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乾隆本

  石台山 在宾贤里。其峰曰松石。又西北有龙台山,宋绍兴间,白昼雷雨晦冥,有龙爪树飞腾而出,因名龙台。西有金鸡山,以形似名,中有白鹿洞。宋蒋之奇《松石峰》诗:“晚向津亭泊画船,忽闻佳处在云烟。松根化作千年石,山寺蒸为一涧泉。祖意共看亭下柏,禅交同结社中莲。明朝舆笋还跻岭,聊借僧房一觉眠。”
  南 山 在宾贤里,县南里许。山势回环,宋孝子邹异庐墓山下,有甘露芝草之瑞。其西曰登高山,有九日轩。详《古迹》。前有鳌峰,其势昂伏,以形若鳌,又名鳌头山,邑案山也。山南五峰并峙,曰五马山;三峰并峙,曰三峰山。
  岱边山 在崇邱里,县西南二十里,一名大边。左有巨石,高十余丈,状如龟。右有石如麟,曰麟石,有泉清冽,旱祷辄应。有岭,曰泻水岭,曰吴宰岭。宋知县吴节家其下,故名。
  龙门山 在信德里。《闽书》:“一名半占山。傍曰戏崎山,曰翁山。左右有龙门二井:一方,一圆。下曰阜山。”
  牛垅山 在四都嵩平里。傍曰嵩山,曰三山,曰屏风山。峰曰鳌鼻峰,曰秀峰,曰豸峰。
  郎官山 在泉元里。山极高,达于石尤岭,以通福清。
  七岩山 在五都。与屏风诸山相接,环罗如城,俗名罗城。有巨石七,覆其颠,错落若南斗。有双涧流石窦中,声若笙竽。元吴海《七岩山》诗:“连山如波涛,高峰荡云日。崒然孤杓耸,其势孰可匹?危攀将欲飞,俯瞰觉自失。罗田几聚落,端坐见纤悉。南延川源深,北望海水出。处高视益远,缩地岂有术。天寒霜雪交,收获事已毕。仍年蝗旱余,民物尽萧瑟。遘兹得非幸,惆怅宁具述。”又诗:“罗田众山中,七岩独高秀。经营将半载,宿愿始得副。缘云攀鸟道,十步九乔亢虚亢。刚飚从北来,岩谷尽号口敫。促步赴层巅,依石避野烧。郁然烟焰交,炎欠若雷电绕。其势吁可畏,僮仆尽惊走。须臾得小息,方觉性命有。列坐咸自庆,口舀胾酌大斗。阴阳却变化,霏雨垂白昼。痴云迷海屿,昏雾失林薮。归途畏虎迹,惨惨暝色厚。幽怀莫能写,追次宜自咎。述此成短章,聊用记邂逅。”
  溪湄山 在五都罗田山。有十美:曰幞头石,曰笔架山,曰宝山云,曰珠湖月,珠湖在绝顶,广袤五亩,冬夏不竭。有人得蚌,剖之有珠。曰文笔峰,曰石涧泉,曰龙津钓,曰马岭樵,曰南阳耕,曰西□牧。
  石牛山 在昆繇里。中有月窟池,傍曰瓢窟山,有潭,四时不竭。曰天马山,有槐峰,狮[HT5,6”SS]□。曰白岩山,有白云洞。曰岚乾山,有桃源洞、三台石、石船。又有西峰。明陈文沛《瓢窟山》诗:“石闼层层似蹑阶,薜萝深处半封苔。松蟠古洞千章合,泉沁平池一鉴开。几度云雷龙化去,数湾苍翠鹤归来。振衣直向江头立,海国茫茫绝点埃。”
  柏 山 在昆繇里。山多柏,故名。有钓鳌石,洞曰归愚,潭曰搏纱、曰破石。昔有女汲水,为蛟所吞。忽雷击石破蛟死,而女尸见,故名。宋苏舜元《钓鳌石》诗:“未穷双佛刹,先到一渔家。山雨已残叶,溪风犹落花。汲泉沙脉动,敲火石痕斜。应是任公子,竹间曾煮茶。”
  芝 山 在县东永胜里。其间有二潭焉,曰白龙,曰祥云。相传有二龙从演江起,白者归山阳,为白龙潭,黑者归山阴,为祥云潭。尝有人于潭侧获卵,壳大如斗,五色玄黄。
  筹峰山 在县东北方安里。一名龙峰,一名筹岩,中有德成岩,为唐林慎思读书处。详《第宅园亭》。西为晦翁岩。在二岩间者,曰中岩,后有石洞,可容数十人。南为介石岩,有石洞,又有虎洞。明王恭《筹岩》诗:“筹峰迢递出高林,苔径苍苍洞穴阴。独树断云孤鸟下,乱山残日一蝉吟。双溪鹿过泉应碧,丈室僧归月又深。几度欲携招隐兴,萝花开处息尘心。”
  雁 山 在大宏里。山形如飞雁,上有御风台,下临严湖,湖中小阜,曰蟹山,对峙曰鸿山,傍曰六奇山。六奇者:曰牛山,曰马水,曰龙湾,曰虎潭,曰都官渡,曰搢笏石。有潭曰石鼓,水淡,潮不能杂。又有金峰,状若金星之拱。
  太常山 在永胜里雁峰北,即大斛山。左按筹岩,右连石首,山之阳有风门岭,风籁不绝。其阴曰浮崎岭,有三十六湾。明王恭《望太常峰》诗:“雁山青翠里,遥见太常峰。胜概无期到,幽人何处逢。仙源云缥缈,祗苑树蒙茸。兴尽独归去,空林闻暮钟。”
  屏 山 在县东南同荣里。高与天池埒,有五鲤石。麓曰豸山,以形如豸也。有石门,可息百人,下有石如船。下为三溪,秀丽特甚。迤西为莲花山,山皆叠石,若菡萏初开也。
  阮 山 在八都。傍曰鼎峰山。界永福、闽清二县。又有福兴岩、桃坑山,在九都。
  龙泉山 在县东南崇德里。中有五峰:曰卧牛,曰仙冠,曰品石,曰云梯,曰莲花,故又名五峰山。顶有巨石,峭立数仞。山麓有朱子题字。详《碑碣》。又有中丞石。南连福湖山,有狮子峰,梯云石,傍曰石马山。
  董峰山 在县东南建贤里,旧名福山。《郡国志》:“上有神人披发裸身,见者获福。”中有董岩,相传汉仙人董奉居之。西曰蛤山,山总一石。傍有赤屿,蛤屿。曰定山,有巨石如龟,曰龟峰。岩曰清公岩,有葫芦洞,深不知其底。东曰三司塘,有铁石,一名魁石,屹立海滨,巉峭耸拔,状似魁星。有石床仙迹,又有止潮石、乌字石。宋韩常卿《董奉山》诗:“丹灶棋枰去不收,未知踪迹为谁留。烟霞空扫樵人径,松桧重阴古寺楼。怪木化龙雷雨后,碧波涵月镜潭秋。辽东望断无归鹤,山自嵯峨水自流。”明林鸿《董峰山》诗:“吾尝慕康乐,爱入名山游。名山不易得,何必谈瀛洲。董峰高峨峨,仙子居上头。白鹤去不返,黄茅翳丹邱。下接渤澥流,上接白云浮。阴壁耀海日,寒枝挂弥猴。幽寻岂不远,逸兴随去留。仙人未可期,空山春复秋。”陈亮《游龟峰》诗:“畴昔过兹乡,驻马望龟石。磋跎两鬓华,始作登临客。是时冬向深,气侯未萧瑟。追随得良朋,周览访奇迹。浮云散轻阴,霁日见海色。千岩含暮景,湖影浸空碧。郊原分绮错,左右罗第宅。向来多贤豪,声誉何籍籍。良辰作佳游,此地几登历。我来一感慨,俯今视非昔。落日松风生,迟回景将夕。”
  福州里山 在十一都。有聚星岩、燕岩。又纱帽山,在十二都。
  柯林山 在县东永胜里。又有鹤山,三峰并峙,曰豹头,曰大马,曰翠微。中有白龙潭、瀑布泉。又有紫薇峰,与翠微相对。下有鲤鱼墩,首向泉,有承流之状。有洞曰云洞。岭曰鹤岭、孝义岭。明高棅《紫薇峰歌送刘大之京》诗:“六平西倚大海边,乔柯东与三神连。回岩沓嶂去不息,攒青飞翠来眼前。紫薇秀出霄汉中,孤峰戍削金芙蓉。幽崖朝光积阴雨,暗谷夜气生长虹。旁有翠微高不立,双飞文笔出晴空。四时仙风长瑶草,六月古雪鸣寒松。片云常遮白石涧,万籁次度珠林钟。登高壮观大海东,扶桑树色明方蓬。洪涛万里浩无极,奔溪百折来相通。紫薇之山人,深居紫薇里,闲看山色清我心,高卧白云扶不起,昨日凌风顶上行,千林树色带离情。遥见山阳开祖道,友觞共饯刘公荣。眷此斗酒别,惆怅金陵道。人言帝乡乐,胜似长安好。出门西笑岐路分,三山回望紫薇云,高歌一曲各分手,惟有青山长送君。”
  龟 山 去柯林十里。山有白龙岩、石人峰。山石皆黑,一石独白,如人立。有狮子石,又有莲花峰。山下有白云溪。
  双髻峰 在弦歌里。绝顶两石并峙如髻,亦名屏山。傍一山特耸,曰文笔,又曰鸿山,其峰曰冠屿,突起田中,巍然高数丈。又有时思岩,倒入门内,广阔空洞。东曰御笏山,有二石曲如笏。今存其一。曰鼓角山,曰鹤峰,曰龙角峰。
  牛 山 在弦歌里。傍为斜头山,为牛岭。又有蓝田山,在十六都。五云山,在十七都。傍为仙山,上有仙人迹、七星井。又为冠峰山,为圣娘山。在广石澳为魁岭峰,为鳌顶峰,为龙翔峰,对峙有豹变岩。又有卓岭、登贤岭、榕岭。宋时,夹道皆榕,又名沙岭。
  壶井山 在崇化里。井在山陲,状如壶,潮至则咸,潮退复淡。上有岩石耸峻,俯临沧海,名百丈岩。又有笏石、鲤鱼石、鼓石、王母台、莲花峰、浴鸦池诸胜。又有一石,击之如磬,曰响石。明高棅《游壶井记》:“壶山,乐邑之极处也。当邑之东为大海,山倚海滨,涌出空波,远视若青螺。予生四十有六年,每闻兹山多奇产,海物错出,居民鲜少,皆逐逐于舟车鱼盐之末,未尝有显者闻。窃意其幽闲寂寞之滨,间必有精神聚处,独无能发其秘者,岂天设而地藏,未见遭其人乎?洪武乙亥,余叔氏张伯清读书山中,屡要余以剡棹之期。莫秋十日,余访旧屿,南去壶山,只隔一水。越五日既望,宗人翼宇中行者,好文士也,资舟载酒,领余来游。时樵川朱以义亦与焉,东鲁生冯王与[HT6SS]扶病偕行。有友十人,自塘头发舟,值风潮不便,泊棹于洽屿,携酒登岸,展酌于天妃祠。下临大江,望壶山若在几席,天风飘荡,浪花飞舞,舟子吹洞箫,歌水调,余亦倚歌而和之,诸客从而赓歌互答,举觞劝酬,剧饮无筭,不知身在人间乐也。斯须风恬汐退,沙洲斥望若千里,舟人渔榜出没于其间。余情益肆,遂扶醉跣行泥淖中,可一里,以抵壶山。东鲁生病不能从,寄留于野人家,余客亦稍稍引归,从余者五人焉。于是履巉岩,披蓁莽,造张叔读书处,诸生出与成礼。中行复洗盏樽,饮于鳌峰石上,以观大海。时日已夕,轻云翳空,月影微霁。由鳌峰左行,周山之一遭,下临江岸,观所谓壶公井者。井有二泉,出石罅间,味皆清冽,居人咸饮之,俗呼为壶井山。是夜,张叔复置酒于主人馆,余亦不胜杯矣!相与枕藉而卧。及觉,鸡已咿喔。余赋近体诗以寓兴,迟明返于洽屿之野人家。东鲁生亦赋诗二篇见赠,因留共饭。然后,由洽屿步归于屿南。东鲁生曰:‘今日之游,无让古昔,龙门子既首倡,诸人不可无继。’余惭向之辞不逮兴。未足以张斯游之大,乃作而曰:‘游哉,游哉,无徒游者哉?彼昔人之穷搜远览,赋景兴怀,如郎官、氵美陂、洞庭、赤壁之雄者,曾几何人?况吾侪衣冠文翰,遭际清朝,而得寄兴江山,忘情轩冕,如斯乐者,又几何时?不有合作,劖岩而记之,岂直贻笑于山灵,亦何以庆兹山之有遭矣。遂以孟浩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之句分韵,余探得‘共’字诗成,再撰次以为记。”
  灵峰山 在良田里,县东南五十里而遥。山多灵胜,上有石洞,曰归云洞。里人有见龙乘云而归者,故又名龙龛山。有水乐堂,曾公岩、香炉峰、狮子石、半月池、品字池、佛祖岩、罗汉台诸胜。绝顶有望海亭。一曰天池山,上有石池,大旱不涸。西曰凤凰山。唐黄滔诗:“系马松间不忍归,数巡香茗一枰棋。拟登绝顶留人宿,犹待沧溟月满时。”宋蒋之奇《望海亭歌》:“我来灵峰望沧海,夜半起坐望海亭。沉沉水面正阴黑,六龙衔日犹未平。须臾阳谷光气发,五色变怪不可名。洪涛汹涌九鼎沸,蛟蜃伏匿鱼龙惊。金鸦腾署若木末,烟消雾散天下明。狂风喧豗簸巨浪,犹似百面雷鼓鸣。崩腾荡沃倾五岳,鳞鬣磨碎鲸与鹏。[HT6,7”SS]山曹峨忽骇陵谷变,雪山千仞天际横。飘飘番船随上下,出没仅若水上萍。忽然风霁万籁息,金斗熨贴一练平。碧波湛湛千万顷,参错岛屿如杯罂。三江五湖亦甚大,视此乃类蹄中泓。琉球佛齐日本国,隐隐微见烟林青。三山历历亦可数,突兀下有鳌头撑。惜哉秦王不到此,劳心徒欲求长生。我虽流落江海上,独此寄寓亦可矜。行当结茅炼金液,以待九转灵丹成。仙飞羽化会有日,直跨三岛梯青冥。他年故人或相问,请来访我于蓬瀛。”
  御国山 在千零里。其山蹲峙海滨,高出云表,又名卫国,俗呼牛首。贡彝望此,以识海道。傍有老翁山,曰鼎山,曰西脊山,后曰竹山,南曰旗山。麓为宝鹊山,有大石方围三十余丈,中叠两石,上覆一石,曰叠石岩,凭虚高耸,穹窿骇目。
  越王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从化里。高一里,周围三十一里。《闽中记》:“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战不利,子孙徙居之,故名。”北曰西石岩,傍曰万寿山,曰灵山。有岭,曰古烂,曰从龙。
  炉峰山 在方乐里。形若香炉,一名炉烟山。有鹳石、飞来石。又有周山,傍有桃花洞。
  苒盛山 在二十三都。怪石鳞叠,外滨大海,为省会之障。有隐豹岩,屈曲而入,中极平旷。东曰棋山,顶有石台,相传仙人奕棋于此,至今台傍荆棘不生。又东北际海,曰广石,有越王禁石在海际,周围十余丈,产紫菜,闽王审知时,禁民私取。互见《古迹》。宋董渊《棋山》诗:“风际有云多世态,海中无底是人心。可堪更问棋山话,一局闲争古到今。”
  海 在县北五里。又县东南、东北境皆滨海,山港澳屿回环为险。详见《海防》。
  马头江 在县城西北半里。自闽县流入境,江面益阔。又东北与大海相接,波涛震撼,舟载常虞风潮之阻。
  太平港 旧名吴航头,在县西北,入马头江。《方舆纪要》:“相传吴王濞造船处。似误。盖吴越遣兵入闽,尝泊舟至此也。明永乐中,太监郑和由此入海,改曰太平港。”
  梅花江 在县东北五十里。明有梅花千户所。又曰梅江,亦曰梅花澳。详《海防》。明王莽《梅江》诗:“君不见梅江浩荡连沧海,积水不极涵空青。未明先带扶桑日,入夜倒浸银河星。澄波万顷秋无尽,漠漠遥光海天迥。岛屿千家烟火深,军城百雉妖氛寝。渔笛吹残夜落梅,空江长见旧潮回。珠潭露下渔风起,鲛室云归蚌月来。仙源香雾浮花岛,海色空蒙望中好。元圃沧洲路不通,清水黄尘梦难到。大海东流自古今,人言此水直千金。兴来濯足稀同调,惟有樵人同此心。樵人一旦分携去,手持荆璧登云路。望望仙舟不可留,沧波日夕惊离思。”明高棅《梅江谣》:“梅江之水千丈深,人言此水直千金。千金未必称人意,我爱梅月清烦襟。青山故人如白鸥,招邀待我黄沙头。采秀探奇入灵境,上攀龙峰最绝顶。龙峰绝顶窥蓬瀛,登高望远形神清。大江茫茫鸿溟涨,元气浩浩无虚盈。飞涛一发雪花白,遥山数点琉球青。欹航侧柁凌空阔,历乱中流棹歌发。居人云水弄生涯,撒网抛纶到穷发。”谢杰《奉使册封发梅花江》诗:“仙崎渡口水飞楼,十丈青莲太乙舟。风笛数声江阁暮,梅花五月海门秋。天高北极星辰转,地坼南溟日夜浮。此去若过乌鹊渚,好将消息问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