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淳熙三山志
淳熙三山志
旧产钱一十一贯九百七十八文。
怀安景星尼院 州东北。陈太建二年置。【《旧记》作“闽县”,恐因林谞所载。】元丰二年,尼在淳建,【恐重建。】仍立戒坛。【建炎四年,新尼受戒至三百九十八人。】
旧产钱一贯三百三十九文。
侯官神光寺 州西南。唐大历三年,析南涧为金光明院。七年,改为大云。会昌例废。大中三年,监军孟彪,亭池其间,号南庄,明年,舍为寺。又明年,观察使崔干请名于朝。宣宗夜梦神人发光殿庭,迟明览奏,异之,遂与今名。
乌石山三十六奇:
盘陀塔 【山顶古砖塔。一日,塔门忽裂,有一真身。郡人陈公云:“为儿时,见石桥上有曰《盘陀和尚真身塔记》,末云:“大足元年建于此”。】
石龟 【乌石山,一名乌龟。父老恐千年后或轻举。乃于左胁凿一窍。(底本、库本作“左胁凿一窍”,崇抄作“左胁之端凿一窍”。)】
放鹤亭 【寺东峰。崔干创亭,曰四向。因得青田鹤,置于此,忽冲天而去。遂名放鹤亭。熙宁中,程师孟改为“冲天”。】
观稼亭 【唐,阎济美守是郡。陛辞之日,德宗谕以农事,且言南方山水之富。到官,首创是亭以茂帝宠。】
薛老峰 【乌石山顷。突起三字曰:向阳峰。咸通中,侯官令薛逢与神光僧灵观游,创亭其侧,乃倒书“薛老峰”字。周朴诗曰:“薛老峰头三箇字,(底本作“山简字”,据库本改。)须知此与石齐生。直教截断苍苔色,浮世人侪眼始明。”见《闽中实录》。】
坐禅石 【寺东峰,劲直若笋,峙于盘石。以一指触之,即动摇。又号降睡石。】
天台桥 【东峰岩侧有巨石梁,如天台石桥之状。】
仙井 【寺西峰。仙人任放炼丹于此,凿石得泉。(底本、库本作“灵石得泉”,据崇抄改。)今不知所在。】
宿猿洞 【怪石森耸,藤萝蓊翳。昔隐者畜一猿。俗因以名之。景福三年,大筑城,隔于墙外。湛侍郎俞有二十五咏。罗源林迥留题:“几年形胜晦南州,一且声名蔼湛侯。夜色并来三岛月,水光分破五湖秋。荔支影里安吟榻,红藕香中系钓舟。金印解还天子后,诏书重起不回头。”】
金刚迹 【峰顶上石有巨迹。】
般若台 【沙门持《般若经》于此不释手,因名。今为金粟庵。】
初阳顶 【阎公暇日,酷爱此峰,谓从事曰:“每旦,群山犹暝,独此峰太阳先升。”因题石上云。】
落景平 【即“初阳”之西。】
百道阶 【王氏时造。】
鸦浴池 【《古记》云:“雷震石坛,成一穴丈余,不知泉脉所出。夕阳萧疏,群鸦乱浴,故名。”】
道山亭 【程大卿师孟作。前际海门,回览城市,宜比道家蓬莱山。元丰二年曾巩《记》、林希书。】
华严岩 【寺西北峰。大足中,有僧持《华严经》于此。一夕,雷雨大震,擘石为巨室。僧遂晏坐其间。】
李阳冰篆 【《般若台记》刻于华严岩顶。与《处州新驿记》、《缙云县城隍记》、镜水《忘归台铭》,(底本、库本皆作“缙云县城隍记”,崇抄作“缙云县城隍庙碑”。又底本、库本皆作“镜水忘归台铭”,崇抄初作“丽水”,复改注为“镜水”。)世宝之,为四绝。】
五台山 【王氏始创文殊台并东、中、南、北四台,仿佛真定府云】。
王氏像设 【景福二年,王氏开国。至乾宁四年,大建院宇、设像铸,以植福田。】
迦毗罗神 【释氏护法之神。】
尊胜真堂 【知州孟彪、崔干祠像。】
崔公井 【尊胜堂前。崔公赏其甘美。】
石观音 【僧广惠于尊胜堂后得异石,因琢为之。】
慈氏阁 【巡官钟杲建,后弃官出家,以身餧虎。】
射乌山 【一云九日山。相传:九日登高,引弓落乌于云际,故号。】
谢公浴堂 【凿井引泉为之。】
高僧行道处 【相传:有僧创一砖室于西峰,白日晏坐,清宵径行。一日,端坐而逝。其夕人闻爆裂之声,诘旦见一石塞行道之处。】
■〈揑,氵代扌〉槃佛 【卧佛也。】
大悲院 【有僧常止庐岳三十年,诵《大悲神咒》。空中言曰:“功已成,出去救人。”乃归乡创此。】
四圣院 【梁武帝、志公和尚、娄约法师、傅大士。】
神光寺额 左神策钟 【咸通五年赐。】
【(已上,僧神解所记)】
不危亭 【在山绝顶。】
凌霄台 【初创,其四面材、瓦、土、垩,皆秤而后用。约曰:“损则勿修,修必坏。”于是屹立震堎之中。(底本作“震堎之中”,崇抄作“震灵之中”,库本作“震凌之中”。)后人不悟创法,遽修之,不逾时而坏。】
蟠桃坞 【疑转“盘陀”为名。】
石像 【雷所震者。】
铜像 【王氏用铜六万斤、黄金三百两铸弥勒像。方三丈六尺。】
向阳峰 【旧附薛老峰,今析焉。】
幽幽亭 【明道初,沈邈为侯官县,得释迦院东北隅地作台,曰峻青。后十年,为太守。寺僧并台作亭。馆阁勘校蔡公襄至其下,名之曰幽幽。】
跨鳌亭 【即木雁亭。孙觉有诗。】
三贤堂 【侯官令薛逢、四明诗人周朴、僧鉴空,或以为灵观。观,唐末人,茅居扃户,人罕识其面,惟山下一居士,斋时荐供,即开,复杂嗤詈之。一日,雪峰伺隙扣门,推出闭之。后有碎石子时往还。】
笺香台 白塔 宿云庵 【即瑞云也。云,道人名。】
击壤亭 【横山阁】
金蟒穴 【宿猿洞之东。后唐天成间,大石穴中有巨蟒,鳞甲如黄金,蟠屈六、七丈。王氏命运土塞之,因建大殿以奉佛。今葫芦城是也。】
刚显祠 【事见《祠庙》。】
【(已上,乃后人以神解所记三十三奇,未尽善。如般若台,以李阳冰篆得名,而两出之,失之赘。于是以不危亭以下,易李阳冰以下十六名。)】
放生池
旧产钱一十六贯九百二十四文。
侯官石塔寺 州西南。贞元十五年,德宗诞节。观察使柳冕以石造塔。【庚承宣为《记》。】赐名“贞元无垢净光”。《旧记》亦以净光名寺。【“熙宁图”作“石塔寺、净光庵”。今石塔十层,(按,今存塔仅七层,塔中每层皆有王氏官眷等姓名,第七层所志名录已尽,实无十层,恐“十”为“七”之误。)】晋天福六年,【乃伪闽永隆三年。】王延羲重建。
旧产钱一贯八百二十九文。
怀安剑池院 州子城东。元和十四年置。
剑池 【相传越王无诸淬剑处。唐元和中,僧惟干浚之,得铜刀、剑环数枚,送武库。当时,冶灶犹有在竹林间者。】
旧产钱四百八十一文。
侯官上生院 州西南,乌石山。大中六年置,刺史李贻孙为《记》。有放生池。
旧产钱八百八十三文。
侯官南报恩院 南涧寺南。大中十一年,观察使杨发以“隙游亭”地,命僧鉴空创寺及塔七层。咸通九年,敕号神光之塔,院曰报恩塔院。【唐,周朴有诗:“风云会处千寻直,日月中时八面明。”】闽之浮屠,始于萧梁,高者三百 尺,至有倍之者,铦峻相望。乾符五年,巢寇焚殄无遗。开元中,闽王审知复其二,大中、定慧是也。【是时,复创:万岁“定光”、安福“崇庆”及太平“开元”塔。延羲又作石塔。谢郎中泌诗:“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太平兴国二年,升为寺。明道中,始为禅刹。
旧产钱七贯一百四十五文。【“曾记”:“五贯四十八文”。】
怀安庄严寺 子城之东。中和三年置。后王氏据闽,于三寺创阁,开元、东报国与此。庄严之阁独雄丽,遂以名其寺。天禧三年火。熙宁二年,程大卿师孟鸠众重建。
旧产钱二贯三百二十四文。
闽县九仙文殊院 州东南。景福二年,王潮建。
旧产钱九百三十文。
闽县万岁寺 九仙山西南。天祐元年,琅琊王审知所造,明年赐名。梁开平中,表请其寺祝天子寿,盖取其名也。至今诞节前一月,太守率僚属及倚郭令、佐若寓居文武官,下至军员、父老等,班拜于庭,以佛法启祝。及是日,拜祝如初。熙宁八年,始创千秋堂候班。乾道九年,史丞相浩改为“华封”。
定光塔 七层。【梁开平元年,忠懿王所造。】
三山阁 【在平远台东。许敦仁诗:“蓬莱方丈与瀛洲,东引长江欲尽头。几处坛场浑得道,万家楼阁半封侯。名园荔子尝三熟,负郭潮田插两收。七百年来遗谶事,(底本、库本皆作“□□荔子”、“□谶事”,缺三字,据崇抄补。)钓台沙合瑞烟浮。”】
平远台 【东有小桥,桥旁有巨石,刻平远峰三字。】
金粟台 【程师孟以塔中王氏时所塑】金粟像名。石上金粟台三字,元少卿篆。后,侄积中为守,绘金粟像于台侧,作小堂安奉之。
一华亭 【郡人朱敏功诗:“自闻达磨西来意,五叶敷荣祗一华。从此祖风传不泯,灵枝到处有奇葩”。陈莹中亦有诗。】
祈雨僧 【僧义收,后梁时人。贞明三年春不雨,至五月。义收以膏■指,不雨;积薪通衢,期七日自焚,炬举而后雨。后游洪州,将归。俗遮留。乃截左臂付之,曰:“吾去后,不雨出以祷,必应。”众塑其像,以臂附之。今,真身在寺。】
旧产钱五贯七百八十文。“曾记”:八贯九百五十六文。
侯官道清天王院 州西南。梁乾化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六十二文。
侯官千福院 州西南。乾化三年置。
长乐台 【曹颖叔诗:“蓝姿冰骨与秋辉,疑作危棱磴翠微。向晚山僧苦留我,层层寒有乱云归。”(底本、崇抄诗中字句如此。库本首句为“蓝绥水谷与秋辉”,末句为“层层寒牖乱云归”。)程师孟以台名刻石。见通判马益诗。】
飞燕亭 【程师孟有诗。】
旧产钱一贯七百四文。
侯官五百罗汉寺 乌石山之麓。本雪峰廨院。贞明五年,闽王审知梦梵僧数百,奕奕有光。光所至处,有双桧并池而秀。一僧擎跪而前曰:“王能饭吾于此乎?”及旦,图而访之,得今寺地百步,池、桧皆如梦中。乃为堂环之,命池曰浴圣、桧曰息圣。改今名。有放生池。
旧产钱二贯八百四十九文。
闽县净业尼院 州东秀实坊。贞明六年置。
旧产钱二贯五百三十九文。
怀安太平寺 州东。本开元寺地。后唐同光元年,闽忠懿王析建。【寺碑云:“地据灵山、巨山之麓”。(各本皆作“巨山之麓”,疑“巨山”为“芝山”之误。)】忠懿于城西南张炉冶十三所,备铜、镴三万斤,铸释迦弥勒像。庄宗题为“金身报恩之寺”,又泥金、银万余两,作金、银字四《藏经》,各五千四十八卷,旃檀为轴,玉饰诸末,宝函朱架,纳龙脑其中,【(底本作“宝幽宋架内龙脑其中”,崇抄作“宝幽朱架内龙脑其中”,据库本改。)】以灭蠹蟫。唐翁承赞碑而铭之。又造木塔七层,天禧中尽焚,庆历中修完,元丰中复灾。后太守程公命僧守恩新之,及大观乃成。政和六年,更为神霄宫。建炎元年,复为太平寺。三年,敕奉安濮安懿王神主,遂以其寺之半为嗣王行府。绍兴五年,因以为西外宗正司。
旧产钱七贯三百四十三文。【“曾记”:七贯三百五十七文。】
侯官育王塔院 兴文坊北。闽王时有之。【佛殿题:“琅琊安远使募缘架造。”】康定二年重建。
旧产钱二百八十三文。
怀安荐福光严藏院 州北乾元寺之左。同光三年置。本伪闽闽兴长公主与其夫余廷芳所建。旧有门出乾元寺之东庑,相传以为乾元藏院,实别席也。
旧产钱一贯八百一文。
闽县南法云院 州东南。清泰元年置,龙启二年也。初号地藏通文寺。大中祥符三年,赐今额。
旧产钱三贯七百一十文。
侯官万寿院 州南。晋天福元年置,闽通文元年也。王继鹏以太平宫为之。
旧产钱九百七十七文。【“曾记”:九百九十五文。】
侯官仁王寺 州西南。天福三年,闽连重遇所造。国朝,僧归赞始修葺之。
雨花阁 【王逵、范亢有诗。】
横山楼 【张劝有诗。】
旧产钱六贯二百四十六文。
怀安天宫院 州北。天福四年置。
藏翠轩 【太守元积中有诗。】
今为西外敦宗院。
旧产钱四贯九百一十一文。
怀安庆成寺【(底本、库本及崇抄皆作“庆成寺”,志中他卷涉及者皆同。今俗称庆城寺矣。)】州东。本王延羲之第。既即伪位,天福七年,乃施为永隆金身罗汉禅寺。皇朝祥符三年三月,东封、西祀毕,赐今额。
高丽铜像 【铜佛三,一为人所攘,后木刻代之;胡僧八,状膜者;(各本皆作“状膜者”,“膜”下疑脱“拜”字。)罗汉十八,侍立;胡奴及僧各一。】
石碑 【径二尺,高丈余。上刻无量寿、文殊、普贤像及楼阁之状。东小殿,深沙神一,旁立僧一,童一。(崇抄“童”前多一“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