌大之未有艾也。适簿书之暇,傅子大章以修坟请记于予。按傅族谱系,乃商相裔也,世居清河。汉、唐、宋、明以来,名臣理学,史不胜书。自傅实为唐威武军节度使,避五季(注301)乱,挈男十八郎迁闽邵武石壁(按在今宁化)。居未数年,又以寇警徙莲花村(即连城也),传三世傅念为宋大理评事。自是人文炳蔚,遂为连之望族矣。贡选而仕者,有龙溪教谕之相,河南经历之兴,河间经历之谦,南丰主簿之子旻,州别驾之作和,南安司训之应元;受封而贵,则有茂荣之诰赠明威将军;才干而官,则有青俊之征仕郎;联捷进士而为名宦、为乡贤,则有士芳。至若蜚声黉序,则有文钦、仁钦、庆甫、彦通、恭继、祖琦、长成、廷相、得贵、良种、士伸、大用;国学遴选,则有大章、大瑛之候选县少尹,大任、大才之候补州司马,大琩之为名太学。其他天辅、大珙、焕文等,皆读书种子,斩(注302)然渐见头角。予固知傅氏之兴之未有艾,虽人事之所致,地灵亦不无默相(注303)焉。今公寝丘(注304)在连城波洋,坐丙向壬,与邑龙同干,水聚山环,风藏气煖,诚牛眠佳穴(注305)也。宋时葬讳实号诚一暨配谢氏,後祔葬讳念号勉斋。今傅氏之子姓,重修宅之夫地(注306),有贤孝节义卓卓可称者,表其墓以寓激劝,使後之人知世德相承之实有其源。而继志述事之不可缓,亦司土者之责也,乃因大章之请,为之铭曰:清河毓秀,岩野发祥。仁昭义笃,後裕前光。山高兮水长,嗣姓兮繁昌。公从此千秋万禩(注307),享春秋之醴浆。
【注释】
①逵:四通八达的道路。
②方面:方向。
③秩秩乎,绳绳乎:极有顺序,非常之多。
④三时:三个季节。
⑤洎:及,到达。
⑥承乏:谦辞,表示所任职位一时无适当人选,暂由自己充数。
⑦寻乐童先生:邑人童世坚,从阳明先生讲求良知之学,自称寻乐先生,本志文学有传。
⑧淫祠:滥设的祠庙。
⑨陈子:即本文作者陈云章。
⑩屈到嗜芰,其子荐之:屈到,战国楚人。芰,四角之菱角。荐,祭祀,进献祭品。
(注11)文正麦舟之惠,其子输之:文正,宋范仲淹谥号。他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船至丹阳,遇石曼卿。曼卿语及无资改葬亲人,纯仁即以麦赙之。至家,向父述及曼卿穷况事,父曰:“何不以麦舟与之?”纯仁曰:“已付之矣。”
(注12)浮屠:塔。
(注13)弘、正:明弘治、正德。
(注14)嘉、隆:明嘉靖、隆庆。
(注15)辛卯:指明万历十九年。
(注16)不榖: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注17)丈:疑为“尺”之误。
(注18)徐翁:指徐大化,进士,万历间由中秘西台谪连,历迁户部尚书。
(注19)朞:同“期(jī)”,一周年。
(注20)权舆:起始。
(注21)丽:附着物。
(注22)署事传舍置之:在传舍中安置署事的地方。署事,部署事务,即今之办公。传舍,古时供来往行人休息住宿之处所,如今之招待所,旅社。
(注23)田父师莅连:指田生玉莅连任县令。父师,指所尊敬的长者。
(注24)釐积奸,殄大憝:处治累犯,消灭大恶人。
(注25)猗欤:叹美之词。
(注26)我闼八荒:以八荒为我闼。八荒,八方极远的地方。闼,夹室,寝室左右之小房。
(注27)帡幪:庇护。
(注28)寿诸石:刻于碑之上作为永久记念。
(注29)子:抚爱。
(注30)详之绎之:审察之,推究之。
(注31)有间:为时已久。
(注32)杜父母:指杜士晋县令,康熙元年至六年任县令。
(注33)黜陟:进退人材。黜,降官;陟,升官。
(注34)朴斲:将原材料砍削加工。朴,未经加工成器之材料;斲,zhuó,砍、削。
(注35)吕氏乡约:宋蓝田人吕大防,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元祐初官至尚书左仆射。尝为乡约曰:“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下文的“蓝田故事”即指此。乡约,乡人共守之约。
(注36)谳:议,断。
(注37)蓝田故事:蓝田人吕大防为乡约的先例。
(注38)仓公:即汉临菑人淳于意。他曾为齐太仓长,故称仓公。他少喜医术,师同郡阳庆,传其禁方,为人治病多验,与扁鹊并称。
(注39)宓贱宰单父,古寰宰仙居:春秋末期鲁国人宓不齐,字子贱,孔子学生,曾为单父宰,相传其身不下堂,鸣琴而治。古寰宰仙居,不详。
(注40)永贞于珉:乾隆县志作“永镌于石”。贞珉,石刻碑铭的美称,犹贞石--坚固之石;珉,似玉的美石。“永贞于珉”,似不通;疑应作“永镌于珉”或“永镌贞珉”。
(注41)大帽:山名,即今称玳瑁山者。
(注42)林箐岭山元:树林竹林深邃高耸。箐,大竹林;岭,保邃;
山元,高。乾隆县志作“林箐岭櫿”。
(注43)往往剽掠村落:缺主语,据下文主语是“寇”。
(注44)郛:外城。
(注45)今年乙酉:时间不合,“年”字有误,乾隆县志作“今上乙酉”,指嘉靖四年。
(注46)旄倪:老人小孩。旄,通“髦”。
(注47)丙申,馀侯至:馀侯,据文末是指馀德敷。查本志官师卷,馀德敷乃主簿,嘉靖二十年任,而丙申则是嘉靖十五年。
(注48)祝侯:指祝熙,嘉靖年间知县。
(注49)惄然以嗷:忧伤地嗷叫。
(注50)洒沉澹灾:清除汙泥,消除灾害,使之安定。洒,清除;沉,淤泥;澹灾,消除灾害,使之安定。
(注51)丙辰:指嘉靖三十五年。
(注52)以薪以蒸,可南可东:砍木割草,可往南,也可往东。薪,粗木;蒸,柴草。
(注53)福履攸崇:福禄高崇。履,禄;攸,助词,无义。
(注54)道除雨毕,梁成水涸:道路修治于雨毕之时,桥梁架成于水涸之节。除,修治。
(注55)膺腾撇岐:应作“膺腾撇波”,指游泳。膺,胸;撇,击。
(注56)深厉浅揭:深则厉,浅则揭。厉,连衣涉水;揭,提起衣裳涉水。
(注57)檐宇翚革:房屋高峻壮丽,檐阿似鸟飞举翼的建筑形式。翚,大飞;革,通“翮”,鸟翼。
(注58)回禄之变:火灾。回禄,火神。
(注59)阳侯之患:水灾。阳侯,波神。
(注60)予承乏兹土:本文作者许尚静,饶平举人,嘉靖四十年任连城县令。
(注61)褊心之刺:意谓因心地狭窄,只图私利而被杀死。褊,狭小。刺,杀死。
(注62)载齿之焚:意谓大象因有象牙而被毙。焚,fèn,通“偾”,毙。
(注63)伊于何底:走到哪里去。不堪设想的意思。本作“伊于胡底”。伊,助词,无义;于,往;底,至。
(注64)不偏不移:据上文,应作“不褊不侈”。
(注65)此字模糊不清。
(注66)干城:干,盾;城,城郭。都起捍御保卫作用。也用以比喻捍卫者或御敌立功将领。
(注67)俎豆:俎,置肉的几;豆,盛干肉一类食物的器皿。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引申为祭礼,崇奉。
(注68)祀:误,应作“记”。
(注69)沙寇:指沙县人邓茂七之众。
(注70)刘侯:指刘宗寅,江西万安人,嘉靖四十年辛酉由府推署连。
(注71)畴:谁。
(注72)今宰连城:牛大纬,字文野,琼州举人,万历十九年任连令。
(注73)升科备用:增加田赋作为地方备用。
(注74)疡臆:当胸生痈疮,喻重大疾患。疡痈疮;臆,当胸之处。
(注75)直:正,纠正。
(注76)和粜:平价粜卖。
(注77)祲:阴阳二气相侵所形成的征象不祥之气,指水旱灾害,句中指旱灾。
(注78)甘棠之思:传说周武王时,召公(奭)巡行南国曾憩于甘棠树下,後人思其德,因作甘棠诗。後人用来作为称颂官吏政绩之词。
(注79)先生:误,似应作“先正”。先正,指前代贤人。
(注80)蒸禴:祭祀。蒸与 皆祭名。
(注81)朱桐乡、文蜀郡:朱桐乡,就是下文的朱邑,他是汉大司农,曾为桐乡啬夫,为民取信,死後葬于桐乡。文蜀郡,汉文翁,景帝时任蜀郡守,于成都市中起官学,为天下郡国立学之始。
(注82)传翙:飞快地传播。翙,飞声。
(注83)却馈:拒绝赠送。
(注84)底绩:致绩。底,zhǐ,引致,达到。
(注85)去思碑:旧时地方长官离任时地方所立的纪念碑。
(注86)陈子:指本文作者陈经邦。
(注87)逢掖:穿着儒者所服宽袖之衣。逢,大;掖,同“腋”。
(注88)道殍给槥:道路上饿死的人,给予粗陋的薄棺。
(注89)罝:jū,捕兔网,泛指捕兽网。
(注90)甘澍:及时雨。
(注91)孳孳:同“孜孜”,勤勉不懈。
(注92)捆阈:门槛。在门槛内,就是在家中。捆,同“阃”,门限。阈,门槛。
(注93)潴流:停积水流。
(注94)直:只,仅仅。
(注95)践更:贫者得钱,代当值应征者为卒。
(注96)戾止:来到。戾,到达。
(注97)饩:赠送。
(注98)廉:查访。
(注99)编甿:编入户籍的平民。
(注100)胶东之赏:明神宗时,张居正执政,胶东某官因增赋额获赏。
(注101)西台:中书省别称。
(注102)左官:降职外迁之官。
(注103)铜墨之班:县级官吏。铜印墨绶,谓县令、县宰。
(注104)侘傺:失意而精神恍惚的样子。
(注105)注厝:措置,安排处理。厝,通“措”。
(注106)令甲:法令编次的第一篇,也可作为法令的通称。
(注107)乙巳岁:指万历三十三年。
(注108)鳃鳃然:忧惧的样子。
(注109)牛刀风斤:喻具有大材的人具有高超的技艺。牛刀,宰牛的刀,指具有大材的人。风斤,运斧成风。斤,斧头。
(注110)犁然:分明、明晰的样子。犁,通“历”。
(注111)寮:通“僚”。
(注112)寅恭:恭敬。寅,恭敬。
(注113)屏驺却盖:除去驺从,去掉车盖,就是不坐车而步行。
(注114)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注115)孔:大。
(注116)祝融:火神。
(注117)貱镪钱:貱,以己所有以益人。镪,成串的钱。
(注117)倍德:背弃恩德。倍,通“背”。
(注118)词:误,应是“祠”。
(注119)徽猷:高明的谋画。徽,善,美。
(注120)何居:什么,为什么。居,jī,助词。
(注121)棠茇:棠树下召公所停留之草舍,喻多惠政的杜公之祠。茇:bа,止于草舍中。传说周召公奭巡行南国,在棠树下听讼断案,後人思之,不忍伐其树。
(注122)弗薙弗芟:意思是没有一草一木的损坏。薙,tì,迫地除草;芟,shn,除草。
(注123)戊子:清顺治五年。而本志大事纪载,徐承泽于顺治三年十月莅任,四年十二月山冠围城,三日城阝舀,县令徐被获至寇营,义不屈,咬牙怒目骂贼而死;五年戊子元旦恢复。
(注124)牲房:放祭祀用的牲畜的有脚祭器。
(注125)醳:同“释”。
(注126)供亿罢极:供应的东西非常缺乏。亿,供应的东西。罢,pí,疲;极,疲困,皆引申为缺乏之意。
(注127)挢虔:用诈力强取。挢,通“矫”。凡称诈为矫,强取为虔。
(注128)输饟:缴纳粮饷。
(注129)蹛:通“滞”。
(注130)庀泉媺政:治理泉州的美政。庀,pǐ,治理;媺,同“美”。
(注131)甲午:指顺治十一年。
(注132)三山、莆阳皆倚温陵为存亡:三山,福州;莆阳,莆田;温陵,泉州。
(注133)乡:通“向”,向使。
(注134)诎:通“屈”。
(注135)借寇:东汉寇恂曾为颍川太守,後随光武帝至颖川,百姓拦住光武帝说:“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後人以借寇为地方挽留官员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