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边长安志

    金粟山
在上县北一十五里 玉镜山在上县西北一十里
    明月山
在上县西北二十里其山夜望之朦胧似月故号云
    秦岭山
山海经秦岭乃天下之大阻也三秦记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岭根水北流入渭号为八百里秦川
    歧山
周地图云在凤翔东北五十里山下有周公邸文宪王庙中有润德泉
    吴山
方与记云在汧阳县乃华山亚岳
    崆峒山
春秋元命包曰朝那有崆峒山上有轩辕黄帝谒广成子问道宫
    六盘山
周地图六盘山高秦川一百八十里南接崆峒北连断头山至黄河
   水
    泾水
水经注导源安定朝那西笄头山东过泾邠至仲山出谷口入秦川长陵东合于渭
    渭水
水经注出鸟鼠同穴山东经南安天水略阳秦川至华阴弘农合黄河
    灞河
水经注出商山秦岭北出倒回谷经蓝田本名滋水秦缪公改为霸水过陵会浐水北合于渭 【霸】
    浐水
水经注出南山大谷汤谷库谷北合荆谷水西北至光泰门合于灞
    沣水
水经注沣水出南山沣谷北流至长安县西北堰头元村周文王庙西合于渭
    镐水
按长安图本南山石鳖谷水至香积寺与坈河交为之交河西北入石巷口灌昆明池北入古镐京谓之镐水又北经滮池西北合于丰
    涝水
山海经鄠县南牛首山潦水出焉水经注涝水出涝谷鄠县北至涝店合于渭
    潏水
水经注出西义谷太一谷经樊川杜曲韦曲至下杜城为漕河北经三桥合于渭 【潏今名流一作泬】
    黑水
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水经注出南山黑水谷司竹监北合于渭
    甘水
水经注甘水出南山甘谷尚书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至甘河镇北合于渭
    福水
即交水也水经注曰上承樊川御宿诸水出咸宁县南山石壁谷南三十里与直谷水合亦名子午谷水
    库谷涧水
北流二十五里合采谷水下流入荆谷水号产水下流二十五里合霸水号霸水北流二里入渭
    采谷水
来自蓝田县界西北流三十里入咸宁县界二十里合采谷为产水北流四十里入霸水
    石门谷水
来自蓝田县北流一十里入县界合采谷水北流一十五里合库谷水为产水
    荆谷水
一名荆溪来自蓝田县至康村入咸宁县界西流流三十里出谷至平川合库谷采谷石门水为荆谷水一名产水两京道里记曰荆溪水名长水后秦姚兴避讳改焉
    义谷水
自咸宁县界由干佑县下流入山一百里至谷口西北流二十里合锡谷羊谷水入坑河西流一十五里入长安县界
    郊谷水
北流一十里合锡谷水自谷口北流一十里为坈河入长安县分界流三十里合丰水
    石鳖谷水
北流一十五里复西流一十里入长安县界
    漕水
由咸宁县界坑河分水约五里西流 【已上并属咸宁县】
    滮池水
出长安县西北二十里
    戏水
水经注曰源出骊山
    坈谷水
在县南二十七里自咸宁县界流经县五里合交水
    楩梓谷水
出南山北流合闺国渠又西北豹林谷水入焉又西北流至县东南三十里入交水
    豹林谷水
出南山北流三里有竹谷水自南来会又北流二里有子午谷水东来会自此以下亦谓之子午谷水图经豹林谷水子午谷水并合入郊河
    龙骡谷水
合郊河   太河谷水合郊河
    沣谷水
合沣河 【已上并属长安县】
    斜水
汉书出衙领山北至郿入渭水经曰出武功县西南衙领山北历斜谷过五丈原东原在县西十余里水出武功县亦谓之武功水诸葛亮表遣虎步监孟琰据武功水东司马懿因水出骑方人来攻琰营亮作车桥懿见桥毕成便引兵退
    褒水
汉书亦出衙领山至南郑入污
    武亭水
北自好畤县来至县南立节渡合渭水
    白水
本名雍水亦曰围川水西自扶风县界来至县合武亭水
    莫谷水
水经注曰莫谷水南经美阳县与中亭川水相合旧图经曰自奉天县界一十里流至县东北合武亭水十道志曰三畤原莫谷水南经武功县北
    雍水
十道志曰俗名白水亦曰围川水西北自扶风县界流入
    温泉水
出太一山其水沸涌如汤水经注杜彦达曰可治百病世清则疾愈世浊则无验其水下合溪流北注渭 【已上并属武功县】
    泠水
在临潼县东三十五里来自渭南县界亦曰百丈水水经注曰冷水出胏浮山历阴盘新丰两原之间北流注上渭
    阴盘城河水
在县东北一十四里出县北杨村社鱼池水在秦始陵东北五里周四里水经曰泉出丽山本导源北流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初造陵取土其地污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
    市谷水
在县东三十里流入渭 【已上并属临潼县】
    高观谷水
在鄠县东南三十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长安县界合丰水
    太平谷水
在县东南三十里阔七步深二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长安县界合丰水十道志曰一名林谷水即清水之上流也源出终南山
    檀谷水
十道志曰长乐渠之上流也源出县南终南山(檀谷)
    甘谷水
在县西南二十三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兴平县界合渭水
    耿谷水
在县西南三十里阔三步深一尺其底并碎砂石北流入兴平县界合渭水
    扈阳谷水
十道志曰一名扈水又名马腹陂水水经注曰扈水上承扈阳池 【已上并属鄠县】
    金谷水
出蓝田县西南终南山之金谷水经注曰水东北流注浐水又北流历蓝田川北注于霸
    刘谷水
一名泥水出县东南刘谷水经注曰水出蓝田山之东谷俗谓之刘谷西北与石门水合
    铜谷水
出县东铜谷水经注曰石门谷东有铜谷水合轻谷水西注泥水
    白马谷水
出县东白马谷南流经县南又西北流入霸水
    白牛谷水
出县西北句牛谷西南流入霸水
    围谷水
又有歧谷水出县西南歧谷南流入霸水
    狗枷东川水
出县西南终南山水经注曰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时有天狗来下有贼则狗吠之一堡无患故川得名焉又曰狗枷东川水出南山之石门谷次东有孟谷次东有大谷次东有雀谷次东有土门谷五水合而西北流历风凉原东为一大水入万年县界
    荆谷水
自白鹿原东流入咸阳县唐村界
    辋谷水
出南山辋谷北流入霸水
    蓝谷水
南自秦岭西流经蓝关蓝桥过王顺山下出蓝谷西北流入霸水
    倾谷水
自秦岭出南流入霸水
    采谷水
自秦岭出北流三十里入咸宁县界
    石门谷水
自秦岭出北流三十里入咸宁界
    库谷水
自南山出北流入咸阳界合浐水
    蓼子涧
在县南三里出南山西北流合辋谷水入霸水 【已上并属蓝田】
    五丈河
在栎阳西南今涸
    泎水
在干佑县东五里出咸宁界秦岭下流入金州洵阳县界
    薀水
在县西南七里出考山下流入泎河
    洵河水
在县西南一百里出咸宁县长安两县界秦岭下南流经县入金州洵阳县界 【已上属干祜县】
    酋水
出渭南县西南石楼山水经注曰酋水出倒兽山
    南緫五水
单流北注经秦步高宫东历新丰原东而北经步寿宫西又北入渭
    东阳谷水
出县东南广乡原北
    西阳谷水
出县东南广乡原北
    杜化谷水
出县西南
    零谷水
出县西 【已上属渭南县】
    芒水
水经注曰出南山芒谷径玉女房水侧山际有石室世谓之玉女房又北径县之竹圃中分为二水汉孺子诏翟义作乱于东霍鸿负倚盩厔芒竹师古曰芒竹师古曰芒竹在盩厔南界芒水之曲而多竹林也即今司竹园是其地矣芒音亡一水东北为枝一水北流注渭
    韩水
在县北三十里出终南山蒲涧北流二十五里入渭
    沙河水
在县东二里自彩南山北流经县界三十五里入渭
    曲河水
在县西五里其水乱泉水合之北流入渭
    田谷河水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出终南山下北流又黑水河水经注有田溪水疑是此 【已上属盩厔县】
    莫谷水
在县西五里自永寿县麻亭岭流经县三十里西南入武功县界 【已上属奉大县】
    漆水
自华原东北同官县界来经县一十五里南流入富平县界合沮水俗名石川水周大王去豳度漆踰梁山止歧下故诗曰自土漆沮又曰率西水浒至于歧下尚书曰导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澧又东会于泾又东过漆沮入于河孔安国曰漆沮一名洛水出冯翊北正义曰雍州漆水出扶风漆西沮则不知所出山海经曰泾渭合流三百里清浊不相杂东合漆沮水至漳湋入于河又曰榆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至于渭水经注曰渭水东过华阴县北洛水入焉阚骃以为漆沮之水
    沮水
自县西北邠州界来经县九十五里南流合漆水入富平县界石川河
    涧谷水
来自县西北孝义乡焦砦村南流七十里入三原县界
    浊谷河水
自县西北孝义乡大海村来经县四十五里南流入三原县界 【已上属华原县】
    泽多泉水
在富平县西一十三里永润乡温泉村东入薄台川三十里东南入漆沮河溉民田
    治谷河水
自县西北淳化县界来经嵯峨武康青龙等乡溉民田
    五龙谷水
水经注曰出云阳宫西南
    同官川水
在县北五十里自坊州宜君县界来经县南流入华原县界水注曰同官水出祋祤城东北而西南
    经同官川
谓之同官水
    雷平川水
在县西北五十里入同官川水
    乌埿河水
在县东二十五里入蒲城县界
    汉井泉水
在县东北三十里南合入乌埿川水
    大石盘水
川在县东北五十里马栏山北东流入坊州宜春县界 【已上属同官县】
  川谷
   川
    御宿川
在咸宁县西南四十里杨雄羽猎序曰武帝开上林东南至御宿川孟康注曰为储离宫别观禁御不得使人往来游观止宿其中故曰御宿川汉天利后传夏游御师古曰蓹宿苑在长安城南今之御宿川是也
    樊川
一名后宽川在咸宁县南三十五里十道志曰其地即杜陵之樊乡汉高祖至栎阳以将军樊哙灌废丘功最赐哙食邑于此故川
    东望川
在武功县东二十里
    北虏川
在富平县北五里
    薄台川
在富平县南五里
    □嘉川
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地里志□嘉川即浐川也
   谷
    义谷
在咸宁县东南八十里
    锡谷
在县东南六十里  羊谷在县东南六十里
    炭谷
在县南六十里   郊谷在县东南六十里
    竹谷
在县南六十里方舆记曰竹水俗谓之赤水出于媚谷
    石鳖谷
在县西南五十五里
    荆谷
在县南二十五里  【已上属咸宁县】
    坈儒谷
在临潼县西南五里秦始皇坈儒于骊山下故名坈儒乡
    倾谷
在蓝田县东五十里 同谷在倾谷之西
    倒回谷
在县东南五十里灞水上源出此谷谷内通商州洛南县界
    蓝谷
在县东南二十里  采谷在县西南三十里
    辋谷
在县西南二十里  石门谷在县西南四十里
    库谷
在县西南五十里谷有关 【已上属蓝田县】
    甘谷
在醴泉县西八十里 泥泉谷在县西北三十里
    石泉谷
在县西北六十里 波水谷在县北七十里
    承阳山雨水谷
在县西七十里
    豆卢谷
在县西北八十里 黑狗谷在县西北九十里
    巴谷
在县西北九十里
    白水谷
在县西北一百里 【已上属醴泉】
    黄狗谷
在渭南县南三十里
    良将谷
一名白堂谷在蒲城县东北三十里
    炭谷
在县西北二十里此谷出炭
    佛空谷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谷内有佛空院 【唐会昌五年废】
    白马谷
在县西北四十五里
    洛水谷
在县东五十里
    韦谷
在盩厔县西南三十里
    仓谷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底保谷
在县西南三十里
    故县谷
在县西二十五里 强弩谷在县西南二十五里
    西洛谷
在县南三十里  韩谷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黄谷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田谷在县东三十里
    牛贵谷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赤谷
在县东南三十五里 坛谷在东南三十七里
    洛谷
在县南三十里 【已上属盩厔县】
    清水谷
在华原县西三十五里石门乡十道志一名鬼谷
晋太康地记扶风池阳县有鬼谷先生所居今按此地即池阳之境又司马彪曰鬼谷在嵩山虞喜志林在陇关裴秀雍州记在池阳未知孰是
  泉渠
   泉
    马跑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 要册泉在县北八里
    下村泉
在县西北一十五里李村泉在县西北一十里 【已上属咸阳县】
    玉女泉
在兴平县东南  史家泉在县北杨妃家西
    板桥泉
在县西北一十七里深百尺流入白渠
    龙泉
亦名温泉又名姜子泉在县西一十七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
    泾龙泉
新泉相去十余步在县西一十七里周数十步
    马嵬泉
在县西二十里周数十步深百尺
    灵宝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旧图经曰汉帝时边韶得灵宝符于此泉后祈请有应因名之
    醴泉
在县东南二十里周数十步深不可测旧图经曰醴泉在扶风乡唐贞观十二年自然涌出其味如醴饮之疾愈 【已上属醴泉县】
    灥澄泉
在临潼县西南五里 【灥从缘切雨而泉出也】
    鸣犊泉
在县西北十里独孤村东西二泉相隔一里俗云东泉一牛犊没于泉底牛母悲鸣其犊西泉而出从号曰鸣犊泉
    温泉
在县南一百五十步骊山之西北雍州图曰温汤在新豊界温谷即温泉也三秦记曰骊山汤旧说以三牲祭乃得入可以去疾消病不尔即烂人肉俗云始皇与神女戏不以礼神女唾之则生疮始皇怖谢神女为出温泉而洗除后人因以为验汉武帝故事曰骊山汤初始皇砌石起宇至汉武又加修饰焉张衡赋序曰余适骊山观温泉浴神井嘉洪泽之普施十道志曰今按泉有三所其一处即皇堂石井周武帝天和四年大冢宰宇文护所造隋文帝开皇三年又修屋宇列树松栢千株余唐贞观十八年诏左屯卫大将军姜行本将作少匠阎立德营建宫殿御汤名汤泉宫太宗因幸制碑咸亨二年名温泉宫天保六载改为华清宫骊山上下益治汤井为池台殿环列山谷明皇岁幸焉又筑会昌城即于汤所置百司及公卿邸第焉华清宫北向正门曰津阳门东面曰开阳门西面曰望京门南面曰昭阳门津阳门之东曰瑶光楼其南曰飞霜殿御汤九龙殿在飞霜楼之南亦名莲花汤 【明皇杂录曰玄宗幸华清宫新广汤制作宏丽安禄山于范阳以白鱼为鱼龙  几鴈仍以石梁及石莲花以献雕镂巧妙殆非人功上大悦命陈汤中仍以石梁横亘汤上而莲花纔出于水际上因幸华清宫至其所解衣将入而鱼龙  几鴈皆若奋鳞夆翼状欲飞动上甚恐遽命撤去而莲花今犹存焉又曰宫内除供奉两汤外而内外更有汤十六所长汤每赐诸嫔御其修广与诸汤不俟次西曰太子汤又次西少阳汤又次西曰尚食汤又次西宜春汤又次西长汤十六所今唯太子少阳二汤存焉】 玉女殿 【今名星辰汤南有玉女殿北有虚阁阁下即汤泉二玉石瓮汤所出也】 七圣殿 【在宫中】 宜春亭重明阁长生殿集灵台朝元阁老君殿锺楼明珠殿笋殿观风楼闘鸡殿按歌台球场连理木饮鹿槽丹霞泉羯鼓楼禄山乱后天子罕复游幸唐末遂皆圯废晋天福中改为灵泉观赐道士居之 【已上属临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