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考古略

  迎恩福地 在迎仙桥北,祀土谷神,今为乡社。
  江公祠 在城西铺之右。万历十九年,为知府江铎建,郡人王应钟为记,今圯。
  城西铺 面西湖,上通梅亭五里。
  唐公祠 祀明郡守唐珣。珣,华亭人,成化间,知福州,有惠政。弘治间建祠,后圯。万历十六年,知府江铎重修,今复圯。
  殷、庞二公祠 在唐公祠之东。明万历三年建,祀巡抚殷从俭。殷,广西临桂人。郡人林燫为记。后十余年,南海庞公尚鹏抚闽,行“一条鞭法”,罢榷弛征,民怀之,并祠焉。《闽都记》:万历辛丑,巡抚朱运昌卒。其弟私塑像于祠,扁曰“殷、庞、朱三公祠”,宜去之。案:祠亦圮。
  徐公祠 在真武行宫之西、谢泉之东。万历十九年建,祀按察使徐中行,今亦圮。
  西 湖 在城西北里许,晋太守严高所凿。旧周四十里,唐末王氏于子城外环筑罗城及南北夹城,皆取土于湖旁。王璘因筑台为水晶宫,后渐淹塞。宋皇祐四年,郡守曹颖叔渐次修筑,自迎仙门至遗爱门所存仅十之三。嗣是程师孟、蔡襄相继修治,未就。淳熙中,郡守赵汝愚疏请开浚,后复淤塞。明初筑城,湖益隘。嘉靖间,按察使徐中行稍浚治之。万历十六年,知府江铎改西门外旧闸为坝,引西湖水入城,以通河道。未几,奸民藉口受税养鱼,奄为己物,仍塞北水关,至蓄泄不时,旱潦俱困,民田受其病。三十六年,提学佥事熊尚文乃禁民占田,归湖之利于学官,而借学租以完税。及熊去任,奸民夤缘,复假里排轮佃,增其税,以充公费。四十年,按察使陈邦瞻始立议,以湖归官,以湖利归民,而捐本司公费,以完湖粮。于是,积猾潜踪,泽梁无禁矣。国初未暇清复,康熙二十二年总督姚启圣、巡抚金鋐议开凿。四十二年,总督金世荣、巡抚梅鋗重浚,旋又淹塞。乾隆十三年,总督喀尔吉善、巡抚潘思榘复重浚。道光戊子,当事与缙绅又复浚治,湖岸皆甃以石,环植桃李;湖中亭阁祠宇,以次修复;又改荷亭、皇华亭址,为李忠定公祠。今又数十年,湖身日高,北水关又复闭塞,湖水点滴不入城,自宜秋桥以南,河身日淤,而西湖遂为湖滨乡民之私业矣。案:晋时有东、西二湖,皆太守严高所凿,周回各二十里,引东北诸山之水注东湖;引西北诸山之水注西湖。二湖与闽海潮汐相通,溉田不可胜数。又有南唐贞元十一年,观察刺史王翊,辟城西南五里为湖二百四十步,接西湖之水,灌于东南,今柳桥是也。宋庆历中,东湖渐淤。至淳熙间,尽为民田。浮仓山昔在水中央,今周遭皆田,东北诸乡俱名湖塍。浮仓之西,有亭,尚呼湖前亭云。《三山志》:嘉祐二年,郡守蔡襄从乐游桥开沿城外河,抵汤门、琴亭、湖心,至北岭下去思桥,北至河尾船场,散入港北小浦、中浦、石泉、安国以北。怀安知县樊纪复作十三桥:曰壎、曰塍北、曰小浦、曰湖心、曰琴亭、曰越塘、曰龙腰、曰后溪、曰桑畲、曰岭下、曰范溪、曰濑溪。东湖既淹,赖此港浦桥梁导东北诸水,以达于东门也。南湖之塞,不知何代。其始辟迤北有港,与西湖通,渐为民庐舍园池。今唐公祠前,有石桥,西外石街有熊兵、泥门二桥,皆湖渠遗迹也。西湖始凿时甚广,历代筑城渐淹塞。宋皇祐初,所存仅十之三。嘉祐二年,蔡襄复古五塘,以溉民田,有意浚治西湖,未果。乃命疏导梁浦六十有九,以兴水利。按《三山志》:西湖溉三邑民田,至一万五千余亩,今则益加隘矣。二湖既废,惟西湖仅存,故附隶于此。 宋蔡襄《杪秋湖上》诗:“旧暑侵凉已分销,萧疏丹树见斜桥。千千露竹全潇洒,一一风蝉共寂寥。菇米熟汀来客燕,芡丝分水避归桡。月魂未上东坡角,谁向东城与下招。”李觏《寒食湖上》诗:“山前雨气晓才收,水际风光翠欲流。绕渚旌旗停曲岸,满潭钲鼓竞飞舟。浮来烟岛纷相就,引去沙禽好自由。归骑不愁山月暝,万枝灯烛度花楼。”李纲《宴会湖楼》诗:“画栋翚飞瞰曲塘,主人情重启华觞。月摇花影鳞鳞碧,风入荷花苒苒香。散策幸陪终日适,开襟还喜十分凉。天涯随公同清赏,何必南园作醉乡。”朱子《和赵汝愚开西湖》诗:“百年地辟有奇功,创见犹惊鹤发翁。共喜安车迎国老,更传佳句走邮童。闲来且看潮头入,乐事宁爱酒盏空。会见台星与卿月,交光齐照广寒宫。”“越王城下水溶溶,此乐从今与众同。满眼芰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来时海气通。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又,罗愿、陈俊卿皆有《和赵汝愚西湖》诗,详见郡志。辛弃疾《游西湖》词:“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上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成阴也。陌上游人夸故国,下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觅句如东野。想钱塘、风流处士,水仙祠下。更忆小孤烟浪里,望断彭郎欲嫁。是一色空蒙难画。谁解胸中吞云梦,试呼来、草赋看司马。须更把,《上林》写。 鸡豚旧日渔樵社。问先生:带湖春涨,几时归也?为爱琉璃三万顷,正卧水亭烟榭。对玉塔、澄澜深夜。雁鹜如云休报事,被诗逢敌手皆劲者。春草梦,也宜夏。”“碧海桑成野。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自是三山颜色好,更看雨婚姻嫁。料未必龙眠能画。拟向诗人求幼妇,倩诸君、妙手皆谈马。须进酒,为陶写。 回头鸥鹭瓢泉社。莫吟诗,莫抛尊酒,是吾盟也。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但记得、灞陵呵夜。我辈从来文字饮,怕壮怀激烈须歌者。蝉噪也。绿阴夏。”“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着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 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明王偁《晚过湖上》诗:“一径惬幽寻,悠然世外心。不缘流水泛,那识落花深。荷影澄天镜,松声韵素琴。前林烟馨发,归路月沉沉。”王应山句:“蛟宫隐隐鼋鼍避,泽国溟溟鸥鹭浮。山郭远从波上泻,楼船近在画中游。”陈朝锭句:“芳州草暖凫鹭集,碧槛风柔菡萏香。”林濂句:“万家城堞林边迥,两岸云山镜里浮。”喻应益句:“峰纹写浪晴吹瀔,日气蒸花午作岚。”徐子兴句:“入座词人高北斗,开樽明月满西湖。”王应钟句:“景当夕照千山静,波入澄澜一鉴空。”叶向高句:“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余详见郡志。
  孤 山 在湖中央、开化寺后。树木阴翳,华实盈畴。山之阴,有陈内翰景著祖茔墓,上有篆书“定远伯玠陈公之坟”八字。又明诗人赵十五、陈叔度合墓,今皆失其处。《闽都记》:先时亭台梵宇,岁久倾圯。明万历十五年,郡守江铎建亭其巅,颜曰:“三山别岛”,有石刻立亭左。又有叶文忠相国所撰《水利碑》。乾隆十三年,中丞潘敏惠公浚湖,仍盖小亭于山上,扁曰:“三山别岛”,复古也。案旧记:孤山有亭,曰宛在亭,又改为湖心亭。四面波涛嘡嗒,数家结屋其旁,以捕鱼为主。晴日晒网,凫雁鸬鹚,飞鸣上下。雨后烟雨迷离,渔舟荡漾,都非恒境。客与缁流往返寺中,自行驾筏以渡,两岸桃柳纷霏,云霞掩映,常有梵王钟鼓,与樵歌渔唱相和也。每岁端阳,城内外人竞渡于此,采莲画舫,士女缤纷。
  开化寺 西湖旧有开化院,在子城外,岁久无存。以今考之,当在城内之西北隅。今孤山之开化寺,不知始于何年?康熙四十四年,总督金世荣浚西湖,遂新斯寺。中为正殿,后为禅堂,两翼钟鼓楼。学使沈涵为之记,方伯高缉睿集《圣教序》书。亭坏,碑磨他用,可惜也。禅堂之左为客寮,右为方丈。寺有荔枝数十株,名与西禅寺埒。旧有十八娘之名,见蔡忠惠《荔枝谱》。环湖桃柳,春红冬翠,掩映镜中。三十年来,钟鼓之楼,并客堂、方丈,鞫为茂草。乾隆十三年,中丞潘敏惠公重修;道光戊子重浚西湖,再修。
  宛在堂 在开化寺左。旧湖心亭,又为蒹葭亭。明山人傅汝舟拟筑室于此,招高瀔偕隐,后竟不果。《名胜志》:汝舟与高濲皆出郑少谷之门。郡人语曰:“高垂股,傅脱粟。言龈龈,中歌曲。”少谷于傅,尝称其文;于高,则重其行。山人拟筑斯堂,约瀔偕隐,诗歌唱和,传诵一时,后不果。而山人集中有《堂成寄丰学士》诗,则堂竟落成,无从征信矣。乾隆十三年,潘敏惠公重浚西湖,葺开化寺。郡人因于寺之东筑室三楹,旁盖小楼,祀文昌,下祀名宦之有功于西湖者。以乡先生林子羽、王孟扬、郑少谷、傅木虚、高宗吕、叶台山、曹能始、谢在杭、徐兴公、幔亭十君子袝焉。墙外一亭,列莳梅花,为觞吟之所。堂前仍旧名,后圯。道光间重建,增祀陈叔度、赵十五、黄莘田、谢双湖四公,称十四先生焉。
  澄澜阁 赵忠定汝愚浚西湖,沿威武堂故址,建阁曰“澄澜”。拓城以后,址失。以地考之,当在城内定远桥之东北。明万历三年,按察使徐中行市濒湖池馆,建阁其上。由荷亭为梁,蹑级以登,仍忠定旧名,岭南黎民表隶书额。其下为堂,为燕游之所,马恭敏森为记。徐兴公有“开樽明月满西湖”之句。叶文忠诗:“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皆实录也。十六年,知府江铎重修,后圯。道光间重建于褒忠祠后。
  皇华亭 在湖滨迎恩亭之东。左竖元肃政廉访司副使中顺公宝哥畏兀氏《去思碑》,右有明嘉靖初御史林釴换《靖闽碑》。其外为荷亭,槛外芙蕖数亩,斜阳欲下,香气袭人,冠盖迎送皆觞于此。梅中丞名鋗题柱云:“已束轻装趋北阙,暂停飞盖看西湖。”乾隆十三年,潘敏惠中丞重嵌《浚湖碑》于壁,寻圯。道光间重浚西湖,改建为李忠定公祠。
  谢坪屿 在湖滨,一水盈盈,山光映带。相传昔有谢氏避地结庐于此,见《通志》。《闽都记》:谢廷柱,长乐人,都御史士元之子。举进士,授评事,历湖广佥事。致仕,市负郭田数十亩,筑室以居。后从子尚书杰改为宗祠。廷柱诗集亦有《西湖草堂成,五溪先生惠诗,次韵》云:“窗前碧嶂秋添赋,墙下黄花晚自栽。”则当是以官名其地者,俗误呼为谢评屿耳。许友有《西湖谢评事宅》诗云:“欹斜一屋傍芦花,两扇柴门面湖里。樵歌渔曲来晓昏,雨月风烟无闲止。四时有客至湖中,便道竹边评事里。”
  谢 泉 一井在湖滨,谢廷柱所凿,镌曰谢泉。
  褒忠祠 在湖中,旧为传经书院。乾隆六年改建,祀国朝殉难总督范承谟等。
  大梦山 在湖西,周二里,东起迎恩亭,西临平章池。苍秀可爱,而多奇石。郡守江铎镌“廉山”二字,与客登临,欲建亭其上,而未果。其阳有墨池一坎,洼然而正方。元时有隐者,晦迹于此,镌曰“墨池”。近为筑坟伐石,多所缺败,非复曩时之旧矣。前有薛家园池,回环里许。弘治正德间,有文旭、文易兄弟乡荐登仕,前列甲第,后为池馆,迤西为宗祠。嘉靖初,丰学士熙谪戍,曾馆其家,为作《祠堂祀》,今皆寥落。山有孝子萨琅及子侍郎琦墓,南为萨氏墓庐。明曹学佺《泛舟西湖登大梦山》诗:“山色城中满,看山亦出城。却怜春欲尽,正值雨初晴。坐得野亭旷,到来湖水清。讵须问佳否,于此已忘情。”
  平章池 在大梦山南,又名西陂。元平章陈有定别业。旧延袤里许,今湮没多矣。明郭波《泛西陂》诗:“古池六月官城西,霖雨既过水拍堤。云光十里浸楼阁,烟波一碧涵玻璃。玻璃远接岩峦色,深沉黑比蛟龙宅。此地曾经住贵臣,今当何处来仙客?碧山金马下殊方,柏台冰月相辉光。少微星高南斗旁,野夫倚玉蒹葭苍。主人好事非一日,吾辈亦岂偶然集。抱琴荡浆村醪香,开箧授衣涧香袭。落日兰舟未拟回,中流萧鼓隔山隈。荷花欢语菱歌唱,菱叶散乱还去来。风定波光湛不流,舟停潭影复悠悠。万木澄阴群鸟下,半轮月出东山头。”傅汝舟亦有《病不赴西陂和郭子》诗,见郡志。
  熊兵桥 在湖之西,宋时熊兵营驻此,故名。今桥之南地,犹称后营。以此旧有河港引西湖水达南湖,今湮塞。
  西湖书院 在熊兵桥北,旧为五路庙。康熙戊寅已卯间大疫,乡人迎赛若狂。郡守迟维城禁毁其像。缙绅郑开极等请改为书院,以祀朱子。门对湖光,双榕夹立,浓阴可憩,亦湖滨一胜概也。今门首有叶文忠相国旧题澄澜阁“桑柘几家湖上社”句,永福黄任书也。按湖西北岸,旧又有三山院,宋宝祐二年提刑王泌建。元致和间宪使易释里阿重建,设山长,今废,其址不可考。又有毗卢阁,在唐公祠之北,今亦废。
  泥门桥 泥王庙前,俗呼平桥。
  道士洋 在迎恩亭迤北,有田数顷,中有官路。
  贵安山 延袤二里,郡北邙也。有谢琚墓。
  自贵安山折而西,为象山,有明都御史陈则清墓,俗呼陈都墓。
  古灵祠 在象山麓,祀学士陈襄,有司春秋致祭。旧祠在万岁巷,康熙元年移建今所,督学陆可求为记。后庑为集贤堂,以襄所荐士司马光、程颐、张载、苏轼、曾巩等三十三人配。雍正七年,布政使赵国麟捐修。八年奉敕重修。中有曲洞、荷池、勺桥、吟台、竹林、松岭、梅亭、城止亭诸胜。
  佛国山 有谢给事贲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