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畿辅通志
畿辅通志
河合入又东注于达活河
顺水河 在任县西百泉水之支流也自邢台流南
和入县界会牛尾河至赵五家圪台注达活河又
殷陈沟河亦百泉河南支也由南和经县界合沣
河
小漳河 滏阳支流也由广平府水年县经府城北
堤东下南和至任县之刘累村亦名刘累河又南
注沙洺河又牛家口河亦漳水支流也由广平府
曲周县经平乡入任县界合滏阳河
鸡爪泉 在任县东北西接大陆泽诸水东通滏阳
河其北有沟名小鸡爪亦泄水之路也旧时大陆
诸水悉由县东北四十里穆家口泄于隆平名曰
滏河明嘉靖中发夫修浚自穆家口村至羊毛圪
塔上下相距共四十里后此口阗淤全泊之水独
恃鸡爪一河宣泄河身浅溢不足以容众流于是
滏阳河水反由鸡爪而内溢
今上雍正四年兴修水利于穆家口故道疏浚深广不使鸡
爪一河独受全泊之水由是滏阳之襟喉得通大陆
之尾闾亦快积潦日消民安种植诚万世之利也
列葭水 在南和县南
南和列葭水东入淲 汉书地 理志
南和县列葭水在县西南十里下注狼沟河 寰宇 记
按淲水于今无考隋书地理志龙冈有淲水疑
即古泉河也
落漠水 即古薄洛津在平乡县西五里洺河分流
也下合滏阳河
漳水歴经县故城西有故津谓之薄洛津 水经 注
落漠水在平乡县西南十八里故薄落邑也语讹
为落漠 寰宇 记
落漠河在平乡西南本洺河分流于滏阳河 顺德 府志
沙沟水 在内邱县北五里源出龙腾山东入龙腾
水
沙沟水源出鹊山东流经县五里鹊山亦名龙腾
山 寰宇 记
内邱县沙沟水源出龙腾山引而东合龙腾水 方 舆
纪 要
砺水 亦名渚水源出攫山下入沙沟水
内邱县砺水源出攫山其水可以砺刀剑 寰宇 记
砺水即渚水下入沙沟 明一 统志
九龙水 在内邱县鹊王庙前西山一派九水合流
于此故名
按汉书地理志中邱蓬山长谷诸水所出疑即
今之九龙水也
张甲河故道 在广宗县东
张甲河北絶河于广宗县分为二渎左渎经广宗
县故城西又北经建始县故城东 水经 注
经城西南四十里有张甲河神龙二年刺史姜师
度因故渎开 唐书地 理志
张甲枯河在经城县东十里 寰宇 记
县东延五十里袤百里一望层沙亘十余里即张
甲故渎也 广宗 县志
洺河故道 有二皆在广宗县东南
洺河故道由曲周龙塘村来县境东南十五里至
李磨村东北入威县之鹿台又一支自威县之河
洼村来县境东南二十五里红龙村合于鹿台今
皆淤塞 广宗 县志
枯洚渠 在广宗县东
经城县界东去清河理五十四里有枯洚渠北入
南宫县古冀兖二州于此分域 杜佑 通典
玉霞川 在府城西二百里
时有霞色赤白相间莹若玉光 顺德 府志
扬武川 在内邱县西二十里相传赵王张耳练兵
处
大陆泽 在任县东北十里与巨鹿县及赵州隆平
县接界
大陆既作 禹贡
十薮晋有大陆 尔雅 释地
大陆孙炎云今巨鹿北广阿泽也 尚书 正义
巨鹿禹贡大陆泽在北 汉书地 理志
衡水北经巨鹿县故城东路温舒为里监门牧羊
泽中取蒲牒用冩书即此泽也 水经 注
大陆泽在巨鹿西北五里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
里葭芦茭莲鱼蟹之类充牣其中 元和 志
广阿泽一名大陆一名巨鹿一名大麓一名沃川
在巨鹿西北五里 寰宇 记
巨鹿县广阿泽亦曰大陆接赵州隆平县界潴而
复流即寜晋之胡卢河也 方舆 纪要
大陆泽在巨鹿县北五里任县东北十里渟泓百
顷一洲中峙俗名小东湖又名张家泊 顺德 府志
大陆泽受水之处在任县巨鹿隆平寜晋一带毎
水发时浩淼无际 陆陇其畿 辅地图志
大陆泽广袤数十里九河之水皆汇焉九河为洺
沙蔡马沣达活百泉圣水滏阳而沣河滏阳为之
长九河之外尚有汦泲等八河皆自任之西南西
北而归于大陆沣独深且长元郭守敬所以独议
开沣河也而滏阳则自穆家口统泄大陆之水经
隆平寜晋直下天津自万历二十六年漳河溢入
滏阳而隆平以下地浅易淤于是滏阳又决而东
徙故道犹存所谓古滏阳也古滏塞而大陆之水
因从鸡爪河以东泻于新决之滏阳亦其势使然也
王原祁大 陆泽图记
按尔雅大陆载在十薮而尚书孔氏传云大陆
之地已可耕作则又似以地言正义引孙炎大
陆即广阿泽之说则仍主泽解蔡传引尔雅广
平曰陆之义而主地东阳陈氏云谓大陆为地
者盖以陆名地也谓大陆为泽者盖大陆之旁
有泽而因地以名泽也是又合泽与地而浑言
之及观孔氏之导河章传又曰大陆泽名岂别
一大陆耶详绎经文大陆既作其义与云土梦
作又同冀传所云地可耕作犹荆传所云水去
而地可耕治原不以大陆为非泽也夫水势变
迁涸溢靡定即以今大陆言之当水发时洪涛
浩淼一望无际及其既退疏渠修堰污泥横潦
悉为膏壤以今凖古又何疑焉或曰禹贡导河
北过洚水至于大陆班固地理志洚水在信都
大陆在巨鹿巨鹿在信都之南是先大陆而后
洚水与经文不合考正义汉书以襄国为信都
或洚水发源在此下尾至今之信都通典清河
郡经城县界有枯洚渠北入信都襄国今邢台
也经城今广宗也两邑相去仅百余里则洚源
于邢经于贝达于冀水势诚然而禹当日自大
伾而下絶洚而北即至大陆亦晓然易见不然
班固汉书兼采百家岂竟无据而云尔耶郑元
以大陆在巨鹿而指淇水为洚水杜佑以枯洚
在南宫而谓大陆在深州是因大陆而改洚水
之名因洚水而移大陆之地程大昌狃于通典
亦疑巨鹿之广阿非禹贡之大陆而张垍又以
洚水即浊漳改洚为绛是亦犹郑元之臆说也
众论纷纷遂使千古之舆地受诬而经义益晦
故特详辩于此
五桥泽 在广宗县东
晋太元十年刘牢之救符丕于邺慕容垂北遁牢
之追之至五桥泽即此 方舆 纪要
莲花池 在沙河县南十里毎夏月荷花盛开香风
十里
龙窝池 在南和县西八里水深浪猛虽天气晴明
池面亦多云雾世传龙潜于此
鳯凰池 在南和县东北二十里县志云北有凤
池之清景
黑龙潭 在邢台县东南九里深不可测相传有黑
龙潜焉
九龙潭 在沙河县黑山下
响水潭 在南和县东七里狼沟河水浅沙淤冲决
成潭水从潭北出遂为狼沟别支奔响如雷夜静
声闻数里
白鹭潭 在南和县徐庄一里水势潆回岸多杨时
有白鹭波际翩跹捕鱼者毎得古器似商周法物
白龙潭 在南和县西南沙河水汇此又秋水潭在
县东七里
洗马潭 在广宗县北八里洗马村相传汉光武洗
马于此
洗肠渊 在内邱县西十三里佛图澄洗肠于此因
名
程家湾 在内邱县西南三十五里以近程子华墓
故名
珍珠泉 在府城东一里泉涌如珠故名又马跑泉
在府西皆入百泉
野湖泉 在府城西北十里下合达活水
玉泉 在府城西北马鞍山下水涌若玉山南为金
泉
九家泉 亦曰洺河泉发源平地下流狼沟河
温泉 在沙河县西北七十里即古汤水也四时常
温可愈人病汤山在沙河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
云汤山汤水出此汤水愈病为天下最
漆泉 在沙河县西八十里色黑如漆
鸳鸯泉 在南和县西八里两泉并涌故名又清泉
在县东葭里屯
咸泉 在巨鹿县北
巨鹿县有咸泉煮而成盐百姓资之 元和 志
圣井 在府城西北仙翁山下俗传果老指此为井
掘之得水
太尝井 在府城西三十五里
世传赵襄子为太子时尝猎于此人马俱渇乏水
因祷于天以矢卜之遂得其泉深三十丈襄子尝
之故名 顺德 府志
仙井 在南和县治北
其水与地平深不可测上有仙人庙旱祷辄应 明 志
潘井 在广宗县东俗传潘美饮马于此又传牧马
处曰潘家洼在县东南七里
广平府
漳河 河有二源清漳出山西太原府平定州乐平
县沾岭浊漳出山西潞安府长子县发鸠山二水
分流至河南彰德府涉县东南合而为一曰交漳
口东行二里入磁州西南境又东入河南彰德府
临漳县界从临漳东北入广平县南界分为二支
一入大名府之魏县至山东东昌府馆陶县入卫
河一入山东东昌府之邱县又分二支一经威县
之南东北行入冀州之南宫县至天津府青县亦
合卫河一入顺德府之广宗县北行至赵州寜晋
县会滏阳河扺冀州入滹沱河
按禹贡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周礼职方氏冀州
其川漳漳之由来旧矣汉书地理士心上党郡沾
大黾谷清漳水所出长子鹿谷山浊漳水所出
水经注漳水于武安县东清水东南来注之
世谓交漳口自此而上为漳之上流歴久不变
昔史起堰水以灌田魏武凿渠而漕粟漳之为
利可知也磁州而下则决徙不常歴代以来或
乱于河通典河水横流入漳是也或塞于卫元
史河渠志漳水溃溢卫不能通是也至明则挟
滏阳而北徙明外史河渠志漳河自永乐九年
与滏阳河合流是也
本朝则并滹沱而东溢禹贡锥指滹沱于顺治二年从
冀州合于漳水是也浑涛骇浪迄无一定而究
其尾闾总以卫为归其入卫也有二道一由山
东馆陶县入一由天津府青县入而其分流则
自广平县始
钦定尚书会纂地理今释漳水入直隶界至广平县分二
支一支东行入卫一支为经流东北行经山东
邱县界复分为二支许汝霖北河
圣功颂序漳自邱县一折而东经威县南宫枣强武邑故
城景州阜城交河至青县杜林村一折而西经
广宗平乡巨鹿扺寜晋县会滏阳河至冀州又
合滹沱河由衡水歴武邑武强入献县完固口
由单家桥合杜林村之流至鲍家嘴归运自威
县而东俗曰老漳河自广宗而北俗曰新漳河
而其由馆陶入卫者自广平经魏县亦分新旧
二渠过元城而东注此近日漳流之大槩也考
其故道则溃溢四出志记所载异同参半水经
注白沟东北经罗勒城东又东北漳水注之罗
勒城在馆陶之西白沟即今之御河则漳之分
流入卫自古已然而顾祖禹方舆纪要云元时
资漳以助运始引流于卫非也水经又云浊漳
至昌亭与滹沱河会又过成平县南合清河清
河即白沟也则漳之合滹沱而入卫亦自古有
然而胡三省地理通释云漳旧入河自河徙而
南遂自达于海亦非也郦道元以卫漳合清河
处谓之合口今青县南有合口镇然则杜林村
之流犹漳之行其故道者欤或合与否又不敢
强为附会也縁节録水经浊漳篇参以郦注兼
采诸志而以今之舆地释之附録备考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 汉志出鹿谷山 淮南子出发苞
山魏志 出亷山 东过其县南 明统志长子故 城在今县西 又东经屯留
县南 方舆纪要屯留故 县在今县东南 又东经壶闗县北 山西通 志壶闗
故城在今长 治县东南 又东北经潞县北 今在潞 城县西 又东经武
安县南 磁州志磁在汉时 为魏郡武安县地 清漳水自涉县东南来
注之清漳水出上党沾县西北少山大黾谷 汉志 出鹿
谷山淮南子出掲戾山山西通 志乐平县西南有沾县故城 南过县西又南经昔
阳城 左传杜注乐平 沾县有昔阳城 东过涉县西屈从县南东至
武安县南入于浊漳谓之交漳口 磁州志涉县东 南田家嘴古名
交漳 口 又东出山过邺县西 彰德府志临漳县 西有邺县故城 又东
经梁期城南 地理风俗记邺北五十 里有梁期城故县也 又东经斥邱
县北 元和志斥邱故城 在成安县东南 又东北经列人县故城南
寰宇记列人故城 在肥乡县东北 又东经肥乡县故城北 城在今 县西
又东北过斥漳县南 明一统志斥漳故 城在曲周县东 又东北经
平恩县故城西 方舆纪要平恩城在 山东东昌府邱县西 又东北过曲
周县东 磁州志曲周县东桥向年漳滏合流于此 康熙三十三年漳徙而东不经曲周矣
又北经巨鹿县故城东 今平乡 县治也 又歴经县故城西
明一统志经县故 城在广宗县东 又经铜马祠东 寰宇记祠在 巨鹿县东北 又
北过堂阳县西 方舆纪要堂阳城 在南宫县西南 又东北过信都
县西 即今 冀州 又北经邬县故城东 禹贡锥指城在今 东鹿县东与深州
接 界 又右经下博野县故城西 方舆纪要下博城在 旧州城南二十里
又东北过阜城县北 禹贡锥指此阜城 当在今武邑县界 又东北经
武邑郡南 即今武 邑县也 又东北经武邑县北又东北至
昌亭与滹沱会 昌亭即古东昌废县 也在今武邑县东 又东经弓髙
县故城北 北魏志阜城 县有弓髙城 又东经阜城县故城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