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泗州淮南曰静淮军。宋仍曰泗州,领临淮等县五。又建炎三年,置招信军,领盱眙等县二。盱眙,今泗州属县。又咸淳七年,置淮安军,领五河县一。五河,今凤阳府属县也。

  亳州唐曰亳州。宋因之,亦曰集庆军,领谯县等县七。

  宿州唐曰宿州。宋因之,亦曰保静军,领符离等县四。

  泰州南唐置泰州。宋因之,领海陵等县四。

  通州五代周置通州。宋因之,领静海等县二。静海,周故治也。

  建安军南唐时为迎銮镇,属扬州。宋乾德三年,置建安军。大中祥符六年,升为真州,领扬子等县二。今扬州府仪真县也。

  涟水军唐初尝置涟水,寻废。宋太平兴国三年,置涟水军,后废置不一。景定初,升为安东州,领涟水县一。今淮安府安东县。

  高邮军本扬州高邮县。宋开宝四年置军,后废置不一。建炎四年,升为承州,州寻废,仍曰高邮军,领高邮等县二。今扬州府高邮县也。

  无为军本庐州城口镇。宋淳化初置军,领无为县一,今庐州府无为州也。

  利丰监本通州盐场。宋置监于此。在今通州南三里。

  海陵监本泰州盐场。宋置监于此,亦曰西溪盐仓。在今泰州东北百里。

  江南路东限闽海,西界夏口,南抵大庾,北际大江。统州十四,军六。

  升州淮南曰建康军,又为金陵府。南唐曰江宁府。宋仍曰升州,亦曰建康军。建炎三年,升为建康府,领上元等县五。

  太平州南唐置新和州,又曰雄远军。宋改为南平军。太平兴国二年,升为太平府,领当涂等县三。当涂,今太平府治。

  宣州唐末为宁国军治。宋仍曰宣州,亦曰宁国军。乾道二年,升为宁国府,领宣城等县六。

  歙州唐曰歙州。宋因之。宣和三年,改为徽州,领歙县等县六。

  池州南唐曰康化军。宋仍曰池州,领贵池等县六。贵池,即唐州治秋浦县。

  饶州淮南曰安化军。南唐曰永平军。宋仍曰饶州,领鄱阳等县六。

  信州唐曰信州。宋因之,领上饶等县六。

  抚州淮南曰昭武军,亦曰武威军。宋仍曰抚州,领临川等县五。

  江州淮南曰奉化军。宋仍曰江州。建炎初,曰定江军,领德化等县五。德化,即唐州治浔阳县。

  洪州唐末为镇南军治。淮南、南唐因之,后又升为南昌府。宋仍曰洪州,亦曰镇南军。隆兴三年,升为隆兴府,领南昌等县八。

  袁州唐曰袁州。宋因之,领宜春等县四。

  筠州南唐置筠州。宋因之。宝庆初,改曰瑞州,领高安等县三。高安,今瑞州府治。

  吉州唐曰吉州。宋因之,领庐陵等县八。

  虔州淮南曰百胜军。南唐曰昭信军。宋仍曰虔州,亦曰昭信军。绍兴二十二年,改曰赣州,领赣县等县十。

  广德军唐初置桃州,后废。太平兴国四年,置广德军,领广德等县二。今江南广德州。

  南康军本江州星子县。太平兴国七年,置南康军,领星子等县三。今南康府。

  兴国军本鄂州永兴县。太平兴国二年,置永兴军。明年曰兴国军,领永兴等县三。今武昌府兴国州也。

  临江军本筠州清江县。淳化五年,置临江军,领清江等县三。今临江府。

  南安军本虔州大庾县。淳化初,置南安军领大庾等县三。今南安府。

  建昌军南唐曰建武军。宋改曰建昌军,领南城等县二。今建昌府。

  湖南路东据衡岳,西接蛮獠,南阻五岭,北界洞庭。统州七,监一。

  潭州唐末武安军治。后周曰武清军。宋仍曰潭州,亦曰武安军,领长沙等县十二。

  衡州唐曰衡州。宋因之,领衡阳等县五。又绍兴九年,置茶陵军,兼领酃县,今长沙府茶陵州也。酃县,今仍属衡州府。

  道州唐曰道州。宋因之,领营道等县四。

  永州唐曰永州。宋因之,领零陵县等县三。

  邵州唐曰邵州。宋因之。宝庆初,升为宝庆府,亦曰宝庆军,领邵阳等县二。又崇宁五年,置武冈军,领武冈等县三,今宝庆府武冈州也。

  郴州唐曰郴州。宋因之,领郴县等县四。

  全州五代晋时马氏置。宋因之,领清湘等县二。清湘,即马氏旧州治

  桂阳监唐末置。宋因之。绍兴三年,升为桂阳军,领平阳等县二。平阳,今桂阳州治也。

  湖北路东尽鄂渚,西控巴峡,南抵洞庭,北限荆山。统府一,州九,军二。

  江陵府唐荆南军治。宋仍曰江陵府,亦曰荆南节度。建炎四年,改为荆南府。淳熙中复故,领江陵等县八。

  鄂州唐为武昌军治。淮南、南唐因之。宋仍曰鄂州,亦曰武清军,寻复曰武昌军,领江夏等县七。又嘉定十五年,置寿昌军,领武昌县一,今武昌府属县也。

  岳州唐曰岳州。宋因之,亦曰岳阳军。绍兴二十五年,改曰纯州,又改军号曰华容,寻复旧,领巴陵等县四。

  复州唐曰复州。宋因之,领景陵等县二。景陵,今沔阳州属县。

  安州朱梁为宣威军治,兼领复、郢二州。后唐改曰安远军,石晋军废。汉复曰安远军,后周又废。宋仍曰安州,亦曰安远军。宣和初,改为德安府,领安陆等县五。

  朗州唐末为武平军治。五代梁时,马殷奏改永顺军。后唐复曰武平军。宋仍曰朗州,亦曰常德军。大中祥符五年,改为鼎州。乾道初,升为常德府,领武陵等县三。

  澧州唐曰澧州。宋因之,领澧阳等县四。

  峡州唐曰峡州。宋因之,领夷陵等县四。

  归州唐曰归州。宋因之,领秭归等县三。

  辰州唐曰辰州。宋因之,领沅陵等县四。又沅州,本唐溆州也。宋初没于蛮,讹为懿州。熙宁七年收复,仍曰沅州,领卢阳等县四。卢阳,今沅州治也。又熙宁九年,复唐洞诚州。元丰四年,仍置诚州。元二年,废州为渠阳军,寻又废为寨,属沅州。七年,复置诚州。崇宁二年,改为靖州,领永平等县三,即今靖州也。又宝六年,筑黄平为镇远州,属湖北路,或以为即今贵州之镇远府。

  汉阳军唐曰沔州,后废。五代周置汉阳军。宋因之,领汉阳等县二,即唐沔州治也。

  荆门军唐初置基州,后废。五代时,高氏置荆门军。宋因之,领长林等县二。今安陆府荆门州。

  两浙路东至海,南接岭岛,西控震泽,北枕大江。统州十四,军二。

  杭州唐末镇海军治。宋仍曰杭州,亦曰宁海军。绍兴四年,升为宁安府,领钱塘等县九。

  睦州唐曰睦州。宋因之,亦曰遂安军。宣和初,曰建德军。三年,又改为严州。咸淳初,升为建德府,领建德等县六。

  湖州唐末置忠国军。五代周时,吴越改为宣德军。宋仍曰湖州,亦曰昭庆军。宝庆初,又改曰安吉州,领乌程等县六。

  秀州五代晋时,吴越置秀州。宋因之。庆元初,升为嘉兴府。嘉定初,又为嘉兴军节度,领嘉兴等县四。嘉兴,即吴越秀州治也。

  苏州五代时,吴越置中吴军,治此,遥领常、润二州。宋仍曰苏州,亦曰平江军。政和三年,升为平江府,领吴县等县六。

  常州唐曰常州。宋因之,领武进等县四。又德初,置南兴军,领宜兴县一,今常州府属县也。

  润州唐镇海军治,后移治杭州。淮南复置镇海军于此。宋仍曰润州,亦曰镇江军。政和三年,升为镇江府,领丹徒等县三。

  越州唐末为镇东军治。宋仍曰越州,亦曰镇东军。绍兴初,升为绍兴府,领会稽等县八。

  婺州五代晋时,吴越置武胜军。宋仍曰婺州,领金华等县五。

  衢州唐曰衢州。宋因之,领西安等县五。西安,即唐州治信安县。

  处州唐曰处州。宋因之,领丽水等县六。丽水,即唐州治括苍县也。

  温州五代晋时,吴越置静海军。宋仍曰温州。政和七年,升为应道军节度。建炎初,罢军额。咸淳初,升为瑞安府,领永嘉等县四。

  台州唐末曰德化军。宋仍曰台州,领临海等县五。

  明州五代梁时,吴越置望海军。宋仍曰明州,亦曰奉国军。绍兴二年,升为庆元府,领鄞县等县五。鄞县,即唐州治贸阝县也。

  江阴军淮南置江阴军。宋因之,领江阴县一。今属常州府。

  顺化军吴越置衣锦军。宋改曰顺化军,领临安县一。临安,见前。

  福建路东南际海,西北据岭。统州六,军二。

  福州唐末威武军治。五代周时,吴越改曰彰武军。宋仍曰福州,亦曰威武军。德二年,升为福安府,领闽县等县十二。

  建州唐建州。五代时王延政曰镇武军。南唐曰永安军,又改曰忠义军,兼领汀、建二州。宋仍曰建州,亦曰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升为建宁府,领建安等县七。

  泉州唐泉州。五代晋时,南唐置清源军,兼领漳州。宋仍曰泉州,亦曰平海军,领晋江等县七。

  漳州唐漳州。南唐改曰南州。宋仍曰漳州,领龙溪等县四。龙溪,即今漳州府治也。

  汀州唐曰汀州。宋因之,领长汀等县五。

  南剑州五代晋时,王延政置镡州。南唐曰剑州。宋曰南剑州,领剑浦等县五。剑浦,即王延政所置龙津县也。

  兴化军本泉州之游洋镇。太平兴国四年,置太平军,寻改曰兴化军。德二年,又升为兴安州,领莆田等县三。今兴化府。

  邵武军本建州之邵武县。太平兴国四年,置邵武军,领邵武等县四。今邵武府。

  西川路东距峡江,西控生番,南环泸水,北阻岷山。统府一,州二十四,军三,监一。

  成都府唐西川节度治。太平兴国六年,仍曰益州。端拱初,复为成都府,亦曰剑南西川节度,领成都等县九。

  蜀州唐曰蜀州。宋因之。绍兴十年,升崇庆军节度。淳熙四年,升为崇庆府,领晋源等县四。

  彭州唐末为威戎军治。宋仍曰彭州,领九陇等县三。

  汉州唐曰汉州。宋因之,领雒县等县四。

  绵州唐曰绵州。宋因之,领巴西等县五。又政和七年,置石泉军,领石泉等县三。石泉,今龙安府属县。

  梓州唐东川节度治。前蜀曰武德军。宋仍曰梓州,亦曰静戎军,又为静安军,寻曰剑南东川节度。重和初,升为潼川府,领妻阝县等县九。

  遂州唐末为武信军治。前、后蜀因之。宋仍曰遂州,亦曰武信军。政和五年,升为遂宁府,领小溪等县五。小溪,即唐州治方义县也。

  荣州唐曰荣州。宋因之。绍熙初,改绍熙府,领荣德等县四。荣德,即唐州治旭川县也。

  简州唐曰简州。宋因之,领阳安等县二。

  资州唐曰资州。宋因之,领盘石等县四。

  陵州唐曰陵州。宋因之。熙宁五年,废为陵井监。宣和四年,改曰仙井监。隆兴初,改曰隆州,领仁寿等县二。

  普州唐曰普州。宋因之,领安岳等县三。

  果州后蜀置永宁军于此,兼领通州。宋仍曰果州。宝庆三年,升为顺庆府,领南充等县三。

  合州唐曰合州。宋因之,领石照等县五。石照,即唐州治石镜县。

  渠州唐曰渠州。宋因之,领流江等县三。

  昌州唐曰昌州。宋因之,领大足等县三。

  泸州唐曰泸州。宋因之,亦曰泸州军。景定二年,改曰江安州,领泸川等县三,兼领羁縻州十八。又熙宁八年,置氵育井监。政和四年,升为长宁军,今叙州府长宁县也。又大观三年,置纯州,领九支等县二。又置磁州,领承流等县二。宣和三年,二州俱废。今泸州西南境有九支、承流等废县。

  戎州唐曰戎州。宋因之。政和四年,改曰叙州,领宜宾等县四,兼领羁縻州三十。又政和三年,增置祥州,领庆符等县二。宣和三年,州废。庆符,今叙州府属县。

  眉州唐曰眉州。宋因之,领眉山等县四。眉山,即唐州治通义县。

  嘉州唐曰嘉州。宋因之。庆元二年,升为嘉定府,又为嘉庆军,领龙游等县五。

  邛州唐末为永信军治。宋仍曰邛州,领邛县等县六。

  雅州后蜀置永信军于此,兼领黎、邛二州。宋仍曰雅州,领严道等县五,并羁縻州四十四。

  黎州唐曰黎州。宋因之,领汉源等县二,兼领羁縻州五十四。

  茂州唐曰茂州。宋因之,领汶山等县二,兼领羁縻州十。熙宁十年,又置威戎军,领汶川县一。政和七年,改曰咸宁军。宣和三年,军废。汶川,今茂州属县也。又政和六年,于羁縻直州置寿宁军,八年军废,今州西北五里废寿宁寨是也。

  维州唐曰维州。宋因之。景德三年,改曰威州,领保宁等县二。保宁,即唐州治薛城县也。又兼领羁縻保、霸二州,二州本唐故州。政和四年,于故保州改置祺州,领春祺县一。又于故霸州改置亨州,领嘉会县一。宣和三年,二州俱废。又熙宁九年,置通化军。宣和二年,改隶威州。在今州西北一百七十里。

  永康军唐置镇静军。后蜀曰灌州。宋乾德四年,改为永安军。太平兴国三年,曰永康军,领导江等县二。导江,今成都府灌县也。

  怀安军本简州金水县。宋乾德五年,置怀安军,领金水等县二。金水,今成都府新都县东南七十里废县是也。

  广安军唐为渠州渠江县。宋开宝二年,置广安军。咸淳三年,改曰宁西军,领渠江等县三,今顺庆府广安州也。

  富顺监唐为泸州富义县。宋乾德四年,升为富义监,掌盐利。太平兴国初,改曰富顺监,领富顺县一。熙宁初,县废。

  峡西路东接三峡,西抵阴平,南扼群獠,北连大散。统府一,州二十,军二,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