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畿辅通志
畿辅通志
天府
本朝因之
香河县
唐武清县地辽于县之孙村置香河县属析津府
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宣和中赐名清化寻仍入
金属大兴府元初因之后属漷州明洪武十年省
县入漷州十三年复置后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
通州
汉置潞县属渔阳郡晋属燕国后魏仍属渔阳郡
后为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属涿郡唐武徳二年置
元州贞观初州废仍属幽州辽因之金天徳三年
于县置通州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初以州治
潞县省入属北平府后属顺天府
本朝顺治九年省漷县入州仍属顺天府
三河县
汉潞县地唐武徳二年析置临泃县属元州贞观
初废开元四年析潞县置三河县属幽州十八年
改属蓟州五代初废后唐长兴三年复置晋天福
中属于辽属蓟州尚武军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
宣和五年属广川郡七年仍入金天徳三年升潞
县为通州以县隶焉元因之属大都路明属顺天
府通州
本朝因之
武清县
汉置泉州县属渔阳郡晋属燕国后魏太平真君
七年为渔阳郡治隋属涿郡唐属幽州天寳初置
武清县晋天福中入于辽属析津府保大末入于
金寻入宋宣和五年属燕山府七年仍入金属大
兴府元至元十三年改属漷州明初改隶通州后
属顺天府通州
本朝因之
寳坻县
汉泉州县地唐为武清县地辽为香河县地金大
定十二年以新仓镇置寳坻县承安三年升置盈
州为大兴府支郡以香河武清隶焉寻废州仍为
县元属大都路明洪武十年改隶通州后属顺天
府通州
本朝因之
寜河县
本寳坻县梁城所地
本朝雍正九年置县属顺天府
昌平州
汉置昌平军都二县皆属上谷郡后汉改属广阳
郡晋属燕国后魏初省昌平入军都属燕郡天平
中于军都城置东燕州及昌平郡昌平县北齐因
之后周州郡俱废寻又置平昌郡隋初郡废县属
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亦属幽州石晋时入于辽
属析津府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属燕山府宣和
七年仍入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路明初属北平
府永乐中属顺天府正徳元年升为昌平州旋罢
八年复升为州
本朝因之
顺义县
汉置狐奴县属渔阳郡晋属燕国后魏废唐开元
二十五年移置燕州来治天寳初曰归徳郡干元
初复曰燕州建中二年省燕州后改为顺州五代
晋天福初入辽仍曰顺州置归化军保大末入于
金寻入宋宣和五年赐名顺兴郡寻仍入金复曰
顺州置温阳县元废县存州明洪武元年废州改
置顺义县属北平府后属顺天府正徳八年属顺
天府昌平州
本朝因之
密云县
战国燕置渔阳郡汉兼置渔阳县为郡治三国魏
郡废晋并废县后魏复置渔阳县属渔阳郡又分
置密云县属密云郡治白檀北齐省渔阳县入宻
云隋以密云县属安乐郡唐武徳元年于县置檀
州天寳初曰密云郡干元初复曰檀州属河北道
五代晋天福初入辽曰檀州武威军属南京道保
大末入于金寻入宋赐名横山郡升镇逺军节度
七年仍入金废州以县属顺州隶中都路后复为
檀州以密云县并入元因之属大都路明洪武元
年十二月改州为宻云县属顺天府正徳中改属
昌平州
本朝因之
懐柔县
汉渔阳县地唐初为密云昌平二县地贞观二十
二年置弹汗州开元四年改曰归顺州治懐柔县
天寳初曰归化郡干元初复为归顺州辽州以县
属顺州保大末入于金寻入宋隶顺兴郡后仍入
金明昌六年更名温阳元废明洪武元年十一月
并入檀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属北平府后属顺
天府正徳中改属昌平府
本朝因之
涿州
秦上谷郡地汉髙帝六年置涿县并置涿郡治焉
后汉属幽州三国魏黄初中改为范阳郡晋为范
阳国后魏仍为范阳郡后齐后周因之隋开皇初
废郡属幽州大业初属涿郡唐武徳元年废郡属
幽州大厯四年析幽州置涿州五代晋天福中入
于辽仍曰涿州置永泰军属析津府保大末入于
金寻入宋赐郡名曰涿水升为威行军节度七年
入于金仍为涿州属中都路元太宗八年升为涿
州路中统四年复为涿州属大都路明洪武初省
范阳县入州属北平府寻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
房山县
汉置良乡县属涿郡晋属范阳国后魏属燕郡北
齐省入蓟县寻复置隋属涿郡唐属幽州圣厯元
年改为固节县神龙初复曰良乡五代唐时徙废
金大定二十九年置万寜县以奉山陵明昌二年
更名曰奉先属涿州至元二十七年又改曰房山
仍属涿州明属顺天府涿州
本朝因之
霸州
汉置益昌县属涿郡后汉废为安次县地唐为永
清县地五代晋天福入于辽周显徳六年取益津
闗置霸州仍置永清县为州治以鄚之文安瀛州
之大城来属宋景佑二年废永清县入文安政和
三年赐名永清郡属河北东路金大定二十九年
创置益津县为州治贞元二年属中都路元亦曰
霸州中统四年省州治益津县入州至元二年复
置明洪武初省益津县入州属北平府后属顺天
府
本朝因之
文安县
汉置文安县属渤海郡后汉属河间国晋属章武
国后魏属章武郡隋属河间郡唐初为瀛州景云
二年改属莫州五代周显徳六年割属霸州宋景
佑初移入州郭皇佑初复还故地仍属霸州金属
霸州隶大兴府元属霸州隶大都路明属顺天府
霸州
本朝因之
大城县
汉置东平舒县属渤海郡后汉属河间国晋于县
置章武国后魏曰平舒仍为章武郡治隋开皇初
郡废属河间郡唐武徳四年属景州贞观元年还
属瀛州五代晋天福初入于辽周显徳六年収复
改曰大城属霸州宋属霸州隶河北东路金属霸
州隶大兴府元属霸州隶大都路明属顺天府霸
州
本朝因之
保定县
汉涿郡易县地唐为归义县地宋初为归信县地
太平兴国六年以涿州新镇建平戎军景徳元年
改为保定军景佑元年析霸州文安大城二县五
百户隶军宣和七年废保定军为保定县隶莫州
知县事仍兼军使寻依旧金复为县属雄州元至
元二年省入益津县四年复仍属霸州明洪武七
年省入霸州十三年复置县后属顺天府霸州
本朝因之
蓟州
春秋山戎无终子国秦置无终县属右北平郡汉
因之晋属北平郡后魏改属渔阳郡晋开皇十六
年徙置元州于此兼置总管府大业初府罢寻改
置渔阳郡唐武徳初郡废属幽州开元十八年始
析置蓟州天寳初曰渔阳郡干元初复曰蓟州属
河北道五代晋天福初入辽曰蓟州置尚武军保
大末入于金寻入宋赐郡名曰广川宣和七年仍
入金置渔阳县为蓟州治属中都路元太祖十年
定其地属大都路明洪武初仍为蓟州以州治渔
阳县省入复属顺天府
本朝因之
平谷县
汉置平谷县属渔阳郡后汉及三国魏皆因之晋
省后复置唐为渔阳县金置平峪县元至元二年
省入渔阳郡十三年复置平谷县明洪武十年省
平谷县入三河县十三年复置平谷县仍属顺天
府蓟州
本朝因之
遵化州
汉置俊靡县属右北平郡唐为玉田县地五代唐
始置遵化县辽重熙中于县置景州清安军保大
末入于宋赐名滦州郡寻入金废州仍曰遵化县
属蓟州元因之隶大都路明属顺天府蓟州
本朝初因之康熙十五年以
陵寝所在
特旨升县为州属顺天府
永平府
禹贡冀州之域商孤竹国为幽州地春秋为肥子国
应邵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也 汉书地 理志注
平州春秋时山戎肥子二国地 文献 通考
战国属燕秦为右北平辽西二郡境汉于辽西郡置
肥如县后汉及晋因之后魏于肥如县置平州
辽西郡肥如 汉书地 理志
平州治肥如城 魏书地 形志
领辽西郡
汉末公孙度自称平州牧取襄平县为名在今奉
天府辽阳州魏晋置平州治昌黎在口外旧大寜
卫界皆非后魏之平州十六国春秋后燕慕容懿
以令支降魏魏以为平州牧时晋义熙三年魏天
赐四年盖自是始移平州于今府界又魏书冯文
通傅子崇镇肥如来降世祖遣李继持节拜崇领
幽平二州牧封辽西王盖自是肥如始有平州之
名即今卢龙县也
又分置北平郡
平州领郡二辽西郡领县三肥如阳乐海阳北平
郡领县二朝鲜新昌 魏书地 形志
后齐省辽西郡入北平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复
置北平郡唐武徳二年复曰平州
隋为北平郡武徳二年改为平州 旧唐书 地理志
天寳初仍曰北平郡干元初复曰平州属河北道
天寳元年改为北平郡干元元年复为平州 旧唐 书地
理 志
后唐同光初入于辽置辽兴军节度属南京道
平州辽兴军太祖天赞二年以定州俘户错置其
地 辽史地 理志
唐末刘仁恭以遗契丹后唐庄宗取之后复入契
丹契丹改平州为辽兴府以营滦二州隶之号为
平州路 文献 通考
保大三年入于金天辅七年二月建为南京
天辅七年以燕西地与宋遂以平州为南京 金史 地理
志
寻入于宋宣和五年建泰寜军
宣和五年辽将张觉据州来降 宋史地 理志
金人闻觉叛遣栋摩将三千骑来讨觉拒之营州
栋摩不交锋而退觉遂妄以大捷闻朝廷建平州
为泰寜军拜觉节度使 宋史张 觉传
寻仍入金
宣和五年六月辽人张觉以平州来附十一月金
取平州 宋史徽 宗纪
天会四年复为平州
天会四年九月复以南京为平州 金史太 宗纪
置兴平军节度贞佑三年侨置临潢府
临潢府贞佑三年四月尝侨置于平州 金史地 理志
四年入蒙古元太祖十年改兴平府中统元年升平
滦路置总管府大徳四年改曰永平路属中书省
大徳四年以水患改永平路 元史地 理志
明洪武初曰平滦府属山东行省明年改隶北平布
政司四年又改曰永平府永乐十八年直隶京师
本朝因之领州一县五雍正三年以顺天府之玉田丰
润二县属焉领州一县七
卢龙县
商孤竹国春秋为肥子国汉置肥如县属辽西郡
魏晋因之后魏延和初于此置平州为辽西郡治
又侨置新昌县为北平郡属北齐废辽西郡并所
领海阳县入肥如隋开皇六年又省肥如入新昌
十八年改新昌曰卢龙大业初置北平郡唐武徳
二年改北平郡为平州领临渝肥如二县其年自
临渝移治肥如改为卢龙县复开皇旧名辽因之
保大末入于金为南京寻入宋属泰寜军寻又入
金天会四年为平州兴平军治元为永平路治明
为永平府治
本朝因之
迁安县
春秋山戎令支国汉置令支县属辽西郡后汉因
之晋初没于鲜卑为辽西郡治后魏真君八年省
入阳乐后为卢龙县地五代时入契丹以所俘安
喜县民置安喜县属平州金大定七年改曰迁安
仍属平州元至元二年省入卢龙后复置属永平
路明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
抚寜县
汉临渝县属辽西郡晋省为肥如县地隋为卢龙
县地隋末复置临渝县为北平郡治唐武徳二年
改为平州自临渝移治肥如改为卢龙县又増置
抚寜县七年二县俱省贞观十五年于故临渝县
置临渝属平州万岁通天二年改曰石城五代初
入契丹徙置石城于县南五十里以就盐官金大
定二十九年以新安镇置抚寜县属平州元至元
二年省入昌黎县三年复置四年复省七年复置
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
昌黎县
汉参县属辽西郡后汉省入临渝晋以后为海阳
县地隋唐为卢龙县地后侨置营州栁城县五代
时入契丹以所俘定州民置营州邻海军并置县
曰广寜金皇统二年废营州以县属平州大定二
十九年以与广寜府重改曰昌黎元至元二年省
抚寜海山入昌黎三年复置抚寜四年又以抚寜
海山俱入昌黎七年复置抚寜仍省昌黎海山入
抚寜十二年复置昌黎以属滦州并海山入焉寻
属永平路明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
滦州
古孤竹国战国属燕汉置海阳县属辽西郡晋魏
皆因之北齐省入肥如隋唐为卢龙县地五代时
入契丹始析置滦州永安军属平州后又置义丰
县为州治金仍曰滦州天辅七年置永安军节度
使属中都路元属永平路明初以州治义丰县省
入属永平府
本朝因之
乐亭县
汉骊成县属右北平郡后汉省唐为石城县地金
大定末置乐亭县属滦州元初尝于县置漠州寻
废复为乐亭县隶永平路滦州明隶永平府滦州
本朝因之
玉田县
春秋无终子国汉为无终县地隋为渔阳郡治唐
武徳二年自无终徙渔阳郡于潞置元州领潞渔
阳又分置无终县贞观元年省干封二年复置县
属幽州万岁通天二年始改为玉田县神龙元年
改属营州开元四年还属幽州八年复属营州十
一年又属幽州十八年属蓟州辽因之宋宣和四
年金以蓟州来归六年于县建经州七年入于金
仍属蓟州元因之明初隶北平府蓟州永乐二年
隶顺天府蓟州
本朝因之雍正三年改属永平府
丰润县
汉土垠徐无二县皆属右北平郡后汉移郡治土
垠晋移郡治徐无后魏郡废二县皆属渔阳郡北
齐废土垠后周又省徐无入无终唐为玉田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