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湖广通志
湖广通志
皇清属安陆府雍正四年改为天门县编户二十四里
荆门州
古【荆州地】汉【临沮当阳编鄀四县地俱属南郡】三国【魏分临沮属襄阳府】晋【仍编鄀地】南北朝【宋齐临沮编地属南郡】隋【为长林县】唐【武徳中仍为长林县贞元中析置荆门县】宋【为荆门军长林当阳自江陵来隶】元【为荆门州】明【初属荆州府嘉靖十年改属承天府】
皇清属安陆府编户五十九里
当阳县
古【荆州地又权国】汉【当阳县属南郡】东汉【因之】三国【吴改长陵县后废】晋【属南郡】南北朝【后周置平州领安逺漳州二郡】隋【开皇中改王州又改为昭丘人改曰荆台寻废为当阳】唐【初置平州又改玉州寻为当阳属江陵府】五代【髙氏置荆门军】宋【为当阳县属荆门军】元【属荆门州】明【初属荆州府改属荆门州洪武十年省入荆门州十三年复置仍属川嘉靖十年改属承天府】
皇清属安陆府编户四里【原编户八里新并四里】
徳安府
禹贡荆州之域天文翼轸分野周职方氏荆州泽薮曰云梦即此地春秋为郧子国战国楚地秦属南郡汉晋俱属江夏郡刘宋置安陆郡梁兼置南司州寻废西魏置安州北周改为涢州隋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复为郡唐改安州寻为安陆郡乾元初复为安州贞元中置安黄节度观察使治安州五代梁置宣威军后唐改安逺军宋因之隶京西路宣和初陞为徳安府后徙治汉阳元还旧治隶湖北道宣慰司寻改隶鄂州行省后隶黄州路至治中改属中兴路明洪武初复为徳安府
皇清因之旧领州一县五雍正七年拨孝感县属汉阳府领州一县四
徳安府沿革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 荆州域
虞 荆州域
周 云梦荆州泽
春秋 隋郧国地
战国 楚地
秦 南郡
汉 荆州 江夏郡 安陆 西陵 随东汉 荆州 江夏郡 安陆 西陵 随晋 荆州 江夏郡 安陆 随
南北朝宋 郢州 安陆郡 安陆 应城 随 永阳
司州 平靖 云梦
西魏 安 州 吉阳 应安 孝昌
北周 涢 州 安陆 吉阳 应阳
隋 安陆郡 云梦 应山 随 孝昌唐 淮南道 安 州 安陆 云梦 应城 孝昌
安陆郡 应山 礼山 吉阳 随州
随 澴州 澴阳
五代 安逺军 应城 孝感
宋 荆湖北路 安逺军 安陆 云梦 应城 应山
徳安府随州 随 孝感
元 荆湖北道 徳安府 安陆 云梦 应城 随州
随 孝感 应山
明 湖广布政使司 徳安府 安陆 云梦 应城 随州
应山 孝感
皇清 湖北布政使司 徳安府 安陆 云梦 应城 随州
应山
附考谨按宋神宗初署安州观察使封安国公宣和元年升安州为徳安府以神宗潜藩故也明廖道南楚纪云徳安旧为郧子之国亦一都防也神宗潜邸于此盖偶然耳然漆沮兴周芒砀启汉哲王既往嘉名犹炫盖存乎其人耳
徳安府属州县沿革
安陆县
汉【安陆县属江夏郡】晋【江夏郡治】南北朝【安陆郡治】隋【安陆县省吉阳入焉】唐【复置吉阳县】宋【徳安府治开寳中吉阳县废】元【因之】明【洪武九年改府为州县省八十三年复置】
皇清因之编户十里
附考县志云周夷王时属越章王执疵史记云楚熊渠封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熊渠擅封信矣其分地则史记未有明文今亦不敢质言
云梦县
秦【南郡地】汉【西陵安陆二县地属江夏郡】南北朝【西魏于云梦古城置县】隋唐【俱因之】宋【云梦镇省入安陆元祐初复置县】元 明【俱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六里
应城县
唐虞【蒲骚】春秋【郧子近邑】汉【安陆县地】南北朝【南齐为应城县西魏又置城阳郡】隋【改应阳县】唐【武徳初复为应城】五代 宋 元【俱因之】明【洪武十年并入云梦十二年仍复】
皇清因之编户十里
随州
虞夏【荆豫二州境】春秋【厉国】战国【随国地】秦【属南阳郡】汉【随县属南阳郡】晋【属义阳郡】南北朝【齐随郡梁置西陵郡】隋【汉东郡】唐【改置随州天寳中改汉东郡乾元初复为随州】宋【干徳五年置崇义军开寳中改为崇信军绍兴初复为随州】元【仍旧】明【洪武初改县十三年复为州】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九里
应山县
汉【随县地】晋【因之】南北朝【梁置永阳县西魏置平靖县】隋【为应山县省平靖入焉属安陆郡】唐【武徳初置应州并析置礼山县后州废省礼山复为应山】宋【属徳安府】元【属随州】明【洪武九年省入随县十三年复置属随州并隶徳安府】
皇清因之编户十里
荆州府
禹贡荆州之域天文翼轸分野春秋时楚郢都秦拔郢置南郡汉初改临江郡寻复三国初归蜀汉后属吴晋改新郡寻复曰南郡为荆州刺史治所东晋为重镇南北朝宋齐俱仍南郡梁元帝都此隋沿西魏为江陵总管府又曰南郡唐初复为荆州天寳初改江陵府上元初号南都宋为荆湖北路治所淳熙初改荆南府寻复为江陵府元改江陵路天厯初改中兴路明洪武初改荆州府
皇清因之旧领州二县十一雍正六年陞归州为直隶州以兴山巴东长阳隶焉今领州一县八
荆州府沿革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 荆州
虞 荆州
商 荆楚
周 楚国
春秋 郢都
渚宫
秦 南郡 郢 夷陵
汉 荆州 南 郡 江陵 孱陵 临沮
临江国 夷道 华容 枝江
夷陵 髙成
东汉 荆州 南 郡 江陵 孱陵 华容 临沮
枝江 夷道 夷陵
三国 荆州 南 郡 江陵 公安 枝江 监利
西陵 夷道
晋 荆州 江陵 孱陵 江安 石首
枝江 监利 松滋 夷道
夷陵 髙安
南北朝宋 荆州 南 郡 江陵 监利 松滋 枝江
南齐 宜州 拓州 硖州 夷陵
夷道 宜昌
西魏 江陵总督府
隋 南 郡 江陵 公安 监利 宜昌
枝江 松滋 安兴 夷陵
夷道 逺安
唐 山南东道 江陵府 江陵 公安 枝江 石首
南 都 监利 松滋 长宁 峡州
夷陵 宜都 逺安
五代 荆南 江陵府 峡州
南平
宋 荆湖北路 江陵府 江陵 公安 监利 松滋
荆南府 石首 建宁 枝江 峡州
夷陵 宜都 逺安
元 荆湖北道 上路总管府 江陵 公安 石首 监利
中兴路 松滋 枝江 峡州 夷陵
宜都 逺安
明 湖广布政使司 荆州府 江陵 公安 石首 监利
松滋 枝江 夷陵 宜都
逺安
皇清 湖北布政使司 荆州府 江陵 公安 石首 监利
松滋 枝江 夷陵 宜都
逺安
附考按宋书云荆州刺史汉治武陵汉夀齐书云汉灵帝时荆州刺史王叡治江陵足正宋书之疎又宋书云魏晋治江陵王敦治武昌陶侃前治沔阳后治武昌王廙治江陵庾亮治武昌庾翼进襄阳复还夏口桓温治江陵桓冲治上明王忱还江陵此后遂治江陵王忱以前不常厥治要之所部皆荆疆域辽逺不必南郡江陵也今荆州府太守所理与古荆州异疆域因之矣 荆州缘荆山得名或曰荆强也警也皆失之凿
荆州府属州县沿革
江陵县【附郭】
春秋【楚郢都】秦【郢县属南郡】汉【江陵属南郡】东汉 晋 南北朝隋【俱仍旧】唐【省安兴入】宋【江陵】元【属中兴路】明【属荆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二十五里
附考按史记楚熊渠立长子康为句亶王张莹云在今江陵又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至春秋时楚大城陈蔡不羮踵熊渠而起也亦僣矣然左国载东迁后事句亶无称焉其后楚熊赀都郢郢亦江陵也句亶国除可知矣史记又云熊渠畏厉王伐楚亦去其王后为熊母康徐广云即渠之长子然则句亶非带砺当与鄂越章并删
公安县
汉【孱陵属武陵郡】东汉【因之】三国【属汉公安】晋【孱陵江安属南平郡】南北朝【宋因之陈置荆州】隋【公安开皇省孱陵入】唐 五代【俱仍旧】宋【公安军后为公安县】元 明【俱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二里
石首县
汉【华容地属南郡】东汉 三国【俱因之】晋【石首以山为名】南北朝【因之】唐【石首县属荆州】五代【因之】宋【石首县熙宁中又置建寜县】元【石首】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一里
监利县
汉【华容地】东汉【因之】三国【吴置监利县又改华容县】晋【因之】南北朝【宋监利属巴陵郡】隋【属沔州】唐【属复州】五代【属江陵府】宋【仍旧】元【属中兴路】明【属荆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三里
松滋县
唐虞【鸠兹地】周【郧地】汉【髙城县属南郡】晋【松滋县】南北朝【宋因之齐属河东郡】隋【属南郡】唐【属江陵府】宋 元【俱仍旧】明【属荆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五里
枝江县
周【楚迁罗国于此后其地复为楚并】战国【秦破楚将屈匄取丹阳于此】秦【南郡地】汉【始置县以蜀江至此分枝为诸洲故名】晋 隋【俱因之属南郡】唐【长宁枝江后省长宁入】元【仍旧】明【省入松滋寻复属荆州府】
皇清因之编户八里
夷陵州
春秋【楚地】秦【伐楚烧夷陵即此】汉【属南郡】三国【魏置临江郡蜀改宜都郡吴改西陵县】晋【太康改夷陵县】南北朝【梁置宜州魏改拓州后周改硖州】隋【夷陵郡】唐【改峡州】宋【因之】元【改为路】明【洪武初置峡州府九年复改夷陵州】
皇清因之编户九里半新编五里
宜都县
汉【夷道县属南郡】三国【蜀改置宜都郡】晋【因之】南北朝【刘宋析置宜昌县】隋【宜昌县属南郡】唐【宜都置江州又置东松州贞观中州废改属峡州】宋 元【俱仍旧】明【属夷陵州】
皇清并隶荆州府编户八里半
逺安县
汉【临沮地属南郡】晋【髙安县】南北朝【周改逺安】隋【属夷陵郡】唐【属峡州】五代宋 元【俱仍旧】明【属夷陵州】
皇清并隶荆州府编户八里
襄阳府
禹贡荆豫二州之域天文翼轸分野周为谷邓樊鄾卢罗鄀之地春秋属楚秦为南郡南阳郡地汉因之东汉末刘表为荆州刺史徙治襄阳县三国魏始置襄阳郡治宜城以地在襄水之阳故名晋亦为荆州治所东晋于襄阳侨置雍州梁置南雍州西魏改曰襄州隋初郡废州存立山南道行台并总管府炀帝时州府并罢复置襄阳郡治襄阳县唐初复置襄州山南东道治此复为襄阳郡又为襄阳府复为襄州五代梁唐置忠义军宋改襄州宣和初复为襄阳府元改为襄阳路明复为襄阳府成化中置郧阳府割郧县竹山房县上津隶焉
皇清因之领州一县六
襄阳府沿革表
总部 郡 州县
唐 荆豫二州域
虞
周 【谷邓樊鄾卢罗】
春秋 楚
秦 南郡
汉 荆州 南 郡 襄阳 宜城 邔 临沮
南阳郡 中庐 筑阳 武当 舂陵
蔡阳 隂 鄼
东汉 荆州 南 郡 襄阳 宜城 邔 中庐
南阳郡 临沮 蔡阳 襄乡 隂
鄼 章陵 筑阳 武当
三国魏 荆州 襄阳郡 襄阳 樊城 宜城 临沮
中庐 邔 山都 筑阳
武当
晋 荆州 襄阳郡 宜城 中庐 临沮 邔
襄阳 山都 邓城 鄾
筑阳 武当
南北朝宋 雍州 襄阳公相 襄阳 中庐 邔 宜城
鄀 上黄
西魏 襄州 率道 义清 南漳 隂城
安养 重阳 沮州 思安
昌州 南荆州
隋 襄阳郡 襄阳 安阳 率道 谷城
义清 南漳 枣阳 光化
唐 山南东道 襄州襄阳郡 襄阳 临汉 邓城 率道
宜城 义清 南漳 谷城
光化 枣阳 武当 均州
五代 山南东道 忠义军
宋 京西南路 襄阳府 襄阳 邓城 宜城 南漳
中庐 谷城 枣阳 均州
武当 光化 干徳
元 京湖北道 襄阳路 襄阳 宜城 南漳 枣阳
谷城 光化 均州 武当
明 湖广布政使司 襄阳府 襄阳 宜城 南漳 枣阳
谷城 光化 均州
皇清 湖北布政使司 襄阳府 襄阳 宜城 南漳 枣阳
谷城 光化 均州
襄阳府属州县沿革
襄阳县【附郭】
周【樊城鄾邓地】春秋【属楚】汉【襄阳县属南郡】东汉【因之】三国【魏属襄阳郡】晋【为襄阳邓城二县】南北朝【宋齐俱为襄阳县西魏改安养县置河南郡后周废樊城山都二县】隋【入焉为襄阳安养二】唐【县地为襄阳临汉二县贞元中改临汉】五代【复为邓】宋【城忠义军为襄阳邓】元【城二县】明【地襄】
皇清因之编户三十五里
宜城县
古【阳县】周【仍旧豫地鄀国】春秋【又为】秦【鄢国属楚邔】汉【县属南郡惠帝三年】东汉三国【更名宜】晋【城俱因之宜城县】南北朝【又为邔县宋侨立畧阳县梁】唐
【改率道县率道天寳】宋 元 明【中改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