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莫州唐曰莫州。宋因之,领任丘县一。任丘,今河间府属县。

  相州朱梁置昭德军治此,兼领卫、澶二州。后唐军废,石晋复置彰德军。宋仍曰相州,亦曰彰德军,领安阳等县四。

  怀州唐曰怀州。宋因之,领河内等县三。

  卫州唐曰卫州。宋因之,领汲县等县四。

  澶州石晋置镇宁军治此,兼领濮州。宋仍曰澶州,亦曰镇宁军。崇宁五年,升为开德府,领濮阳等县七。濮阳,今大名府开州治。

  磁州唐曰磁州。朱梁曰惠州,后唐复故。宋因之。政和三年,改曰磁州,领滏阳等县三。

  祁州唐曰祁州。宋因之,领蒲阴等县三。蒲阴,今北直祁州治也。

  滨州五代周置。宋因之,领勃海等县二。勃海,周旧治也。

  雄州五代周置。宋因之,领归信等县二。归信,即周旧治归义县。

  霸州五代周置。宋因之,领文安等县二。文安,周旧治也。

  保州五代唐置泰州,后废。宋建隆初,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升为保州,领保塞县一。保塞,即后唐泰州治清苑县也。

  德清军五代晋置。宋因之,治清丰县。今县属大名府。

  保顺军五代周置。宋因之,治无棣县,今山东武定州海丰县是也。

  定远军唐曰景州。五代周曰定远军。宋因之。景德初,改曰永静军,领东光等县三。东光,今景州属县。

  破虏军五代周霸州淤口寨。宋太平兴国六年,置破虏军。景德二年,改为信安军,今霸州东五十里信安城是。

  平戎军唐涿州新镇地。宋太平兴国六年,置平戎军。景德初,改曰保定军。今为霸州保定县。

  静戎军五代周梁门口寨,属易州。宋太平兴国六年,置静戎军。景德初,改为安肃军,领安肃县一。今保定府安肃县。

  威虏军唐易州遂城县。宋太平兴国六年,曰威虏军。景德初,曰广信军,领遂城县一。今安肃县西二十五里有废遂城县。

  乾宁军唐末置乾宁军,属沧州,后废。宋太平兴国七年,复置乾宁军。大观二年,升为清州,领乾宁县一,今河间府青县是也。

  顺安军本瀛州高阳关寨,后周三关之一也。宋淳化三年,置顺安军,领高阳县一。今县属北直安州。

  宁边军唐定州之博野县。宋雍熙四年,置宁边军。景德初曰永宁军,领博野县一。今县属保定府。

  天威军本镇州井陉县。宋置天威军,治井陉,今真定府井陉县也。

  承天军唐置承天军。宋因之,后为承天寨。在今真定府北百三十里。

  静安军五代周置。宋因之。在今深州东南三十里。

  通利军唐卫州黎阳县。宋端拱初,置通利军。天圣初,曰安利军。政和五年,升为州,亦曰州军,又为平川军,领黎阳等县二。今为大名府县。

  河东路东际常山,西逾河,南距底柱,北塞雁门。统州十七,军六,监二。

  并州唐太原府。宋仍为并州,亦曰河东节度。嘉七年,复曰太原府,领阳曲等县十。阳曲,今太原府治。

  代州唐末为雁门军治。宋仍曰代州,领雁门等县四。

  忻州唐曰忻州。宋因之,领秀容等县二。

  汾州唐曰汾州。宋因之,领西河等县五。西河,即唐旧州治隰城县也。

  辽州唐曰辽州。宋因之,领辽山等县四。

  泽州唐曰泽州。宋因之,领晋城等县六。

  潞州唐昭义军治。朱梁曰匡义军。后唐曰安义军,寻复曰昭义。宋仍曰潞州,亦曰绍德军。崇宁初,升为隆德府,领上党等县八。

  晋州朱梁置定昌军治此,兼领绛、沁二州。后唐曰建雄军,又改建宁军。宋仍曰晋州,亦曰建雄军。政和六年,升为平阳府,领临汾等县十。又政和二年,置庆祚军,领赵城县一,今平阳府赵城县也。

  绛州唐曰绛州。宋因之,领平正等县七。

  慈州唐曰慈州。宋因之,领吉乡县一。吉乡,即唐州治吉昌县也。

  隰州唐曰隰州。宋因之,领隰川等县六。

  石州唐曰石州。宋因之,领离石等县五。又元符二年,增置晋宁军,领定胡等县二,今陕西葭州也。定胡废县,在今山西永宁州西二十里。

  岚州唐曰岚州。宋因之,领宜芳等县三。

  宪州唐曰宪州。宋因之,初仍治楼烦县。咸平五年,改领静乐县一。静乐,今太原府属县。

  丰州唐曰丰州。宋因之。庆历初,为夏人所陷。嘉七年,寄治府州境内,今府谷县北宁丰废城是也。

  麟州唐曰麟州。宋因之,亦曰建宁军。端拱初,曰镇西军,领新秦县一,今葭州神木县是也。

  府州唐麟州地。晋王存勖始置府州。五代汉曰永安军,兼领胜州及沿河诸镇。宋仍曰府州,亦曰永安军。崇宁初,改曰靖康军,领府谷县一,即后唐旧治也。

  平定军唐并州地。宋置平定军,领平定等县二。今太原府平定州。

  火山军本北汉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改置火山军。治平四年,复置火山县隶焉,县寻废,今太原府河曲县是也。

  定羌军唐岚州地。宋淳化四年,置定羌军。景德初,曰保德军。今为太原府保德州。

  宁化军北汉置。宋因之,领宁化县一,今静乐县北八十里宁化故城是。

  岢岚军唐置岢岚军,五代末废。宋太平兴国五年,复置,领岚谷县一,今岢岚州也。

  威胜军唐曰沁州。宋太平兴国三年,改置威胜军,领铜等县四。铜,今沁州治也。

  永利监本晋阳县地。宋太平兴国四年,平河东,毁晋阳城,改置平晋军于此,寻又置永利监治焉。在今太原县东北二十里。

  大通监本太原府交城县地。宋太平兴国四年,置大通监,交城县属焉。宝元初,县改属并州,今交城西北四十里故大通监治也。

  陕西路东尽肴阝、函,西包、陇,南连商洛,北控萧关。统府三,州二十四,军二,监二。

  京兆府唐末为佑国军治。朱梁曰大安府,又改军号曰永平。后唐复为京兆府。石晋曰晋昌军。汉曰永兴军。宋仍曰京兆府,亦曰永兴军,领长安等县十三。

  河中府唐末护国军治。宋仍曰河中府,亦曰护国军,领河东等县七。又大中祥符五年,置庆成军,领荣河县一,今蒲州荣河县也。

  凤翔府唐凤翔军治。宋仍曰凤翔府,亦曰凤翔军,领天兴等县九。天兴,即唐雍县也。又大观初,置清平军,领终南县一,今西安府县东南有废终南县。

  华州唐镇国军治。朱梁曰感化军,后唐复故,周废军。宋仍曰华州,亦曰镇国军,又为镇潼军,领郑县等县五。

  同州唐匡国军治此。朱梁曰忠武军,后唐复故,周废军。宋仍曰同州,亦曰定国军,领冯翊等县六。

  解州五代汉置。宋因之,领解县等县三。解县,即汉旧治也。

  虢州唐曰虢州。宋因之,领卢氏等县四。

  陕州唐末保义军治此。朱梁改为镇国军。后唐复曰保义。宋仍曰陕州,亦曰保平军,领陕县等县七。

  商州唐曰商州。宋因之,领上洛等县五。

  乾州唐末置乾州。宋因之。熙宁五年省。政和八年,复置醴州,领奉天等县五。

  耀州五代初,李茂贞置,又为义胜军治,兼领鼎州。朱梁曰崇州,又改军号曰静胜军。后唐改曰顺义军。宋仍曰耀州,亦曰感义军,又为感德军,领华原等县六。

  丹州唐曰丹州。宋因之,领宜川等县三。宜川,即唐义川县也。

  延州唐末保塞军治。朱梁曰忠武军。后唐曰彰武军。宋仍曰延州,亦曰彰武军。元四年,升为延安府,领肤施等县七。又元丰七年,置绥德军,即唐故绥州也。崇宁四年,又置银州。明年,罢为银州城,今绥德州米脂县西百五十里永乐城是。《宋志》:宋初有绥、银、灵、夏、静、盐、宥、胜、会诸州。至道以后,渐没于西夏。

  州唐末保大军治。宋仍曰州,亦曰保大军,领洛交等县四。

  坊州唐曰坊州。宋因之,领中部等县二。

  州唐末为静难军治。宋仍曰州,亦曰静难军,领新平等县五。

  宁州唐曰宁州。宋因之,亦曰兴宁军,领安定等县三。

  泾州唐末为彰义军治。宋仍曰泾州,亦曰彰化军,领保定等县四。

  原州唐曰原州。宋因之,领临泾等县二。临泾,今平凉府镇原县东六十里有故城。

  庆州唐曰庆州。宋因之,亦曰庆阳军。宣和七年,升为庆阳府,领安化等县三。又元符三年,置定边军,领定边县一,今庆阳府北三百里有废定边城。

  环州五代晋置威州。周曰环州,又降为通远军。宋淳化五年,复为环州,领通远县一,今庆阳府环县也。

  渭州唐原州地,后移置渭州于此。宋因之,亦曰平凉军,领平凉等县五,今平凉府治是也。又庆历三年,置德顺军,领陇干县一,今平凉府静宁州是。又元符二年,置西安州,今固原州西北二百三十里西安所是也。是年,又收复唐会州地,复置会州。崇宁三年,置敷文县为州治云。

  仪州后唐置义州。宋曰仪州,领华亭等县三。熙宁五年,省入渭州。华亭,今平凉府属县。

  凤州唐末感义军治。前蜀改为武兴军,兼领兴、文二州。后唐军废。后蜀为威武军。宋仍曰凤州,领梁泉等县三。

  阶州唐曰阶州。宋因之,领福津等县二。今阶州东六十里有福津故城。

  成州唐曰成州。宋因之。宝庆中,升为同庆府,领同谷等县四。

  秦州唐末为天雄军治。前蜀因之,改领阶、成二州。后唐曰雄武军。宋仍曰秦州,亦曰雄武军,领成纪等县四。成纪,今秦州治也。又嘉定初,置天水军,领天水县一,寄治成州境内。九年,移治故天水县,在今秦州西南七十里。○巩州,唐故渭州也。熙宁五年收复,置通远军。崇宁三年,升为巩州,领陇西等县三。陇西,今为巩昌府治。又熙州,唐临州也,后陷于吐蕃。熙宁五年收复,置熙州,亦曰镇洮军,领狄道县一。又河州,亦唐故州也。熙宁六年收复,仍置河州,领χ罕县一。九年,县废。崇宁四年,置宁河县隶焉。废宁河县,在今河州南六十里。又兰州,亦唐故州也。宋元丰四年收复,仍置兰州,领兰泉县一。兰泉,即唐州治五泉县。○岷州,亦唐故州也。宋熙宁六年收复,仍置岷州,领川等县三。川废县,在今岷州卫东。绍兴初,没于金。十二年,复得之,改置西和州,领长道等县三,今巩昌府西和县是也。又洮州,亦唐故州也。元符二年收复。大观二年,仍置洮州。又廓州,亦唐故州也。元符二年收复,曰宁塞城。崇宁三年,仍置廓州,领广威县一,县旋废。又乐州,唐故鄯州地也。元符二年收复,置湟州,亦曰向德军。宣和初,改为乐州,在今西宁卫东南二百里。又西宁州,唐鄯州也。元符二年收复,仍置鄯州,亦曰陇右节度。崇宁三年,曰陇右都护府,又改鄯州为西宁州,复曰宾德军,领湟水县一,县旋废,即唐故州治也。又震武军,本鄯州地,政和六年置军,在今废乐州北。又积石军,本廓州地,大观二年置军,在今废廓州西百八十里。

  保安军本唐延州永康镇。宋置保安军。今为延安府保安县。

  镇戎军唐原州旧治也。宋至道二年置军于此,今为镇原县。又大观二年,置怀德军于平夏城,在今镇原县西八十里。

  开宝监本凤州之两当县。建隆二年,置银冶。开宝五年,升为监。元丰中废。今县属陕西徽州。

  沙苑监唐置沙苑马监。宋因之。今同州朝邑南十七里有沙苑城。

  淮南路东至海,西距汉,南濒江,北据淮。统州十七,军四,监二。

  扬州唐淮南节度治淮南曰江都府。南唐因之。宋仍曰扬州,亦曰淮南节度,领江都等县三。又建隆初,置天长军,至道初废。建炎初复置,寻废,以县属招信军,今泗州天长县也。

  楚州唐楚州。宋因之,领山阳等县四。又宝庆三年,升宝应县为州,即今高邮州属县。是年,又升州治山阳县为淮安军。景定初,改曰淮安州。又咸淳九年,置清河军,领清河县一,今淮安府属县也。

  濠州南唐曰定远军。宋仍曰濠州,领钟离等县三。又宝五年,置怀远军,领金山县一,今凤阳府怀远县也。

  寿州淮南曰忠正军。南唐曰清淮军。五代周复曰忠正军。宋仍曰寿州,亦曰忠正军。政和六年,升为寿春府,领上蔡等县五。乾道三年,府还治寿春,亦曰安丰军,领寿春等县四。上蔡废县,在今寿州北三十里。又政和八年,置六安军,领六安县一,即今庐州府六安州也。绍兴十二年,又置安丰军,领安丰等县三。三十二年,改领安丰县一。乾道三年,军废,今州南六十里废安丰县是。

  光州唐曰光州。宋因之,亦曰光山军。绍兴二十八年,改曰蒋州,领定城等县四。

  黄州唐曰黄州。宋因之,领黄冈等县三。

  蕲州唐曰蕲州。宋因之,领蕲春等县五。

  舒州南唐曰永泰军。宋仍曰舒州,亦曰德庆军,又为安庆军。庆元初,升安庆府,领怀宁等县五。

  庐州淮南曰昭顺军。南唐曰保信军。后周因之。宋仍曰庐州,亦曰保信军,领合肥等县三。又绍兴十二年,置镇巢军,领巢县一。今县属无为州。

  和州唐曰和州。宋因之,领历阳等县三。

  滁州唐曰滁州。宋因之,领清流等县三。

  海州唐曰海州。宋因之,领朐山等县四。端平二年,尝徙治东海县。景定二年,复置西海州于朐山。宋末有东西二海州,谓此。东海废县,在今海州东十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