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施州汉南郡地。隋义宁二年曰施州。唐因之,亦曰清江郡,领清江等县二,今为施州卫。又天授二年,分置溪州,亦曰灵溪郡,领大乡等县二,今为永顺宣慰司。

  思州汉武陵郡地。唐武德初,置务州。贞观四年曰思州,亦曰宁夷郡,领务川等县四。务川,今贵州思南府属县。

  南州汉武陵郡地。武德二年置南州,三年曰楚州,明年复故,亦曰南川郡,领南川等县二。今重庆府南川县。

  黔州汉武陵郡地。后周置黔州。隋、唐因之,亦曰黔中郡,领彭水等县五。今重庆府涪州彭水县。

  费州汉郡地。后周置费州。唐因之,亦曰涪川郡,领涪川等县四。今思南府东北百里有废费州城。

  夷州汉郡地。武德四年置夷州,贞观初废,寻复置,亦曰义泉郡,领绥阳等县五。绥阳,今遵义府属县也。

  溱州古南蛮地。贞观十六年置溱州,亦曰溱溪郡,领营懿等县二。今思南府西境废营懿县是也。

  播州汉郡地。贞观九年置朗州,十一年改置播州,亦曰播川郡,领播川等县四。今遵义府。

  珍州汉郡地。贞观十六年置珍州,亦曰夜郎郡,领营德等县四。今遵义府真安州西南四十里有故营德县。

  东连,见汉十三部益州,西界吐蕃,南接群蛮,北通剑阁,曰剑南道统州二十有六。

  益州汉曰蜀郡。晋以后皆为益州治。唐仍曰益州,亦曰蜀郡。至德二载,曰成都府,领成都等县十六,今仍曰成都府。又垂拱二年,分置蜀州,亦曰唐安郡,领晋原等县四,今成都府崇庆州也。又置彭州,亦曰彭阳郡,领九陇等县四,今成都府彭县也。又置汉州,亦曰德阳郡,领雒县等县五,今成都府汉州。

  绵州汉广汉郡地。隋曰绵州。唐因之,亦曰巴西郡,领巴西等县九。今属成都府。

  始州汉广汉郡地。西魏曰始州。唐初因之,先天二年改曰剑州,亦曰普安郡,领普安等县七。今保宁府剑州。

  梓州汉广汉、巴西二郡地。隋曰梓州。唐因之,亦曰梓潼郡,领栖县等县八,即今潼川州。

  遂州汉广汉郡地。后周置遂州。隋、唐因之,亦曰遂宁郡,领方义等县五,今潼川州遂宁县即州治也。

  普州汉犍为郡及巴郡地。后周置普州。隋、唐因之,亦曰安岳郡,领安岳等县六,今潼川州安岳县即州治。

  资州汉犍为郡地。西魏曰资州。隋、唐因之,亦曰资阳郡,领盘石等县八,即今成都府资县。又乾元初,置昌州,治昌元县。光启中,又移州治大足县。昌元,今为荥昌县,与大足县俱属重庆府,时属资州境内。

  简州汉犍为、广汉郡地。隋曰简州。唐因之,亦曰阳安郡,领阳安等县三。今属成都府。

  陵州汉犍为、蜀郡二郡地。西魏曰陵州。隋、唐因之,亦曰仁寿郡,领仁寿等县四。今成都府仁寿县即其治。

  邛州汉蜀郡地。西魏置邛州。唐因之,亦曰临邛郡,领临邛等县七。今仍曰邛州。

  雅州汉蜀郡地。隋曰雅州。唐因之,亦曰庐山郡,领严道等县五,今仍曰雅州。又大足初,置黎州,亦曰洪源郡,领汉原等县三,今为黎州安抚司。

  眉州汉犍为郡地。西魏曰眉州。隋、唐因之,亦曰通义郡,领通义等县五。今仍曰眉州。

  嘉州汉曰犍为郡。后周曰嘉州。隋、唐因之,亦为犍为郡,领海游等县四。今曰嘉定州。

  荣州汉犍为郡地。唐武德初置荣州,亦曰和义郡,领旭川等县六。今嘉定州荣县是其治。

  泸州汉犍为郡地。梁置泸州。隋、唐因之,亦曰泸州郡,领泸川等县六。今仍曰泸州。

  戎州汉属犍为郡。梁置戎州。隋、唐因之,亦曰南溪郡,领南溪等县五。即今叙州府。

  茂州汉汶山郡。隋曰汶州。唐武德初曰会州,四年曰南会州。贞观八年曰茂州,亦曰通化郡,领汶山等县四。今属成都府。

  维州古羌夷地。唐武德初置维州,亦曰维川郡,领薛城等县三。即今成都府威州。

  州汉曰越郡。隋曰州。唐因之,亦曰越郡,领越等县七。今为建昌行都司。

  姚州汉益州郡。唐武德四年置姚州,亦曰云南郡,领姚成等县三。即今姚安军民府。

  龙州古徼外地。西魏置龙州。隋因之。唐武德初,曰西龙门州。贞观初,曰龙门州,亦曰油江郡。乾元初曰龙州,领油江等县二。今为龙安府。

  文州汉广汉郡地。西魏曰文州。唐因之,亦曰阴平郡,领曲水等县二。即今巩昌府阶州文县。

  扶州古西戎地。隋曰扶州。唐因之,亦曰同昌郡。领同昌等县四。今文县西北百六十里废扶州。

  松州古西羌地。唐武德初,置松州,亦曰文川郡,领嘉诚等县三。今为松潘卫。

  翼州汉蜀郡地。唐武德初,置翼州,亦曰临翼郡,领卫山等县四,今为叠溪所。又显庆初,置悉州,亦曰归诚郡,领左封等县三,今叠溪所西百九十里有左封废县。又天宝五年,置昭德郡,亦曰翼州,领真符等县三,今叠溪所西南百余里有废真符县。

  当州古西羌地。后周置覃州。唐贞观二十一年,曰当州,亦曰江原郡,领通轨等县三。今叠溪所西北二百七十里有故当州城。又仪凤二年,置南和州,天授二年曰静州,亦曰静川郡,领悉唐等县二,今叠溪所西三百六十里有故静州城。又开元十二年置恭州,亦曰恭化郡,领和集等县三,今威州西北三百余里有废恭州城。永徽末,又置柘州,亦曰蓬山郡,领柘县等县二,今松潘卫西南废柘州是。又开元二十八年置奉州,亦曰云山郡,天宝八载又曰天保郡,亦曰保州,领定廉等县二。定廉,今威州西北百三十里有废县。天宝初,又置静戎郡,亦曰霸州,领信安县一,今松潘卫西南二百五十里废霸州是。刘句曰:自龙州以下,贞观初属陇右道,永徽以后,据梁州之境割属剑南。

  东南际海,西极群蛮,北据五岭五岭,见前,曰岭南道统州六十八。

  广州汉南海郡。三国吴为广州治,后因之。隋曰番州。唐复为广州,亦曰南海郡,领南海等县十,今广州府。刘句曰:广管经略治此,管广、韶、循、潮、冈、恩、春、贺、端、康、藤、封、泷、高、义、新、勤、窦等州。

  韶州汉桂阳郡地。武德四年置番州,贞观初曰韶州,亦曰始兴郡,领曲江等县四。今韶州府。

  循州汉南海郡地。隋曰循州。唐因之,亦曰海丰郡,领归善等县五。今惠州府。

  潮州汉南海郡地。隋曰潮州。唐因之,亦曰潮阳郡,领海阳等县三。今潮州府。

  连州汉属桂阳郡。唐武德四年,置连州,亦曰连山郡,领桂阳等县二。今属广州府。

  端州汉苍梧郡地。隋置端州。唐因之,亦曰高要郡,领高要等县二。今肇庆府。

  康州汉苍梧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康州,亦曰晋康郡,领端溪等县四。今肇庆府德庆州。

  冈州汉南海郡地。隋曰冈州。唐因之,亦曰义宁郡,领新会等县二。新会,今广州府属县。

  恩州汉合浦郡地。唐贞观二十三年,置恩州,亦曰恩平郡,领阳江等县二。阳江,今肇庆府属县。

  春州汉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春州,亦曰南陵郡,领阳春等县二。阳春,今属肇庆府。

  勤州汉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勤州,亦曰铜陵郡,领富林等县二。富林,今阳春县西北废城。

  新州汉合浦郡地。梁置新州。隋、唐因之,亦曰新兴郡,领新兴等县三。新兴,今肇庆府属县。

  封州汉苍梧郡地。隋曰封州。唐因之,亦曰临封郡,领封川等县二。封川,今德庆府属县。

  潘州汉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南宕州。六年,曰潘州,亦曰南潘郡,领茂名等县三。茂名,即今高州府治。

  高州汉苍梧郡地。梁置高州。隋、唐因之,亦曰高凉郡,领良德等县三。今高州府电白县西百二十七里有故城。

  辨州汉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南石州。贞观九年,曰辨州,亦曰陵水郡,领石龙等县四,今为高州府化州。又大历八年,置顺州,领龙化等县四,今化州西北有龙化废县。或曰南汉所置州也。

  罗州汉合浦郡地。梁置罗州。陈及隋、唐因之。亦曰招义郡,领石城等县五。石城,今化州属县。

  窦州汉苍梧郡地。唐武德五年,置南扶州。贞观八年,曰窦州,亦曰怀德郡,领信义等县四。信义,即今高州府信宜县。

  泷州汉苍梧郡地。梁置泷州。隋、唐因之,亦曰开阳郡,领泷水等县五。今为罗定州。

  雷州汉合浦郡地。梁曰合州。隋因之。唐初曰南合州,贞观初曰东合州,八年改为雷州,亦曰海康郡,领海康等县三。今雷州府。

  廉州汉曰合浦郡。宋为越州治。齐、梁因之。隋曰禄州,又为合州。唐武德五年,复曰越州。贞观八年,曰姜州。十二年,曰廉州,亦曰合浦郡,领合浦等县五。今廉州府。

  钦州汉合浦郡地。隋曰钦州。唐因之,亦曰宁越郡,领钦江等县五。钦江,今廉州府钦州北百三十里故县是。

  陆州汉交趾郡地。梁曰黄州。隋曰玉州。唐初因之,贞观二年废,上元二年复置,改曰陆州,亦曰玉山郡,领乌雷等县三。乌雷,今钦州西南百七十里废县是。

  琼州汉珠崖郡地。贞观五年置琼州,亦曰琼山郡,领琼山等县五,即今琼州府。又开元初置万安州,亦曰万安郡,至德二载曰万全郡,领万安等县四,今琼州府万州。

  振州汉珠崖郡地。唐武德五年置振州,亦曰延德郡,领宁远等县五。宁远,今崖州治是。

  崖州汉曰珠崖郡。梁置崖州。隋、唐因之,亦曰朱崖郡,领舍城等县四。舍城,今琼州府东北二百六十里有废县。

  儋州汉曰儋耳郡。唐武德五年,置儋州,亦曰昌化郡,领义伦等县五。今属琼州府。

  桂州汉零陵、苍梧二郡地。梁置桂州。隋、唐因之,亦曰始安郡,至德二载曰建临州,领临桂等县十,即今桂林府。又乾封初置严州,亦曰修德郡,领来宾等县三。来宾,今柳州府属县。又开元中置淳州,亦曰永定郡,永贞初改曰峦州,领永定等县三,今南宁府永淳县是其治。刘句曰:桂管经略治桂州,管桂、昭、蒙、富、梧、浔、龚、郁、林、平、琴、宾、澄、绣、象、柳、融等州。

  昭州汉苍梧郡地。唐武德四年,置乐川。贞观八年,曰昭州,亦曰平乐郡,领平乐等县三,即今平乐府。

  富州汉苍梧郡地。陈置静州。唐因之。贞观八年,曰富州,亦曰富江郡,领龙平等县三。龙平,今平乐府昭平县。

  贺州汉苍梧郡地。隋曰贺州。唐因之,亦曰临贺郡,领临贺等县五。临贺,即今平乐府贺县。

  蒙州汉苍梧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南蒙州。贞观八年,曰蒙州,亦曰蒙山郡,领立山等县三。今为平乐府永安州。

  梧州汉曰苍梧郡。后汉为交州治。隋曰封州。唐曰梧州,亦曰苍梧郡,领苍梧等县三。今梧州府。

  藤州汉苍梧郡地。隋曰藤州。唐因之,亦曰感义郡,领镡津等县三,今梧州府藤县是其治。

  义州汉苍梧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南义州。贞观初废,寻复置,亦曰义州,亦曰连城郡,领岑溪等县三,今梧州府岑溪县是其治。

  郁林州汉曰郁林郡。隋曰郁林州。唐因之,亦曰郁林郡,领石南等县五。石南,今梧州府郁林州兴业县东北五十里废县是。

  平琴州汉郁林郡地。唐置平琴州,亦曰平琴郡,领容山等县四。今郁林州北百里有容山废县。

  容州汉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铜州。贞观八年,曰容州,亦曰普宁郡,领北流等县六。元和中徙治普宁县。北流,今郁林州属县。普宁,即今容县。刘句曰:容管经略治此,管容、辨、白、牢、钦、岩、禺、汤、、古等州,咸通初,并入邕管,五年复旧。

  白州汉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南州。六年,改曰白州,亦曰南昌郡,领博白等县五。博白,今郁林州属县。

  山州汉合浦郡地。唐贞观中,置山州,亦曰龙池郡,领龙池等县二。龙池,今博白县南有废县。

  牢州汉曰南郡地。唐武德四年,置义州。五年,曰智州。贞观十二年,曰牢州,亦曰定川郡,领南流等县三。今郁林州治即故南流县。

  党州汉郁林郡地。唐曰党州,亦曰宁仁郡,领善劳等县四。善劳,今郁林州东北百二十里废县是其地也。

  禺州汉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岩州,总章初曰东峨州,明年曰禺州,亦曰温水郡,领峨石等县四。峨石,今郁林州陆川县东北百里废县是。

  龚州汉苍梧、郁林二郡地。唐贞观三年,置燕州。七年,改置龚州,亦曰临江郡,领平南等县八。平南,今浔州府属县。

  浔州汉郁林郡地。唐贞观七年,置浔州,亦曰浔江郡,领桂平等县三。今浔州府。

  贵州汉郁林郡地。武德四年,置南尹州。贞观九年,曰贵州,亦曰怀泽郡,领郁平等县八,今浔州府贵县即其治。

  绣州汉郁林郡地。唐武德四年,置林州。六年,曰绣州,亦曰常林郡,领常林等县三。常林,今浔州府贵县东南百里废县是。

  横州汉郁林、合浦二郡地。隋置简州,亦曰缘州。唐复曰简州,寻曰南简州。贞观八年,曰横州,亦曰宁浦郡,领宁浦等县三。今属南宁府。

  邕州汉郁林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南晋州。贞观六年,改邕州,亦曰朗宁郡,领宣化等县五,即今南宁府。又开元初置田州,亦曰横山郡,领都救等县五,今仍曰田州。刘句曰:邕管经略治邕州,管邕、桂、党、横、田、严、山、峦、罗、辨等州,元和十五年并入容管,长庆二年复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