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江西通志
江西通志
吉安府
春秋时百越地汉属豫章郡【舆地广记】
灵帝末扬州刺史刘遵上书请置庐陵鄱阳二郡献帝初平二年始立郡【雷次宗豫章记】
吴分豫章之新喻宜春庐陵之平都永新长沙之安成萍乡六县为安成郡【太平寰宇记】
晋太康中移郡于石阳今旧州东北故城是也【元和郡县志】平陈置吉州大业初复置庐陵郡【隋书志】
武德五年置吉州领庐陵新淦二县七年废頴州以安福县来属八年废南平州以太和县来属天寳元年改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复为吉州【唐书】
南唐割据州仍旧名【寰宇通志】
宋置吉州军属江南西道【吉安府志】
至元十四年陞吉州路緫管府置录事司领一司八县元贞元年吉水安福太和永新四县陞为州改吉州为吉安路【元史志】
洪武元年改路为吉安府仍以安福吉水太和永新为县领县九【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庐陵县
附郭本汉旧县属豫章郡【郡县释名】
莽曰桓亭【汉书】
吴孙策改为石阳县分置庐陵郡晋宋因之后复改石阳为庐陵县【舆地广记】
大业三年又改为庐陵郡唐武德五年江左平改置吉州领庐陵县【太平寰宇记】
永淳元年移于今所【唐书志】
按庐陵在秦西汉当从邑在东汉三国后当从郡自唐永淳徙吉州治于今所而庐陵之名始专属邑
南唐保大八年割庐陵水东十一乡置吉水县【庐陵县志】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六百里【安志】
防和县
汉为庐陵县地属豫章郡【太平寰宇记】
吴置东昌西昌二县晋宋皆属庐陵郡【舆地广记】平陈置西昌十一年省东昌入更名太和【隋书】
武德五年置南平州领太和永新广兴东昌四县八年废南平州以永新等三县并太和【唐书】
南唐保大元年析县四乡入龙泉塲寻升为县宋宁四年析县诚信乡六堡置万安县【泰和县志】
元贞元年升太和州【元史志】
县自汉时得名庐陵继升庐陵为郡而改县为太和以其地产嘉禾故也【明萧执洪武志序】
洪武中复为县改太为泰【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四十二里【安志】
吉水县
本吉阳县地吴置晋宋属庐陵郡【舆地广记】
隋开皇十年废吉阳县入庐陵县【太平寰宇记】
南唐保大间割庐陵十一乡置吉水县宋因之【寰宇通志】宋至和元年割县五乡置永丰县绍兴二十一年复割迁莺乡以益永丰【吉水县志】
贑水下流与永丰江水合曲折于滩洲间状若吉字吉安吉水皆由此名也【郡县释名】
元贞元年陞吉水州【元史志】
明复为县【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四百三十一里【安志】
永丰县
本汉庐陵地吴即其地立阳城县晋太康元年改曰阳丰隋并入庐陵【名胜志】
至和元年十月诏以吉州吉水五乡为永丰县以昔之报恩镇为之治所【段缝新建永丰县记】
宋绍兴十八年置乐安县于抚州乃割县之云盖乡以属之【永丰县志】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三百二十九里【安志】
安福县
本汉安平安成二县地安平属豫章郡安成属长沙国【名胜志】
安平侯国莽曰安宁安成莽曰思成【汉书注】
汉永元中改安平县为平都县吴寳鼎二年置安成郡而县属焉【太平寰宇记】
晋改县曰安复宋齐梁陈因之【舆地广记】
旧置安成郡平陈郡废县改曰安成十八年又曰安复【隋书志】
武德中改为安福县【元和郡县志】
元贞元年升安福州【元史志】
洪武二年复改为县【安福县志】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三十六里【安志】
龙泉县
汉庐陵县地吴立为新兴县晋曰遂兴隋并入太和【寰宇通志】
本吉州太和县龙泉乡什善镇地南唐保大元年析置龙泉塲以乡为名宋显德七年升为县【太平寰宇记】宋宁四年割县之万安镇置万安县【龙泉县志】邑有龙泉江故宋又名泉江县【郡县释名】
绍兴初复曰龙泉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六十三里【安志】
万安县
本孙吴新兴县地晋为遂兴县地隋省入太和【寰宇通志】杨吴时置万安镇【名胜志】
宁四年以龙泉塲万安镇置万安县【宋史志】
吉州万安古遂兴之地南唐始立镇辟地向南得石符一帙有汉八分书云地界两川神秀所蟠更为都邑万民以安遂白帅府乗其字义为万安焉【胡铨万安县防壁记】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六十六里【安志】
永新县
本汉庐陵县地吴归命侯所置属安成郡隋开皇中废【元和郡县志】
唐武德五年析太和之地置南平州复立永新县以隶焉八年州废入太和显庆四年永新民以太和道路阻逺请列置县于禾水东南即今理也【太平寰宇记】宋仍唐故元祐七年割太和髙行乡三堡地来属【永新县志】元贞元年升永新州至顺间分永新州立永宁县【元史志】洪武二年改永新州仍为县【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八十四里【安志】
永宁县
本永新州之胜业乡元至顺初守土官以乡去州城道险而遥民罢征役乞别置县从之【名胜志】
永宁县长宁之义也【郡县释名】
明仍其旧
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二里【安志】
抚州府
春秋百越之地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舆地广记】汉立南昌县后汉分南昌立临汝县吴太平二年分豫章之临汝南城县立临川郡即今州也【十道志】
平陈置抚州大业三年复置郡【隋书志】
时緫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即以抚为州名【太平寰宇记】武德五年平林士置抚州领临川南城邵武宜黄崇仁永城东兴将乐县七年省东兴永城将乐三县以邵武隶建州八年省宜黄县天寳元年改临川郡乾元元年复为抚州【唐书】
五代时杨吴置昭武军节度宋仍为抚州隶江西路【豫章书】
建炎四年隶江南路绍兴四年复来隶【宋史志】
至元十四年升抚州路总管府【元史志】
明初改为抚州府领县五正德八年东乡盗平奏割临川进贤等五县地建东乡县领县六
皇清因之【安志】
临川县
附郭本汉豫章郡南城县地【寰宇通志】
临汝永元八年置【后汉书郡国志】
吴太平二年以临汝县为郡于郡南更置西平县晋改为西丰县梁大通二年分临川北境置定川县隋开皇九年并西丰定川二县入临川县【太平寰宇记】
以临水汝水为名梁置定川县即临水也【名胜志】晋以后并因之隋置抚州改临汝为临川县唐因之【舆地广记】
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六百二十五里【安志】
崇仁县
本后汉临汝县地吴太平二年分临汝为新建县属巴山郡梁大同二年分巴山郡之新建西宁二县立临川郡【太平寰宇记】
梁置巴山郡领七县平陈郡县并废置崇仁县【隋书志注】开皇九年改临川郡为抚州崇仁县隶焉又废宜黄安浦二县合入崇仁县唐贞观八年以巴山县偏僻并入崇仁即今理【大平寰宇记】
绍兴中割頴秀惠安二乡隶崇仁而丰安属崇仁即今之西馆市【吴康斋丰安程氏族谱序】
县有崇仁乡因乡名也【郡县释名】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五十五里【安志】
金谿县
本临川县上幕镇其山岗出银矿唐朝常为银监至周显德五年析临川近镇一乡并取饶州余干白马一乡立金谿塲复置炉以烹银矿【太平寰宇记】
开寳五年陞金谿塲为县【宋史志】
金谿县因金谿塲名也唐时有银矿发其地作场以冶之曰金谿塲寳厯乙巳银絶而冶废宋开寳初始置县【元虞集道园集】
县有金谿水在上幕岭东水色如金县因以名【郡县释名】按金谿改塲为县旧志及通考皆云淳化五年宋史则载开寳五年虞集二孝女赞亦曰宋开寳初始置县断以史为据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一里【安志】
宜黄县
本临川县地梁大同二年置巴山郡因立宜黄县于宜黄水侧以水为县名隋开皇九年废并入崇仁【太平寰宇记】武德五年析置宜黄县八年省【唐书志】
开寳八年以宜黄场复置【舆地广记】
南唐后以崇仁之仙桂崇贤待贤三乡立宜黄场【名胜志】县治旧为黄填镇宋以前分隶不一【明谭纶宜黄城记】宜黄亦名宜川【明王英棠隂八景诗序】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七十二里【安志】
乐安县
宋会要云乐安县绍兴十九年江西诸司奏以崇仁疆土阔逺山岭重复盗贼出没不时请析本县及永丰二县间地剏置从之【名胜志】
县有乐安乡故名【郡县释名】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三十二里【安志】
东乡县
本临川进贤余干安仁之逺鄙正德八年始置县以地居府之东偏故名【名胜志】
东乡者临川之东乡也【明田汝耔建东乡学记】
治末年东乡民赵显诣阙陈建县之宜疏入下有司议廵抚林俊以忧去不果建盗日益炽至正德八年緫制陈金兵道胡世宁平姚源华林贼乃取孝冈地城之为东乡县隶抚州【东乡县志】
皇清因之编户六十四里【安志】
江西通志卷二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江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江西通志卷三
沿革
建昌府
本抚州南城县【太平寰宇记】
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吴分豫章东郡置临川郡治南城隋罢临川郡置抚州而南城属焉【寰宇通志】
唐武德二年省南城入邵武县以隶建州至南唐李煜于南城故域置建武军【名胜志】
太平兴国四年改为建昌军【太平寰宇记】
宋曰建昌从南唐旧名改武为昌以地连建州会南昌为名也【郡县释名】
至元十四年改建昌路緫管府割南城置録事司【元史志】明定江南改肇昌府寻改建昌府领县四属湖东道【嘉靖志】
万厯六年割南城东北建泸溪县领县五【府志】
皇清因之【安志】
南城县
附郭东汉旧县【郡县释名】
髙帝六年命大将军灌婴立洪州其年分洪州南境立南城以其在郡城之南故曰南城【太平御览】
吴太平二年更分置临汝改为临川县至开皇废南丰永城二县并入南城县属抚州唐武德五年置永城东兴二县七年省东兴永城二县入南城县【太平寰宇记】淳化二年自抚州来隶有太平等四银塲【宋史志】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八十四里【安志】
南丰县
本汉南城县地【元和郡县志】
吴太平二年置隋开皇九年废入南城唐景云二年又置先天二年废入南城开元七年刺史卢元敏奏田地丰饶川谷重深时多剽掠乃复置南丰县【太平寰宇记】沿革志云太平二年初置县曰丰因徐州有丰县乃加南字以别之实汉后主延十九年也其地常产嘉谷故又名嘉禾【名胜志】
南唐升南城为建武军南丰为属县宋改建武军为建昌军又以南丰与南城并为属县【建昌府志】
至元十九年升为州直隶行省【元史志】
洪武二年复为县【寰宇通志】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三十九里【安志】
新城县
绍兴八年析南城五乡置【宋书志】
中兴小厯江西安抚使李纲转运使逢汝霖合奏略云伏覩本路建昌军两县繁剧为最非各添一县则难以督租赋息盗贼制曰可于是分南城上五乡就黎滩镇建县邑号黎川以此【名胜志】
元明仍其旧
皇清因之编户七十六里【安志】
广昌县
绍兴八年析南丰南境三乡置【宋史志】
宋会要云安抚使李纲等以南丰县旧管六乡阔逺难治奏析置广昌县【名胜志】
以道通二广而属建昌军故名【郡县释名】
境有平西台邑又号平西【嘉靖通志】
元明仍其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四里【安志】
泸溪县
本南城县泸溪廵检司【豫章书】
宋元丰中设都廵检司于泸溪其地为泸水环流故名至明万厯六年从知府王之屏议割南城析置而改廵检司于伏牛市【府志】
按陈王庭泸溪县记云郡侯王公以南城广袤四百里东北旷逺中界金谿地险令隔是非专官辖治将滋蔓罔测请两院会疏以闻诏曰可于是南城知县范涞躬诣相地剏官府立城郭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里【安志】
广信府
厯春秋战国迭为吴楚地秦并天下为番县地【太平寰宇记】本汉余汗地三国时又分鄱阳郡葛阳县之地陈改为弋阳今州所理在弋阳县东一百里【元和郡县志】唐上元元年正月江淮转运使元载以此邑川原敻逺关防襟带宜置州制可赐名信州以信羙所称为郡之名【太平御览】
乾元元年析饶州之弋阳衢之常山玉山及建抚之地置信州【唐书】
按乾元上元皆肃宗年号唐书以为乾元御览以为上元当从正史
余汗鄱阳太末府地皆有焉吴有葛阳晋有晋兴唐初有玉亭皆衢饶二州之北境也【名胜志】
唐乾元中析弋阳之地置上饶上饶之地置永丰又以抚建之三乡益弋阳而割其西境及余干之东北境置贵溪【同上】
南唐保大中析弋阳所得抚建之地益以上饶三郷置铅山县【广信府志】
宋宁中复上饶之永丰镇为县【同上】
元至元十四年陞为信州路【元史志】
明改为广信府领县六属湖东道【嘉靖通志】
嘉靖三十九年割上饶弋阳地添置兴安县领县七【府志】皇清因之【安志】
上饶县
本吴所置隋平陈省【元和郡县志】
附郭本汉豫章郡鄱阳县地孙吴置上饶县以其在饶州之上也【郡县释名】
晋省宋复置隋省唐复置隶饶州【豫章书】
武德四年置七年省入弋阳乾元元年复置并置永丰县元和七年省永丰入焉【唐书】
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八里【安志】
玉山县
本隋东阳郡之信安县地【豫章书】
唐证圣三年析常山须江及弋阳置【唐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