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五幡于北平破之顺水即徐水之别名也东经蒲
  城北又东径清苑城与沈水合 水经 注 
  徐河发源易州五回岭流经满城县北一十里名
  大册河至安肃县南四十里为徐河又经清苑县
  北十五里折而东达安州境 明一 统志 
  徐水自清苑县流入与依城河合 安州 志 
 方顺河在满城南祈水下流也在完县为曲逆河东
  入满城县为方顺河又东流至清苑县为石桥河
  与清苑河合
  方顺河在满城县南五十里其上源即完县之祈
  水也东流至县境曰方顺河又东经清苑县南二
  十里曰石桥河合于清苑河 方舆 纪要 
 奇邨河 在满城县东即一亩东与鸡距泉合流处
  清苑河上流也以经奇邨故名



 渝河 在满城县西十五里
  渝河发源易州岭流径县西北伏流于地几三十
  里出为一亩泉书云水在地中曰渝 旧志  
 曹河 即曹水在安肃县南二十五里源出曹河泽
  由西釜山经县东南至安州合于徐河
  曹水西北出朔宁县曹河泽东南流经北新城县
  故城南又东入于徐水 水经 注 
  曹河至新城县西南与徐河合曰温义河 府志  
 曲水河 在安肃县西四十里源出狼山与雹河合
 沙河 在定兴县西北亦曰遒阑河源出涞水县平
  乐山东经县界入于巨马河
  沙河即遒阑河在涞水县西十五里发源本县平
  乐山流至定兴为沙河入拒马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北河 在定兴县南河阳渡巨马沙易会流于此下
  流为白沟河
  河阳渡系涞易沙三水会流处俗曰北河 舆图  




 浑河 在新城县东三十里
  浑河至顺天府固安县南分一枝入新城县东转
  入霸州 舆图  
 琉璃河 在新城县东自涿州流入东合紫泉河
   按旧志新城县东有南里河即琉璃河支流也
   旧止小沟明嘉靖中其沟自底突涌裂土成河
   与运河相通
本朝康熙中琉璃河自涿州径此流入紫泉河
 紫泉河 在新城县东北源出县西北十五里龙堂
  村至县十里合琉璃河又南入白沟河
 斗门河 在新城县西源出县西北李家营即宋何
  承矩辟斗门兴水利处由界河西沟东入高桥洼
 界河 在新城县南巨马河支流也流经县南入定
  兴界与斗门河合又南入于白沟
 白沟河 在新城县南巨马易沙三水合流于定兴
  之河阳渡为白沟河南流至县界东经容城县至



  雄县城南东入茅儿湾达玉带河其分流亦由容
  城县过雄县西为黄湾河又折入新安合四角河
  白沟河在新城县南十里由定兴县南流来定兴
  河阳渡为涞易沙三河会流处俗名北河经容城
  至雄县南东流茅儿湾入玉带河一支由容城县
  分流至雄县西三里名黄湾河又经新安流入四
  角河 舆图  
  白沟河自白沟店曲折而南五里为高桥又南十
  五里为赵村桥又南十余里为西槐村迤东七八
  里至雄县环城西南经瓦济桥土人谓之清河又
  东为亚谷桥又东为大阴桥又东迤南为柴禾淀
  始与九河合流入茅儿湾 旧志  
  白沟河自雄县之古县村西南逆流过新安县之
  大杨村入烧车淀亦与九河合流而东 新安 县志 
 马村河 在新安县西北自涞水县巨马河分流入
  县南合于白沟





  马村河本自巨马分流由涞水县东南境赤土社
  经县之马村故名又东南流合于白沟 方舆 纪要 
 鱼池河 在新城县东北十五里其水无源由交渠
  鸣泽经仓上入县东赵庄洼又龙湾河在县东北
  二十五里亦无源自河头村平景孟良营溢入赵
  庄洼
 横河 即古恒水在唐县西南七十里源自曲阳县
  流入县界合于唐河
  恒水出常山曲阳县东入滱水 尚书 正义 
  横河源出曲阳县龙泉镇东径十八渡与唐河合
  即古恒水也 旧志  
 唐河 在唐县西南即滱水也源出山西大同府灵
  邱县流入倒马关经完县西北又南入唐县界又
  东南入庆都过曲阳定州至祁州三岔口与滋沙
  二河合
  滱水出代郡灵邱县高氏山 水经  



  滱水东径倒马关又东径唐县故城俗亦谓之唐
  水 水经 注 
  唐河在唐县西一百五十歩在庆都县西南四十
  二里 元和 志 
  景德元年北面都钤辖阎承翰自嘉山东引唐河
  至定州 宋史河 渠志 
  唐河在县西北七十里即滱水也南入唐县界 完 县 
   志  
  唐河旧在县西南二十里折而东经县南十里其
  后决而南趋自符城以东渎为沙川十余里 唐县 志 
  唐河在县南自唐县流入 庆都 县志 
  唐河在州南十五里自定州流入至州东与沙滋
  二河合曰三岔口 祁州 志 
 湾里河 在唐县西北四十里源出县西北蔡庄北
  山流经湾里长店至大洋社注于唐河
 放水河 在唐县东北源出石臼泉流经完县入方




  顺河
  唐县东北三十里有石臼泉流为放水河至完县
  界合五云泉入方顺河 舆图  
 龙塘河 在博野县南相传有龙自七公河顺流荡
  其地通于蟾河
 蟾河 在博野县东南二十五里滱滋沙三水合流
  至县境为蟾河入蠡县为杨村河
  滱滋沙三水自祁州三岔口合流至博野县名蟾
  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清水河 在庆都县西
  清水河在庆都县西一里经县南东二里合于龙
  泉河 方舆 纪要 
 龙泉河 在庆都县西北平地涌泉汇而为河与清
  水河合入唐河
  庆都县西三里有坚功泉又西一里有西堤泉又
  县西南有沈家泉涌鱼泉俱平地涌出合为龙泉



  河其下流汇于唐河 方舆 纪要 
 坝龙河 在庆都县西南五里东北流七里合于清
  水河
 护城河 在庆都县南门外发源城东九泉流至清
  苑县杨城村入方顺河
 杨村河 在蠡县南十里滋沙滱三水下流也自祁
  州经博野县流入县界北至高阳曰布里河
  杨村河在蠡县南滋河沙河唐河之水自祁州合流经
  博野县入县界为杨村河又北经玉田渚口入高
  阳县境 方舆 纪要 
 泔河 在蠡县东二十里杨村河支流也下流亦入
  高阳界又县西旧有小陈河源出庆都东北流入
  安州今淤
 黄湾河 在雄县西三里白沟分流也 详白 沟河 
 高阳河 在雄县南二十里上流即新安县之猪龙
  河入县界为高阳河由莲花淀入四角河




 雄河 在雄县南三里自安州易水即依城河分流
  周环县城经瓦济门东下即护城河也亦曰瓦济
  河又闸河在县南五里相传为宋杨延昭运粮河
 派河 一曰沙河在祁州西南自定州流入与滱滋
  二水合流沙水即派河源出山西由定流入祁州
  三岔口与滱滋二水合 舆图  
 滋河 一名澬河在深泽县西北八里源出山西流
  经正定府自无极县流入县界又东北入祁州合
  滱沙二水
  滋河源出山西流经正定府境内自无极县流入
  县界 方舆 纪要 
  滋河在县西十里上自正定府无极县流入下流
  至祁州三岔口合滱沙二水 舆图  
 滹沱河 在束鹿县西南四十里自晋州流入又东
  入深冀二州界
  滹沱河在县南二十五里上自晋州流入经县南



  下流入冀合滏漳二河 舆图  
  滹沱自晋州东七十至东鹿县
本朝顺治十二年自晋州境内寨子村决入县境百尺
  口归清水河康熙五年复自晋州决入分为五道
  一由县彭六左刘家庄西一由县汉口村俱流入
  冀州境归清水河一由县倾井村一由县张岔口
  村一由县枣营村俱流入深州境归清水河 束鹿 县志 
   按汉书注滹沱水经深泽县东南寰宇记河在
   高阳县东北二十里是昔时高阳深泽之境皆
   河所经也今徙而南在束鹿晋冀之间冲啮为
   甚
 鸦儿河 在束鹿县南十里滹沱分流也旧自县东
  北达博野县合于唐河后东入深州界仍合于滹
  沱今滹沱南徙河亦渐淤
 依城河 在安州北卽徐曹诸水下流也东入新安
  为长流河





  依城河在安州北关外上流卽徐河一亩泉方顺
  河诸水下流入新安长流河 舆图  
   按水经注滱水东北径依城北世谓之依城河
   则以滱水为依城河而方舆纪要云安州为九
   河下流九河者徐曹方顺一亩 卽清 苑河 滋沙滱鸦
   儿与州之易水合而为九河是又以易水为依
   城河今考舆图唯徐河自清苑合曹及方顺一
   亩诸水达州界为依城河其滱滋沙三水合于
   祁州由博野高阳入猪龙河其鸦儿河则旧自
   滹沱分流入滱今滹沱南徙鸦儿故道亦淤
 邱家道口河 在安州东南三十里自高阳马家河
  分流经州界下流入白洋淀
 淘河 在安州东南依城河之分支也
  淘河易水东出之别名也宋人以塘泊为边备徃
  徃疏浚以防淤淀故沿边诸水皆曰淘河 方舆 纪要 
 布里河 在高阳县东二十里本马家河上流卽蠡



  县之杨村河东入新安为猪龙河
   按旧志马家河在县东卽蠡县杨村河下流也
   上承滱滋沙三水旧自蠡县东入河间明正德
   中自蠡县北决入县界潴为淀又东北入安州
   界嗣后时有决溢天启中决入布里愚地等村
   故又曰布里河
本朝康熙初复由布里东决合猪龙河
 高河 在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自蠡县流入县界
  会猪龙河今淤又县西南六里旧有运河相传为
  宋时转饷处今亦淤
 猪龙河 在新安县南六十里即高阳之马家河也
  流入雄县为高阳河
  高阳故城东龙化村是猪龙河也俗传颛顼时有
  猪化龙而成是河故名 名胜 志 
 长流河 一名长沟河在新安县西南五里其上流
  有二皆自安州来一曰依城河 即徐 水 一曰雹河 卽 南 





   易 水 至县界合流曰长流河东南入四角河
  长流河一名长沟河在新安县西南五里 方舆 纪要 
  徐水至安州为依城河至新安合雹水为长流河
  四角河一接新安之长流河 陆陇其畿 辅地图记 
   按眀统志长流河源自雹水在县西五里又温
   义河源自徐河在县西南八里南与长流河合
   葢依城河入新安亦名温义至合雹河则总名
   长流也
 [三岔河] 在新安县南八里上接温义下达四股南
  通猪龙故名
 四股河 亦名四殳河在新安县东南十五里上纳
  长流河下达于任邱之四角河
  四殳河上承温义中流为殳一通王家寨一通寨
  南一通店头一通四角河相传元至正时凿 保定 府志 
 梁头河 在新安县南三里自长流河分流下达于
  雄县之瓦济河



  县南三里有梁头河明景泰间疏长流河引流自
  城西南隅过南门至东门外三里末流达于瓦济
  河 方舆 纪要 
 稠河 在新安县东六里一名试牛河亦长流河之
  支也
 鱼水 在满城县西南
  鱼水出北平县西南鱼山东流注于浦水 水经 注 
 南昌水 在安肃县西
  南昌水东流过梁门去县西二十里引为陂塘以
  漑民田 舆地 志 
 马溺水 在唐县西
  马溺水出上曲阳城东北东流注于滱 水经 注 
 鸿上水 在唐县西北
  滱水东流鸿上关于是左纳鸿上水水出近溪东
  流注于滱 水经 注 
 祈水 卽南濡古曰曲逆水在完县西南源出伊祈




  山曲折东流入满城县为方顺河
  濡水出蒲阴县西枉渚回湍率多曲复亦谓之曲
  逆水也 水经 注 
  濡水今谓之祈水出伊祈山曲折东流经县南又
  东经满城为方顺河 完县 志 
 五灵水 在完县西二十里一名五云泉源出大搜
  山五窍如龙流至县西南十里合祈水
 九流水 在完县西二十里发源伊祈山平地九泉
  浅而不竭又店头水在县西三十里二水并合五
  云泉入祈水
 蒲水 源出完县西北三十里东南流合祈水
  蒲水出蒲阳山东南流经蒲阴县故城北东入濡
   水经 注 
  蒲水发源县西北三十里道务村流县北又东流
  至曲逆故城东南与曲逆水合 旧志  
   按水经注有苏水出曲逆县西南近山东北流



   与蒲水并入于濡今源流无考
 博水 在完县东南
  博水在完县东南水经注博水出望都县其流旋
  伏旋见经阳城县散为泽潴是为阳城淀下流注
  于唐河今源流多淤 方舆 纪要 
 唐池 在唐县西南
  唐县城西有一水导源卢奴县之西北泉涌而出
  东流至唐城西北隅堨而为湖俗谓之唐池莲荷
  被水胜游多萃其上 水经 注 
 龙池 在完县北四十里其水可灌漑居民便之
 海子淀 在新城县东三十五里受紫泉斗门两洼
  之水旧有小沟疏淀东注浅狭易淤又黒洋淀在
  县东南五十里
 牙家港 在安州西北三里与朱家港白洋淀接
 茅儿湾 在雄县东四十里上接紫禾淀下通保定
  县玉带河为诸水经流要口





 阳城淀 在庆都东南今湮
  博水至阳城县散为泽渚世谓之阳城淀 水经 注 
  阳城淀在望都县东南 元和 志 
 马务淀 亦名马草淀在雄县东三十里又苍耳淀
  绿须淀亦在雄县境
 紫禾淀 在雄县东南十里白沟长流高阳诸河胥
  汇于此
 莲花淀 在雄县西南十里新安高阳诸水所汇也
  相近有石臼淀又县西十里有留通淀烧车淀皆
  方二十余里
 台河淀 在雄县北又县北有襄子淀接新城界又
  县东南有五官淀接任邱县界
 刘家淀 在安州西二十里石桥一亩诸水所汇也
  北流接依城河又菱子淀在州东三十里自唐滋
  沙三河分流入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