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边长安志

    保寿寺
酉阳杂俎曰翊善坊保寿寺本高力士宅天九载舍为寺初钊重成力士设齐庆之举朝必至一已百十有规其意连已二十杵经藏阁规构危巧二荅火朱授十余斛河阳从事李琢性好奇古与僧善甞俱至此寺官库中旧物忽于破美中得物如被幅裂污坌竹而陈起琢余视之乃尽也因以卌县 三及兼三十从之令家人装治大十余夫方于常符公之云方知张宣所又石乔 也玄宗赐力士因留寺中后为辈尽人宗牧言于左军方有小便领军卒二十人至宅宣勑取之即日进入文宗好古见之大悦命张于云韶院
    章敬寺
大历元年作章敬寺于长安之东门緫四千一百三十余间四十八院内侍鱼朝恩请以通化门外庄为章敬皇后立寺故以章敬为名代宗实录曰是庄连城对郭林沼台榭形胜第一朝恩初以恩赐得之及是造寺穷极壮丽以为城市材木不足充费乃奏坏曲江亭馆华清宫观风楼及百司行廨并将相没官宅给其用焉土木之役仅逾万亿会要曰因坼哥舒翰宅及曲江百司堂室及华清宫之观风楼造焉
    报圣寺
在兴宁坊东观奏记宣宗出内藏缗帛建大中报圣寺奉宪皇圣容曰介福殿又以休憇之所为虔思殿由复道出造于寺
    兴福寺
在修德坊本右领军大将军彭国公王君廓宅贞 八年太宗为太穆皇后追福立为弘福寺神龙中改     北有果园复有方花池二所太宗时广召天下名僧居之沙门玄奘于西域回居此寺西北禅院翻谭寺内有碑面文贺兰敏之写金刚经阴之寺僧怀仁集王羲之写太宗圣教序及高宗述圣记为时所重政要元和十二年诏筑夹城自云韶门过芳林门西至修德坊以通兴福佛寺
    大荐福寺
在开化坊寺院半以东隋炀帝在藩旧宅武德中赐尚书左仆射萧瑀而为园后瑀子锐尚襄城公主诏别营主第主辞以姑妇异居有乖礼则因固陈请乃取园地充主第又辞公主棨戟不欲异门乃并施瑀之院门襄城薨后官市为英主宅文明元年高宗崩后百日立为大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天授元年改为荐福寺中宗即位大加营饰自神龙以后翻译佛经并于此寺寺东院有放生池周二百余步传云即汉代洚池陂也南至浮图院门北开正与寺门隔街相对景龙中官人率钱所立
    楚国寺
在进昌坊本隋兴道寺之池大业七年废高祖起义并州第五子智云在京为隋留守阴世师等所害后追封为楚哀王因此立寺水竹幽静类于慈恩酉阳杂俎曰寺内楚哀王身金铜像哀王绣袄半袖犹在长庆中赐织成双凤夹黄袄子镇在寺中门内有放生池太和中赐白氎黄胯衫
    招福寺
在崇义坊干封二年睿宗在藩立本随正觉寺寺南北门额并睿宗所题酉阳杂俎田正觉寺国初毁之以其地立第赐诸王睿宗在藩居之干封二年移长宁公主佛堂重建此寺长安二年内出等身金铜像一铺并九部乐南北门额上与歧薛二王亲送至寺彩乘象舆羽卫四合街中余香数日不散景龙二年诏寺中别建圣容院是睿宗在青宫真容也先天二年勑出内库钱二千万巧匠一千人重修之寺在崇义坊
    资圣寺
在崇仁坊本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宅龙朔三年为文德皇后追福立为尼寺咸亨四年改为僧寺长安三年七月火焚之灰中得经数部不损一字百姓施舍数日之间所获巨万遂营造如故寺额申州剌史殷仲容所题楷法端妙京邑所称酉阳杂俎曰凈土院门外相传吴生一夕秉烛醉尽就中戟手视之恶骇院门里卢棱伽画卢常学吴势吴亦传以手诀乃画揔持三门寺方半吴大赏之谓人曰棱伽不得心诀用思大苦其能久乎果画毕而卒
    光宅寺
在光宅坊仪凤二年望气者言此坊有异气勑令掘得石函函内有佛舍利骨万余粒遂立光宅寺武太后始置七宝台因改寺额焉酉阳杂俎曰宝台甚显登之四极眼界其上层窓下尉迟画下层窓下吴道玄画皆非其得意也丞相韦处厚自居内庭至相位每归辄至此塔焚香瞻礼普贤堂本天后梳洗堂
    净域寺
在宣阳坊西南隅隋文帝开皇五年立恭帝禅位止于此寺薨焉酉阳杂俎曰本太穆皇后宅寺僧云三阶院门外是神尧皇帝射孔雀处佛殿内西座蕃神甚古质贞元已前西蕃两度盟皆载此神立于坛而誓相传当时颇有灵按此寺兴造与韦述记不同
    崇济寺
在昭国坊西南隅本隋慈恩寺开皇三年鲁郡夫人孙氏所立贞观二十三年以尼寺与慈恩僧寺相近而胜业坊甘露尼寺又比于崇济僧寺勑换所居焉本弘字神龙中改酉阳杂俎曰寺内有天后织成蛟龙被袄子及绣衣六事
    玄法寺
在安邑坊街之北本隋礼部尚书张颖宅开皇六年立为寺酉阳杂俎曰安邑坊玄法寺者本里人张颖宅颖甞供飬一僧僧念法华经为业积十余年张门人赞僧通其侍婢因以佗事杀之僧死后阖宅尝闻经声不绝张寻知其冤惭悔不及因舍宅为寺
    宝应寺
在道政坊代宗实录与会要曰本王缙宅缙为相溺于释教妻李氏实妾也大历四年以疾请舍宅为寺代宗嘉之锡以题号每有节度使至辄讽令出钱助之酉阳杂俎曰韩干蓝田人少时常为酒家送酒王右丞兄弟未遇每贳酒漫游干甞微债于王家戏画地为人马右丞精思丹青奇其意趣乃岁与钱二万令软画十余年今寺中释梵天女悉齐公妓小小等写真也寺弥勒殿即齐公寝堂
    青龙寺
在新昌坊本隋灵感寺开皇二年立文帝移都徙掘城中陵墓葬之郊野因置此寺故以灵感为名至武德四年废龙朔二年城阳公主复奏立为观音寺初公主疾甚有苏州僧法朗诵观音经乞愿得愈因名焉景云二年改为青龙寺北枕高原南望爽垲为登眺之美
    静法寺
在延康坊东南隅隋开皇十年左武侯大将军陈国公窦抗所立寺门坼抗宅棨戟门所造西院有木浮图抗第琎为母成安公主建重迭绮丽崇一百五十尺皆伐抗园梨木充用其园木西魏大统寺周武帝废佛教以其寺赐抗为宅焉
    云经寺
在怀远坊东南隅本名光明寺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法经所立时有延兴寺僧昙延因隋文赐以蜡烛自然发焰隋文奇之将改所住寺为光明寺昙延请更立寺以广其教时此寺未制名因以明焉武太后初幸此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为大云经寺遂令天下每州置一大云经寺此寺当中宝阁崇百尺时人谓之七宝台寺内有二浮图东西相值东浮图之北佛塔号三绝塔隋文帝所立塔内有郑法轮田僧亮杨契丹画迹及巧工韩伯通塑作佛像故以三绝为名
    緫持寺
在永阳坊隋大业七年炀帝为文帝所立初名大禅定寺寺内制度与庄严寺正同武德元年改为緫持寺庄严緫持即隋文献后宫中之号也寺中常贡梨花蜜景龙文馆记曰隋主自立法号称緫持呼萧后为庄严因以名寺
    菩提寺
在南平康坊隋开皇二年陇西公李敬道及僧惠英所奏立寺酉阳杂俎曰寺之制度锺楼在东惟此寺缘李右座宅在东故建钟楼于西寺内有郭令玳瑁鞭及郭王夫人七宝帐大中六年改为保唐寺 令
    开元寺
在府城草场街北景风街南中有大殿乃祝圣万寿戒坛后殿乃开元皇帝御容兵后仅存北三门戒坛御容等殿其余堂殿并南三门皆摧毁至元辛卯琼公讲主重建南三门其山亭青龙兴国定光隆兴寿圣泗州皆开元房廊院也
    福昌宝塔院
在其东三门面西其中觉皇大殿后法堂壁贤僧正画上悬祗应待诏画福昌宝塔牌额次后五教三乘甚深法藏东西观音大悲尽平阳贾家雕造皆巧绝一时兵后唯此院完全
    太平兴国寺
在府城九耀街宋太平兴国年建寺摧颓俗呼九耀寺
    香城寺
在本府草场街乃宋善感禅院内有经藏
大元甲辰岁八月火灾焚毁止存大悲殿东殿前三门金刚乃汾州刘名塑尚存宋驸马王诜题诗不到香城二十年长松怪柏忆森然身留绛阙乡关杳千里唯将梦寝传
    卧龙寺
在本府草场街宋龙泉院也前三门乃汾州刘所塑善神严毅号为奇绝
    安众禅院
在本府掖庭街本寇莱公花圃熙熙亭后舍为寺中有莱公祠堂前立诗刻俗呼西禅院
    崇圣禅院
在府城水池街中有毗卢阁上有吴说书十方崇圣院额兵后湮没俗呼经塔寺
    香严禅院
在水池街宋时修建正殿龙岩任询君谋所书香严禅寺牌尚在
    广教禅寺
在指挥西街宋时修造旧有大钟经楼规置甚大置辛卯兵火焚尽
    天宁寺
在指挥东街北亦是大寺中有李商隐三教赞僧梦英篆书碑犹存
    庆寿寺
在蓬莱坊街西殿堂幸存
    资圣院
在景风街南旧名兴国院金国改资圣院
    仁王院
在景风街北乃荐福寺下院中有临坛大戒荐福寺德律师碑唐韩择水八分书史惟则篆额碑尚存
    开福寺
在含光街西宋日创建至元十年僧统王公重修
    杜光寺
在城南杜光村俗呼为杜光寺本唐义善寺贞观十九年建盖杜顺禅师所生之地顺解华严经着法界观居华严寺证圆寂大师坐化肉身连环灵骨葬樊川华严塔至今呼樊川为华严川长兴中王仁裕题诗曰上尔高僧更不疑梦乘龙驾落沉辉寒暄晕映瑠璃殿晓夜摧残毳衲衣金体几生传有漏玉容三界自无非莓苔满院人稀到松畔香台野鹤飞
    香积寺
城南记张注曰乃唐永隆二年建石像尚多大平兴国三年改为开利寺交水在香积寺之西南旧有香积堰水入城中泚赋之乱坏龙首香积二堰以次其流龙首复流香积堰废中有万回塔砖中裂据记沙门玄奘甞游西竺有寺空一室问其人是僧方生中国其号万回盖自此而往者万回矣万回言语悲喜不甞如狂者所为多异高宗延之禁中中宗号之玄通大居士封法灵公玄宗为营居室于醴泉里后追赠司徒封号国公开元二十五年万回弟子妙门还源建塔立碑
    澄襟院
城南记唐左街僧录遍觉大师智慧轮之院也在万年县孙村殿前后庭中有凌霄花八栢树引北嵓泉架竹落庭注石盆茔澈可挹使人不觉忘虑
    华严寺
在樊川孙村之西有华严塔有东阁为登眺游胜之所张茂巾诗曰迢迢云外寺飞阁倚晴空秋静门常闭苔深路不通寒山千里翠霜木万家红谁问林居士幽窓生暮风孟郊登华严寺楼望南山赠林校书兄弟诗有青莲三居士画景实真同
    兴教寺
樊川兴教寺緫章三年建有玄装慈思西明三塔三藏差高蒲人胡子金诗曰白塔月移山字影青松风唱海潮音
    龙泉寺
城南记龙泉寺直玉案之北孟郊诗云鸟飞不到处僧房绕山巅龙在水常碧雨开山更鲜步出白日上坐依清溪边地硗松桂短及险道途偏晚磬送归客数声落遥天今龙池二塔尚在
    三像寺
张注曰三像寺开元建倚北原高数百尺寺依坡刻三大像故曰三像寺贞顺皇后墓在彼为守坟寺姚嗣宗题诗曰朝游南山南暮宿北冈北安心虎豹穴垂耳龙蛇谷稻铺韦曲碧木锁樊川黑行尽大和乡似得非所得
    圆光寺
辨疑志曰长安城南六十里终南山入谷五里有惠炬寺缘崖侧上山一十八里至峯谓之灵应台台上置塔塔中观音铁像是六军散将安太清铸造应台并下院九处并在终南山上俗呼为南五台
    翠微寺
本唐太和宫贞观二十一年改翠微宫后废元和中改为翠微寺诗云翠微寺本翠微宫楼阁亭台几十重天子不来僧又去樵夫时倒一株松
    百塔兴教禅院
在长安城南御宿川楩梓谷口本唐信行禅师塔院唐大历二年连慕信行者皆窆于信行塔之左右谓之百塔
    草堂禅寺
长安志在御宿川圭峯下本姚兴草堂逍遥园鸠摩罗什译经是园什死焚之其舌不坏塔今存焉其徒僧肇着肇论唐圭峯禅师于此着禅源诸诠
    重云禅寺
在御宿川圭峯直北本五代王彦超舍宅为寺
    灵感寺
在长安县御宿川澧河东岸江留村唐宣律师修行持律处有凈土坛开四门八牎景龙中建殿阁皆存宋改为大宁寺
    三会寺
长安志云在长安县宫张村中有苍颉造字台景龙中中宗幸其寺有诗群臣唱和
    石瓮寺
南京道记云本福严寺在骊山华清宫东半山下有石瓮谷故名之开元中造华清宫余材修缮佛殿中有玉石像幽州所进精巧无比叩之如磬余像皆杨惠之所塑脱空像皆元伽儿制能妙纤丽旷刼无俦红楼在佛殿之西嵓下临绝壁楼中有玄宗题诗真草八分每体一篇有王维画山水两壁
    保庆寺
在万年县北通政坊唐景龙中建值五代焚毁尽唯舍利塔岿然独存中统改元僧录忠公率其徒重修不数年殿堂廊廉塔之缠腰焕然再新
    法寿尼寺
在开化坊隋开皇六年立
    资敬尼寺
在永乐坊内横街之北隋开皇三年大保薛国公长孙览为其父立
    崇敬尼寺
在靖安坊西南隅本僧寺隋文帝所立大业中废龙朔二年高宗为长女定安公主薨后改立为尼寺
    修慈尼寺
在胜业坊街北之西本弘济僧寺隋开皇七年立贞观二十年以与甘露尼寺相近初自昭国坊换(居之)
    甘露尼寺
同上隋开皇五年立
    法云尼寺
在宣平坊西南隅隋开皇三年太傅郑国公韦孝宽所立初名法轮寺睿宗升储改法云寺景龙二年韦庶人改翊圣寺景云元年复旧
    龙华尼寺
在升道坊西北隅高宗立寻废景龙二年复置
    法界尼寺
在丰乐坊西南隅隋文献皇后为尼华晖令容所立有连阶只浮图各崇一百三十尺
    资善尼寺
在安业坊西南隅隋兰陵公主舍宅立
    济度尼寺
在安业坊东南隅隋太师申国公李穆之别宅穆妻元氏立为修善僧寺其济度尼寺本在崇德坊永徽中置宫乃徙于此其额太子少詹事殷令名所题
    兴圣尼寺
在通义坊西南隅高祖龙潜旧宅武德元年以为通义宫贞观元年立为寺
    万善尼寺
在休祥坊东南隅本在故城中周宣帝大象二年置开皇二年移于此尽度周氏皇后嫔御以下千余人为尼以处之
    乐善尼寺
在金城坊街南之东本命舍卫寺隋开皇六年尉迟回孙大师为其祖所立景龙元年改为温国寺二年又改为乐善寺
   观
    大清宫
在太宁坊礼阁新仪曰开元二十九年始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依道法醮天宝元年正月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玄元皇帝降见于丹凤门之通衢以天下太平圣寿无疆之言传于玄宗仍告赐灵符尹喜之故宅上遣使就桃林县函谷关令尹台西得之于是置庙于大宁坊东都于积善坊九月改庙为太上玄元皇帝宫二年正月加号大圣祖三月勑西京改为太清宫东都为太微宫诸州为紫极宫十二载二月加号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每岁四时及腊修朝献之礼初建庙取太白山白石为真像衮冕之服当扆南向玄宗肃宗真容侍立于左右皆朱衣朝服宫垣之内连接松竹以像仙居殿十二间四柱前后各两阶东西各侧街一其宫正门曰琼华东门曰九灵西门曰三清御斋院在宫之东公卿斋院在宫之西道士杂居其间天宝五载诏刻石为李林甫陈希烈像列侍于圣容之侧林甫犯事又刻杨国忠之形而磨瘗林甫之石及希烈国忠败又尽毁之八载立文宣王像与四真人列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