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熙三山志

    碧岩亭 【许门下诗:“旧室曾留古岸迹,新亭同赏碧岩前。日生师子峰头木,烟伴榴花洞口泉。黄叶入秋山出地,白云临晓海垂天。飘然踪迹今何定?别去江湖又一年。”王汝舟和:“亭开幽谷草堂边。朝暮清音落槛前。人去日升蓬岛路,客来空爱玉溪泉。仙翁世界藏深洞,佛子楼台出半天。谁为琢磨岩下石,(底本作“谁为琢石岩下石”,崇抄作“琢开”,据库本改。)拟将遗事记当年。”】
    放生池 【增置。】
    旧产钱九贯八十二文。
  方山寺【(底本、库本皆作“万山寺”,据崇抄改。)】 清廉里。陈天嘉元年置。【《旧记》有:“塔林寺,在方山下,太建年置。”“曾记”作“真善院,地名方山”。恐即此寺。】山在州南重江之外,九鼻东向。正北远望,突兀端方,直下数千尺,故名。【诗人云:“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里剖寒玉。”】州治南有三山按,【(底本作“州治南有三山按”,疑“按”为“案”之误,库本、崇抄皆作“州治南有三按”。)】是山峭拔秀碧,又出二峰顶上,真一郡壮观。上有阿育王塔,因而建寺。有古坛、石床、石棋局 【太守王逵诗:“众状皆穷险,兹形独擅方。坦夷中砥砺,端正外青苍。上帝围棋局,炎君避暑床。回嗟太行路,更近利名场。”】石床左右有柑桔木,岁所生,味特甘,人或得之,可食不可窃。天宝六年,敕号甘果山。有唐贾岛《章敬国师碑铭》。
    旧产钱二贯四百三十文。
  华林寺 鼓山里。三年置。
    旧产钱二百二十一文。
  超功院 仁丰里。太建元年置。
    旧产钱三百三十六文。
  飞泉院 合浦里。唐武德元年置。
    旧产钱三百十一文。
  东山圣泉院 瑞圣里。景龙元年,僧怀一始卜居于爱同寺之西,苦乏水。忽一日,二禽斗噪于地,心异之,杖锡往视,因卓其所,有泉如缕,俄而涌溢,人乃砻石环其口,【(底本、崇抄作“涌凌丈”,据库本改。)】分为两道:注东者,濯所用之;【(底本、库本皆作“濯所用之”,崇抄作“濯缨用之”。)】南流者,为池。【蔡公襄有《圣泉诗》,下注云:涸十余年,今者复涌。俗传涌则民安。】寺旧名法华,先天二年立。今额唐刘轲记。有:
  唐李邕《怀道塔碑》,皇甫政《怀一塔碑》。【道、一二师碑云:“天降舍利,松不栖禽,梁不巢燕,池不生蛭,庭不生凡草,为六奇。”(《碑记》所摘仅五奇,合前之“地涌甘泉”,当是六奇。)】
    多宝塔 【永泰中代宗书额。盖智常藏所。】
    御书堂 【藏本朝太宗所赐。】
    放生池 【增置。】
    旧产钱五贯三百八文。
  国德院 光俗里。景龙三年置。
    旧产钱六百二十四文。
  东山文殊般若院 瑞圣里。四年置,会昌废,大中复,咸通赐今额。【因匠人塑文殊之异,故名。】有金沙。【与普贤为邻,出银沙。】
    旧产钱二贯七百七十七文。
  甘泉院 开化里。开元元年置。
  旧产钱二贯二百八十四文。
  五仙观音院 方岳里。天宝二年置。【见《旧记》。《寺记》作乾宁。】政和十年,为神霄宫。建炎,复旧。 五仙岩【在院南。】
    旧产钱二贯九百九十六文。
  菩提寺 瑞圣里。永泰元年置。
    旧产钱一贯六百九十七文。
  鼓山涌泉院 鼓山里。建中四年,龙现于山之灵源洞。从事裴胄曰:“神物所蟠,宜寺以镇之。”后有僧灵峤诛茅为台,诵《华严经》,龙不为害,因号曰华严台,亦以名其寺。梁开平二年,闽王审知复命僧神晏居焉,号国师,馆徒千百,【(底本、库本作“千百”,崇抄作“千五百” 。)】倾国赀给之。乾化五年,改为鼓山白云峰涌泉院。皇朝宣和间,有僧体淳访经台遗址,创阁曰妙峰、楼曰频申、斋曰东际、庵曰一多;又有痴坐、崇石、无寄轩、网珠、镜台、芥瓶、憨睡室;门曰无尽;总名曰华严。《御书》一百二十五卷。同乾元。
    灵源洞 【岩窦嵚怪。每雷雨作,其中簸荡若鼓声。朱梁徐寅有《十二咏》、有《记》。蔡公襄尝游洞中,题名石壁,有诗:“郡楼瞻东方,岚光莹人目。乘舟逐早潮,十里登南麓。云深翳前路,树暗迷幽谷。朝鸡乱木鱼,晏日明金屋。灵泉注石窦,清吹出篁竹。飞毫划峭壁,势力忽惊触。扪萝跻上峰,太空延眺瞩。孤青浮海山,长白挂天瀑。况逢肥遁人,性尚自幽独。西景复向城,淹留未云足。”】
    喝水岩 【国师昔诵经于此,恶水声喧轰,叱之,西涧乃涸,迸流于东涧。】
    鼓石 【石状如鼓。或曰:鸣则为兵应。】
    大顶峰、小顶峰 【先是不通人迹。咸平中,丁谓与诸公翊始披榛以登。(底本作“道是”,据库本、崇抄改;底本、库本作“丁谓与诸公翊”,崇抄无“翊”字。)】
    浴凤池 【大顶北。有樵者常见五色雀群浴于此。(底本作“大顶北应不有樵者”,库本作“大顶北山下有樵者”,据崇抄改。)】
    石门 【池之南有石砑立若门。】
    应真台  祖师岩  涌泉窦  甘露松
  白猿峡  香炉峰
      【皆在石门之右。】
    唐校书黄璞幽居 【璞远祖大和中于鼓山得道,遗迹犹存。翁承赞赠璞诗云:“烟萝况逼神仙窟,丹灶还应许独寻。”】
    元公亭 【因元公绛名。公有诗:“谁书吾姓揭亭颜,栋宇飞腾气象完。谷口秋风吹鬓发,海东朝日上栏干。地高顿觉群山小,天近须知六合宽。三到岩扉殊不厌,(底本作“殊不压”,据库本、崇抄改。)异时长向画图看。”】
    望州亭
    《鼓山铭》 】“鼓屴崱,顶峰特。穷岛夷,頫封域。屏闽东,拱辰北。岁辛亥,帝司赤。竦、绅、烈,从陗陟。搴若华,(底本、库本、崇抄皆作“塞若华”,“塞”,据原刻石当是“搴”之讹,正之。)揖瑶极。呵飞霆,蹴鳌脊。披霄垠,殚目力。(底本及各本皆作“单目力”,“单”,据原刻石当是“殚”之讹。按:“单”与“殚”通义,据改。)高者仰,深必惕。谨其至,惟古则。熙宁四年,丁竦、陈烈、沈绅同游。”(各本皆作“熙宁四年……同游”。按:原刻石下款署为“熙宁四年,大顶峰,丁竦公善,陈烈季甫,沈公仪铭”。与此小异。)丁知福州,沈为提刑。其铭刻在峰顶之磐石。初,架亭于其上,后为风所坏。今字犹存。】
    蹴鳌桥
    旧产钱一十五贯七百三十文。【“曾记”:三十二贯五百九十八文。《县申》:一十四贯二百二文。】
  白鹿寺 积善里。《旧记》:“白鹿山入十五里,号榕溪。永嘉僧道洪自温陵来。父老相与邀移今居。诛茅之日,白鹿适至。遂以名其寺。盖元和四年也。”咸通中,懿宗赐今额。后闽忠懿王赐朱记一。寺前有白鹿亭。
  旧产钱八贯八百七十一文。
  灵合院 积善里。开成二年置。
  旧产钱二贯二百五十三文。【“曾记”:二贯四百五十二文。《县申》同曾。】
  兴福文殊院 高详里。大中元年,僧洪集始卜此地创为堂。闽王审知立额。
  旧产钱一贯五百一十四文。
  胜善释迦院 海畔里。五年置。
    旧产钱一贯一百七十文。
  福圣院 钦仁里。十二年置。
    旧产钱五百七文。
  瑞迹寺 开化里。咸通元年置。
    白佛 【大中六年,有邵环者游山间,顿闻异香,又白光粲然。环乃即其光而往,见银色化佛,须臾入枯木,光亦不散,因现足迹于磐石。后人于石对凿一迹,未几亦磨灭,而旧迹独莹然,因刻像,有祷必应。】
    旧产钱三贯六十七文。县申:二贯六十一文。
  灵泉院 瑞圣里。二年置。
    旧产钱三百一十一文。
  灵洞院 至德里。四年置。
    旧产钱一贯四百一十九文。
  清凉院 光俗里。五年置。
    旧产钱一贯一百九十七文。
  灵泉院 光俗里。同年置。
    旧产钱五百四十文。
  高盖院 仁丰里。七年置。永福高盖山,乃徐登学道之所。尝望祀于此,故名同。
    旧产钱一贯八百一十七文。
  大悲院 绍惠里。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八十文。
  开化院 同里。同年置。
    旧产钱八百九十四文。
  顺峰院 易俗里。九年置。
    旧产钱一十八文。
  保福院 加崇里。咸通中置。
    旧产钱三百八十五文。
  西林院 灵岫里。广明元年置。
    旧产钱一贯四百五十四文。
  石湖院 永盛里。广明二年置。
    旧产钱一贯五百七十文。
  弥勒院 桑溪里。中和三年置。
    旧产钱一贯三百三文。
  三昧院 易俗里。五年置。【《东禅寺碑》云:“惠筏化,塔于金鸡之左臂。僖宗诏谥辨才大师三昧之塔。”大顺二年,赐今额。】
    旧产钱七百二十二文。【“曾记”:七百一十二文。《县申》同曾。】
  光启院 至德里。光启二年置。
    旧产钱五百九十七文。
  衡山院 合浦里。景福二年置。【《元和郡国志》:“闽县有衡山,一名霍山,形如钟甬。”】
    旧产钱五贯二百五十一文。【“曾记”:五贯二百二十六文。】
  宝月院 易俗里。乾宁元年置。号灵峰宝月塔院。端拱元年,改为东禅塔院。乾道六年,以为陈枢密诚之功德院。遂改名广因报先。
    旧产钱二贯八百九文。
  地藏院 同里。同年置。殿塑地藏,因名之。
    旧产钱一贯六百二十八文。
  观音院 待仕里。二年置。
    旧产钱七百八十八文。
  真隐院 永福里。光化二年置。院临西峡。往来者必憩于此。
    且止堂 【吴干诗:“无心终日看云飞。空幻犹如鸟迹遗。欲问堂中常住相,黄花翠竹几人知。”(底本、崇抄末句为“黄花翠竹已多知”,据库本改。)】
    旧产钱二贯八百三十八文。
  龙瑞院 永盛里。天复元年置。
    旧产钱一贯七百九十七文。
  香炉院 合浦里。二年置。
    旧产钱六百一十六文。
  东报国院 易俗里。天祐元年,闽忠懿王为唐昭宗建,名报国资圣。后主僧不谨,籍其业于官。太平兴国六年,太守、右卫将军侯赟复建。有放生池。
    旧产钱三贯七百五十八文。【《县申》:三贯七百文。】
  东林院 光俗里。梁开平二年置。
    旧产钱七百三十三文。
  东林院 易俗里。同年置。
    旧产钱一百九十三文。
  圣迹院 加崇里。贞明二年置。昔南江有光竟夕,视之,得一浮木。已而梦一胡僧云:“吾康僧,行化吴越,今将福汝闽,宜以是木立吾像。”既寤,众异之,乃严精宇,饰晬容【,(各本皆作“晬容”,疑误,无从考校。)】榜以是名。【康僧者,康居人也。孙权时,言佛舍利事,乃置瓶于几上,忽闻瓶中有声,果获舍利。权叹服,乃营塔。】
    旧无产钱。【陆广《记》:“皇祐间,院主捍海潮,辟田七百亩。”】
  报恩堂院 还珠里。五年置。
    旧产钱一百八十四文。
  栖隐尼院 光德里。唐同光四年置。
    旧产钱三百四十二文。【“曾记”:二百五十五文。】
  保福院 还珠里。同年置。
    旧产钱七百五十六文。
  永和院 瑞圣里。天成元年置。
    旧产钱三百六十七文。
  幽居院 合浦里。同年置。
    旧产钱九百一十二文。
  香严院 同里。同年置。
    旧产钱五百八十五文。
  观音院 至德里。二年置。
    旧产钱一贯一百四十三文。
  观音院 光德里。同年置。
    旧产钱二百六十三文。
  资福院 西集里。应顺元年置,伪闽龙启二年也。
    旧产钱一贯六百一十七文。
  保福院 瑞圣里。清泰二年置。
    旧产钱四百三十一文。
  报慈院 同里。晋天福元年置。
    旧产钱一贯六百一十文。
  瑞峰院 西集里。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四百九十七文。
  释迦院 钦仁里。四年置。
    旧产钱四百九十三文。
  清凉院 永盛里。五年置。
    旧产钱八百六十三文。
  龙德外汤院 崇贤里。十年置。地多燠泉,数十步必一穴,或迸河渠中。味甘而性和。热胜者,气如硫黄,能熟蹲鸱。旱潦无增减。伪闽天德二年,占城遣其国相金氏婆啰来。道里不时,遍体疮疥,访而沐之,数日即瘳,乃捐五千缗,创亭其上,仍售田,鸠僧以司之。陈庄《记》:“庆历二年修”。有蕃书二碑在。方塔五级。旧产钱六百六文。
  东报恩院 孝义里。同年置。
    金鸡山 【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此山有金鸡之祥。遂斫断山脊,以压王气。至今断处为路。号曰金鸡巷。】
    旧产钱三百八十四文。
  报恩尼寺 方岳里。开运三年置,即南唐保大四年。先一年,王延政归南唐。
    旧产钱六百九十六文。
  应天院 清廉里。周广顺四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