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荆州汉曰南郡。晋为荆州治,后因之。唐仍曰荆州,亦曰江陵郡。上元初,曰江陵府,领江陵等县八。即今荆州府。

  襄州汉南郡及南阳郡地。西魏曰襄州。隋、唐因之,亦曰襄阳郡,领襄阳等县七。今襄阳府。

  邓州汉曰南阳郡。隋曰邓州。唐因之,亦曰南阳郡,领穰县等县六。今属南阳府。

  唐州汉南阳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唐州,亦曰淮安郡,领比阳等县六,今南阳府唐县。刘句曰:本属河南道,至德后,割属山南东道。

  随州汉南阳郡地。西魏曰随州。隋、唐因之,亦曰汉东郡,领随县等县三。今属德安府。

  郢州汉江夏郡地。西魏曰郢州。隋、唐因之,亦曰富水郡,领长寿等县三。今为承天府。

  复州汉江夏及南郡地。后周曰复州。隋、唐因之,亦曰竟陵郡,领沔阳等县三。今安陆府沔阳州。

  均州汉南阳、汉中二郡地。隋曰均州。唐因之,亦曰武当郡,领武当等县三。今属襄阳府。

  房州汉汉中郡地。唐武德初,置房州,亦曰房陵郡,领房陵等县四。今郧阳府房县。

  峡州汉南郡地。后周曰峡州。隋、唐因之,亦曰夷陵郡,领夷陵等县五,今荆州府夷陵州是。

  归州汉南郡地。唐武德二年曰巴州,亦曰巴东郡,领秭归等县三。今属荆州府。

  夔州汉巴郡地。梁曰信州。唐武德三年,改曰夔州,亦曰云安郡,领奉节等县四。今夔州府。

  万州汉巴郡地。唐武德二年,置南蒲州,八年曰蒲州。贞观八年曰万州,亦曰南浦郡,领南浦等县三。今夔州府万县。

  忠州汉巴郡地。后周曰临州。唐贞观八年曰忠州,亦曰南宾郡,领临江等县五。今属夔州府。

  梁州汉曰汉中郡。三国汉为梁州治。晋以后因之。唐亦曰梁州。开元十三年曰褒州,寻复故,亦曰汉中郡。兴元初,又为兴元府,领南郑等县五。今汉中府。

  洋州汉汉中郡地。西魏曰洋州。隋、唐因之,亦曰洋州郡,领西乡等县四。西乡,今汉中府属县。

  金州汉汉中郡地。西魏曰金州。隋、唐因之,亦曰安康郡。至德二载,曰汉南郡,领西城等县六。今属汉中府。

  商州汉弘农郡地。后周曰商州。隋、唐因之,亦曰上谷郡,领上谷等县五。今为西安府。

  凤州汉武都郡地。后周曰凤州。隋、唐因之,亦曰河池郡,领梁泉等县四。今汉中府凤县。

  兴州汉武都郡地。西魏曰兴州。隋、唐因之,亦曰顺政郡,领顺政等县三。今为汉中府宁羌州略阳县。

  利州汉广汉郡地。西魏曰利州。隋、唐因之,亦曰益昌郡,领绵谷等县六。今保宁府广元县。

  阆州汉巴郡地。唐初置隆州,先天中曰阆州,亦曰阆中郡,领阆中等县九。今保宁府。

  开州汉巴郡地。唐武德初,置开州,亦曰盛山郡,领盛山等县三。今夔州府开县。

  果州汉巴郡地。唐武德四年置果州,亦曰南充郡,领南充等县六。今顺庆府。

  合州汉巴郡地。西魏置合州。唐因之,亦曰巴川郡,领石镜等县六。今属重庆府。

  渝州汉巴郡地。隋曰渝州。唐因之,亦曰南平郡,领巴县等县四。今重庆府。

  涪州汉巴郡地。唐武德初,置涪州,亦曰涪陵郡,领涪陵等县四。今属重庆府。

  渠州汉巴郡地。唐武德初,曰渠州,亦曰山郡,领流江等县四。今顺庆府广安州渠县。

  蓬州汉巴郡地。后周置蓬州。隋唐因之,亦曰咸安郡,领大寅等县六。大寅,今顺庆府蓬州仪陇县南三十里蓬池故城是。

  壁州汉巴郡地。唐武德八年置壁州,亦曰始宁郡,领诺水等县三。诺水,今巴州之通江县。

  巴州汉巴郡地。梁曰巴州。隋、唐因之,亦曰清化郡,领化成等县七。今属保宁府。

  通州汉巴郡地。西魏曰通州。隋、唐因之,亦曰通州郡,领通川等县七,即今夔州府达州。

  集州汉广汉、巴二郡地。梁曰集州。隋、唐因之,亦曰符阳郡,领难江等县三。难江,今保宁府巴州之南江县。

  东接秦州,西逾流沙流沙,见前,南连蜀及吐蕃吐蕃,今西蕃地,北界沙漠,曰陇右道统州二十。

  秦州汉曰天水郡。晋置秦州。唐因之,亦曰天水郡,领上わ等县五。今属巩昌府。

  渭州汉曰陇西郡。后魏曰渭州。唐因之,亦曰陇西郡,领襄武等县四。今巩昌府。上元以后,为吐蕃所陷。元和四年,侨置行渭州于平凉县,寻复陷没。中和四年,复置渭州于平凉,即今平凉府。

  成州汉武都郡地。西魏曰成州。隋、唐因之,亦曰同谷郡,领上禄等县三。上禄,今巩昌府成县西百三十里有故城。

  武州汉曰武都郡。西魏置武州。隋、唐因之,亦曰武都郡。景福初,改曰阶州,领将利等县三,今巩昌府阶州北三百十里有废将利县。

  兰州汉金城等郡地。隋曰兰州。唐因之,亦曰金城郡,领五泉等县三,今属临洮府。又天宝三载,置狄道郡,乾元初,亦曰临州,领狄道等县二,即今临洮府。或曰:临州,开元初置。

  河州汉金城等郡地。苻秦置河州。后魏及隋、唐因之。亦曰安乡郡,领χ罕等县三。今属临洮府。

  洮州本西戎地。后周置洮州。隋、唐因之,亦曰临洮郡,领临潭等县二。今为洮州卫。

  岷州汉陇西郡地。西魏置岷州。隋、唐因之,亦曰和政郡,领溢乐等县四。今属岷州卫。

  叠州本羌戎地。后周置叠州。隋、唐因之,亦曰合州郡,领合州等县二。今洮州卫南百八十里有叠州故城。

  宕州本羌戎地。后周置宕州。隋、唐因之,亦曰怀道郡,领怀道等县二。今岷州卫南百二十里有宕州故城。

  鄯州汉金城郡地。后魏置鄯州。隋、唐因之,亦曰西平郡,领湟水等县三。今为西宁卫。

  廓州本西羌地。后周置廓州。隋、唐因之,亦曰宁塞郡,领广威等县三。今西宁卫西二百里有廓州故城。

  凉州汉曰武威郡。曹魏为凉州治。晋以后因之。唐仍为凉州,亦曰武威郡,领姑臧等县五。今为凉州卫。

  甘州汉曰张掖郡。西魏曰甘州。唐因之,亦曰张掖郡,领张掖等县二。今甘州卫。

  肃州汉曰酒泉郡。隋置肃州。唐因之,亦曰酒泉郡,领酒泉等县三。今肃州卫。

  瓜州汉敦煌郡地。唐武德五年,置瓜州,亦曰晋昌郡,领晋昌等县二。今废沙州卫东有瓜州故城。

  沙州汉曰敦煌郡。唐武德五年,曰西沙州。贞观七年,曰沙州,亦曰敦煌郡,领敦煌等县二。今废沙州卫。

  伊州汉西域伊吾卢地。唐贞观四年,内属,置西伊州。六年,曰伊州,亦曰伊吾郡,领伊吾等县二,即今西域哈密卫。

  西州汉西域车师前王庭也。唐贞观十四年,平高昌,始置西州,亦曰交河郡,又为金山都督府,领高昌等县五,即今西域火州。

  庭州汉车师后王庭也。唐贞观十四年,平高昌,并得其地,因置庭州。长安二年曰北庭都护府,天宝初曰北庭节度使,领金蒲等县三。今火州北有废庭州。上元以后,河西军镇多为回鹘所陷。

  东临海,西抵汉,南据江,北距淮,曰淮南道统州十四。

  扬州汉曰广陵国。隋曰扬州。唐因之,亦曰广陵郡,领江都等县四。今扬州府。

  楚州汉临淮郡地。隋置楚州。唐因之,亦曰淮阴郡,领山阳等县四。今淮安府。

  和州汉九江郡地。北齐曰和州。隋唐因之,亦曰历阳郡,领历阳等县二。今仍曰和州。

  滁州汉九江郡地。隋曰滁州。唐因之,亦曰永阳郡,领清流等县二。今仍曰滁州。

  濠州汉九江郡地。隋曰豪州。唐改曰濠州,亦曰钟离郡,领钟离等县三。今凤阳府。

  寿州汉曰九江郡。隋曰寿州。唐因之,亦曰寿春郡,领寿春等县四。今属凤阳府。

  庐州汉庐江等郡地。隋初曰庐江州。唐曰庐州,亦曰庐江郡,领合肥等县四。今庐州府。

  舒州汉庐江郡地。唐武德四年曰舒州,亦曰同安郡。至德二载,又曰盛唐郡。领怀宁等县五,即今安庆府。

  蕲州汉江夏郡地。后周曰蕲州。隋、唐因之,亦曰蕲春郡,领蕲春等县四。今属黄州府。

  黄州汉曰江夏郡。后周曰黄州。隋、唐因之,亦曰齐安郡,领黄冈等县三。今黄州府。

  沔州汉江夏郡地。隋曰沔州。唐因之,亦曰汉阳郡,领汉阳等县二。今汉阳府。

  安州汉江夏郡地。西魏曰安州。唐因之,亦曰安陆郡,领安陆等县六。今德安府。

  申州汉南阳、江夏二郡地。后周曰申州。隋、唐因之,亦曰义阳郡,领义阳等县三,即今汝宁府信阳州。

  光州汉汝南等郡地。梁末置光州。唐因之,亦曰弋阳郡,领定城等县五。今属汝宁府。

  东临海,西抵蜀,南极岭岭即五岭,北带江,曰江南道统州四十二。

  润州汉丹阳等郡地。隋置润州。唐因之,亦曰丹阳郡,领丹徒等县五,即今镇江府。又至德二载,置江宁郡,乾元初曰升州,上元二年废,大顺初复置,领上元等县四,今应天府。

  常州汉会稽郡地。隋置常州。唐因之,亦曰晋陵郡,领武进等县四。今常州府。

  苏州汉会稽郡。隋曰苏州。唐因之,亦曰吴郡,领吴县等县四。今苏州府。

  湖州汉会稽及丹阳郡地。隋曰湖州。唐因之,亦曰吴兴郡,领乌程等县五。今湖州府。

  杭州汉会稽郡地。隋置杭州。唐因之,亦曰余杭郡,领钱唐等县五。今杭州府。

  睦州汉丹阳郡地。隋置睦州。唐因之,亦曰新定郡,领建德等县七。今严州府。

  歙州汉丹阳郡地。隋置歙州。唐因之,亦曰新安郡,领歙县等县三。今徽州府。

  婺州汉会稽郡地。隋曰婺州。唐因之,亦曰东阳郡,领金华等县五,今金华府。又武德四年置衢州,七年废,垂拱三年复置,亦曰信安郡,领信安等县六,今衢州府。

  越州汉会稽郡地。隋置越州。唐因之,亦曰会稽郡,领会稽等县五,今绍兴府。又开元二十六年置明州,亦曰余姚郡,领贸阝县等县四,今宁波府。

  台州汉会稽郡地。唐武德四年,置海州。五年,改为台州,亦曰临海郡,领临海等县六。今台州府。

  括州汉会稽郡地。隋曰处州,寻改括州。唐因之,亦曰缙云郡。大历十四年,复曰处州,领括苍等县五,今处州府。又上元二年,分置温州,亦曰永嘉郡,领永嘉等县四,今温州府。

  建州汉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置建州,亦曰建安郡,领建安等县六。今建宁府。

  福州汉属会稽郡。唐武德四年,于此置泉州。景云二年,曰闽州。开元十三年,曰福州,亦曰长乐郡,领闽县等县八,今福州府。又圣历二年,分置武荣州,三年废,久视初复置。景云二年,改为泉州,亦曰清源郡,领晋江等县四,今泉州府。又垂拱二年置漳州,亦曰漳浦郡,领漳浦等县二,今漳州府。又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亦曰临汀郡,领长汀等县三,今汀州府。

  宣州汉曰丹阳郡。隋置宣州。唐因之,亦曰宣城郡,领宣城等县八,今宁国府。又武德四年置池州,贞观初废,永泰初复置,亦曰秋浦郡,领秋浦等县四,今池州府。

  饶州汉豫章郡地。隋曰饶州。唐因之,亦曰鄱阳郡,领鄱阳等县四,今饶州府。又乾元初,置信州,领上饶等县三,今广信府。

  抚州汉豫章郡地。隋曰抚州。唐因之,亦曰临川郡,领临川等县三。今抚州府。

  虔州汉豫章郡地。隋置虔州。唐因之,亦曰南康郡,领赣县等县四。今赣州府。

  洪州汉曰豫章郡。隋置洪州。唐因之,亦曰豫章郡,领豫章等县四。今南昌府。

  吉州汉豫章郡地。隋置吉州。唐因之,亦曰庐陵郡,领庐陵等县四。今吉安府。

  袁州汉豫章郡地。隋置袁州。唐因之,亦曰宜春郡,领宜春等县三。今袁州府。

  郴州汉曰桂阳郡。隋曰郴州。唐因之,亦曰桂阳郡,领郴县等县八。今仍曰郴州。

  江州汉庐江、豫章二郡地。晋为江州治。宋、齐及隋、唐因之。亦曰浔阳郡,领浔阳等县三,即今九江府。

  鄂州汉曰江夏郡。隋曰鄂州。唐因之,亦曰江夏郡,领江夏等县五。今武昌府。

  岳州汉长沙郡地。隋曰巴州。唐因之,亦曰巴陵郡,领巴陵等县五。今岳州府。

  潭州汉曰长沙国。隋曰潭州。唐因之,亦曰长沙郡,领长沙等县五。今长沙府。

  衡州汉长沙、桂阳等郡国地。隋曰衡州。唐因之,亦曰衡阳郡,领衡阳等县五。今衡州府。

  永州汉曰零陵郡。隋曰永州。唐因之,亦曰零陵郡,领零陵等县三。今永州府。

  道州汉长沙国地。唐武德四年置营州。明年,曰南营州。贞观八年曰道州,亦曰江华郡,领营道等县三。今属永州府。

  邵州汉长沙、零陵地。唐武德四年,置邵州,亦曰邵阳郡,领邵阳等县二。今宝庆府。

  朗州汉曰武陵郡。隋曰朗州。唐因之,亦曰武陵郡,领武陵等县二。今常德府。

  澧州汉武陵郡地。隋曰澧州。唐因之,亦曰澧阳郡,领澧阳等县五。今属岳州府。

  辰州汉武陵、长沙郡地。隋曰辰州。唐因之,亦曰卢溪郡,领沅陵等县七。今辰州府。

  巫州汉武陵、长沙郡地。唐贞观八年,置巫州。天授二年,曰沅州。开元十三年,复曰巫州,亦曰潭阳郡。大历五年,又改曰溆州,领龙标等县三,今辰州府沅州南五十里废龙标城是。又垂拱二年置锦州,亦曰卢阳郡,领卢阳等县二,今沅州麻阳县西三十里有废卢阳县。又长安四年置舞州,开元十三年曰鹤州,二十年曰业州,亦曰龙标郡。大历五年,改曰奖州,领峨山等县三,今沅州西界有废峨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