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

    石笋 【高五尺,东西植于庭。西廊有板记。】
    小木塔 【藏于西殿。伪闽王时,高丽所献。】
    旧产钱四贯一百九十二文。
  侯官延祥院 州西南,乌石山之阴。天福五年置。本闽之邮馆,王延羲以为永隆院,名以其年号也。皇朝祥符四年,赐今额。绍兴五年,屯驻水军,因为延祥寨。
  旧产钱四贯七百七十二文。
  闽县法海寺 州东南,旧名罗山,本司空孟公之第。初,寺在城南,【(底本、库本作“在泉南”,据崇抄改。)】伪闽徙之于城西钦德里。开运二年,李仁达时,唐兵压境,遂迁居于此,为兴福院。皇朝祥符中改今名。政和七年,改为神霄宫。宣和元年,改为女真观。建炎元年仍为寺。有放生池。
  旧产钱十三贯九百八十五文。【县申:一十三贯九百六十二文。】
  怀安法性院 州东,忠懿王庙之左。开运三年置。初,闽王作东、西二宅为诸子居,此其东宅也。其子延钧僭伪,建为宫。其后,南唐兵攻城,李仁达指天自誓:兵退,愿以宫为院。初,院在南台,至是,遂迁其额于此。仍号“千佛南禅院”。【与东、西、北禅,时号为四禅。】
  旧产钱一贯五百四十文。
  怀安北法云院 周显德四年置。唐楞伽寺也,号白龙,有藏曰万善。淮兵夷荡,僧道坚卜居之,易名万善。【《旧记》又云:“本乾元寺地。谢仁谦造万善。”】皇朝祥符八年,赐今额。有银字经一藏。因亡宋间,【(底本、崇抄皆作“因亡宋间”。宋人撰书,不当称“亡宋”,疑是元人所补。库本无自“因亡宋……”以下文字。)】被宗子占管,寺宇废坏无存,田土荒芜。原院基起盖军营。归附后,僧法聚别置基址,创建于乾元寺之东除外。
  现有产钱一贯七百五十文。
  闽县圆明院 九仙山之南。显德二年,伪臣李廷谔所造,名观音。皇朝天禧三年,改圆通禅寺。天圣二年,避彭城郡王名,改通为明。【有邓甫雹诗墨迹。(底本、库本作“邓□雹诗”,缺一字,据崇抄补。)】
    小华山 【旧石上镌三字。太守程师孟、运使刘彝、湛俞、侍郎陈赐〔旸〕、(底本、库本、崇抄皆作“陈赐”。考本志“府治”、“科名”等卷,当是“陈旸”,郡人,官礼部侍郎,正之。)提刑陈建有《圆明小华峰》诗。熙宁后,通诸寺便门。由“嘉福”亦可到。】
    野意亭 【有孟参政庾、(底本作“孟泰敝庾”,库本作“孟泰厂庾”,据崇抄改。)韩少师世忠画像。建炎四年,范汝为叛。韩副宣抚使(底本作“范汝为忠将宣抚使”,崇抄作“范汝为反忠将宣抚使”,据库本改。)自永嘉浮海至福州,不整阵,串巢穴而出,直抵建城,造楼车以登,俘其渠以献。闽人德之,立像于其亭。孟朝服,韩戎服。】
    廓然台  清辉阁
    旧产钱三贯九十六文。
  侯官法祥院 州西南。皇朝初置。旧号闽山保福寺。其山铲削殆尽。所存者,巨石岿然。有:
    石镌观音像 【建隆三年造。有记刻石云:“寺虽新号,山则故名。”盖古闽山也。】
    镌光禄吟台四字。 【熙宁二年,程大卿师孟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底本作“元诗河比颜先禄每忆登临却自□”,据库本、崇抄改、补。)】
    旧产钱一贯三百六十文。“曾记”:一贯一百七十四文。
  怀安越山吉祥禅院 乾元寺之东北。
  无诸旧城处也。晋太康三年,既迁新城,其地遂虚。隋、唐间,以越王故,禁樵采。钱氏十八年,其臣鲍修让为郡守,遂诛秽夷巇为佛庙,乾德二年也。
  御书 【绍兴六年,张丞相浚奉安御书《裴度传》。】
    环峰亭 【古山岭,旧名四见。有太守刘瑾、罗畸诗。后更名倚云。王继先寓居是寺。乾道丁亥,太上皇帝赐名“环峰”,仍洒宸翰以贲之,并“越山”四字刻石于寺。】
    绝学寮 【张丞相为之名。】
    胜会亭 【有太守李上交诗。(底本作“有太守宁上□诗”,据库本、崇抄改、补。李上交,皇祐间郡守。)】
    旧产钱三贯四十三文。
  怀安保寿院 州北。乾德五年置。
  旧产钱六百七十三文。
  侯官祖堂院 州西南。开宝四年置。
  旧无产钱。【“曾记”:楼店务税钱二百六十八文。】
  侯官龙山院 州西。端拱二年置。
    旧产钱七十七文。【“曾记”:一百四文。县申:一百九文。】
  怀安越峰罗汉院 城北。太平兴国二年置。
    旧无产钱。【“曾记”:越峰庵产钱四十有奇。】
  闽县报慈崇因经院 州东。六年置。《寺记》作:“太平兴国始号”。《旧记》作“六年”。本潮州刺史李彦晖之故宅。【有男乙,年九十岁,嘉祐二年作记云:“彦晖从王氏起光山,以功出镇越、台,分符潮郡,遂赏兹宅。及太平兴国,归款。乃曰:‘幻质无常,终归坏灭’。因舍为寺。”】
  旧产钱七百九十二文。【《县申》:七百九十六文。】
  闽县崇庆尼院 州东南。雍熙元年置。
    旧产钱一百三十六文。
  闽县嘉福院 州东南。大中祥符四年置。初为“众香院”,后改今额。
    鳌顶峰 【陈状元诚之肄业之所。】
    旧产钱五百六十一文。
  闽县妙严院 州东南。天禧四年置。
    熙春亭 【有太守温益、王祖道诗。】
    旧产钱一贯三百四十三文。
  怀安荐福院 州城。【“曾记”:水陆寺。】天圣四年置。
    旧产钱一百六十八文。
  侯官释迦院 州西南。同年置。
    幽幽亭 【见前。】
    旧产钱六百七十九文。
  闽县九仙天王院 州东南。元年置。崇宁三年为崇宁观厨宫。建炎元年仍旧。
    无产钱。
  侯官开化院 县西。景祐四年置。
    旧产钱一文。
  怀安灵山天王院 州东北。皇祐三年置。
    旧产钱五百三十文。
  闽县内汤院 州东。嘉祐以前置。有:
    汤泉 【碑云:“嘉祐七年,元给事阅郡图,图有佛寺曰内汤”。】元给事绛阅《郡图》,得其名,往观之。乃浚其源,砻石为井,揭宇环之,疏其余于垣外。宣和六年,陆侍郎藻命谢令重修温室四,中有振衣亭,浣日一启,非衣冠不许游也。
  旧产钱四百一十文。【“曾记”:除落江七分外,二百五十文。】
  闽县九仙育王院 州东南。嘉祐二年置。
    海月堂 【有太守程师孟诗。】
    旧产钱四百二十七文。
  闽县九仙资福尼院 州城南。元祐五年置。
    旧产钱五百三十一文。【“曾记”:五百五十三文。】
  侯官西法林尼院 州西南。崇宁二年置。旧产钱一文。
  怀安隆庆院 州东北。
  旧产钱六百六十八文。【今皆擗截为宗子锁屋。】
  侯官弥勒寺 释迦寺之东。绍兴二十九年,为洪水漂流,后重建。乾道元年火。
  旧产钱三百七十八文。
    【已上二所,无起置年代。】
  闽县安福院 州东南丁戊山。唐咸通十三年置。山居阛阓,磅礴隐隆,占形势之中。梁乾化二年,忠懿王始建木塔七层于其上,号新塔。元丰间,以主僧不谨,废。田入学。后寺亦灾,官籍其地售民以居,犹存上、下庵。今《州籍》无。
  
闽县

  【一百七十三所并在城十四所,共一百八十七所。(底本、崇抄皆作“一百一十七所”,据库本改。)庆历《旧记》:二百一十九所。内二十六所有寺额,又倚郭九寺有起置年代。曾师建“记”:“除在城外,一百一十六所”。钟世明根括宽剩:【(底本“□□宽创”,库本“根括宽创”,据崇抄改“根括宽剩”。此四字卷中频见。)除道观一所外,计一百八十六所。今《州籍》数同。除十四所在城外,一百四十二所会到起置年代,三十所未详,一所续申。】
  法林尼寺 易俗里。梁大通元年,武帝舍身同泰寺,【(底本、崇抄作“武帝舍同泰寺”,据库本“舍”字下补“身”字。)】因改元,遂置园居、尼寺于建康。闽中尼寺自此始。
  旧产钱一百八十五文。
  灵山院 仁惠里。大同元年置。
    旧产钱三十七文。
  祥光龙华寺 鼓山里。三年置。
    旧产钱六百七十三文。
  东禅院 易俗里。五年,州人郑昭勇捐宅为之,在白马山上,旧名净土。唐武宗废为白马庙。咸通十年,【(底本、库本作“咸通十年”,崇抄作“咸通十三年”。)】郡人迎僧惠筏居之,及夜禅定,有戎服若拜而辞者。是夕,或见白驷东之。观察使李景温因撤祠为寺,号东禅净土。钱氏号东禅应圣。皇朝大中祥符八年,赐号东禅等觉。崇宁二年,因进《藏经》,加号崇宁万岁。绍兴十年,改崇宁万岁为报恩广孝。【为徽宗焚修。张丞相浚为请,仍移漏泽园。寺有生祠。】十七年,改“广”为“光”。
  《大藏》【(“大藏”,即北宋时福州东禅等觉院所刻《崇宁万寿大藏》,今仅日本国图书馆尚存其完帙。) 米芾书额。有《大藏》经版。侍郎陈赐〔旸〕劝造,(各本皆误作“赐”,实是“陈旸”,该藏经各卷首多刻其姓名,可证。)有画像。】
  《御书》 【徽宗赐僧达杲。】
    东野亭 【蔡公襄书额,有比部郎刘照以下诗十一首。】
    清阴亭 【有太守刘瑾以下诗十首。(底本作“刘□”,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
    芙蓉阁 【有邓正言肃诗。】
    放生池 【增置。】
    旧产钱九贯六百七十七文。【“曾记”:九贯七百八十五文。县申:九贯七百九十五文。】
  大乘、爱同寺 在东山瑞圣里。六年置大乘,十二年置爱同,皆律寺。异居而同食,故曰爱同。唐神龙中,律师怀道、怀一相继居之。会昌,例废。大中十一年复之,合为一,尚异居。【(底本、崇抄皆作“尚星居”,据库本改。)】皇朝天圣元年,主僧戒华始改禅刹。元祐中,门下侍郎许将请为功德院。有:
    《西院大律师碑》 【刘太真撰,于頔书。】
    《罗汉堂记》 【记见书。】
    虞公庵 【《南史》:虞寄为郑正劫,(底本作“南安虞寄为陈正却”,库本作“南安虞寄为郑玮劫”,据崇抄改。)奔晋安。陈宝应刺闽中,得之甚喜。宝应谋不轨,屡谏不听。遂隐于兹山。自称本山居士。(底本、崇抄皆作“自祠本山居士”,据库本改。)宝应屡召不出,命焚其庐。放火者自救之。】
    榴花洞 【唐永泰中,樵者蓝超遇白鹿,逐之,渡水,入石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犬、人家。主翁谓之曰:“吾避秦人也,留卿可乎?”超云:“欲与亲旧诀,乃来。”遂与榴花一枝而出,恍若梦中,抚而寻之,不知所在。蔡公襄诗:“洞里花开无定期,落红曾见逐泉飞。仙人应向青山口,管却春风不与归。”富沙魏万诗:“江山巧秀入禅扃,四望仙源画未真。万叠好峰侵碧落,一条流水隔红尘。涧边鹿迹知何代,洞口榴花镇似春。自恨声名尚牵锁,(底本作“吞锁”,库本作“卑琐”,据崇抄改。)无因长对社中人。”】
    龙首涧 【许状元将肄业之所。治平丁未,知县陈清刻石,(底本、库本皆作“知县陈情刻石”,崇抄作“陈清”。按,陈清名见《八闽通志》,据改。)大书曰:“龙首涧”。惟有读书堂。】
    神移泉 【开元中,僧守正以居高汲远,方患之。(底本先作“皆怠之”,旁校注为“皆患之”,库本作“心念之”,据崇抄改。)一夕,泉迸于居侧,旦视旧井,则已涸矣,若神移然。僧惟岳诗:“岩头瀑布泻寒烟,井底澄清浸月圆。性水真空周法界,神从何处更移泉?”】
    文殊岩 【岩有古像,岁久尘败。夜忽现光林樾,因塑饰之。(底本作“夜忽现光林越闻翔饰之”,崇抄作“夜忽现光林越间师饰之”,据库本改。)】
    狮子峰 【象其形也。许门下和程大卿诗:“东山十里覆溪流,远客时时一望愁。泉近榴花深洞口,亭开师子旧峰头。八州旗色天边出,三馆芸香海上留。南国共歌公所憩,独嗟无计奉英游。”熙宁二年,程大卿师孟于峰之西涧建亭。建炎三年,嗣濮王仲湜书。】
    涵虚沼 【僧惟岳诗:“碧虚涵沼沼涵虚,虚沼圆同绝欠余。夜月丽虚知是影,更谁临沼照蟾蜍”。】
    松【(底本误将“松”字拆开,成“木”、“公”二字,冠于以下两行注文之首,又与前条双行注相接,遂不可读。库本为“有松极高大”,崇抄作“松至极高大”,皆与前条注文相接。当以“松”另立一条为是。)至极高大。国初已有之。上有钱昱留题:“景致逼神仙,心幽道亦玄。僧闲来出世,松老不知年。放马眠岩草,移杯酌涧泉。浮名如脱得,终住此云边”。】
    天台井  灵芝坞  夜光台  蛰龙渊
    神僧室  鉴净轩  清音亭
    山辉堂 【张劝诗:“萧萧松竹荫华扉,更有虚堂隐翠微。云露峰峦横秀色,月低岩壑弄清辉。分开远碧鸣泉落,点破寒光白鸟飞。还似山阴秋霁后,照人怀抱欲忘归。”(此诗各本之字略有出入,底本、库本作“更亮虚堂……”,“月低岩下……”,今据崇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