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县采访册


  道光九年(岁次己丑)秋九月壬辰朔、二十七日戊午建。

  按此碑载在「厅志」卷十五「文征(上)」。『台郡自南而北』下,脱「若台」二字。『可无文以应信斋请邪』,「邪」讹作「耶」。『取土峙干』,「干」讹作「干」。『料之大,无如砖石矣』,「无」讹作「莫」。『四里之城,约分一十二段』下,脱「每段」二字。『奖励工匠』,「励」讹作「劝」。『虽糜白金至十有余万』,「白金」下,脱一「至」字。『无负上官之委任』,「上」字下脱一「官」字。『至王君锡缙』,「王」字上脱一「至」字。『民思旧德』,「旧」讹作「藩」。『监生吴国治』,「治」讹作「梁」。『前署台湾镇事,金门镇总兵官陈化成』,「台湾镇」下脱一「事」字。『加按察使衔兼提督学政』,「按察使」下脱一「衔」字。『前台湾府知府、今升四川成绵龙茂道』,「台湾」下脱一「府」字:今据原碑订正。

  文庙碑

  ——在县城内东南隅文庙东庑后墙外。高七尺二寸,宽二尺五寸六分;座高一尺三寸,宽三尺七寸。正书二十行,行四十八字;双抬在内。

  圣天子累洽重熙,声教暨讫,海隅日出罔不率俾矣。台,东海澳区也;自入版图来,人文藯起。台、凤、嘉、彰兴学建考,多历年所;淡距郡最远,向祗附彰考试。嘉庆十五年,制宪方恭膺简命,巡视台邦。时府宪汪前曾任淡水同知,素稔文风骎骎日上,嘱令绅士等就制宪递呈,援照江西莲花厅例,请奏设学。嗣奉部议行查,二十一年抚宪王复据实具奏,奉旨恩准二十三年开考。维时莅淡水厅事司马张公集诸绅士谋及劝捐建庙之举,诸绅士踊跃急公,佥曰「唯唯」。第思文庙之风水,关于文运之盛衰,非扶舆磅礡之所结、山川灵秀之所锺,无以为卜吉地也。堑有郭尚安者,邃于堪舆之术,诸绅士以设厅时曾选学宫基址在于城内较场地方,因就其地请而筹之,深得许可。凡大小规模、坐向之方位,皆其指画。郭君为人轻财重义,诸绅士谢之金,不受;且曰:『此庙一筑,淡之科甲蝉联,余之名亦不朽矣;金何足羡哉』!越二年戊寅科,郑子用锡果登贤书,为淡学倡。迨癸未科,且冠东瀛而成进士焉。自郑子登科启用两次以来,转瞬才八、九年耳,踵其后者文武联镳,齐名蕊榜;继继绳绳,焕然丕变。郭堪舆之言,信乎其不谬也!

  是役也,倡谋捐建、不惮勤劳者:正总理则有林玺、林绍贤等,副总理则有郑用锡、郭成金等;若吴振利、罗秀丽、陈建兴、吴金吉、庄炳文共董其事,亦与有力焉。糜金三万一千六百有奇,不费公帑一丝。肇工于嘉庆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五日,告竣于道光四年四月初十日。盖自夫子之庙成,而淡始获睹整齐严肃之规也。

  余来守是疆,适当落成之际。越日,斋祓谒圣,瞻仰庙貌,岿然一新。中为大成殿,东西两庑夹其旁;外为棂星门,又其外为泮宫门,泮池在焉。周围缭绕,卫以丹墙。其礼门、义路,则出入之通衢也。庙之规模,斯略具矣。至庙之东边为明伦堂,后为五王祠。其教官廨舍,则建于旧文昌宫之左畔;礼乐器库附之。若此者,余既详览其地,又为深羡其人之争先好义、慷慨就捐,尤羡肩斯任日之克相与有成也。诸绅士缕陈情绪,请记于余,并求所以教之者。余谓黉宫为教化风俗所自出,厕其间者可徒拘拘于文辞之末哉!将明体以达用,入有守而出有为,为里党树典型、为国家宣德教;师道既立,善人愈多,庶无负我朝作养海隅之至意。官斯土者,有原望焉。余为详创建始末,并述其意以书诸石。捐赀之姓氏数目,则更勒一碣云。

  道光五年花月吉旦,台湾北路淡水同知吴性诚撰记。

  按「厅志」卷十五「文征(上)」载此碑。『时府宪汪前曾任淡水同知』,脱「曾」字。『授照江南莲花厅例请奏『下,脱设学。嗣奉部议行查,二十一年抚宪王复据实专折具奏』,计二十字。『凡大小规模句,「厅志」「大小」下有「之」字、今考碑文无「之」字,然观下句『坐向之方位』有「之」字,应是碑文脱。『郭君为人轻财重义,诸绅士谢之金,不受』,「厅志」脱「士」字。『越二年戊寅科,郑子用锡果登贤书』,「厅志」讹「二」为「三」。『陈建兴、吴金吉』下,「厅志」脱「庄炳文」三字,而多一「等」字。『糜金三万一千六百有奇』,「厅志」讹「三」为「二」而脱「一」、「六」两字。『肇工于嘉庆二十二年』,「厅志」讹「二」为「一」。『余既详览其地,又为深羡其人之争先好义』,「厅志」于「深羡其人」下多「羡其人」三字。『并述其意以书诸石』,「厅志」讹「述」为「书」:今谨依原碑校正。

  武庙碑

  ——在县城南门内武庙东畔。高七尺四寸,宽三尺四寸四分;座高七寸;宽四尺一寸。正书十八行,行三十四字;双抬在内。

  乾隆丙申秋七月,我皇上表章前烈、柔百神,典举褒忠,明禋咸秩。远惟关帝在当时力扶炎汉,志节凛然;史册所垂,不无遗美。爰颁谕旨,定谥「忠义」,裨补「蜀志」,传诸永久;正前史之微词,昭大义于旷代。大哉王言!其所以着神明而起顽懦者,莫盛于此。

  维时台湾淡防厅治新建,关帝庙适告成功。盖厅治移驻斯境逾二十年所,地处荒远,一切规制阙如。今司马王公来莅,隐然念斯地荒则恒昧于所向,远则宜设教以神;遂亟谋建庙,用崇秩祀。竹城地颇闲旷,考卜厥址,倡捐廉俸,畴咨兴创,购材饩工,蠲吉具举。凡构享殿崇十有七尺,广三倍而弱;深如广之数而杀其一,门寝崇广以次递杀。左稍前为更衣所;后筑寮舍,司香火者居之。周缭以垣,全甃皆甓。及夫丽性之庭、合乐之榭,靡弗赅备。计费金钱八千九百有奇,十阅月而蒇事。自是,胆拜者肃然、过庙者怵然;年谷顺成,义回弭戢:信夫忠义之感召为甚神也。

  尝稽帝言曰:『日在天之上、心在身之内,忠之谓也』。庄生有云:『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故非义,则忠不足以扶质而立干』。孟子言浩然之气,极之配义与道,比物此志也。际兹上溯神迹、仰绎明诏,实征忠诚义烈,昭垂万古。然则王公建庙之本意,洵属立政之大端,讵非凡有土地民人之责者所当效法也哉!

  王公名右弼,字万长,号亮齐;山东济东县人。

  乾隆四十二年(岁次丁酉)仲春之吉,福建台湾府北路理番同知武陵朱景英撰。

  创建试院碑

  ——在县城内考棚仪门外北首。高五尺五寸,宽二尺二寸五分;座高一尺,宽二尺八寸五分。正书十五行,行三十六字。

  余以乙酉冬,调任新邑。越明春,适奉檄举行邑试;集多士于公庭,杂沓拥挤,无以严防范而重甄陶,甚非圣朝作育人材之意与士君子怀才欲试之心也。粤稽新竹为竹堑故址,其邑试先附于彰化;嘉庆十五年间,先伯祖勤襄公总制闽浙,巡视台疆,始奏归淡水厅治。迄同治十有三年,沈文肃公巡台,复请旨分置郡县。前人经营改设,具有精心;官斯土者,顾可因陋就简,听其校士无所而不为创建试院之举乎!

  爰亟集款捐廉,谋诸绅,择县署之阳、地名巡司口者,平基定向、庀材鸠工,经始于夏五月、告成于月之辛丑。院宇凡三重,堂区规模宏敞,两廊列坐一千号。门楼前拱甬道,围墙井列。后建阁高耸,供奉奎星神像。计费番银八千九百八拾四元六角九点正有奇。

  是役也,则有训导施天钧、府经历李继昆、典史傅若金、绅董林祥叆、林汝梅、陈浚芝、郑如兰、李联萼、高廷琛、陈其德等共商厥成,余何力之有!然窃冀诸生之发轫于斯者,日就月将,以经术为经济,勉为国家有用之才,俾学校扬庥而海邦生色;余亦可无愧司牧矣!是为记。

  光绪十三年正月谷旦,补授埔里抚民通判、权知新竹县事桐城方祖荫立。

  创建试院捐名碑

  ——同上。

  今将题捐芳名数目,开列于左。计开:

  一、新竹县方捐银一百元。

  一、杜汉淮捐银三千元。

  一、苏团芳捐银一千五百元。

  一、林恒茂捐银四百元。

  一、郑如兰捐银二百元。

  一、蔡景熙捐银六百元。

  一、李陵茂捐银五十元。

  一、郑以典捐银一千元。

  一、叶祥孚捐银二百元。

  一、陈其德捐银二十元

  一、高廷琛捐银二十元。

  一、何、柳、万等生捐银九十八元。

  一、黄照卿捐银一百元。

  一、郭□合捐银一百元。

  一、何锦泉捐银一百元。

  一、杜镜滨捐银二百元

  一、张维岩捐银二百元。

  一、黄胜吉捐银一百元

  一、林凤仪捐银一百元。

  一、黄仕配捐银一百元。

  一、张程材捐银六十五元。

  一、陈凤岐捐银一百元。

  一、陈万顺捐银一百元。

  一、王瑶记捐银二百七十五元。

  一、廖赞元本庄内因案赔款剩余缴捐银四百元。

  一、郭程铭捐银二十元。

  以上共捐银九千一百四十八元正。

  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冬阳月谷旦立石。

  光绪十五年孟冬之月,以修书院余款添盖中道川亭。特记。

  重修明志书院碑

  ——在县城内明志书院。高一尺六寸五分,宽三尺一寸。正书三十二行,行二十一字。

  邑侯桐城方公治新之三年,政和人清,百废俱兴;竹之父老群聚叹息,以为他侯莫逮也。旧治建置百六十年矣,而试院犹不立;侯首捐清俸,又大集资以治之。数月试院告蒇,两举邑试,得士皆称最。于是新士咸伟侯所为,而侯之礼新士也亦逾厚。

  新有书院一区,为士课聚之所,前制府杨公廷璋命之曰「明志」。乾隆二十八年,邑绅胡君焯猷捐租舍宅,院之规模乃粗具。三十四年,郭君宗嘏续捐学租。迨四十六年,司马成公履泰改建今所。道光九年,李公慎彝重葺而新之。于是生童肄业之地益拓,来学者亦益广。道光逮今又五、六十年,门宇坍坏;厮役、釜灶、溷湢之属横陈呈露,无所敛避。官兹土者,咸欲治之,以费巨而止。侯既莅事,月试士于院;患其芜废,复谋于邑绅高君廷琛、陈君朝龙,集资庀材,大召匠徒,漶者新之、阙者弥之,增学舍若干所。构小亭一于敬业堂之前,旷其游观。经始于秋八月,落于冬十一月,糜白金八百圆。又以其余金二百五十圆,增筑试院甬道。久废之后,至侯而尽复其旧矣。

  我朝胡文忠有言曰:『世未有不养士而能治民,亦未有不察吏而能安民者』。侯赋性刚果,豪右中慑,无敢齮龁其乡里者;胥役尤惮侯神明,未尝舞能骫法:故民安于侯之治若昵父母。而士之硕学高行者,侯又极力奖进之;厚其资给,课其殿最。又别储千金权其子母,以为幼童月课奖赏之费。三年以来,士民大治。今侯且去,而书院适丁落成之期;士有用以为叹,私冀侯之复来者。愚以为士民之报侯,当以名位高远为侯祝,勿留侯而徒为为吾新之私也。然而侯之精神教泽留于士林者,讵以侯之去而遂置之耶!故略举侯之政迹为文以记之,且以表去思之意云。

  拣选知县壬午科举人林群玉敬撰,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方家□敬书。

  光绪壬辰年六月望日,合邑生童敬立。

  长和宫碑

  我堑郊创建长和宫,由来已久。前殿崇祀天上圣母,而后盖则崇祀水仙尊王。庙宇亦自清肃,然径迂而曲、堂窅而深,未甚轩昂豁达。同治二年十二月间,公议将老抽分东畔店地重新起建,以为水仙王殿,其规模较为宏敞可观。爰询诸老抽分绅士,咸乐献其地;谋及新抽分绅士,则乐供其费。因倡是举以成厥事者,则职员林君福祥之力居多。

  兹值落成,谨溯始末事由勒书于石,以垂不朽。

  老抽分芳名开列

  金和祥、金逢源、谢宝兴、林泉兴、金协吉、金集源、范殖兴、金振吉、陈振合、郭振德、金振芳、周茶春、吴金吉、陈建兴、金德隆、吴万德、王益三、吴振利、杨源发、金东兴、吴金镒、王振盛、王元顺、金协丰、杜銮振、陈振荣、吴振镒、吴万隆、金瑞芳、金瑞吉、吴金兴、吴万裕、林万兴:捐公店一座三进,计本银一千二百大员;又出佛银七百大员。

  陈协丰:捐银三百大员正。

  各船户芳名开列

  金洽吉、金胜顺:以上捐银十六员。

  张吉发:捐银四十员。

  林德兴、曾瑞吉:各捐二十员。

  曾复吉、曾万和、曾顺益、金庆顺:以上各捐银十大员。

  金益胜、金振吉:以上各捐银九员。

  曾顺成、曾振发、曾盛发、张和兴、陈镒隆、张吉盛、金顺兴:以上各捐银八员。

  金顺盛:捐银七员。

  许泉胜、曾顺吉:各捐银六员。

  金泉顺、金瑞顺、金成兴:各捐银四员。

  金顺安、陈捷顺、金新兴:以上各捐银三员。

  总理:郑用鉴。董事:恒隆号、吴源美、吴福美、陈振合、郑恒升、李陵茂、郭怡齐、吴金吉、吴金兴、郑恒刑、郑吉利、郑同利、何锦泉、恒吉号、怡顺号、利源号、集源号、吴銮胜、振益号、振荣号、义荣号、曾德美、王和利、魏恒振、茂盛号、泉泰号、恒益号、义和号、正香号、胜兴号。

  一、收老抽分店并缘共捐一千九百大员正。

  一、收新抽分捐出佛银一千八百大员正。

  一、收缘金佛银五百二十大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