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类边长安志
类边长安志
在醴泉县西门内东南至咸阳驿四十五里西北至干州奉天驿七十里今废
迎冬驿
在泾阳县广吉乡十道志曰旧池阳县城俗名迎冬城城中有尹吉甫碑后为驿今废
神皋驿
在高陵县北一百五十步今废
渭南驿
在渭南县郭内东至华州佑顺馆三十四里西至临潼县驿六十二里南至商州路洛南县秦岭为界无堠馆北至濯州富平县驿七十里
东阳驿
在渭南县东一十三里两京道里记曰西魏大统十四年置在东阳谷侧因以为名
杜化驿
在渭南县西一十三里两京道里记曰亦大统十四年置在杜化川二驿今废
昌宁驿
在蒲城县城内
通智驿
在蒲城县西北景陵下去县二十里
尧山驿
在蒲城县北光陵下去县一十里
孝城驿
在蒲城县东北泰陵下去县三十里
丰山驿
在蒲城县北乔陵下去县三十里
盩厔驿
在县城内东至鄠县驿七十里南至终南山樱桃驿四十五里
樱桃驿
至三交驿五十五里
三交驿
至林关驿四十五里
林关驿
至洋州真符县大望驿七十五里 【已上三驿并属盩厔】
奉天县
驿在县南三百步东南至兴平县驿七十里北至永寿县麻亭驿八十里
泥阳驿
在华原县子城内西至富平县驿五十里西北至宁谷镇驿八十里
宁谷驿
在华原县西北八十里宁谷镇西北至邠州一百里
秦川驿
在今安西府城内西北城角
邮
杜邮
在咸阳县东北二十里渭水北
曲邮
在咸阳县境汉书高帝征黥布张良送至曲邮
坡坂〔坳附〕
坡
长乐坡
在咸宁县东北一十里即浐水之西岸十道志曰旧名浐坂隋文帝恶之改曰长乐坡盖汉长乐宫在其西北李长源诗曰细柳斜连长乐坡故宫今日重经过一时人物伤公议万里云山入浩歌白发归来几人在青门依旧少年多谁邻李子貂裘弊辛苦灯前读揣摩
开元坡
剧谈录唐京城兴庆池西乃明皇为王时故宅后废为开元坡元稹诗曰开元坡下日初斜拜扫归来走钿车可惜数枝红艳好不知今夜落谁家
金銮坡
雍录云在含元殿龙首山之北坡上有金銮殿故号为金銮坡
故市坡
雍录云在京坡西乃旧之西市后市废有坡号为故市坡
草场坡
新说曰在朱雀门外乃旧之草市有坡故号曰草场坡
龙首坡
新说曰京兆城北玄武门外有龙首坡上出京三棱俗呼为三棱坡
烟脂坡
新说曰在宣平坊南开元天宝间皆妓馆倡女所居商左山诗曰少陵野老吞声哭不到烟脂翡翠坡
翡翠坡
新说曰翡翠坡在虾蟇陵下亦是妓馆所居李长源诗曰薄游却忆开元日常逐春风醉两坡
胡城坡
在渭南县南一十五里东西一十五里南北椄山三十里
俟柳坡
在渭南县东南一十五里东西一十里南北椄山三十里
(羊占)羝坡
在渭南县西南二十里东西三十里南北椄山三十里
□争坡
在蓝田县东南通典曰七盘十二□争乃盘关之险路也
坂
长平坂
在泾阳县西南五十里俗名睦城坂东方朔记曰汉武上甘泉至长平坂上驰道有虫盘而覆地赤如生肝状头目口鼻耳齿尽吴先驱旄头驰还奴闻方朔从上在后车上使往视之还对曰恠也上曰何谓对曰秦始皇拘系无罪击杀无辜众庶恨怨愤气之所生也是地必秦之故狱处也诏丞相公孙弘按地圆果秦狱也上曰善当何以去之朔曰积忧者得酒而忘致酒其上以消糜以酒浇之果消上大笑曰东方生真先生也赐帛百疋自此之后属车载酒
鸿门坂
在临潼县东十七里汉书大道北下阪口名也关中记曰鸿门在始皇陵北十里新丰县汉书沛公会项羽处又文帝登灞陵指新丰路示慎夫人曰此是北走邯郸道也又亭尉呵李广处续汉书郡国志新丰县东有鸿门亭
安幕坳
两京道里记曰相传汉高祖幸新丰安营幕于比
堆堰
堆
高望堆
长安图曰在延兴门南八里潘岳西征赋曰凭高望之阳隈
桓公堆
在蓝田县南二十五里晋书桓温伐符健遣苻雄等拒温于秋思堆后因名桓公堆
蜯始堆
在渭南县二十里崇三十尺周二百步(南)
孟家堆
在渭南县南六十里崇一百尺周四百步
灰堆
在渭南县西南五里崇三十尺周一百步
木屐堆
四在蒲城县东偏南五十里沮水之岸旧说夏禹治水至此屐下弃泥积之成塠各周二里崇一百尺
八公堆
在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其塠两畔各有一小各象八字中心有塠象公字因以为名
万户堆
在富平县西三十里
黄金堆
在富平县北二十里
堰
石闼堰
在长安县西南三十二里水经注曰永水西至石堨汉武帝元狩三年穿昆明池所造
六门堰
在武功十道志曰西魏文帝大统十三年置六斗门节水因名之
山阳堰
在蒲城县北一十里旧图经曰为置陵寝修此堰
龙门堰
在富平县南二十里
石川堰
在富平县南二十里
常平堰
在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
故城阙
城
汉长安故城
在今京兆城西北二十里汉书高帝七年长乐宫成自栎阳徒都之惠帝元年正月城长安城佀北斗形故曰北斗城隋文帝见城摧毁于龙首山南创起大兴城后改长安旧城为杨广城语讹为杨家城
隋大兴城
隋书文帝开皇二年六月十八日汉故城之东南属杜县周之京兆郡万年县界创筑大兴城三年正月十八日移入新邑唐增筑之
霸陵故城
在咸宁县东北二十五里霸水之东十三州志曰秦襄王所筑芷阳也汉文帝更名霸陵莽曰水革郡国志曰在通化门东二十里秦襄王葬于其坂谓之霸上其城即秦缪公所筑
南陵故城
在咸宁县东南二十四里白鹿原上汉文帝七年置属京兆尹汉旧仪曰薄太后葬之所亦谓之南霸陵
杜陵故城
在咸宁县东南一十五里汉宣帝以杜东原上为初陵置县曰杜陵而改杜县为下杜城王莽改此杜陵曰(饶安)
长陵故城
在长安县东北四十里 【一本云二十里】 汉高帝置西南去长陵三里莽曰长平晋省
安陵故城
汉惠帝置周之程邑也周书曰惟王李宅于程惠帝陵在焉莽曰嘉平
阳陵故城
在长安县东北四十里故弋阳县汉景帝更名属左冯翊东至景帝阳陵二里莽曰渭阳魏省
平陵故城
在长安县西北十八里汉昭帝置昭帝平陵在焉属右扶风在故城北二里莽曰广利魏黄初中改为始平县符秦徒县于茂陵故城此城遂废郡国记曰平陵城与茂陵城相去二里
阿城
地里志在长安西二十里即秦阿房宫城也东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丈
萧城
长安志云去长安北五十里长平坂上高帝以萧何有功赐之食邑周三里号曰萧城
咸阳故城
在今咸阳县东二十里史记咸阳本周王季所都孝公二十一年城咸阳自汧陇徙都焉秦自孝公惠文悼武昭襄庄襄始皇胡亥并都之徙天下豪富十三万以实咸阳项羽屠咸阳蟠宫室火不灭者三月
唐故县城
在渭河北杜邮馆西城崇一丈五尺
槐里故城
即大丘城在兴平县东南一十里周十二里崇二丈五尺晋太康中始平郡治也
茂陵故城
在兴县东北一十九里周三里三辅旧事曰武帝于槐里茂卿徙户六万一千置茂陵县属右扶风
文学城
在兴平县东一十里崇二丈五今谓之故县城
武学城
在兴平县东一十里崇二丈五尺与文学城相接二城并秦章邯筑
樊哙城
在兴平县南一十里崇二丈西京记曰汉王袭雍章邯败走废丘城命将军樊哙围之于城西筑台以望之今县西南有武延台疑是焉人呼为樊哙城
马嵬故城
在兴平县西北二十三里孙景安征途记曰马嵬人名于此筑城以避难未详何代人姚苌时扶风王骈以数千人保马嵬故城
故(左牙右厂来)城
一名武功城在今武功县西南二十里古有邰国尧封后稷于邰周平王东迁以其地赐秦襄公作四十一县(左牙右厂来)其一也
美阳故城
在武功县西七里汉书曰属右扶风注周太王所邑有高泉官秦宣大后所起后魏太和十一年废
骊戎故城
在临潼县东二十四里殷周时骊戎故城也在骊山上城高一丈五尺周回四望
幽王城
一名幽王垒在临潼县东南戏水上城高八尺周二百八十步国语曰幽王城于戏苏林曰戏邑名也在新丰县东南三十里戏亭是也史记曰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冠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欲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诸侯益不至犬戎共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
新丰故城
在临潼县东北十八里
昌陵故城
汉成帝鸿嘉元年以新丰戏乡为昌陵县
鄠县故城
在今鄠县北二里即汉鄠城也周四里县抌终南山丰镐二水合流入渭山水之胜甲于秦中
蓝田故城
在蓝田县西三十里
白鹿故城
在蓝田县西一十里
周玉山城
在蓝田县东二十五里
唐玉山故城
在蓝田县东四十三里有万金堡
宁民故城
在蓝田县西南三十二里
青泥城
在蓝田县南七里案峣柳城亦谓之青泥城即今县是也未详复有此城
思乡城
一名柳城在县东南三十三里旧说宋武帝入关筑城于此南人思乡因名之又以城傍多柳故曰柳城
古栎阳城
在今栎阳县北东西五里南北三里
胡县城
在泾阳县西南角
高陵故城
在今高陵县西南周二里
渭南故城
在今渭南县城北周一里余二百八十步崇一丈括地志曰渭南故城在县治东南四里西魏文帝大统十六年筑
古仓保城
在渭南县东三里
张堡城
在渭南县东南三十里
严堡城
在渭南县西南三十五里
青原堡城
在渭南县西南二十五里
姚堡城
在渭南县南二十里
胡城
在渭南县南十里旧说匈奴休屠王部落降汉筑此城以居因名胡城
重泉故城
在蒲城县南五十里
蒲城
在今蒲城县东三十里
故同州城
即汉祋祤城
贾城
在蒲城县西南一十八里古之贾国左氏传谓芮伯梁伯贾伯伐曲沃是
晋城
在蒲城县东南五十里未详所出
鲁王宫城
在蒲城县西南四十里
终南故城
郡国记曰即汉盩厔城也
宜寿城
在盩厔县西一里隋有寿宫疑置此城
五郡城
在盩厔县东南三十里周三里旧说有义兄弟五人共居此城不详建立
汉好畤故城
在奉天县东北七里岑阳乡周二里五十步崇三丈
唐好畤故城
在县西北六里
祋祤故城
在华原县东北一里
怀德故城
在富平县西一十五里周三里汉书怀德县属左冯翊禹贡北条荆山在南下有强梁原洛水东南入渭雍州(上穴下帚)莽曰德(马翟)
秦穆公城
在富平县南三十里南面西面崇一丈五尺东面北面无墙
直市城
在富平县西南一十五里
渭城
汉书渭城古咸阳也汉元鼎三年改为渭城县俗呼中桥
阴盘城
汉书云在鄠县东北一十四里故城东门外去昭应县十五里汉灵帝改封叚颍盘侯即此是阴盘城高一丈三尺南北各三百壹十步
阙
冀阙
史记曰秦孝公十二年先以咸阳筑冀阙自汧陇徙都之
东阙
汉书高帝七年萧何立阙于未央前殿文帝七年七月未央宫东阙罘 【浮】 罳 【思】 灾如淳曰东阙与其两旁罘罳皆灾师古曰罘罳为连阙曲阁也以覆重刻垣墉之处其形罘罳一曰屏也
北阙
汉书未央殿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请北阙公交车司马亦在北焉是则以北阙为正门而又有东门东阙至于西南两面无门阙矣盖萧何初立宫以厌胜之术理宜然乎
苍龙阙
关中记汉未央宫东有苍龙阙
白虎阙
庙记曰未央宫有白虎阙止车门
玄武阙
汉宫殿疏未央宫北有玄武阙所谓北阙也阙中有阊阖门
凤阙
宫殿疏曰建章宫东凤阙高二十余丈师古曰阙阛上有铜凤阙中记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凤在上号曰凤阙繁钦凤阙赋序秦汉规模廓焉泯毁唯建章凤阙耸然独存虽非象魏之制亦一代之巨观也
折风阙
三辅故事建章宫有东折风阙高二十丈
嶕峣阙
嶕峣山庙记曰建章宫有嶕峣阙薛综注次门女阙也在圆阙门内二百步
西阙
汉宫殿疏长乐宫有西阙刘(左牙右厂毛)传太子殴四市人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
西岳石阙
铭云永和元年五月癸丑朔六日戊午弘农太守常山袁氏张勋为西岳华山作石阙高二丈二尺其后为韵语文词颇怪又多假借时有难晓处永和汉顺帝晋穆帝皆有此号穆帝时华阴不属晋此碑盖汉刻也
古迹
坈儒谷
在临潼县西南五里骊山半原旧长安志云秦始皇坈儒于骊山下故名坈儒乡汉书注师古曰今新豊县温汤之处号愍儒乡温汤西南三里有马谷谷之西岸有坑古老相传以为秦坑儒处也卫宏诏定古文官书序云秦既焚书患苦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坑谷中温处瓜实成诏愽士诸生说之人人不同乃命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此则闵儒之地其不谬矣唐天宝中改为旌儒乡立旌儒庙贾至作碑
祋祤 【上丁活丁外反下音诩】
长安志云华原县本汉祋祤县之地说文云祋殳也从殳示声或说城郭市里高悬羊皮不当入而欲入者暂下以惊牛马曰祋故从殳示诗云何戈与祋故龙图学士赵师民守耀州以为祋祤字从示悉祭神求福之意疑秦地尚武以衅兵得名非书见也宣帝神爵二年凤皇集祋祤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