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周又为镇州宋复曰正定府常山郡成徳军节度属
 河北西路
  庆歴八年初置正定府路安抚使统正定府磁相
  邢赵洺六州 宋史地 理志 
 金因之兼属威州
  正隆间依旧次府置本路兵马都总管府转运司
   金史地 理志 
 元曰正定路置总管府又为保定路地属中书省明
 洪武初改为正定府直隶京师
本朝顺治初裁阜平入曲阳行唐二县康熙初复置雍
 正二年改冀赵深晋定五州为直隶州分领南宫等





 十七县十二年复以晋州并所领之无极藁城及定
 州之新乐县还隶焉领州一县十三
 正定县
  战国时中山国东垣邑秦置东垣县汉更名正定
  属常山郡元鼎初置正定国治此后汉建武中省
  国入常山县晋为常山郡治魏属常山郡北齐复
  为郡治后周置恒州亦治此隋复为恒山郡治唐
  为恒州治载初元年改曰中山神龙初复曰正定
  自是州郡常治此明为正定府治
本朝因之
 井陉县
  汉置属常山郡后汉晋及北魏因之齐周县废隋
  开皇十六年于县置并州大业初州废仍属恒山
  郡义宁初置井陉郡治此唐武徳元年复曰井州
  贞观十七年州废仍属恒州宋属正定府熙宁六
  年省入获鹿平山八年复置金天会七年改置威



  州治亦曰陉山郡元宪宗二年徙州治洺水以县
  属焉属广平路明还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获鹿县
  周中山国石邑后属赵汉置石邑县属常山郡后
  汉省晋复置仍属常山郡后魏因之北齐废井陉
  改石邑曰井陉隋开皇六年复曰石邑十六年析
  置鹿泉县并属并州大业初复省鹿泉入石邑属
  恒山郡唐武徳初改恒州复置鹿泉县属焉四年
  徙州治正定以石邑为属县而鹿泉县属并州贞
  观十七年废并州以鹿泉县属恒州至徳元年改
  鹿泉曰获鹿宋开寳六年省石邑县入焉属正定
  府金兴定三年升为镇宁州元初曰西宁州寻复
  曰获鹿县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元氏县




  战国赵元氏邑汉置元氏县为常山郡治后汉因
  之晋改属赵国后魏属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
  复置属赵郡唐属赵州五代唐改属正定府宋金
  因之元初属赵州太祖十五年还属正定路明属
  正定府
本朝因之
 灵寿县
  周中山国地后为赵地汉置灵寿县属常山郡后
  汉晋及北魏因之后周属蒲吾郡隋开皇初郡废
  属恒州大业初州废仍属恒山郡义宁初置燕州
  唐武徳四年州废以县属并州七年还属恒州宋
  熙宁六年省为镇入行唐八年复置属正定府金
  因之元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栾城县
  春秋晋栾邑战国属赵汉置闗县属常山郡后汉



  废改置栾城县仍属常山晋省北魏太和十一年
  复置栾城县属赵郡北齐又废隋开皇十六年复
  置属栾州大业初属赵郡唐属赵州大歴三年属
  恒州天佑二年更名栾氏五代后唐复故宋属正
  定府金因之元初属赵州太祖十五年还属正定
  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平山县
  周番吾邑汉置蒲吾县属常山郡后汉晋及北魏
  因之隋开皇十六年析置房山县大业初省蒲吾
  入井陉属恒山郡义宁初于县置房山郡唐武徳
  元年改曰岳州四年州废属并州至徳元年改曰
  平山县宋属正定府金因之元属正定路明属正
  定府
本朝因之
 阜平县




  汉灵寿及南行唐二县地宋咸平三年析置北砦
  金初改曰北镇明昌四年置阜平县属正定府元
  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顺治十六年省入曲阳行唐二县康熙二十二年
  复置仍属正定府
 行唐县
  周时赵南行唐邑汉置南行唐县属常山郡为都
  尉治后汉仍属常山晋因之后魏曰行唐县太和
  十四年置唐郡二十一年郡废仍属常山郡隋因
  之唐属恒州长寿二年改曰章武神龙元年复故
  大歴三年置泜州九年废仍属恒州五代梁开平
  二年又改曰章武唐同光初复旧晋改曰永昌汉
  复旧宋属正定府金因之元初改属保定路明复
  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
 赞皇县



  汉房子县地齐天保中为高邑县地隋开皇十六
  年析置赞皇县属栾州大业中属赵郡唐属赵州
  宋熙宁五年省为镇入高邑元佑元年复置属赵
  郡金属沃州元至元二年并入高邑七年复置属
  赵州明属赵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改赵州为直隶州县属正定府
 晋州
  春秋鼓国后属晋战国属赵汉置下曲阳县属巨
  鹿郡后汉因之晋属赵国后魏曰曲阳为巨鹿郡
  治北齐省隋开皇十六年改置晋阳县属栾州十
  八年改为鼓城大业初属赵郡唐武徳四年属亷
  州贞观初属定州大歴三年改属恒州宋端拱初
  改隶祁州属河北西路金因之元太祖十年始于
  县置晋州属正定路明洪武初以州治鼓城县省
  入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为直隶州十二年复属正定府




 无极县
  汉置毋极县属中山国后汉因之晋省后魏太和
  十三年复置属中山郡隋属愽陵郡唐武徳四年
  属亷州贞观元年属定州万岁通天二年改毋字
  为无景福二年置祁州治此五代因之宋景徳元
  年祁州移治蒲阴以县属定州金为中山府仍领
  无极县元属正定路明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改属直隶晋州十二年还属正定
  府
 藁城县
  春秋为肥子国后并于晋汉置藁城县属正定国
  魏复置属巨鹿郡北齐改为高城县兼移巨鹿郡
  治焉隋置亷州复曰藁城大业初属赵郡义寜间
  复置巨鹿郡唐复曰亷州贞观年州废县属镇州
  天佑年更曰藁平县五代周复曰藁城宋属正定
  府金因之元为永安州废为藁城县属正定路明



  属正定府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改属晋州十二年还属正定府
 新乐县
  春秋鲜虞国汉置新市县属中山国后汉晋魏因
  之隋开皇十六年析置新乐县大业初省新市以
  新乐属愽陵郡唐属定州宋属中山府金元因之
  明属正定府定州
本朝因之雍正二年以定州为直隶州仍领新乐十二
  年还属正定府
顺徳府
 禹贡冀州之域殷时邢都周初邢国春秋属晋战国
 为赵地秦属巨鹿郡
  巨鹿郡秦置属冀州 汉书地 理志 
 前汉属赵国
  赵国县四襄国故邢国 汉书地 理志注 
 晋初属广平郡




  司州广平郡统县十五永嘉之后沦没刘聪 晋书 地理 
   志  
 周武帝置襄国郡
  周武帝改为襄国郡 元和郡 县志 
 隋开皇初郡废置邢州大业初复为襄国郡唐武徳
 元年复曰邢州置总管府四年府废天寳初改曰巨
 鹿郡
  邢州巨鹿郡本襄国郡天寳元年更名 唐书地 理志 
 干元初复曰邢州属河北道中和二年徙昭义军于
 此五代梁开平二年改保义军后唐同光元年改安
 国军宋初仍曰邢州巨鹿郡安国军节度使宣和中
 升信徳府属河北西路金天会七年复降为邢州
  邢州宋信徳府巨鹿郡安国军节度使天会七年
  降为邢州仍置安国军节度 金史地 理志 
 元初置元帅府后改安抚司中统三年升顺徳府至
 元元年升顺徳路总管府



  至元元年以洺州磁州来属二年洺磁自为一路
  以顺徳为顺徳路总管府领县九邢台巨鹿内丘
  平乡广宗沙河南和唐山任县 元史地 理志 
 明洪武初仍属顺徳府直隶京师
本朝因之领县九
 邢台县
  商时邢都周初为邢国秦置信都县汉属赵国后
  汉因之建安十七年割属魏郡晋属广平郡后并
  入任县后魏太和二十年复置属北广平郡建义
  初分属易阳郡周武帝置襄国郡隋开皇初郡废
  九年改曰龙冈十六年为邢州治寻为襄国郡治
  唐初仍为邢州治宋宣和二年改曰邢台为信徳
  府治金仍为邢州治元为顺徳路治明为顺徳府
  治
本朝因之
 沙河县




  汉襄国县地隋开皇十六年析南境置沙河县属
  襄国郡唐武徳初于县置温州四年州废县还属
  邢州宋属信徳府金属邢州元属顺徳路明属顺
  徳府
本朝因之
 南和县
  汉置属广平国后汉属巨鹿郡建安十七年割属
  魏郡晋属广平郡后并入任县后魏太和二十年
  复置永安中于县置北广平郡高齐郡省后周又
  置南和郡隋开皇初郡废属襄国郡唐武徳初于
  县置和州四年州废仍属邢州宋金因之元至元
  二年省入沙河后复置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平乡县
  战国赵巨鹿邑秦置巨鹿县并置巨鹿郡汉仍为
  巨鹿郡治后汉移郡治廮陶以巨鹿为属县晋因



  之后魏景明二年改置平乡县孝昌中属南赵郡
  隋开皇三年属洺州十六年属邢州唐武徳初于
  县置封州四年州废仍属邢州宋熙宁六年省入
  巨鹿县元佑初复置属信徳府金仍属邢州元属
  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巨鹿县
  汉置南滦县属巨鹿郡晋初省石赵复置后魏太
  平真君六年又并入柏人太和二十年又置南滦
  属南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复置南滦大业初
  改曰巨鹿属襄国郡唐武徳元年于县置起州并
  析置白起县四年州废省白起以巨鹿隶赵州贞
  观元年属邢州宋属信徳府金属邢州元属顺徳
  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广宗县





  汉巨鹿堂阳二县地后汉分堂阳置经县属安平
  国晋因之后魏太平真君二年并入南宫永安二
  年复置西经县属巨鹿郡高齐省隋为径城宗城
  两县地属清河郡唐武徳四年以径城宗城置宗
  州析径城置府城县九年州废省府城入径城天
  佑三年曰广宗属魏州宋属大名府金改属洺州
  元宪宗五年分平乡县之道武镇置广宗县至元
  二年又省入平乡后复置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唐山县
  春秋晋柏人邑汉因置柏人县属赵国后魏孝昌
  中属南赵郡隋属襄国郡唐武徳元年于县置东
  龙州四年州废县属赵州五年还邢州天寳元年
  改名尧山宋熙宁六年省入内邱元佑初复置属
  信徳府金改名唐山县仍属邢州元至元二年并
  入内邱县后复置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内丘县
  汉置中丘县属常山郡后汉属赵国晋因之后省
  入柏人后魏太和二十一年复置属南巨鹿郡孝
  昌中属南赵郡隋开皇初避讳改名内丘属襄国
  郡唐武徳四年属赵州五年属邢州宋金因之元
  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任县
  春秋晋任邑汉置任县及张县俱属广平国后汉
  省张县以任县属巨鹿郡建安十七年又割属魏
  郡晋仍属广平郡后魏永安中属北广平郡高齐
  废隋开皇十六年复置大业初废入南和县唐武
  徳四年复置属邢州宋熙宁五年又省入南和元
  佑元年复置属信徳府金仍属邢州元至元二年
  省入邢台后复置属顺徳路明属顺徳府





本朝因之
广平府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赵秦为邯郸郡地
 汉置广平国属冀州部
  广平国武帝征和二年置为平干国宣帝五鳯二
  年复故属冀州 汉书地 理志 
 后汉省广平国以为巨鹿郡地
  巨鹿郡建武十三年省广平国以其县属 后汉书 郡国志 
 三国魏置广平郡晋因之后魏亦曰广平郡
  广平郡汉武帝为平干国宣帝改为广平国后汉
  建武中省属巨鹿魏文帝黄初二年复改治曲梁
  城 魏书地 形志 
 后周置洺州
  周武帝建徳六年置洺州以水为名 元和 志 
 隋大业三年改为武安郡唐武徳初复置洺州
  大业三年罢州为武安郡武徳元年又改为洺州



  兼置总管二年陷于窦建徳四年讨平又为刘黒
  闼所陷寻讨平之六年罢总管复为洺州 元和郡 县志 
 天寳元年曰广平郡干元元年复曰洺州属河北道
 五代因之宋曰洺州广平郡属河北西路金因之
  洺州广平郡建隆元年升为防御 宋史地 理志 
  洺州广平郡治永年天会七年以守边置防御使
   金史地 理志 
 元曰广平路并隶中书省
  广平路唐洺州又为广平郡元太宗八年置邢洺
  路总管府以邢磁威隶之宪宗二年为洺磁路止
  领磁威二州至元十五年升广平路总管府 元史 地理 
   志  
 明洪武元年为广平府属河南分省二年改属北平
 行省九年属北平布政使司永乐元年直隶京师
本朝因之领县九雍正四年以河南彰徳府之磁州来
 属领州一县九





 永年县
  春秋晋曲梁邑汉置曲梁侯国属广平国后汉属
  魏郡晋为曲梁县属广平郡后魏为广平郡治北
  齐废入广平县隋仁寿元年改广平为永年大业
  初为武安郡治唐属洺州治宋金因之元为广平
  路治明为广平府治
本朝因之
 曲周县
  汉武帝建元四年置曲周县属广平国后汉属巨
  鹿郡魏属魏郡晋省后魏景明中分平恩置曲安
  县属广平郡北齐省隋开皇六年复置曲周县属
  洺州大业初废入洺水唐武徳四年复置属洺州
  宋熙宁三年省为镇入鸡泽元佑二年复为县寻
  复为镇四年复为县属洺州金因之元属广平路
  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肥乡县
  汉邯郸县地魏黄初二年分置肥乡县晋属广平
  郡东魏天平初并入临漳隋开皇十年复置属慈
  州十六年属洺州大业初属武安郡唐武徳元年
  属紫州四年属磁州六年属洺州宋金因之元属
  广平路明属广平府
本朝因之
 鸡泽县
  汉置广平县为广平国治后汉省广平国以县属
  巨鹿郡建安十七年割属魏郡晋为广平郡治后
  省后魏太和二十年复置属广平郡北齐省隋开
  皇十六年置鸡泽县大业二年并入永年唐武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