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口 寰宇 记 
 铁灯竿故渎 在府西南
  府境有铁灯竿水其上流自武强饶阳之境汇漳
  河滹沱诸流又北接博野蠡县沙滱诸河下流潴
  为陂池纡回散澷经府境而北通静海直沽以达
  海其支流环绕郡城每遇夏秋水发一望无际 方 舆 
   纪 要 





 靳河故渎 在东光县南二十里唐开元中开今湮
 完固口 在献县西南十八里滹沱偕漳滏诸流至
  此分为二支一西南归运一西北为子牙河 详前 滹沱 
 赵北口 在任邱县北五十里亦曰赵堡口众水所
  汇中驾长桥通南北孔道
 下口 在东光县北二十里
  [卫河]有大小龙湾萦回而下经县北二十里其地
  名下口 方舆 纪要 
 福井 在河间县治西南相传为唐大歴中凿明正
  德时湮塞后县尹牛象坤寻故址复浚因名其地
  曰福井巷有任彦蘖碑记
天津府
 [卫河] 卽运河自河间府交河县流径南皮县西又
  东北径沧州城西又东北径青县南合滹沱河又
  东北径静海县又东北径天津县北又东与白河
  会[三岔河]




  南皮县[卫河]在县西二十里与交河县接界 沧
  州河在城西其上游自南皮县流入又东北入兴
  济县界 青县河在城东一里自兴济县流入境
  合滹沱河 静海县河在县城西北自青县合滹
  沱河流入境至小直沽与白河会 方舆 纪要 
  天津运河北自武清县交界[三岔河]起南至东岸
  南皮县西岸交河县东止歴天津静海青县沧州
  共计程三百四十五里 治河 要览 
 滹沱河 自河间府献县分流经交河县抵青县南
  七十里杜林镇与漳河会
 漳河 亦自河间府交河县来至杜林镇与滹沱合
  流至青县南二里鲍家嘴合于卫河其合处曰岔
  河口亦曰汊河口水势汹涌阔数十丈
   按滹沱自献县分流一由大城为子牙河卽汉
   志所云从河东至文安入海者此正流也一至
   青县杜林镇合漳河卽水经注所云衡漳东北





   左会滹沱别河故渎谓之合口者此支流也近
   志以子牙为滹沱之别支而杜林镇之别渎反
   谓之正流误矣漳河自山东邱县分流一北行
   至冀州合滹沱所谓新漳河也一东行至青县
   合滹沱所谓老漳河也滹沱冲啮于恒晋至冀
   州合漳而浑涛益怒盖水之势合则猛也漳河
   溃溢于洺瀛至青县合滹沱而安行赴海盖水
   之性就下而顺也昔禹播九河于大陆之北而
   同逆河于渤碣之间因地宜亦顺水性也
 [三岔河] 在天津县东北本名[三汊口]亦名[三汊沽]
  卫河西南自静海来径县北而东其流浊白河西北
  自顺天府武清县来亦径县北而东其流清各流
  至县东北二百歩许而合流谓之[三岔河]又东南
  出直沽注于海
 [减水河] 有二一自顺天府武清县杨村北流至天
  津县东南[张家嘴]入直沽此泄潞河之水者也




  一自沧州南流至天津县大直沽渡入直沽此泄
  卫河之水者也
 清河 在青县西南五十里其相近又有湛河泗河
  共三河皆无源为交河县雨潦泄水之渠北至杈
  河口南二十里鱼儿庄注于南淀
 黑龙港河 在青县西十五里又马家桥河在县西
  八里胡家店河在县西十里以上三河至县北十
  五里空城村汇而为一至大城县入子牙河
 盐河 在静海县西自河间府河间县流经此与顺
  天府大城县分界卽子牙河也
 浮河 在沧州东南五十四里自河间府东光县东
  北流径州界又东径盐山县东入于海
  浮河自东光县永厚渠分流东北径沧州南十里
  又东北径州东一里又东北入海 寰宇 记 
  浮河在旧城南十里东北入海汉于此置县以在
  浮水之阳故名浮阳 沧州 志 





  浮河在县东百里自沧州界入县境达海 盐山 县志 
 九女河 在沧州东七十里相传有刘氏九女塟此
  因名
 献河 在庆云县南三十里一名陷河卽河间府宁
  津县土河之下流经山东乐陵县流入县西北境
  之水多汇于此又东经山东海丰县注于海
  无棣县有陷河阔数里西通德棣东至海 齐乘  陷
  河至乐陵县分南北二派南派入沾化北派由庆
  云入海丰马谷山前抵土河口入海 山东 通志 
 鬲河 在庆云县南卽九河之鬲津也 详九河 故道 
 纪家河 在庆云县南五里又叉河在县南三里下
  流俱注于鬲河
 胡苏河 在庆云县西南十二里此亦九河之一也
   详后 故道 
 直沽 在天津县东南[卫河]白河[丁字沽]之水汇流
  于此又东南注于海




   按今天津县本名小直沽其南则[卫河]合南路
   之水其北则白河合北路之水汇流于此明永
   乐二年筑城置卫
本朝雍正八年改设府治为京师东面襟喉之地其东
   南十里为大直沽渡元史至元二十五年増立
   直沽海运米仓是其处也地势平衍每遇霖潦
   羣川泛溢直与海平故有直沽之名又东南四
   十里为海口杜佑通典所云三会海口也
 西沽 在天津县东北自顺天府武清县纳三角淀
  之水与白河会而入于直沽河形如丁字故又名
  [丁字沽]
 咸水沽 在天津县东南六十里卽古豆子[卤亢]也自
  渤海至平原其间濵海之地土人多谓之豆子[卤亢]
   括地 志
  河间之豆子[卤亢]今咸水沽是也东去海四十里地
  斥卤广数十里宋时置戌守于此 地理 通释 




  咸水沽乃出海要地 河间府 旧志 
 葛沽 在天津县东六十里相近有大沽明天顺初
  开以通蓟州运道者也亦曰新河 详顺 天府 
 明月沽 在庆云县东北七十里东接马谷山濒海
  煮盐处也
 渤海 在天津县东一百二十里 京畿南北羣川
  悉由直沽以入其西南歴沧州盐山而接山东之
  海丰县界其东北歴青县静海而达于顺天府之
  宝坻县界元时江淮漕运悉行海道以抵直沽明
  永乐初亦行之自会通河成始罢
  海运之道自平江刘家港入海至崇明三沙放洋
  向东行入黑水大洋取成山转西至刘家岛又至
  登州沙门岛于莱州大洋入界河当舟行风信有
  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 元史食 货志 
  明初海运仍元故道自会通河成报罢 卢传印 海运考 
  天津去海不过百里风帆驰骤逺自闽浙近自




  登辽皆旬日可达控扼襟要第一形胜处也 方舆 纪要 
 大河故道 禹贡逆河入海之迹多不可考不敢附会据
  史志所载古大河之经府境者有二道一由河间府
  东光县歴南皮沧州青县静海而达于天津此为西
  汉时大河入海之道亦卽北宋时河合永清渠北流
  之道也水经注河水篇大河故渎东北至东光县故
  城西而北与漳水会又淇水篇清河东至东光县西
  又东北右会大河故渎则自东光而下漳卫所经 清河 卽卫 
   水详大 名府 皆大河故道矣水经清河东北过南皮县西又
  东北经浮阳县西南皮故县在今治东北浮阳卽今沧
  州旧城也又水经浊漳水东北过章武县西又东北过
  平舒县南东入海今青县静海汉为平舒章武二县地
  而天津又章武濵海之区也盖西汉以前河北经章
  武漳卫皆附之以达海新莾时河东徙千乘漳卫遂
  由其故道以达海自是而后河不由此者几歴千
  年至宋皇佑元年河自澶州合永济渠而北流入





  海卽今运河所行之道也宋史河渠志黄御河带
  北行入独流东岩经干宁军沧州等八砦边界直
  入大海其近海口阔六七百歩深八九丈三女砦
  以西阔三四百歩深五六丈独流岩卽寰宇记所
  云独流口在静海县北三女砦卽今之三河砦在
  静海县东干宁军今青县海口今直沽入海之处
  也一由河间府寜津县经南皮之东歴盐山庆
  云而达于山东之海丰是为北宋时二股河东流
  之故道宋史河渠志嘉佑八年河流派别于魏之
  苐六埽遂为二股自魏恩东至德沧入于海是谓
  东流盖其时以合永清渠者为北流故此又有东
  流之目也河间府志宁津县古黄河堤在县西三
  十里东北入南皮界庆云县志古黄河自南皮由
  盐山孟家店至庆云县黒牛王店又东径海丰境
  达于海宁津卽宋临津地界德州南皮盐山宋俱
  属沧州庆云海丰为宋沧州之无棣县是则志所




  云古黄河者盖卽宋史所云德沧之东流也宋史
  又云神宗熙宁二年从宋昌言开浚二股于是东
  流盛而北流闭元丰四年河复注于御河于是北
  流盛而东流闭哲宗元符二年河大决于内黄于
  是并势北行而东流遂絶计嘉佑八年为岁癸卯
  元符二年为岁己卯东流所注不及四十年而近
  有指此为禹河故迹者遂以海丰之马谷山为碣石
  语多不经甚至目郦善长蔡九峰为南产不知北
  地高下九峯固是南人而善长之居范阳则魏书
  有明文岂竟未之见耶
 九河故道 九河之不可考乆矣尔雅释水徒骇太
  史马颊覆釡胡苏简洁钩盘鬲津九河皆禹所名
  也孔氏尚书传依其次而序之朱子孟子集注亦
  宗其说至于故道所在不可得而详也春秋纬寳
  干圗云齐吕填八流以自广尚书中候亦云自齐
  桓公塞之蔡沈以为此无稽之言也汉书沟洫志





  成帝时河堤都尉许商言古记九河之名有徒骇
  胡苏鬲津今现在成平东光鬲界中自鬲以北至
  徒骇间相去二百余里新莾时御史韩牧言可畧
  于禹贡九河处穿之纵不能为九但为四五亦有
  益夫汉世近古诸儒考据精博纬图中候非尽无
  征至许商以奉命行视图方畧韩牧亦以能治河
  征而或止得其三或仅求其四五则其余之湮灭
  可知也唐宋以后去古寖逺旧迹日湮而杜佑通
  典李吉甫元和志欧阳忞舆地广记乐史太平寰
  宇记于徒骇胡苏鬲之外又得马颊钩盘覆釡简
  洁四河惟太史未详所在千年以前求之而不得
  千年以后竟一一犂然有其处所此可信乎抑不
  可信乎蔡沈曰或新河而载以旧名或一地而互
  为两说皆似而非无所依据斯言诚是然据许商
  所云三河旣实有其地而孔颕达亦云九河之次
  自北而南旣知三河之处则其余六者当亦在成




  平东光鬲县之南北今考河间府交河县东有成
  平故城东光县东有东光故城山东德州北有鬲
  县故城皆汉县也川原平衍沮洳盈望九河旧迹
  要亦不离此域然或为平畴或存枯渎无论禹时
  故道不可复问即汉世所为三河者亦在有无断
  续之间矣因备列九河之目叅以众说而详辨于
  后
  徒骇尚书疏李巡曰徒骇者禹疏九河以徒众起
  孙炎曰禹疏九河用功虽广众惧不成故曰徒骇
  汉书注师古曰徒骇在成平唐书地理志清池西
  五十里有徒骇河西堤寰宇记徒骇河与清池相
  接清池今沧州也与交河相去七十余里河盖由
  交河而入沧州也汉书地理志成平有滹沱河民
  曰徒骇于钦齐乗河昔北流衡漳注之河旣东徙
  漳自入海安知北流之漳非古徒骇夫漳与滹沱
  为并冀大川不得强以九河之名被之但自大河





  东徙而二川北溢或竟溃入徒骇之中正未可知
  间窃为之断曰徒骇非漳滹沱也漳滹沱之经行
  于瀛沧界者卽徒骇故道也
  太史尚书疏李巡曰禹大使徒众通其水道故曰
  太史郭璞曰太史今所在未详明李贤一统志太
  史河在南皮县治北于钦齐乘清沧二州之间有
  古河堤岸数重太史等河当在其处自汉以上未
  知所在而忽得之于钦李贤其说自不足据
  马颊尚书疏李巡曰河势上广下狭状如马颊也
  明一统志马颊河在东光县界盖九河之次自北
  而南以地计之当在东光境内李贤之说似为得
  之寰宇记笃马河卽古马颊河笃马在九河之南
  许商有明言何不一考耶乐史盖误认唐之马颊
  为古之马颊耳元和志马颊河在安德县南五十
  里平昌县南十里乆视二年开决亦名新河盖此
  卽汉之笃马河水经所云东北径安德县故城又




  东北径平昌县故城北者也故渎乆湮唐复开名
  为马颊所谓新河而被以旧名者也乐史不辨元
  和志新河二字之义而指为九河之一纰谬甚矣
  覆鬴尚书疏李巡曰水中多渚徃徃而虚形如覆
  釡通典安德县有覆鬴河安德故城在今山东陵
  县德平界与河间府之宁津相近而河间府志云
  覆釡河在南皮县东南沧州志又云河在庆云县
  南意覆鬴自陵县歴宁津南皮而达庆云乎不敢
  强为之说也
  胡苏尚书疏李巡曰其水下流故曰胡苏胡下也
  苏流也孙炎曰水流多散胡苏然汉书地理志东
  光有胡苏亭元和志胡苏河在饶安县西五十里
  寰宇记胡苏河一名赤河其水赤浑色自临津流
  径饶安无棣入海齐乘沧州之南有大连淀西踰
  东光东至海非胡苏河欤沧州志胡苏河在庆云
  县西南十二里按今沧州卽唐饶安庆云即唐宋





  无棣宁津即汉东光宋为临津县今其县西有胡
  苏亭正班固所云在东光者也寰宇记之言近之
  矣
  简尚书疏李巡曰简大也其水深而大也郭璞曰
  水道简易史记正义简在贝州歴亭县按歴亭今
  山东东昌府恩县也若简河在此则出鬲津之南
  矣谬甚齐乘沧州大连淀南至西无棣县有曰大
  河曰沙河皆濒古堤兹非简洁等河欤河间府志
  简河在庆云县南三十里二说差近
  洁尚书疏李巡曰河水多山石治之苦洁洁苦也
  郭璞曰水多约洁金史地理志南皮县有洁河未
  知何据按简之与洁本属二河尔雅明列为九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