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四明续志

   赡学田土
    见科征
田壹万三阡玖伯捌拾壹亩三拾玖步伍尺
米贰阡壹拾伍石三斗壹升贰合柒勺玖抄三撮
谷壹阡伍伯柒拾壹石捌斗肆升肆合伍勺壹抄折纳米伍伯壹拾贰石肆斗捌升三合捌勺捌抄壹撮
钞壹锭贰拾捌两
山壹万贰阡陆伯柒拾伍亩伍拾步钞壹拾捌锭肆拾壹两玖钱伍分
地贰伯肆拾肆亩贰角三拾柒步肆尺钞壹拾三锭三拾两肆钱捌分伍厘
河涂田贰伯伍拾壹亩三角肆步三尺钞壹拾玖锭三拾两肆钱捌分伍厘
海涂田贰伯伍拾壹亩三角肆步三尺钞壹拾陆锭三拾陆两陆钱
池塘捌亩三角肆拾步钞壹拾玖两陆钱伍分
沙岸玖处
钞三伯贰拾伍锭三拾玖两伍钱伍分
     鄞县
田壹万贰阡三伯柒拾贰亩三角贰拾肆步贰尺
米壹阡陆伯捌拾贰石贰斗三升伍合捌勺贰抄玖撮
谷柒伯陆拾三石壹斗捌升柒合三勺肆抄折纳米贰伯伍拾陆石玖斗柒升陆合三勺壹抄
山壹万壹阡肆伯壹拾玖亩壹角贰步三尺数内灌顶山普净寺该壹万壹阡壹伯捌拾亩壹角三拾步田壹拾陆亩伍拾柒步元额钞贰锭肆拾两教授俞希鲁任内增作钞壹拾伍锭即目通科钞壹拾玖锭三拾伍两柒钱
河涂田贰伯伍拾壹亩三角肆步三尺钞壹拾玖锭三拾两肆钱捌分伍厘
地肆拾陆亩三角壹拾陆步肆尺钞柒锭肆拾两捌钱
海涂田三伯壹拾贰亩三角壹拾玖步三尺元额钞壹锭贰拾贰两至元元年土民郑椿与育王大慈寺僧俱欲增租承佃互相争讼蒙宪司分司委官别募民户承佃年纳钞壹拾陆锭三拾贰两壹钱学正虞师道为记刻石 【[按曰]所开赡学田土诸条以子核母稍或不符而此条错误尤甚前总数云二百五十一亩三角四步三尺此反云三百一十二亩三角一十九步三尺误一也二百五十余亩得钞一十六定三十六两六钱而三百一十余亩反祇得一十六定三十二两一钱误二也河涂田为鄞县所独有则前后计数不爽毫发今海涂田亦他县所无乃舛异如此误三也考虞师道记亦云三百一十二亩有奇似其误实在总数高武部尝疑之知明时传本已然然亦不能解也】
池塘肆亩贰角壹拾步钞壹拾陆两
沙岸一处大嵩横山等处钞壹锭肆拾两
     慈溪县
田陆伯肆拾肆亩贰角肆拾贰步
米贰伯三拾壹石陆斗玖升肆合捌勺壹抄伍撮
谷贰拾石肆斗捌升陆合玖勺折纳米捌石壹斗玖升肆合柒勺陆抄
山壹伯亩钞贰拾两玖钱伍分
地肆拾贰亩三角钞贰拾壹两伍钱
     定海县
田三伯玖拾柒亩壹角三拾步
米陆拾石壹斗柒升捌合贰勺肆抄玖撮
谷贰伯陆石柒斗陆升肆合伍勺折纳米陆拾贰石捌斗伍升玖合贰勺伍抄
山肆亩贰拾贰步钞壹两陆钱
地壹拾贰亩壹角钞玖两捌钱
池塘肆亩壹角三拾步钞三两陆钱伍分
沙岸一处大小涂等处钞捌锭
     奉化州
田肆伯贰拾贰亩壹角三拾贰步半
米贰石柒升肆合肆勺
谷伍伯陆拾柒石柒斗伍合柒勺柒抄折纳米壹伯玖拾石三斗肆升三合伍勺陆抄壹撮
山壹阡壹拾亩三角钞贰锭三拾贰两玖钱
地玖拾柒亩壹角壹拾壹步钞壹锭三两
沙岸一处淫口乌屿钞伍锭三钱
     昌国州
田陆拾肆亩贰角伍拾玖步
米壹拾贰石肆斗三升玖合伍勺
谷壹拾三石柒斗折纳米肆石壹斗壹升钞壹锭壹拾伍两柒钱伍分
山壹伯肆拾壹亩贰拾陆步钞壹拾贰两
地捌亩壹角三拾步钞贰拾壹两
沙岸
石衕山钞壹伯陆拾贰锭贰拾两
宜山钞壹伯陆锭壹两贰钱伍分
洋山钞三拾壹锭
乌沙洋务钞肆锭
徐公山元本处豪民李升甫等占据于至元三年内儒士王震祖经理还学见纳租钱壹锭
     象山县
田贰拾亩三角伍拾步钞壹拾贰两贰钱伍分
地捌亩壹角壹拾步钞肆两贰钱伍分
沙岸一所石坛山杉木(木养)新妇岙钞陆锭贰拾捌两
     录事司
地贰拾捌亩三角三拾步钞三锭三拾壹两伍钱柒分伍厘
     绍兴路萧山县
田伍拾捌亩肆拾贰步米贰拾柒石陆斗玖升
    屋宇 【见前志】
     增设
外门一座至元六年教授桂克忠任内于棂星门外南首街边建立
仓轩一闲教授陆晋之任内新盖
咏归亭一座先是台门外横路东西有石柱牌门各一座以其路东通街西通织染局前行人往来不便至正元年提调官总管王元恭除牌门筑断行路就用四石柱为亭在台门外东首翰林待制金华柳贯书扁
杏坛一所因盖咏归亭于学台门外东首又筑此坛对立于西首左右为称
    祭器
见在
铜器
大香炉花瓶一副 中样花瓶一对
罍洗四个    大尊二个
壶尊四个    山尊二个
着尊二个    象尊六个
牺尊七个    豆八十二个
簠一十五副并盖 簋一十五副并盖
爵一百个    坫四十五片
龙杓大小八个  祭酒盆四片
铁器
顿地香炉一个  鸾刀一柄
木器
俎五十只    觯八十只
漆器
盘豆八十只
竹器
笾五十二只   篚箱五事
新置至元六年教授桂克忠任内置造
铜器
大香炉四个   小香炉一十个
壶尊九个    山尊二个
着尊一个
豆六十七只并盖 【内八只无盖】
爵六十八只   簋二副
铁器
大庭燎盆六个  小庭燎盆四个
    乐器〔见前志〕
    碑刻〔见前志〕
    书板
困学纪闻二十卷计板二百三十一片
玉海二百四卷计板四千七百七十四片
诗考四卷计板三十一片
诗地理考六卷计板七十六片
集解践祚篇计板七片
补注周书王会计板二十三片
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计板一百九十六片
汉艺文志考证十卷计板一百一片
补注急就篇四卷计板八十九片
小学绀珠十卷计板二百二十片
六经天文编二卷计板七十二片
汉制考四卷计板五十四片
姓氏急就篇二卷计板五十四片
通鉴答问五卷计板九十一片
右十四种深宁先生尚书王公应麟所著困学纪闻系泰定二年廉访佥事孙楫命刊玉海等书先是浙东都事牟应复建议板行至元五年宣慰使都元帅也乞里不花资德命刊
月令解十二卷计板九十片
右侍郎张虙着至元六年刊
四明郡志二十卷计板
右翰林侍讲袁桷修至治元年刊
四明郡志二十一卷计板
右宋宝庆闲郡守胡矩修今重刊
读书分年日程计板九十片
右程端礼用朱文公读书法为之板留程氏书塾
    书籍
见在
     经
四书集成二十五册
春秋左传一十四册
诗缉一十册
公羊谷梁传七册
大学纂疏一册
四书精要一十四册
论语集注九册
东莱读书记三册
     史
通鉴纲目二十三册
通鉴目录一十三册
通鉴精义二十一册
九朝通鉴二十一册
纪事本末四十二册
编年一十六册
通鉴一百三十册
续通鉴五十册
北齐书一十五册
南齐书二十册
南唐书五册
宋书六十册
梁书二十册
陈书一十册
周书一十五册
魏书五十六册
旧唐书六十册
晋书五十册
南史四十册
北史四十册
五代史二十五册
读史管见一十册
通鉴编年二十册
细字通鉴三十八册
     诸子
张子西铭一册
老子道德经二册
周子通书二册
庄子南华经二册
周子太极图一册
大学衍义六册
朱子语略五册
西山读书记二十二册
    文集
元次山集二册
濂溪大全集五册
山谷集二十五册
二苏应诏集二册
王文公集十三册
剑南续稿一十九册
白氏长庆集十四册
渭南文集一十一册
紫阳文集六十册 【蛀损】
东坡大全集二十七册
杜诗七册
丽泽诗集六册
东坡诗注十二册
后山诗注四册
     类书
职官分纪十二册
三朝言行录五册
四朝言行录四册
锦绣万花谷二十册
五朝言行录三册
续四朝言行录四册
姓氏辨证十二册
经济奏议三十册
艺文类聚十八册
白孔六帖一十七册
事类合璧一十册 【不全】
续四明志书一册
汉文忠经一册
古文孝经一册
忠烈事实一册
孝义事实一册
以上四项系本路照磨吴子辉父
□□□□家塾书
  鄞县儒学
学肇建于唐凡两迁俱隘陋宋嘉定闲始择地经营即今西南隅宝云寺西至宝庆闲殿堂门庑咸备堂曰养正四斋曰习说辨志观善敬业入国朝至元十九年增益二斋曰育英进德二十八年重修深宁王先生记皇庆泰定凡再修翰林侍讲袁桷两为记并见前志泰定闲立阮文安侯祠郡人程端学记 【赠中大夫秘书卿上轻车都尉封陈留郡谥文安阮侯至元二十有九年同知庆元路总管府事有能声尤殚力庠校士民德之厥后郁攸熛延鄞学榱楹仅复而瓴甓缺焉泰定元年侯之子申之来尹鄞谒先圣于学周视喟然曰昔先君刺是邦以兴学为施政首今卑陋若是责不在我邪计租入廪饩外无赢乃捐己俸裁冗费规货财僦工役权力考宜大修殿堂斋庑棂星仪门渐次缮完刱校官厅垒石为垣涂塈黝垩灿然峻整又塑从祀像铸铜为罍爵又(上□下心)异日葺补莫继城西一里而近有沮洳可田募民耕之得一百二十有五亩白同僚请会府归之于学学有田占于豪右按籍复之芜久不治招来辟之六岁之闲不辞焦劳底于讫功教谕永嘉吴思永实承其事既鄞之士感而相谓曰学孰为大教养为大来者无居教不可施岁入无几养不可为今吾尹既广厥居又厚其入以惠我士类昧所报可乎将为尹建生祠于学尹闻而谢曰职分在焉又先君之志敢有其功乎请益力而辞益固则又相谓曰尹以先君子之志而不居其功盍祠文安以旌之哉或曰文安遗爱在一邦独邑庠祠之其若尹之功何曰古者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师友矧吾侪尝均沐文安之泽而尹以继述为务揆所元而演其泽于无穷以明尹之志谁曰不宜于是即堂之东偏为祠以奉焉尹弗能止也祠成属笔于端学以刻石示后鄞余桑梓之邑虽欲辞不得而辞侯讳麟翁池阳人以若山自号云】
   赡学田土
元管
田土柒伯三拾玖亩三角三拾柒步并鱼荡壹所
续置
田土壹伯三拾捌亩壹角壹拾壹步
田壹拾贰亩三角壹拾壹步
河涂田壹百贰拾伍亩
地贰角
岁收钱粮
钞陆锭壹拾伍两柒钱玖分
米三伯壹拾壹石伍升贰合伍勺贰抄伍撮
   屋宇 【见前志】
增设
教谕厅三闲在明伦堂西偏至顺元年教谕吴思永任内起盖
   祭器
见在
铜器
牺尊二个 【并杓】  爵一十五个
香炉一个
铁器
香炉一个    燎盆四个
木器
坫一十八片   俎三十三个
豆六十个    簠二十五个
簋二十五个   爵一十三个
竹器
笾五十个    篚七个
新置至元六年教谕王龙友任内置到
铜器
大香炉一十个  小香炉二个
花瓶二十个   簠一十副
簋八副     牺尊四个
象尊六个    洗盆一十三个
罍四个     山尊二个
豆一十二只   着尊三个
壶尊三个    豆盖六个
泰尊二个    爵二个
坫一十五片   龙杓四个
  奉化州蒙古学 【见前志】
  奉化州儒学
学旧在州北狭隘宋景佑中邑令于房废石夫人庙以立学宫治平初令裴士尧迁于州东久而圯宣和初重建毁于建炎绍兴己未复建寻圯庆元闲邑士汪伋汪份刱大成殿仪门两廊彝训堂东西六斋至元乙酉堂以飓风仆而复建至元壬辰县尹丁济创建天寿殿在大成殿西又刱养正堂觉后亭延佑庚申知州马称德盖尊经阁及讲堂后轩两庑六斋仓廒庖溷咸备江东道廉访佥事邓文原记 【广平马侯致远守奉化之明年以书来曰奉化邑隶庆元升州于元贞丙申溪山萦带风物靓深距治所二百武为学莅事之始谒于庙庭周视室堂褊弊不葺予惕焉乃询诸耆艾曰学故有田岁输谷为石者四百宋嘉定闲邑宰冯君季膺益以亩入七百石有奇名曰义廪俾群居者无宿舂而乐鼓箧焉自碑仆籍去于贪猾征为私藏而赡士无赢储尝直于有司而不果复也于是剔抉隐陋钻鉏穴蠹汰冗积羡悉复其初而又捐已餐钱以表急义者得田余三百亩出入会计严为式程期永久勿坏前是御史宋君节来守是州为买书具祭器而庋置无所乃今建尊经阁五闲即其南彝训堂之后为敞轩五以容多士左右泮水为垣而易行道于门外若庑廪湢庖甃筑涂垩之工毕备垦地余十亩在阁北莳桑若麻苎而规其赀以给师及童冠者之羹胾稍采儒先教术以帅厉之凡吾为是者匪干誉也幸先生识其成且以儆夫士予为言曰古之为士者耕有恒产学有定制教有定业非必珍羞腴肉以饫其腹华堂广厦以适其体至于考成之法则又非词章呫毕矜能衒藻之谓也然而士皆殖德励行竞趋于善而不自知后世崇饰庙貌俾学道者知所宗丰其屋庐优其廪稍日肄月稽择其艺精者举于有司视古若甚周悉而其才乃不逮则亦教与学者俱有责焉耳夫道莫先于经先王之典则万世之范防具在诸子百氏书则阐明乎此而醇疵杂焉者也从经则治拂经则乱历代隆污则史臣笔之以为世监者也士之蒙瞀庸琐者既不通经而负英特者又多好异书之观其为失则均世有乐尊经之名而求其实者乎朝廷设科以选士而士不敢以进取累其心建学以养士而士则曰吾岂志安饱者此土所以自重而教化所由兴在易鼎之象大亨以养圣贤而颐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异时甬东多高门右族接武卿相势利声华文学行义其不朽者固有在学者审此则可进于道矧复尚友古之人哉今马侯之来奉化首以兴学为务庶几汉文翁意也蜀子弟被文翁之化能为其所难奉化之士渐濡于诗书也久顾不能为其易乎而忍负马侯乎侯名称德为政未期月而百废具兴又复建三皇殿于故址皆有关于风化之大是宜为记州长贰协赞于成者达鲁花赤沙邦同知殷真州判许迪吉将侯命谒予文者范文亨张与权延佑七年六月己酉朔记】 至顺二年同知赫德尔重修程端礼记 【元统三年奉化州修学成耆职舒奔口以状来请记曰唐创孔子庙在县治东北宋因之立学宣和闲迁县东二百步元贞闲县升州学因其旧自立学修创不一具着石刻其屋远者阅百三十年近亦一二十年久弗葺至顺二年秋同知赫德尔由乙科为今任既至览学宇弊教养弛进诸生问故咸曰儒困于役前教官偷堕寖坏公为恻然日以兴学为己任元统三年诏蠲儒役州适檄公提学喜曰吾志遂矣是究是图同知项公棣孙与公为同年议克合即征逋储用协志董事判官薛彻兀儿公又赞成之而宣城贡君清之来为学正克(口十)上下作而行之公首致币迎儒师教大小学弟子员捐俸倡绘先圣先师十哲像群士乐趋大役焉殿堂轩祠阁斋庑亭庵庖湢为一百有二楹垣墙三百八十堵其梁柱榱桷瓦石瓴甓黝垩丹漆一葺新之纤悉不苟坚致完好视创有加书籍讲鼓百尔器用毕备始二年十月凡三越月而成知州史公煓至由元勋世冑益以兴学为心州之人士谓不刻石纪成绩久将湮来者罔劝余不得以不文让窃惟自孔子设教集尧舜群圣以为经谓不读书贼夫人之子自朱子集濂洛诸儒之成以释经一洗汉儒传注之弊六经之教千载之下如日行天自先正许文正公以朱子学光辅世祖皇帝肇开文运天下学校自髫龀经非朱子说不讲自圣朝取士科目革前代涉猎剽窃之弊明经主朱子说使经术理学举业毕贯于一以便志道之士其一道德以同风俗岂一日之力猗欤盛哉然则士之读书于今日者可不自知其幸而思所以异于前日之读哉朱子诲人读书之法门人会萃其要有六曰居敬持志曰循序渐进曰熟读精思曰虚心涵泳曰切己体察曰着紧用力其言具存凡学者果确守而不遗其一焉则尊闻行知深造自得成人小子有德有造庶不负仰体国家敷教作人大修黉宇之意矣世之学者非不知读其书也而其读之之法或不之守故见小欲速曾未开卷己思窃语言资弄笔虽日诵正谊明道之书无以胜其计功谋利之私此儒之君子小人所由以分其有害士习非特失本末轻重先后缓急之宜以诒老而无成之悔而已也昔胡文定于程学盛行之时有不绝如线之叹良以是也学者可不屡省而深戒之哉奉化州山川清淑居郡上游人才为盛昔宋大比贡士常居郡之半出而仕者知名当世今余之所言其子弟闻诸父兄盖已熟矣第因记其修学岁月敢推公嘉惠多士之意明士之幸生今日得以确守朱子读书法而无所不便者以为之劝故不自知其言之渎且僭焉耳公廉明为政有惠爱其可纪非特修学也教官亦世宦学为江东名族云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