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赤城志
赤城志
夺目故名
赤湖在县西七十里其初烟水极目有赤眼巨鱼长丈余防泳其中今不复存湖亦半为田矣
莼湖在县东二十七里
蔡经井有九在县东一十七里旧传每汲其一八皆波
动兵火后存其五尔
瑶崱瀑在县西五十里玉几山北源出项羽山流为二潭潭之下岩三面壁立端截深峭可环以坐瀑縁壁而下或初霁则飞流溅沫广至十丈余盖竒观也
民天泉在县南三里
宁海
淮河源在县东一百歩桃源桥北经桐山罗坑凑黄墈三十里入海周顕德三年令祖孝杰用水工黄允德言谓县北地坦夷冝凿渠通海引舟入梁以通百货遂叶田七顷发民丁六万浚之既而渠成视其势反卑于县虽距海一舍而为堰者九重以两山水暴涨齧荡堰闸遂止不浚时岁饥且寒役人多死或云今县北千人坑盖其时丛冢也元祐六年罗提刑适重浚之亦无成今故道存焉
广度河在县治外绕城如帯俗名玉帯水云
大溪在县西四十里源出桃花坑牛头潭等处旧自草湖并山东行距邑颇逺元祐中罗提刑适檄县窒之颇防凿使近邑今去溪无半里民以为便
夷呉溪在县西一十里源出灵公马奥风廉等处东入
海
白渚溪在县北一十五里源出白防山流三十五里入
鄞县
马紫溪在县北二十里源出白峤山东北流入港湖渎溪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源出天台石桥等处流至
双港渡入海
上白溪在县南四十五里俗呼狐啸溪源出天台华顶东北流八十里入余鱼溪又东流三十里入海
小鼈溪在县南四十五里源出桐栢山东流二十里入
海
东溪在县南七十五里源出屈母山西北三十里入宁
和溪
宁和溪在县南九十里源出天台及屈母山北流四十
里又东流一十里入海
车溪在县南九十里弥望皆细沙沙出铁屑冶者陶链
成之
西溪在县西北三十里
海防溪在县南四十里东流五十里入海
峡溪在县北六十里
柴溪在县东北八十里
湫水潭三在县东南一百里一名玉溪旧传呉尚书屈晃生子坦坦偕其毋隠于此寻化为龙毋亦尸解葬其处世所谓龙毋山也隋开皇九年僧智顗自建邺至薄暮覩一大厦莫知何所扣户有老妪出迎顗已悟为龙遂托宿焉姥云师逺来何以幸教遂为铺説且戒曰旱宜施姥受令惟谨翌日顗去回视其处巳成湫矣按州城隍庙记既指为屈坦今又以坦为湫水龙则是一人而主二祠岂神之变化固无方耶【乾道四年加封城隍诰词云至今台岭之人想见玉溪之迹与毋俱隠既着一时之令名于民有功宜膺千载之命祀云】
白龙潭在县西二十五里其上崇岩挿空云气澒洞世传龙与茶山防见鳞甲澡莹如玉雪然有一妪庐其前能以草木向背瞷龙出入其灵迹甚异
梁源潭在县西三十里梁王山西蹬栈险絶人迹罕到嘉定四年旱令赵善镠因谒梁祠读古碑遂访求得之方致祷雷发两崖如注【石上有题名不书姓氏但云述同縡谒盖绍圣丙子令髙述祷雨而书也縡不知为谁父老传述祷此时亦曽有龙见】
驴潭在县西北四十里龙须山上有蛟时出其首如驴故以为名山中崖石竒恠且多窍穴相传鬼神出没其间
松岩潭三在县西北七十里上潭险絶无迳中潭名煎茶每祷则瀹茗焉有瀑布防其下水清浅游鱼可数下潭圎径三丈许上隘内寛水绀【阙】 知浅深乾道中祷雨僧坠钹其中善水者没而取之见其下若大堂第晃洁可爱有龙枕石卧忽骧其首没者惊亟出俄而两崖间水涌丈余甘澍大洽焉
茶山黒龙潭三在县北一百二十里其水三色中潭圎如井上有飞瀑泻其下崖谷诘屈如三叶屏风上潭几不可登
苏思潭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上有大木如屈盖然每祷祈文书不如式即浮出或许则现烛光隠隠若莲华山多虎豹蛇虺之属
视城坈潭在县东南一百三十里凡旱祷必饭粟鳣以祭得鱼即又有双峰潭同在其处皆号险怪云
主簿潭在县西二里崇教寺岭下旧传有一主簿出游以马跃溺死不知其所在后能顕异出云今半堙塞矣
石合潭在县西一十里形如大石合故名凡祷雨送水
必防于此
石泄潭在县东南三十里圎崖上有一穴径数丈水清
且深
青雷潭在县西北五十里其上一峯圎耸古木欝蟠樵者至必有蛇逐之每乞则得金鳗云
徐家潭在县东北九十里接盖苍山每亢旱祷之辄有
云气蜿蜒如带巳而大
大泽潭在县西南一百里大龙山上绍圣三年令髙述
祷尝刻讃焉
石婆奥潭在县东北六里
石门潭在县北二十里源出剡中深不可测
防尖山潭在县东北三十里
枧潭在县西三十里梁王山东
白龙山潭在县东四十里
大雪潭在县西北八十里
方石潭在县西北八十里
石龙窦在县西北七十里龙公防窦在石壁下世传龙于此出入其展转挨擦处犹有痕焉下为大湫不知源所从来但见窦水泻下喷激如飞练崖上有石龙窦三字
孝女湖在县西三十里平野中有山特立名塔山山之麓有湖旧传唐时有汪氏女苦节不嫁耡织以奉其亲亲好湖水其家距湖五里女日汲以供之亲没建塔报焉人遂以此名湖与山凡大旱取之不竭
青镜湖在县东南二里
草湖在县西南一十里
九顷塘在县西四十里包山呑麓其浸九顷岁产菡蓞则旱生菱芡则丰土人候之甚验有金银鲫鱼味絶美然有鱼艇则覆焉其神异多此
薛公井在县东北九十歩广度坊侧隆兴二年令薛抗重建且亭其上按此至东驿凡八井位按比辰之次特广且深自薛闿端余次第甃治邑人蒙頼故以其姓名之其后井堙亭废嘉定十六年齐守硕浚井复亭且为之记云
市西井在县西六十歩名透瓶泉暑月以银铁等噐汲
之皆沁出寒冽特甚
后郭井在县西九十七歩淳熈十三年邑人萧氏女重
修
妙相寺前井在县东一百一十六歩
晟家街井在县北一百七十歩
桃源桥井在县东一百八十歩
方家井在县东二百歩
东驿井在县东一百一十五歩初凿时于地中得石刻云下有石骨接天姥水旱如一隆兴二年主簿黄橒甃治之
新泉井在县学讲堂前绍熈五年因有泉溢出令李知
防浚之
石井在县西北五十里阆风台上
石井在县西北八十里崖上近石龙窦圎广丈余深不可测下有石镬围一丈深四尺许其凹洼处正如镬然盖溪水所经也或有石坠井岁月磨荡尽为圎石以出今邑人多有之
麻源水帘在县西七十里有洞深广坐可十数人瀑水縁崖而下日照如水晶帘盛夏有寒气
冷水在县西五里旱不枯涸夏冽而冬温
尾闾在县东海中与海门马筋相直惟髙山可望其水湍急防为大涡者十余舟檝不敢近旧传为东海泄水处【详见夷坚志】
鴈苍瀑在县西北四十里大壑中双崖壁立瀑从空飞注石上声出雷霆余沫喷洒暑时暮秋旁多乱石可坐上有龙井土人以绠测之深百六十寻沿磴数丈有小石洞洞中石纹如龙鳞有光上有石窓唐末有道士居之自言江州人尝取松叶茯苓以自给年百余岁后不知所终
赤城志巻二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赤城志巻二十六 宋 陈耆卿 撰山水门八
迁书河渠固志沟洫得不以水利吾民之命不容不偹録之欤每念古郑白之俦出意防凿有以一渠而溉田千顷者接于近世非惟不能图新而并与其旧失之矣台虽号山郡所在陂塘良众顾以豪吞冨噬日湮月磨每岁邑丞彚申按败纸占名惟谨何识兴壊以故甫晴虞旱方忧潦盖人力不至而动责之天宜其少乐岁也余故搜按旧畎特掲一门庶使后之有志者可按图而得之焉乃若溪河流浸灌浩愽盖水利之大者前已详故不重载
水利
临海
大固乡
周家堰 古泾湖梁埭
义诚乡
髙湖堰
保乐乡
东山头浦 谢奥浦
泄浦 松浦泾
广济埭浦泾 林子浦泾
呉志屋后浦泾 涂下浦泾
章安浦泾
遂仁乡
长石庙前浦 洋奥堰
明化乡
蛟龙泾 新剏家子浦泾
安乐乡
道塲砩 石牛砩
涌泉砩 胡超堰
下堰 吴丞有堰
重辉乡
长潭堰 黄肚堰
中沙堰 马银泉
杨木泉 潘婆泉
长乐乡
古泾埭 涌泉泾
黄岩
仁风乡
歩头埭 石湫埭
西仙浦埭
三童乡
兴家埭 方家埭
孝顺埭 郑戍埭
林家埭
永寜乡
杨家埭
善化乡
浄土埭 新埭
飞鳬乡
仙浦埭 水磡埭
斗门仙埭 章师埭
蛟龙埭
备礼乡
塘浦
靖化乡
坛头等砩【自黄岩溪五十二水合为一溪东分为二十砩又东北始为坛头砩白岩砩又
北东为鸟岩砩】
板砩
灵山乡
于浦【濒于海为河泾宣泄之处】 洋屿埭
长浦埭 鲍家埭
凌家埭 陈防埭
繁昌乡
顔家埭 黄望埭
金青埭 葡萄棚二埭
监侧小埭 细屿埭
来逺乡
陈家砩 下防砩
呉佛洋砩 李家埭
太平乡
髙浦大埭 铺堆埭
髙浦小埭 车辂大埭
临清泾埭 西保埭
娄子埭 蒋家埭
月河埭 伍婆埭
防牛埭 王三浦埭
流沙阙埭
天台
太平乡
长塘 戴应塘
新塘 鲍家塘
山头大塘 公塘
鲍砖塘 泉井塘
西安隠院庒前塘 明公砩
资福前寺砩 滑溪砩
奚亭砩 王家砩
杜砩 枧砩
新官坊砩 黄坛砩
窠山砩 苓塘砩
新坊水甽 西洋水甽
永保乡
桐栢天照塘 桐栢庒邉塘
万年塔邉塘 桐栢伎石塘
官塘 防国塘二
元塘 葛家塘
柿砩 筋竹砩
道士砩 岩头砩
清口砩 又清口砩
白马砩 杨树砩
黄甚砩 周家砩
九女砩【乃居人周頥九女共成之发源甚逺】
祥鸾乡
牛头塘 宁国寺前东塘
过路塘 徐家塘
王家上下塘 汪家塘
众塘 石竹砩
岳砩【为一邑陂塘之最旧因居人岳其姓者开之故名今苗裔在焉】
松山砩 峇溪砩
积石乡
槎潭砩 岳砩
东求砩 下砩
大柘里王砩 坑砩
单家砩 小坑砩
小溪畈砩 黄固畈砩
仙居
升平乡
张阜堰 溪上堰
盂溪石藤堰 上砩堰
丫溪堰
庆云乡
彭溪坈堰 厚奢堰
开元乡
圳口感德堰 玉潘道堰
祝墺堰 赭光堰
北山秋成堰 髙迁雷垣堰
潘湖堰 赤城岩湖堰
蓼溪新堰 横溪堰
张支湖堰
清风乡
深袅堰 才塘堰
洋前堰 栅岸砂溪堰
板桥吴横堰 湖村陈道堰
归仁乡
阳归堰
遂宁乡
童渠堰 上畈堰
木舟后洋堰
宁海
连理乡
大溪砩 又大溪砩
黄坛砩 新村砩
蒋家砩 呉家砩
太尉堂前砩 金家泽坑砩
崇教寺岭砩 吴阮大砩
古大砩 上畈古甽
朱开乡
钟家砩 莫家砩
东山头坈砩 和尚塘砩
叶家奥砩
永康乡
防子大塘 上白溪潜家歩砩
中砩 下砩
下山砩 前王上砩
下村砩 坈口下田砩
竺家洪水砩 山王奥坈
仙岩乡
黎家砩 上砩
下砩 涌溪四砩
毛二娘潭砩 乌隠砩
剡畈砩 石马胡村砩
外洋砩 和尚砩
新宁乡
仓头砩 细零坑砩
五里河 白鹤殿甽
宁和乡
圣前塘坑砩 东洋杏桃砩
东壁砩 管溪砩
前金砩 下任砩
岭下砩 蒋家砩
塘泉水孔
赤城志巻二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赤城志巻二十七 宋 陈耆卿 撰寺观门一
自佛老氏出摩荡掀舞环一世而趋之斯道殆薄蚀矣粗之为祸福使愚者惧精之为清净寂灭使智者惑葢其窃吾说之似以为彼术之真如据影搏物而熟眎之则非也以故台之为州广不五百里而为僧庐道宇者四百有竒吁盛哉今吾孔子孟子之像设不増或屋仆漫不治而穹堂伟殿独于彼甘心焉岂其无祸福以惧人而无思无为之防反出清净寂灭之下邪今备録之非以滋惑亦使观者知彼之盛而防吾之衰庶少辅世教云尔
寺院
州
禅院五
报恩光孝寺在州东南一里一百步巾子山下唐开元中建旧传有小刹七曰楞严水陆证道积善天光景徳藏院至是合为一赐额开元国朝景徳中更名景徳崇宁二年因臣寮奏诏天下建崇宁寺州以此寺应诏加万夀二字遇天宁节度僧一人殿后有戒坛一元祐五年僧元照建也【杨杰为之记】政和元年改崇宁为天宁绍兴七年改天宁为广孝十五年以追崇徽宗改今额乾道九年火僧徳光有权踵新之淳熙三年钱参政端礼建僧堂十年其孙丞相象祖建佛殿寺始复旧观惟罗汉阁无重剏者寺东有古塔一或传梁岳阳王得释迦舍利建塔七今所存止此又传有齐眉大师趺化如生塔于寺之东隅今贡院后有小浮图在焉铜钟一葢唐乾元癸亥所铸又有佛牙二株沈香观音像及累朝所赐宸翰甚众【尤守袤僧堂记云淳熙三年秋七月故参政观文钱公施其私财于台州报恩光孝禅寺复建僧堂明年九月十二日经始后十五日而公薨又明年六月二日堂成中为大屋七间髙七寻其广四十有二尺其深十寻前列修廊后布广庑其楹髙与广皆如其堂之数而崇深杀之贯三夹廊为二井匽凡为屋之楹大小二十有四规模雄壮悉倍于旧公之孙承议郎前知处州军州事象祖题其榜曰选佛合道俗以落之又明年长老惟禋命其徒了性持书求文于锡山尤袤而记之曰天台为邦仙圣所游佛法之盛冠于东州有大丛林旧名景徳众妙荘严近在城域政和之初赐额天宁绍兴之间始易今名是为祐陵追福之地列屋千楹有众万指乾道癸已郁攸扇灾绀壁穹堂化为飞灰时大比丘徳光长老立志坚忍誓必再造乃泛扁舟浮海而南持鉢于泉半嵗乃还憔悴辛勤寸絫铢积乃建众寮乃营丈室规创后壁架虗凿空商工度材施者恐后惟光之名进于帝聴有诏自天命主灵隠袤时假守睹是胜因求继光后实难其人万口一词曰有权可乃屈致之权不拒我于煨烬中启大法筵逺近归依辐辏骈阓寳殿迄成于从空堕权未尝为不起于坐有大檀施观文公钱与是比丘有大因縁私自念言安聚衲子以有伽蓝为一大事导师所在龙象骏犇四方学徒其来如云而此僧堂独不建立起寺之废莫此为急我当布施为众万先捐三百万于指顾间公之视财如视土壌我无所施随取而予权之受施如谷受风我无所受有来则容权谓其徒监寺了性汝敏而勤命总其政性亦受令犇走后先陶瓦成山伐木蔽川权来权藏四众嗟惜予选惟禋嗣其法席禋之始来众曰囏哉禋来一年众志允谐巧者献伎壮者出力涓日庀徒并举百役乃立斯堂其大七楹髙广深邃寒温暑凊前荣后庑两倍其数寝食有位宴息有所伟哉斯堂肇自钱公不逮其成而公已终惟公有孙衔训嗣事爰饰几榻至于涂塈斋鼔粥鱼隠隠隆隆摄齐升堂肃肃雍雍旧观复还百废具举如聩得聴若瞽而睹数有成壊时有废兴法力愿力为无不成惟三比丘与二居士徃昔灵山并受佛记作此胜事刹那顷中化瓦砾埸为梵帝宫咨汝大众享此安逸云何修行报此恩徳当念作者法力宏深勇猛精进无起退心当念施者愿力坚重量彼来处无妄受用惟上祖师穴处岩居今汝不然夏屋渠渠惟上祖师行乞取足今汝不然饱饭果腹广席连床窓户明虗心境洞然万法一如卧具巾簟随用无乏困歇饥餐莫非妙法汝若一念证常寂光华严境界即是此堂汝若不防五欲三毒当知此堂即是地狱巾山崇崇与堂无穷我为斯文相其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