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乾隆本

  塔 岭 在水口北。
  摸天岭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迂回峻绝,南滨大江,繇陆路趋延津者,道出于此。石磴崎岖,最为艰险。
  醴酬山 在县南保安里,邑之案山也。俗传山下有泉,味如醴,可以致酬,故名。
  仙亭山 在保安里。上有醴泉道院。元时,项道人居此,得仙术,因以名山。里中又有古城山、花山。
  月 山 在仙亭山之南。形如半月,因名。明高棅《月山》诗:“群峰多献奇,一峰状如月。半影出苍岩,四时挂天阙。松萝映空岩,构屋通幽绝。游子爱清晖,逍遥步林樾。”
  金仙岭 在保安里。林木蕃茂,石磴盘曲,上有金仙宫。宋李堪《诗岭樵歌》诗:“金仙洞头樵子多,负薪出山行且歌。仙家棋局无心看,只恐归时烂斧柯。”
  文笔峰 在保安里。宋李堪《玉田八景诗序》:“东南一峰,耸而锐,类笔锋之颖出。”李堪《文笔夕照》诗:“五色东南第一峰,钅舌锥颖脱乱山中。夕阳影里分明见,五色文章耀笔峰。”
  龟 山 在保安里。其形如龟,下有洞,名蓝洞,薄暮,云气归焉。宋李堪《蓝洞归云》诗:“洞门不闭日空虚,云去云来何定居。看到虚中生白处,恰如混沌未分初。”
  马 山 在县东安乐里,杉洋之南。旗山在其西,县有两旗山,一在崇礼里。鼓山在其东。
  盖竹山 在安乐里。上有大夫峰。以宋通奉大夫中丞李皇臣先墓名。
  麒麟峰 獬豸峰 象 峰 俱在安乐里。以形似名,连亘十余里。
  孔雀岩 在县东顺委里。中有仙迹。
  岩下山 在顺委里。
  幽岩峰 在县东安民里。山有巨石,五代晋天福五年,一夕为雷所击,裂成“品”字,又名雷峰。去雷峰五里,为西峰。又五里为大目山。
  岑洋岭 在安民里。
  牛头岭 在县东北邵南里。岭高而远,上下纡曲二十里。
  建 江 在县南二十里。自延平府流入县界,经水口驿,滩石错立,至是而尽。
  大 溪 在县城南。溪有二源,俱自北来,至县南合流。委蛇澄澈,其平若镜。二溪夹流县治东西,亦名双溪。
  嵩 溪 在大溪南,群溪之水皆汇焉。又南会于建江,谓之水口。《县志》:“水口为群溪汇合之处,亦曰囦溪,有关曰囦关。水流宽平,无滩石之阻,故上下舟楫,恒泊于此。”[HT6SS]宋朱子《发囦关》诗:“昨夜扁舟雨一簑,满江风雨夜如何。今朝试揭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东 溪 在县东。又有感溪,亦曰锦溪。有甘溪,亦曰蓝溪。与县西之西溪,县南之濑溪,俱汇于大溪。县境诸溪得名者以十数,而东溪为之长。合流后里许,有石滩横截中流,亘东西岸,奔流触石,如鸣佩玉,旧名洪濑,宋令李堪改为鸣玉滩。
  桃 溪 在县西黄蘗山下。宋许当《桃溪序》:“桃溪者,盖古田之名川也。故老云:昔有逋民,由白沙溪氵斥流而上,至是,境豁若洞天。于时,春风微和,夭桃夹岸,繁英媚川灼灼然,故谓之桃溪。”溪之西有湖,曰小湖。许当《桃溪》诗:“桃溪一何清,想像武陵水。所受春风时,灼灼花数里。渔郎日去来,无人识归止。安知历溪源,不遇神仙子。”又《小湖》诗:“水德润于物,此湖无谓卑。溪壑有通源,风涛无险期。泽广均田浍,功高济旱时。好看雷雨会,腾踏起蛟螭。”明陈白《桃溪》诗:“乐彼溪流清,谁得投竿趣。潭底落华星,岩间披彩雾。青鬐跃绿波,翠羽鸣嘉树。桃花依旧春,误引渔人步。”又《小湖》诗:“不与众流通,湛然如月午。龙吟人尽闻,龟息谁能睹?萍实还可求,菱花竞争吐。往往有湖波,化作天边雨。”
  附:温 泉
  温泉,在汤头渡,与闽清接界。宋时,建有汤寿桥,久圮。互见《桥梁》。
    屏南县
  紫 山 在城内。
  王柱峰 在城南,又名文笔峰。
  三台山 在城北,又名笔架山。
  象 山 在城东,俗名牛牳山。又东有走马山、御伞山,山形亭亭如盖。
  玉印山 在城东南。顶有巨石,方正如印。山中树木丛茂,多野兽,山羊有大如牛者。
  将军山 马鞍山 俱在城西。
  金钟山 在城西南。
  狮子山 在三都。上有狮子岩,瀑布数十丈,声闻数里。
  石髓岩 在四都。岩下一洞,深广丈余,横跨中道,行人往来必经之,又名桃源洞。
  圭 峰 在四都。三峰并峙,俨如笔架。
  大 山 在五都。
  飞天岩 在五都。相传有宋九公得闾山法,能驱妖,于此上升。今岩上有灵刀,足迹尚存。
  天平岩 在六都。上有洞,相传有龙,祈雨辄应。
  灵石岩 在六都。
  显迹岩 在六都。有百丈漈。
  灵 峰 在七都,灵峰村之西。高数十丈。
  三十六坡 在七都。自下及上,约有十五里。有白水漈,巉岩万仞 飞泉直下,俨如雪□。有纱帽石,又名鸡角石。
  金字山 在九都。两山如“金”字,为一村之卫。有马腰冈、狮子岩、仙影岩、秋万坂。
  萝山岩 在九都。
  鼓 山 在十都,又名文笔峰。有龙漈岩,高数丈,飞瀑如帘,波行九曲,到村合流。
  猴面岩 在十都。西有前厝坪,皆白色。
  碓坝岭 在十都。高五里。
  占 峰 在十都。山极高峻,北有马鞍冈。
  罗峰漈 在十都。漈高数十丈,三叠悬流。
  驻云山 在十一都。上有两石对峙,高出诸山之上。又有石盘仙迹,时见玄鹿。
  峤 山 在十一都。有雁来峰,高出云表,上有石笏、石门。又黄坑岭,甚峻,水流出,作黄色。又罗汉岩,峭壁千寻,上有卓锡泉,下有碧溪。又有留云峒,幽绝可爱。
  龙升峰 在十一都,又名龙江第一峰。上有寨,乡人尝避乱于此。有石龙冈,土山戴石,宛曲如龙。冈上为虎婆岩,有洞,曰虎婆洞,可坐数十人。又有灵石岩,石壁嶙峋,上耸云汉,下瞰溪流,岩际常有毫光,颇著灵异。岩有灵石峒,相传峒中有神物。
  天湖山 在十三都。山上有平湖,广三里,大旱不涸。又有石鼓山,有石如鼓,扣之有声。
  双髻山 在十四都。右峰略低,层岩叠耸,独立一石,广数十围,三面皆峭壁,惟后面稍可蹑足而上。相传昔有牧竖见仙人在石上对奕,又名仙峰。九都亦有双髻山。又北有翠峰山、九曲岭。
  麒麟冈 在十四都。巉岩峭壁,上有冈阜,回环积水,曰天池。
  禅师岩 在燕坑东。中有石屋,深广数丈,一泉清冷异常。
  罗经山 在十五都。巉岩高峻,又连亘国婆峰、美女峰、金鸡岩。
  钟 山 在十六都。形如覆钟,屹立云表。又半岭岩,峭石凌空,高十余丈,奇秀特绝。又忠洋漈,上有飞流,垂岩数十丈。
  龙 江 发源辰溪,至此分为两水。中有卧龙岛,又有黛溪。
  双 溪 东流发源于水竹洋,西流发源于后峭,至县治之西南而合流。又有白水洋,中有大石。
  横 溪 在横溪里。水东西流,白溪流入西溪。
  庵 溪 青 溪 俱在新俗里,俗呼青潭渡。
  西 溪 环绕安乐、移风二里。又有禹溪、小溪、倭溪、仕洋溪。自白水漈至棠口,与钱溪合流。
  路下溪 两涧夹流。又有回龙溪,达古田大溪。
    闽清县
  台 山 在县西南一里旌良乡。势平衍,县主山也。上有石塔,又名石塔山。
  钟南山 在台山南。上有盘谷岩,泉甚甘。或云,此乳泉也。旧记云:昔二人裹粮入山,憩草屋下。忽一人自外至,袖芋数枚,拨落叶煨以相啖。迟明失其处,但见木叶盈尺,题诗其上云:“偶与云水会,不与云水通。云散水流后,杳然天地空。”下有度仙桥,左为芹山,邑人白玉蟾炼丹于此。西曰名山。
  金钟山 在县南和丰坊。绝顶形如钟覆。又南曰龙冈。山下为中洲,溪山环抱,曰沈子岩。岩下水中镌有字,水浅则见,曰象鼻山。东曰狮子岩。
  凤凰山 在县东北升平坊。上为起傅岩,宋陈祥道与其弟安道、旸三人居其下,乡人因以名岩。互见《第宅园亭》。
  太湖山 在升平坊,县东十里。山椒有湖,约半里许。岁旱祷雨,甘澍立沛。
  石竹山 在凰凰山旁。山半有灵坛石,巧如画屏。又旁为猴山,山下有坑,水流相递,为犭爰猱窟宅。
  钟湖山 在凤凰山东。山半有湖。《舆地广记》:“以湖中有钟,故名。”湖中浦溆环生芦荻,水味特咸,相传应海潮盈缩。岁旱,祷雨于此。下有钟潭,蛟龙出没,人不敢近。
  留钱山 在县西南和丰坊。唐乾符间,天雨钱,山上有声铮然,及旦视之,以亿万计,树木皆折,故名。迤西曰大帽山,接永福界。一名大帽仙峰,其颠时有鼓声,云覆其上。有石屋、石榻、石棋局。
  龙都岩 在县西旌善乡。高数百丈,双峰并峙,宛若洞门,常有云气萦绕。
  乌石岩 在县西升平坊。最高,登其巅,邑诸山皆可俯视。又西曰朱顶山,唐乾符中,有池锡家畜一鹤,旦辄飞翔山间,因号其山曰朱顶,林曰白鹤,至今子孙家焉。曰海旗山,曰白面山,有岩壁立,色莹白,望之隐隐如人面,有温泉出焉。
  鼎峰山 在县西二十里,界永福。梅溪环流其下。西为柽峰,有柽树大数十围,根分枝合,荫蔽数亩,鹳鹤千百,棲鸣其间。
  白云山 在十七都。山势最高,林木蓊蔚,中有仙峰巨室。又有玉台山,唐时,山旁有井,中多蜥蜴,祷雨辄应。有石鼓,叩之辄鸣。又有偃草山,在十八都。相传宋绍兴间,永福张圣为白云寺头陀,因饭牛,见山巅仙人围棋。往视,而仙人去。追之莫及,遂仆于地,下而复上,所经草随之而偃,铲去复生。
  圣堂山 在和丰坊二都。周围平衍,一山突起。有鹫峰在三都,又有云山、梭罗岭、东岭、半岭、莲花峰、雌雄山。相传朝开暮合。曰金山,旁有潭,俗呼龙潭。曰柯峰,高耸插汉,上有仙人迹。曰五台山。曰珠峰,流水屈曲,云吐其间。
  白 岩 在四都,县西南六十里。峭壁数十寻,中有悬鱼洞、倒钟岩、石门、龙洞、珍珠帘诸景。宋陈祥道《珍珠帘》诗:“东风飘拂雨纤纤,吹向空中草木霑。记得传宣三殿日,恍疑天半撒珠帘。”
  转头山 在白岩旁,山水尤胜。又有佛迹石,在瞿昙溪,傍有巨人迹。又有龙爪石,在县西十二都,石势穹然,下有澄潭,紫云时见。相传祷雨时,有龙悬一爪石上,大雨随至。
  建 江 在县北十里。自古田县界流经此,为往来通道,梅溪之水合焉,俗称闽清口。
  梅 溪 在县西五里。源出永福县山中,东北流经县西,又北入建江。
  瞿昙溪 在县西南三十里。源出永福县界,流入梅溪。溪傍有佛迹石。
  演水溪 在县西二十里。源出尤溪县界,流入境,亦注于梅溪。中有仙人坐化石,相传宋张圣坐化处,傍有九龙潭,群鳞游泳,潦溢不减。又有洛洋溪,溪岩磐石之上,有仙人迹,傍有石臼。
  附:温 泉
  温泉,一在十九都,一在贺恩里。
    长乐县
  六平山 在县治北里许宾贤里。蜿蜒六曲而平坦,上有巨石崭立,中有小石洞,可通往来。又曰太傅山。明高棅《六平山》诗:“闽关西来入紫冥,三山东走浮大瀛。回峰际海结飞翠,玉削青天开六平。六平峥嵘何壮哉,六平芙蓉如掌开。九华五老让光彩,三峰二室争崔嵬。我疑十洲仙岛负奇胜,巨鳌别驾移蓬莱。紫薇文笔左右立,龟麟太常前后揖。马江一道泻空回,鹤岭千里决云入。荣光佳气郁鄽阛,麟次参差万家邑。何年作邑此山阿,此地繁华竟若何。窈窕千门桃与李,春风百里满弦歌。吴航渡口花如雾,首石云飞带官树。漏鼓长随般若钟,仙舟尽入瀛洲路。人物风流几废兴,江山陈迹古今情。茫茫天地四方宇,浩浩乾坤一草亭。君不见六平山上月,昔照六平山下人。六平山色长不改,明月照人今几春。我向今人问千古,今日吴航古邹鲁。黄童聚舞皓叟歌,共道贤人宰吾土。郎官政静心自闲,爱人爱物并爱山。兴来携我二三子,登高远望穷跻攀。我生放浪在林薮,幸际明时将白首。县官有德不忍欺,帝力无为我何有。日陪鞍马纵遐观,吊古兴怀但呼酒。酒酣再拜献长谣,先祝尧天万岁寿。然后纪公事业在巉岩,名与六平之山长不朽。
  首石山 在六平山北。山巅巨石岿然,高二十余丈,广数十步。中有泉穴,四顾见水,又名四水石,旧为祷雨处。又北有龟息山。明王恭《首石晴云歌》:“首石峥嵘高际云,白云飞处长氤氲。浮空霁色兼秋叶,拂树寒阴带夕曛。寒阴霁色相辉映,绝胜巫阳梦中境。出岫闲将一鹤飞,还山静入孤僧定。青林叠嶂薜萝间,舒卷无心意自闲。岩头仙客应常卧,陌上游人时暂看。有时仿佛从龙去,大地氵弥漫不知处。初将肤寸起盘陁,解使苍生得霖雨。须臾敛尽遥天曙,但见清辉落岩户。片片宁随雾雨消,孤光犹为山阴墅。山阴书室寄云林,因向云中惜寸阴。自笑青云空在梦,登高且赋白云吟。”詹莱《游首石山》诗:“屡从春山游,值此春山晓。吾侪二三人,凭高寄遐眺。仰与云霞亲,俯觉宇宙小。几席涧泉流,巾舄挂萝茑。鸟鸣谷响空,日霁江路窅。沧波没天际,轻烟结林杪。燕山既漫漫,越水亦淼淼。乡心逐去云,远月随归鸟。牛山悲已愚,甫田思徒扰。且尽盈觞酒,庶以慰缭绕。
  名 山 在县北里许永胜里。上有云坛,岁旱祷此,邑主山也。《名胜志》:“芝山在其东,与县东十里芝山名同。”傍曰四明山,屹然如削,高列四峰中。有古坛生钓竹,有井泉甚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