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畿辅通志
畿辅通志
大涝淀 在高阳县东马家河所潴也周围二十里
又县西南十里有延福淀接蠡县界又县东北有
马棚淀宋监马棚牧地也
白洋淀 在新安县南二十里周六十余里南高阳
西安州东任邱北新安四处环之而新安十数村
居其中
白洋淀安州高阳任邱新安诸水俱汇流于此下
达四角河 舆图
杂淀 在新安县西五里又县南有杜家淀县东有
鸭圏淀杨家淀王家淀皆与白洋淀相通
按旧志杂淀为雹河芦草湾水所潴芦草湾乃
九河外水其外更猛于九河盖九河有道可循
此则四散弥漫也
大溵淀 在新安县西北五里卽古大渥淀也
本朝雍正四年疏渠泄水营田数千顷为膏膄之地
渥水上承二陂于容城县东南谓之大渥淀小渥
淀水南流注易水谓之渥同口 水经 注
殷家淀 在新安县东三里卽小渥淀也
督亢陂 在新安县界
梁门陂 在安肃县北
易水东分为梁门陂陂水北接范阳陂 水经 注
范阳陂 在定兴县南
范阳陂在范阳城西十里方一十五里俗亦谓之
盐台陂 水经 注
县西南五十里阎台之西有狼儿淀地形洼下郎
山之水渚焉盖卽古盐台陂 旧志
边吴泊 在安州西南亦曰边吴淀今湮
边吴泊亦曰边吴淀九河合流溢而为泊城南旧
有边吴塔又有古堤在州城北东自边吴村而下
接雄县南自板桥而下接蠡县皆以防九河之决
溢今废 方舆 纪要
广利渠 在唐县西南金太和六年所开引唐水灌
田数千亩又导而东以漑邻邑明万歴中知县杨
一桂复浚之建九闸以时蓄泄又于雹水村架木
为槽以过水号为腾桥凡浚渠七十里歴村落三
十有八分析闸渠二十有五漑田无算
黄黒泉与龙泉水合流遶为城濠隆冬不氷人谓
其中有温泉云 名胜 志
黄沟洼 在清苑县东一亩石桥诸水所潴也又草
桥洼史家洼亦在县东
高桥洼 在新城县南二十里高桥河故道也水集
为患相近有泗庄东西洼与高桥相连
冷水沟 在满城县东十五里发源贾村东下流渐
盛可引以灌漑南流会于清苑河
柳湾 卽芦草湾在安肃县东北十里宋辽分界处
柳滩 在安州东南三十里白洋淀西堤与浦口赵
口陶口相连
龙潭 有二一在高阳县东南四十里一在高阳县
南二里沙窝
一亩泉 在府西三十里一名尚泉其流与鸡距泉
合
鸡距泉 亦在府西三十里泉水喷流状似鸡距与
一亩泉合
按明统志及方舆纪要元张柔作新渠凿西城
以入水水循市东行转北别为东流垂及东城
又折而西双流交贯由北水门而出是卽清苑
河上流也今清苑河绕城东转市河乆废
浴丹泉 在唐县葛洪山后相传为葛洪浴丹处
曲家泉 在庆都县西半里东流直入隍中又县西
有涌鱼西堤诸泉 详龙 泉河
黄黑泉 在庆都县北里许二泉相去仅十余歩其
色分明不溷
古沟 在容城县北门外其西有村名曰沟西白河
水溢径村西直抵城下由沟北泄东入新安白洋
淀
哑沟 在完县西北由唐县孤山流径县界又东北
入完县界今湮
兰沟 在定兴县东南四十里相传范阳有五沟青
白蓝红黄此卽蓝沟也[青沟]在清苑县东
双井 在府治西二井并凿相离尺许一苦一甘
圣井 在定兴县固城镇
固城镇土井泛溢为民患元总管万戸张柔淘井
获大士像有净水瓶一至今泉虽溢不踰其限因
名圣井 名胜 志
善利井 在唐县西一名天王井
八角井 在深泽县西一名龙泉井大旱不竭
灵井 在唐县西北
灵井隋图经云唐县中山城西北有一大井俗呼
趋母井昔云醇酬千日即井水所酝后以石葢之
人不敢开齐刺史博陵崔济欲开之有云雾隐起
即蔽之 寰宇 记
倾井 在束鹿县西南明统志云汉光武师行过此
渴甚井自倾不烦绠溢居人以绳测之水随欹侧
为浅深
河间府
[卫河] 卽运河自山东武城县经恩县境入本府故
城县南绕城而东入山东德州界又东北径本府
景州东又东北径吴桥县西又东北径东光县西
又东北径交河县东又东北径泊头镇入天津府
南皮县界 按[卫河]卽古清河隋永 济渠也详见大名府志
故城县[卫河]在城南自山东武城县北流径恩县
境入县界绕城而东入德州界 景州河在州东
十里自德州流入又东北径吴桥县境入东光县
界 吴桥县河在县西三十里与德州接界 东
光县河在县西三里东北入南皮境 方舆 纪要
故城县河道北自恩县界起南至武城县界止计
长一十六里 景州河道西岸北自吴桥县界起
南至山东德州界止计程二十四里 吴桥县河
道北自东光县界起西岸南至景州界止东岸南
至山东德州界止计程四十二里 东光县河道
西岸北自交河县界起东岸北自南皮县界起南
至吴桥县界止计程六十里 交河县河道北自天
津卫界起南至东光县界止计长八十二里 治河 要览
滹沱河 其上流合漳滏诸水亦谓之胡卢河自深
州武强县流至献县城南曰完固口分而为二一
西南由单家桥入交河县又东至青县鲍家嘴入
[卫河]一西北由臧家桥至河间县龙华桥又北径
顺天府大城县为子牙河归三角淀
滹沱偕漳滏诸流共由武强入献县完固口复为
两支一由西南入单家桥至鲍家嘴归运一由西
北入臧家桥歴河间大城为子牙河出王家口归
淀 许汝霖北河 圣功颂序
漳滏合流至冀州与滹沱合至献县分而为二一
由单家桥六十里至淮镇又四十里至高川俱献
县境又六十里至沧州之杜梨木又五十里至交
河县界又二十里至青县入运河一由臧家桥六
十里至河间县之沙河桥又六十里至河间县之
龙花桥又六十里至大城县为子牙河 磁州 志
漳河 此自山东邱县东北行之一支所谓老漳河
也由冀州枣强县流经故城县西又东北经景州
之北阜城县之东与冀州武邑县连界又东北径
交河县南又东北入天津府青县界 详广 平府
刘麟河 在阜城县北七里北接冀州枣强县之索
卢河东至交河县合于漳河
阜城县刘麟河在县北七里刘豫阜城人也其子
麟尝渡此而名有黄泸河自冀州枣强县东北来
注之入交河县界注于洚河 交河县洚河在县
南五里即阜城县之漳河 方舆 纪要
四角河 在任邱县西北五十七里其北接高阳河
卽沙滋滱三水下流也自保定府之祁州博野蠡
县髙阳新安至雄县由莲花淀而入其西接长流
河卽徐雹诸水下流也自保定府之安州新安由
四殳河而入其南接白沟河之支流自保定府之
容城县分岔歴雄县新安由烧车淀而入三河合
流而东过赵北口由柴禾淀入顺天府保定县界
为玉带河
镜河 在任邱县南旧时滋沙滱诸水溢于肃宁县
境为中堡河又东为玉带河入任县界为镜河又
东北入莲花淀今多淤塞
肃宁县中堡河在县东北三十里保定府蠡县以
东高阳以南之水溢入县境为中堡河又东分流
为玉带河 任邱县境河上源卽肃宁之玉带河
也流经县南八里又北至县南三里会莲花泊 方 舆
纪 要
按保定河间二府旧志滋沙滱之水旧自蠡县
引流而东歴肃宁之五千淀而达于雄县之瓦
济河中堡玉带二河皆其经流处也后自蠡县
北入高阳歴新安雄县而出任邱之赵北口于
是故道多湮而玉带河之名亦移于顺天府之
保定县矣
清河 在交河县西二十五里漳水支流也自县西
南界北流径富庄驿又东径县东北六十里张家
桥又东五里散流入于滹沱俗名清头河亦名运
粮河相传五代梁时赵王镕于此运粮以饷晋师
故名又李村河俗名土河亦自漳水分流经县东
北四十里李村桥又东合于清河
倒流河 在交河县东北九十里县东境之水汇流
于此西行四十里注于滹沱故曰倒流亦名蔡河
平成河 在交河县东北八十里一名阳气寺古河
蛤螺河 在交河县北二十五里下流入滹沱河
土河 在宁津县南二十五里其上流自山东德州
径德平县西北流入境内相传卽古笃马河水经
笃马河东北径般县故城西汉般县在今德平之
北正宁津南界也又东流入山东乐陵县界又有
迟河流河俱在县东四十里至杨盘店西入于土
河谓之三渡口
谷家河 在宁津县北二十里其上源卽吴桥县之
龙湾也东流径县界又东入于土河
夹河 在吴桥县东北十五里二水中分故名
索卢河 一名黄泸河亦名枯河在故城西南五十
里南经冀州枣强县界又北入阜城县刘麟河其
水无源数年一至遇泛滥则波涛汹涌从流而下
旱辙涸民播种其中收获倍利或曰卽[卫河]之支
流也
大河故道 在府境
按西汉以前大河由景州而入吴桥水经大河
故渎北径蓨县故城东又北径安陵县西蓨县
即景州安陵今吴桥县之安陵乡也自是而东则合漳水而歴东光县界水经注大河故渎东北至东光县故城西而北与漳水合东光故城在今县东过此而北则合卫河而歴沧州界水经注衡漳东北入清河谓之合口今沧州西有合口镇卽其处也东汉以后河由千乘入海故道遂为漳卫所占至宋仁宗时河复由此宋史河渠志皇佑元年河合永济渠注干宁军入海谓之北流永济渠卽卫河干宁军卽青县今故城景州吴桥交河东光诸州县界中卫河所经皆宋时大河北流之道也又河渠志熙宁元年河溢乐寿埽乐寿今献县也元丰五年河溢阜城下埽二邑去卫甚逺而亦被河之患者盖其时河流横决南合于卫北又溢于漳也至金明昌五年河决阳武东注寿张而瀛沧之界不复有黄河矣
鸣犊河故道 在景州西南
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 汉书沟 洫志
河水自灵县别出为鸣犊河东径鄃县城北东北
合大河故渎 水经 注
张甲河故道 在景州故城界
张甲右渎东北径广川县故城西又东径棘津亭
南又东北至蓚县东会清河 水经 注
屯氏北渎 在宁津县界
屯氏别河北渎东径重平县故城南 水经
滱水旧渎 在河间任邱二县界
滱水东北径依城北卽古葛城也又东北径阿县
故城东又东北至长城注于易 水经 注
滱水在府城西自安州高阳流经此又北流入任
邱县界合于易水 方舆 纪要
高河旧渎 在河间县西南交河县西北
高河自高阳县流入府境东南流至交河县合于
滹沱眀志交河县以高河滹沱合流而名 方舆 纪要
易水旧渎 在任邱县西北
易水自易县东径鄚县故城北又东至文安 水经 注
易水在鄚县北三十里东入文安界合滹沱 寰宇 记
濡水旧渎 在任邱县西北
濡水自高阳东北至鄚入易 春秋杜 预注
濡水歴安州届高阳关过鄚州 任邱县 旧志
白洋淀 在任邱县西北五十里关城村与安州高
阳新安接界众流所汇深广四通芰荷交匝望之
如江湖焉又凡察淀在县西北三十里前堂后堂
二淀俱在县西北四十里北花淀在县西北四十
二里池鱼丝窝二淀俱在县西北五十里光淀在
县西北五十里龙王淀在县西北六十里
洋东五千二淀俱在肃宁县东南三十里旧时铁灯
竿诸水散流所汇今湮
五官淀 旧名武溘淀在任邱县东北三十五里旧
时铁灯竿之水由此而东入于柴禾淀今湮又三
浒淀在县东北十三里今亦淤
掘鲤淀 在任邱县北
掘鲤淀在鄚县北二十里俗名掘柳淀 寰宇 记
狐狸淀 在任邱县西北
淀中有蒲柳多葭苇 寰宇 记
莲花泊 在任邱县南三里荷香十里柳阴交匝为
邑胜地又齐家泊亦在县城南
古长丰渠 有二皆在河间县
瀛州河间西北百里有长丰渠贞观二十一年刺
史朱潭开又西南五里亦有长丰渠开元二十五
年刺史卢晖自东城平舒引滹沱东入淇通漕漑
田五百余顷 唐书地 理志
通利渠 在任邱县南五里亦名鱼君陂唐开元四
年县令鱼思贤开以泄淀水得地二百余顷
永清渠 在东光县西其深莫测渐平
沙溪 在故城县西北二十五里一名南河其水无
源秋雨后一望汪洋春至即涸
孟港 亦名柳行港在故城县东二里漳水决入处
也自县北达景州西为青草河又东北注于千顷
洼
龙湾 在吴桥县东二十里浅深断续流衍东注宁
津县为谷家河
房渊 在献县北寰宇记乐寿县房渊方三百里今
湮
张大洼 在交河县东三十里为锺水之处明万歴
十七年知县马中良开沟五道以通绛河洼旁之
田始无水患又达达洼在县东北七十里又洼东
洼在县东北九十里
千顷洼 在景州东北三十里其地卑衍旧为锺水
处
明宣德中大河北决自德州溃入境内知州刘深
开渠导入此洼水患遂息 方舆 纪要
白草洼 在吴桥县西南三十里又曹家洼在城西
十里梅家洼在城东北三十里
五龙潭 在任邱县北十里春夏不溢秋冬不竭又
白龙潭在县西十八里
龙潭 在宁津县西北三十里水深莫测相传有龙
窟故名
百道口 在府城西南
河间县大亷陂下注滹沱其决入之处谓之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