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通志

  乾元二年自衢州割入信州【元和郡县志】
  按县图云本汉鄱阳县界衢山之西鄙也以其有怀玊山故名【太平寰宇记】
  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五十七里【安志】
  弋阳县
  本余干县地属豫章郡后汉建安十五年孙权置葛阳县以城在葛水之北故也隋开皇九年废上饶入葛阳逾年县失印移于弋阳以地居弋江之北为名【太平寰宇记】上元二年自饶州割属信州【元和郡县志】
  开寳八年升为县景祐二年省康定元年复置庆厯三年又省入弋阳【舆地广记】
  相传昔有弋猎者居其侧或云有大石面如镌弋字因名【郡县释名】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七十一里【安志】
  贵溪县
  本汉豫章郡余干之地今在弋阳余干两县之间【太平寰宇记】
  永泰元年析弋阳置【唐书地理志】
  洪州观察使李勉奏割乐平余干二县在贵溪口因以为名【元和郡县志】
  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一十里【安志】
  铅山县
  本唐抚建二州地【寰宇通志】
  按上饶记云出铜铅青碌本置铅塲以收其利南唐升元四年于上饶弋阳二县析五乡以为塲后升为县【大平寰宇记】
  宋初以县直隶京师后复隶信州【豫章书】
  至元二十九年升州【元史志】
  洪武二年复为县【铅山县志】
  皇清因之编户六十九里【安志】
  广丰县
  本弋阳县进贤乡永丰里地【元和郡县志】
  乾元元年置元和七年省【唐书】
  宋宁七年升永丰镇复为县【名胜志】
  西南有永丰山又有永丰溪吉安亦有永丰县毎科试録分吉永丰广永丰以别之【郡县释名】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五十七里【安志】
  雍正九年廵抚谢旻以县名与吉永丰同题请更定奉
  防改广丰县
  兴安县
  本横峰窰地正德间因窰民弗靖廵抚孙燧请铨设通判名镇宁公署【名胜志】
  嘉靖三十九年设县割上饶贵溪弋阳三县地属之【豫章书】
  按侍郎叶镗兴安仓记云国初徙处州民居其地世以陶为业其俗犷悍好鬬乃设督捕通判一员岁嘉靖庚子饥其民请粟于官弗许诸恶少遂相率持锄梃几至大变司土者忧之乃始有立县分治之议廵按程公本立按信予以父老之意白之程公慨然上闻乃下户部议予又为厯陈其便乃复议以闻诏许之锡名兴安
  皇请因之编户二十一里【安志】
  饶州府
  春秋时为楚东境秦为番县地属九江郡汉为鄱阳属豫章郡【十道志】
  东汉属庐陵郡【名胜志】
  吴孙权分置鄱阳郡晋宋齐梁陈因之【舆地广记】梁承圣二年改为吴州陈光大元年省吴州依旧置郡【元和郡县志】
  隋开皇九年平陈改鄱阳为饶州大业三年复置鄱阳郡【隋书志】
  唐武德四年平江左置饶州领鄱阳新平广晋余干乐平长城玊亭弋阳上饶九县七年省上饶入弋阳省玉亭入长城余干二县八年又并长城入余干并新平广晋入鄱阳天寳元年改为鄱阳郡乾元元年复饶州【太平寰宇记】
  南唐置永平军【古今郡县名考】
  宋开寳八年复改为饶州【府志】
  元至元十四年升饶州路緫管府属江浙行省元贞元年升余干乐平浮梁三县为州【元史志】
  明初改鄱阳府复改饶州府【豫章书】
  郡西有尧山相传尧时洚水避难者居其上因名初州以尧山为号又以地衍饶遂加食为饶【郡县释名】初领县六正德七年姚源盗平析鄱阳余干乐平贵溪四县地立万年县领县七【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鄱阳县
  阖庐十一年吴王伐楚取番【史记吴世家】
  秦时吴芮为鄱阳令号曰番君汉属豫章郡【舆地广记】莽曰乡亭【汉书】
  东汉加邑作鄱阳字【太平寰宇记】
  晋武帝改曰广晋隋开皇九年改广晋为鄱阳以在鄱水之北故曰鄱阳【元和郡县志】
  旧置鄱阳郡平陈废又有陈银城县废入焉大业初复置郡【隋书志】
  武德五年析置广晋县隶浩州八年州废省县入焉【唐书志】
  宋为饶州倚郭县元明仍其旧
  皇清因之编户三百一十二里【安志】
  余干县
  本越之西境为越余地汉置余汗县【郡县释名】
  县因余之水为名【元和郡县志】
  货殖传注干越今之余干县也【豫章书】
  莽曰治干【汉书】
  东汉改隶庐陵郡【饶州府志】
  隋开皇九年去水存干名曰余干【元和郡县志】
  武德四年析鄱阳置玊亭长城二县七年省玉亭入长城八年省长城入余干【唐书志】
  宋因之【嘉靖林志】
  元元贞元年升州【元史志】
  洪武二年仍改为县【余干县志】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二十四里【安志】
  乐平县
  汉永元中置【雷次宗豫章记】
  县在银城即今邑之东水路【太平寰宇记】
  本汉余汗县地后汉灵帝于此置乐平县南临安江北接平林因曰乐平【元和郡县志】
  陈天嘉元年尝废唐朝建亦在银城后因歙寇程海亮剽掠兼山势险峻地陇髙下乃移于常乐水口即今所【名胜志】
  武德九年省乐平县后重置【唐书】
  南唐升元二年析乐平二乡置德兴【县志】
  元元贞元年升州【元史志】
  明仍改为县
  皇清因之编户二百七十三里【安志】
  浮梁县
  唐武德四年析鄱阳置浮梁县属饶州八年省【舆地广记】开元四年刺史韦玢再置改名新昌天寳元年改名浮梁【元和郡县志】
  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郡县释名】
  唐永防二年析北境合黟南置祁门县元和中以县治被水徙西北即今治【饶州府志】
  元元贞元年升州【元史志】
  明仍改为县
  皇清因之编户一百一十二里【安志】
  德兴县
  本饶州乐平之地有银山出银及铜唐緫章二年邑又邓逺上列取银之利上元二年因置银场令百姓任便采取官司十二税之其场即名邓公隶江西盐铁都院【太平寰宇记】
  南唐割据始置德兴县四面皆水取其地产银惟德乃兴之义【名胜志】
  宋宁间析乐平县尽节乡元丰间析弋阳县建节乡増德兴【饶州府志】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八十三里【安志】
  安仁县
  汉余汗东南地西晋析置晋兴县永嘉七年改兴安寻废【寰宇通志】
  隋开皇九年并入余干唐武德初置长城县在今长城乡又废宋开寳八年置安仁场于此端拱元年升县【名胜志】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九十七里【安志】
  万年县
  本鄱阳余干乐平贵溪四县之逺鄙正德七年姚源盗平析置为邑隶饶州【嘉靖通志】
  按明舒清万年县志序略云万年居鄱余乐贵四邑之徼地僻土刚山深岭峻民生其间多负气尚侠且去县治逺正德初岁饥遂乌合弄兵四出焚戮上闻遣緫制陈公金出师勦之逾年始平爰与方伯任公汉议必置邑庶无后虞乃奏割四邑附近地合为一邑而开设治所于万年峰之阳緫制俞公谏相厥攸宜参政吴公廷举任营度之功廵抚孙公燧宪副许公庭光筑城卫之
  皇清因之编户六十四里【安志】
  南康府
  春秋为吴楚地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为海昬彭泽二县地属豫章郡晋属浔阳郡宋齐因之【豫章书】在唐属江洪二州地杨吴立星子镇属德化【舆地广记】南康军本江州星子镇太平兴国三年以地当要津改镇为星子县至七年改镇为南康军领星子县仍割江州之都昌洪州之建昌以属焉【太平寰宇记】
  本隶南路绍兴初来属【宋史志】
  至元十四年升南康路隶江淮行省二十二年割属江西【元史志】
  明初改南康路为西宁府寻复为南康府【南康府志】初领县三正德十一年分建昌五乡置安义县领县四属九江道【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星子县
  本汉彭泽县地属豫章郡后为德化县之星子镇太平兴国三年置县属江州【舆地广记】
  太平兴国七年以江州星子县建为军【宋史志】
  附郭因境内有落星石故名【郡县释名】
  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二十八里【安志】
  都昌县
  本汉彭泽县地武德五年分置都昌县【元和郡县志】唐安抚使李大亮谓土地之饶井户之阜道途之逺近水陆之阻碍遂割鄱阳西雁子桥之南置县以隶浩州州废属江州【太平寰宇记】
  大厯间徙治彭蠡湖之东属饶州【豫章书】
  绍兴七年自江州来隶【宋史志】
  以县有都村南接南昌西望建昌故名【郡县释名】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五十九里【安志】
  建昌县
  后汉永元中分海昬立建昌县以其户口昌盛因以为名又中分海昬建昌立新吴永修二县宋永嘉二年废海昬移建昌居焉【雷次宗豫章记】
  隋开皇九年省并永修豫章新吴四县入焉【隋书志】武德五年置南昌緫管府管南昌新吴靖米孙五州南昌州领建昌龙安永修三县八年废南昌州以南昌州新吴永修龙安入建昌县【唐书】
  建昌府以地连建州会南昌为名建昌县义亦若是或曰昌邑王贺居此为昌邑王建也【郡县释名】
  太平兴国七年自洪州来隶【宋史志】
  元贞元年升州【元史志】
  洪武二年仍改为县
  皇清因之编户八十一里【安志】
  安义县
  正德十一年以建昌县之安义等五乡依山据洞啸聚不时廵抚孙燧副使宗玺知府陈霖议题割建昌五乡立县因安义乡为名【名胜志】
  亦取安平之义【郡县释名】
  按明余祐县治记云安义旧隶建昌建昌之乡十有六其去县治最逺者五所称安义南昌卜邻控鹤依仁是也号称瘠土兼道里辽逺西界靖安西南界奉新东南界新建邑右逋赋者率以其地便隐蔽逋聚时有议立县治请之藩臬佥谋允协疏报可都御史孙公燧廵按屠君侨谓郡邑既建宜锡嘉名莫如以安义二字为当不得以一乡之旧名易之録以上请竟弗更易
  皇清因之编户四十一里【安志】
  九江府
  禹贡扬荆二州之境【元和郡县志】
  春秋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舆地广记】
  汉浔阳属庐江郡柴桑属豫章郡【府志】
  柴桑彭泽之郊古三苗国旧属庐江郡【周景式庐山记】汉末南境入吴属彭泽郡北境入魏属庐江郡后尽入吴属武昌郡【豫章书】
  元康元年置江州永兴元年置寻阳郡属江州永嘉元年江州又置新蔡郡寻阳郡又置九江上甲二县【晋书志】成帝咸通元年移江州理湓城即令郡是也【太平寰宇记】陈武帝于寻阳置西江州复理豫章文帝天嘉元年省西江州江州自豫章复理浔阳【元和郡县志】
  平陈郡废又废汝南柴桑二县立寻阳县十八年改曰彭蠡大业初置郡【隋书志】
  武德四年置江州领湓城寻阳彭泽三县五年置緫管府八年废浩州及乐城县入彭泽县又废湓城入寻阳天寳元年改为寻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江州【唐书】南唐立奉化军节度【寰宇通志】
  开寳八年降为军事大观三年升为郡旧隶江南东路建炎元年升定江军节度二年置安抚制置使以江池饶信为江州路【宋史志】
  至元十二年置江东西宣抚司十三年改为江西大都督府隶扬州行省十四年罢都督府升江州路隶龙兴行都元帅府后置行中书省江州直隶焉十六年隶黄蕲等路宣慰司二十二年复隶行省【元史志】
  明平陈友谅改为九江府领县五【嘉靖通志】
  皇清因之【安志】
  德化县
  本寻阳县二汉属庐江郡吴属蕲春郡晋复属庐江【舆地广记】
  隋开皇十八年改为彭蠡县大业三年改为湓城县唐武德五年改为浔阳县【太平寰宇记】
  居在浔水之阳故曰浔阳【元和郡县志】
  附郭南唐改德化县言德化暨也【郡县释名】
  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安志】
  德安县
  本厯陵县地二汉属豫章郡【舆地广记】
  莽曰蒲亭【汉书】
  吴晋皆为厯陵县割入柴桑县隋为湓城县南境【寰宇通志】武德五年析湓城更置浔阳楚城二县八年废湓城入寻阳贞观八年又废楚城入寻阳分三乡于敷浅原之南立蒲塘场咸通三年还寻阳四年复为【太平寰宇记】
  杨吴升为德安县德所绥安也【郡县释名】
  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八里
  瑞昌县
  本赤乌场地盖柴桑之旧域也【太平寰宇记】
  吴程普驻兵于此有赤乌来鸣谶曰明日必有祥既得赤壁之报名其地曰赤乌镇又曰瑞昌镇后改县因镇名也【郡县释名】
  江右属邑以昌名者六七独别为瑞者何盖孙吴据有江东赤乌时见立国改元实始于此【文德翼求是堂集】唐建中四年以浔阳西偏僻逺立赤乌场其改县为瑞昌则自南唐升元三年始【名胜志】
  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四里【安志】
  湖口县
  汉鄡阳镇地属彭泽县刘宋之湖口戍也【名胜志】本湖口戍是南朝旧镇上据大钟石旁临大江唐武德五年安抚使李大亮以为要冲遂置镇【太平寰宇记】南唐保大中以彭泽二乡析置湖口县属江州【寰宇通志】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安志】
  彭泽县
  禹贡彭蠡泽在西因以名县汉晋属豫章郡【舆地广记】梁置太原郡领彭泽晋阳和城天水平陈郡县并废置龙城县开皇十八年改名彭泽县【隋书志】
  武德五年置浩州又分置都昌乐成二县八年罢浩州以彭泽属江州仍以乐成入彭泽【唐书】
  南唐升元初自浩州故城移湖西四十里江次即今县理【太平寰宇记】
  宋元明仍旧
  皇清因之编户一十七里【安志】
  南安府
  三国吴始置南安县属南部都尉【江西名胜志】
  南康郡太康三年置【晋书志】
  元康元年割隶江州宋齐梁陈因之【嘉靖通志】
  隋立大庾镇唐升为县属防州【寰宇通志】
  南安军自五代以前地理与防州同【舆地广记】
  宋淳化元年始别置南安军割南康大庾上犹三县地属之【南安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