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云州明初州县俱废宣徳六年置龙门卫属万全
  都指挥使司嘉靖元年分为中路
本朝初属宣府镇顺治六年改曰下北路康熙三十二
  年复置龙门县以葛峪赵川鵰鹗长安岭四堡并
  入属宣化府兼设龙门路都司于此辖葛峪长安
  岭二堡
 怀来县
  本战国燕上谷郡地秦因之汉置沮阳县为郡治
  后汉晋因之后魏时郡县俱废齐周及隋为怀戎
  县地唐垂拱中分置清彛军长安二年始移懐戎
  县及妫州来治天寳初曰妫川郡干元初复曰妫
  州属河北道五代晋天福元年入辽改州曰可汗
  县曰怀来属西京道金初州废明昌六年改县曰




  妫川属徳兴府元复曰怀来县延佑二年改属龙
  庆州明洪武初改懐来守御千户所永乐十五年
  改懐来左卫十六年曰懐来卫直隶京师宣徳中
  改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因之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改为懐
  来县以保安卫及土木榆林二堡并入属宣化府
 蔚州
  本秦代郡汉因之隋为上谷郡飞狐县北境唐开
  元十二年置安边县属蔚州天寳初移蔚州治此
  至徳二载更名兴唐五代晋初改县曰灵仙后入
  辽置蔚州忠顺军属西京道金因之元至元二年
  废州以灵仙县属弘州寻复置州属宣徳府明洪
  武初以州属山西大同府
本朝因之雍正六年以蔚州属宣化府
 蔚县
  明洪武七年置蔚州卫于蔚州城中属山西行都



  司宣徳五年割卫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仍旧置兼领顺圣东西二城康熙三十二年改
  卫置蔚县以桃花堡广昌城并入属宣化府
 西宁县
  本汉阳原县属代郡后汉省东魏置北灵邱郡北
  齐省唐开元中置横野军天寳后废辽统和中置
  永宁县兼置弘州永宁军后改愽宁军属西京道
  金亦曰弘州改军曰保宁寻废入定七年改县曰
  襄阴元至元中以襄阴县省入州属大同路明初
  州废天顺四年于故顺圣县筑顺圣川东城于此
  筑顺圣川西城俱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属蔚州卫康熙三十二年改置西宁县以东城
  并入属宣化府
 怀安县
  本汉上谷郡下落县地唐末置懐安县属新州辽
  初属奉圣州后改属大同府金因之元初属宣徳





  府中统三年改属兴和路明初县废洪武二十六
  年改置懐安卫属万全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因之属宣府镇康熙三十二年改为县以万全
  左卫及柴沟西阳河二堡并入属宣化府
 延庆州
  本秦上谷郡地汉置居庸县属上谷郡后汉及晋
  因之后魏孝昌中陷废天平中复置仍属上谷郡
  高齐县废为怀戎县地唐天寳中析置妫川县属
  妫州唐末改置缙山县兼置儒州五代晋天福元
  年入辽置缙阳军属西京道金皇统元年州废以
  县属徳兴府崇庆元年复升为镇州元初州废至
  元三年省县入懐来五年复置属奉圣州延佑三
  年升为龙庆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初州废永乐十
  一年复置曰隆庆州直隶京师隆庆元年以避年
  号改曰延庆州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省永宁卫入



  州属宣化府
 保安州
  本秦上谷郡地汉置下落涿鹿潘三县皆属上谷
  郡后汉因之晋太康中分置广宁郡治下落以涿
  鹿潘县属之后魏太和中兼置燕州孝昌中陷废
  北齐改置懐戎县兼置北燕州及长宁永丰二郡
  周去北字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以怀戎县
  属涿郡唐武徳七年复置北燕州贞观八年改曰
  妫州长安二年徙治居庸界光启中改置新州兼
  置永兴县为州治属河东道后唐同光元年置威
  塞军晋天福元年入辽改奉圣州武定军属西京
  道金大安元年升为徳兴府治徳兴县属西京路
  元至元三年复降为奉圣州改县曰永兴属宣徳
  府后至元三年又改曰保安州属顺宁府明洪武
  初州县俱废永乐十三年复置保安州直隶京师
本朝初属宣府镇为东路康熙三十二年属宣化府




易州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燕地秦置上谷郡
  春秋时属燕晋战国时属燕赵秦置三十六郡以
  为上谷郡 元和郡 县图志 
 汉初置故安县属涿郡后汉因之
  燕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阳新城故安 汉书地 理志 
  汉置涿郡今州即汉涿郡之故安县也 续汉书 地理志 
 魏晋属范阳国后魏亦为上谷郡隋开皇元年置易
 州大业初又改置上谷郡
  隋开皇元年自今遂城所理英雄城移南营州居
  燕之候台改名易州取州南易水为名炀帝初州
  废复为上谷郡遥取汉上谷为名 太平寰 宇记 
 唐武徳四年复曰易州属河北道天寳初亦曰上谷
 郡干元初复故
  唐武徳四年讨平窦建徳改为易州领易涞水永
  乐遂城遒五县天寳元年改为上谷郡干元元年




  复为易州领易满城二县 太平寰 宇记 
 五代晋开运二年入契丹周显徳六年收复仍曰易
 州宋雍熙四年复入辽辽置高阳军宣和四年归宋
 赐名遂武郡寻没于金属中都路
  辽统和九年升高阳军领易县 续文献 通考 
  宣和四年契丹将高鳯以郡来降宣和末没于金
   文献 通考 
 元初废易县入州至元三年复置易县仍为州治十
 年以州属大都路二十三年改属保定路
  元太宗十一年割隶顺天府至元十年隶大都路
  二十三年还隶保定 续文献 通考 
 明复省县入州属保定府
本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为直隶州以涞水并改山西
 之广昌县属焉领县二
 涞水县
  汉置遒县属涿郡后汉为侯国晋曰遒县属范阳




  国后魏属范阳郡周大象二年省入涿县隋开皇
  初改范阳为遒更置范阳县于此六年改曰固安
  八年废十年又置为永阳县十八年始改曰涞水
  属上谷郡唐属易州宋金辽元因之明属保定府
  易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升易州为直隶州涞水仍属焉
 广昌县
  古冀州地周属并州春秋时代国战国属赵秦置
  广昌县属代郡汉曰蜚狐东汉仍曰广昌隋属易
  州唐属蔚州元为涞源郡明仍改广昌属山西大
  同府蔚州崇祯时改灵昌州寻复为县
本朝因之雍正十二年升易州为直隶州割广昌县属
  之
冀州
 禹贡冀兖二州之域
  郡理东入兖州之域西入冀州之域禹贡故迹以




  洚水为界也 通 典 
 春秋晋东阳地战国属赵秦属巨鹿汉为信都国
  汉高帝分赵巨鹿立清河信都常山其信都即今
  州理是也 元和郡 县志 
 景帝改为广川国
  刘敞曰景帝前二年为广川国四年为信都郡中
  二年复为广川国 汉书地 理志注 
 宣帝甘露四年复曰信都国后汉永平十五年改曰
 乐成国延光元年改曰安平国三国魏置冀州
  领郡国九理于此 文献 通考 
 晋太康五年又改曰长乐国后魏曰长乐郡兼置冀
 州
  冀州领郡四长乐渤海武邑安徳 魏书地 形志 
  初曰冀州更名魏州亦曰信都郡干元初仍为冀
  州属河北道武徳四年改为冀州置总管府移治
  所于下愽贞观元年废都督府移州治于信都 旧 唐 




   书地 理志 
 宋庆歴八年置安武军金因之属河间府
 元曰冀州明洪武初省入属正定府九年隶北平布
 政司永乐初直隶京师
本朝初仍属正定府雍正二年为直隶州领县五
 南宫县
  汉置属信都国晋因之北齐废隋复置仍属信都
  郡唐武徳间属宗州贞观间还属冀州宋皇佑四
  年升南宫之新河镇为县省南宫入之六年复置
  金元明亦属冀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南宫仍属焉
 新河县
  汉置堂阳县属巨鹿郡后汉晋属安平国后魏属
  长乐郡齐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属信都郡唐属
  冀州五代晋改曰蒲泽割属正定汉复故周还属
  冀州宋皇佑四年省堂阳升新河镇为新河县熙



  宁六年复废为镇入南宫元太宗四年复置新河
  县属冀州明亦属冀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新河仍属焉
 枣强县
  汉置属清河郡后汉废晋复置属广川国后魏神
  瑞二年并入广川太和二十二年复置属长乐郡
  隋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宋熙宁元年省入信都十
  年复置金元明俱属冀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枣强仍属焉
 武邑县
  汉置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晋初因之太康十
  年置武邑郡后魏皇始二年移郡治武强以武邑
  属之北齐天保七年县废隋开皇六年复置仍属
  信都郡唐属冀州宋金因之元初属东武州太宗
  六年还属冀州明属冀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武邑仍属焉





 衡水县
  汉信都国桃县地隋初为信都下愽武邑三县地
  开皇十六年置县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宋金因之
  元明改属深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冀州为直隶州而以衡水改属
  焉
赵州
 春秋晋地战国属赵秦为巨鹿郡地汉为常山及巨
 鹿郡地
  常山郡县十八封斯平棘巨鹿郡县二十宋子敬
  武 汉书地 理志 
 后汉为常山国地
  赵州后汉属常山国兼置冀州治鄗 文献 通考 
 晋为赵国地
  赵州晋为赵国置冀州治房子 文献 通考 
 后汉始于平棘县置赵郡属殷州



  殷州孝昌二年分定相二州置治广阿 魏书地 形志 
  赵州后魏为赵郡明帝兼置殷州为赵州郡仍旧
   文献 通考 
 齐改赵州
  天保二年改殷州为赵州 北史齐 文宣记 
 隋开皇初省大业初复为赵郡
  赵郡开皇十六年置栾州大业三年改为赵郡 隋 书 
   地理 志 
 唐武徳初改曰赵州
  武徳元年张志昻以郡归国改为赵州 旧唐书 地理志 
  赵州赵郡武徳初治柏乡四年徙治平棘 唐书地 理志 
 五年改曰栾州
   按时以大陆县之栾州省入因改名焉
 贞观初复曰赵州天寳初曰赵郡干元初复曰赵州
 属河北道五代因之宋为庆源府属河北西路
  庆源军节度本赵州军事崇宁四年赐军额宣和





  元年升为府 宋史地 理志 
 金复曰赵州后又改曰沃州
  天会七年改为赵州天徳三年更为沃州军曰赵
  郡军 金史地 理志 
  赵州靖康后入于金为沃州治平棘 文献 通考 
 元复曰赵州属正定路
  赵州旧领平棘临城栾城元氏高邑赞皇宁晋隆
  平柏乡九县太祖十五年割栾城元氏隶正定 元 史 
   地理 志 
 明洪武初以州治平棘县省入属正定府
  汉之赵理邯郸晋之赵理房子齐魏以来之赵理
  平棘即今治也 名胜 志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为直隶州领县五
 柏乡县
  本春秋晋鄗邑地汉置鄗县属常山郡又分置柏
  乡侯国属巨鹿郡后汉建武初改鄗曰高邑属常



  山国为冀州刺史治晋改属赵国后魏属赵郡北
  齐徙废移治房子县界隋开皇十六年置柏乡县
  属栾州大业三年改属赵郡唐属赵州宋熙宁五
  年省为镇入高邑元佑元年复置属庆源府金属
  沃州元明俱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柏乡仍属焉
 隆平县
  汉置广阿县属巨鹿郡后汉省后魏太和十三年
  复置广阿县又于县置南巨鹿郡寻改为南赵郡
  孝昌二年又置殷州治广阿北齐天保初避讳曰
  赵州七年州废隋初郡废开皇十六年分置栾州
  仁寿元年改县曰象城大业初州废又改县曰大
  陆属赵郡唐武徳四年复曰象城天寳元年又改
  曰昭庆属赵州五代因之宋开皇二年又改曰隆
  平熙宁元年省为镇入临城元佑元年复置属赵
  郡金属沃州元仍属赵州明洪武初省入柏乡十





  三年复置仍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隆平仍属焉
 高邑县
  本战国房子邑汉置房子县属常山郡后汉属常
  山国晋属赵国兼为冀州刺史治后魏属赵郡北
  齐天保七年废房子改置高邑县仍属赵郡隋初
  属栾州寻属赵郡唐属赵州宋属庆源府金属沃
  州元明俱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高邑仍属焉
 临城县
  本春秋晋临邑汉为房子县地北齐省房子隋开
  皇六年复置房子县属赵郡唐属赵州天寳元年
  改曰临城天佑二年复曰房子五代梁因之后唐
  复曰临城宋属庆源府金属沃州元明俱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临城仍属焉
  宁晋县



  汉置杨氏廮陶二县属巨鹿郡后汉移郡治廮陶
  以杨氏属焉晋省杨氏入廮陶仍为巨鹿国治后
  魏永安二年分廮陶置廮遥县属巨鹿郡北齐郡
  废又省廮陶入廮遥县隋初属栾州开皇六年又
  改廮遥曰廮陶大业初属赵郡唐天寳元年改曰
  宁晋属赵州五代因之宋属庆源府金属沃州元
  明俱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赵州为直隶州而宁晋仍属焉
深州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晋地战国属赵秦为上谷巨鹿
 郡地汉置下博县属信都国后汉属安平国桓帝以
 后为博陵郡晋属安平国后魏属长乐郡北齐属博
 陵郡隋初郡废开皇十六年析为深州
  取州西故深池为名 金幼孜 深州记 
 大业初州废
  以其地分入博陵河间二郡 文献 通考 





 唐武徳初复置深州天寳初改为饶阳郡干元初复
 曰深州属河北道
  深州饶阳郡武徳四年以定州之安平瀛州之饶
  阳置寻徙治饶阳贞观十七年州废县还故属先
  天二年以瀛州之饶阳冀州之鹿城下博武强定
  州之安平复置 唐书地 理志 
 五代周显徳中分置静安军
  深州静安本汉下博县周置静安军以县隶俄复
  焉 宋史地 理志 
 宋初因之太平兴国七年以下博县属静安军雍熙
 二年军废以下博属深州四年改下博曰静安移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