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新竹县采访册
新竹县采访册
一、总共收来佛银四千二百二十四大员正。
一、总计开出佛银四千二百二十四大员正。
同治五年(岁次乙丑)腊月□□日,堑郊众绅士同立。
獭江祀碑
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分府、署新竹县正堂方,为给照管业事。
本年闰四月初八日,据本城廪生陈春元禀称:『伊獭窟澳船户金惠兴先年备价向童元勋公置鹿场芒头埔庄田业,以为北门外圣母祀田,历来贌佃收租纳课无异。共田经丈量一甲,并带大溪圳水通流,灌溉充足,年纳业户大租栗八石;东至林其回田毗连为界,西至林延黄田毗连为界,南至十张犁大圳为界,北至土牛沟圳为界。其印契经先人投交曾镒吉收存。不意事久年湮,人既云亡,其子及孙分枝茂盛,住取无从觅出,粘结禀请给执』等情。查此案先据该廪生具禀,当经批饬分别具结呈候核办去后,兹据该廪生取具郊户金长和并左右田邻林其回、林延黄各结续禀前来。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给执。为此照给该契户廪生陈春元(即金惠兴)即便遵照,循前管业,毋得违混。须至执照者。
董事林文海督刻宝舟,金和成运儎。
右照给陈春元(即金惠兴)准此。
光绪十三年六月十五日给。
重修竹莲寺碑
——在县城南门外竹莲寺。计碑十四块,高一尺五、六寸,宽窄不一。中列捐户姓名银数及开用款项,条目太繁,兹不具载;录其碑文及年月,以存修建缘起。
竹莲寺者,竹堑东南之宝剎也。金山有面,冷水无心;虎峦耸峙,蜈窝俯临;隙溪纡回,荆桥幽深。地高三浙,胥峰与越水交辉;名号六合,铎韵共梵音互答。爱江山之佳丽,白叟句留;俯城郭之逶迤,苏公啸咏:翠竹金莲,灵有以自也。
自我堑开创之始,农人筑一小庵于御史崎之平埔,朝夕供奉世尊,甚有灵感。时有土番扰境,出没无常;世尊慈航普济,预先指点近处居民,出入无虞,得保于其间,至今遗迹着为观音埔焉。迨嘉庆年间,新兴庄居民杂处,朝廷设立巡检莅治。本城有庄仕德者,倡首捐资,遂移建于此地,今俗传为巡司埔。其寺坐向艮坤丑未,即立庄公为檀樾主矣。
越道光间,建立城池。诸董事等怅禅堂之穿漏、思旧物之维新,虞独力之难支、卜同人之是叶,改立坐向而重修焉。余于三春祭扫之辰、九日登高之节,即礼世尊,知其经营造(?)久,剥落荒多;柱础虽存,辉煌非旧。际时会之升平,备梓材而鸠庀。爰是邀同诸君同心协力,冒风踏雨,不辞跋涉辛苦;自癸酉年四月起,倡首捐缘。赖诸大宰官身(?)善信男女咸沾法雨均施,靡不乐事勷功,推诚报德;集腋成裘,重新修造。凭签立筶,再改旧向艮坤丑未,至十月间而完竣焉。庶几法鼓将沈而更震,经楼已堕而重新。噫嘻!始基具美,何难指日更新;众力易擎,自可崇朝而造极。将见坤维奠位,廿四庄顿消回禄之虞;震泽朝宗,千百年永获慈航之庆。谨记。
同治癸酉年十月□□日,董事陈长水等立石。
捐充竹莲寺祀业碑
——同上。
陈维经、曾呈敕、曾瑞德、林振财(即陈金钿)、曾天庆、曾长水、林辉壬同四合兴等商议,愿将此田园埔地等业喜充竹莲寺佛祖圣诞之资。其田址,在渡船头溪洲仔庄树林边,其东西四至界址在大印契内明白。现今被洪水冲坏为荒埔,日后如有浮成田业,听从诸董事开辟成田业,与四合兴人等无干。此乃诚心喜献,并无抑勒。合应批照。
同治十三年(岁次甲戌)三月□□日,诸董事立。
大众庙中元祀业碑(一)
——在县城南门外大众庙。高五尺五寸,宽二尺零八分;座高一尺,宽二尺五寸。正书十五行,行三十七字。
候补府正堂、摄淡防总捕分府、加五级、纪录十次杨,为禀垦出示勒石,以垂永远事。
嘉庆十六年五月初八日,据衿士林绍贤、益川号吴振利、林光成、林元玮、黄联芳、陈建兴、吴金兴、王益三、金和祥、金逢泰、罗德春、张文吉、洪赞光、潘文助等呈称:『窃惟竹堑南门外大众神庙创建已久,每值中元佳节,向有兰盆胜会,以祀孤魂。近因捐题维难,废而莫举。贤等用是捐银九百三十员,买过潘文助北庄仑仔尾水田四甲七分,带园四坵,并厝五间,东至姜蔕生田、西至大车路、南至大圳、北至林珠生田,四至界址分明;充入大众庙,付首事轮流掌管,贌佃耕种,按年收租。除完业户大租外,余剩小租以为大众庙中元普施之用。但恐久而无稽,被人废坠;合将买契黏禀,佥乞电验恩准出示勒石,以垂久远』等情;计缴买契一纸。据此,查该生等公捐置产,助入大众庙以为中元祀孤用费,洵属善举堪嘉,合行给示勒石。为此,示仰合属诸色人等知悉:所有潘文助北庄仑子尾水田园屋已经衿士林绍贤等捐金买置,助入南门外大众庙,以充中元祀孤用费。首事按年轮管,毋许田邻侵占;亦不许庙祝私(?)侵用,盗典盗卖。倘敢故违,定行严拿治罪。各宜懔遵,毋违!特示。
陈建兴捐银六十员。益三号捐银五十员。林绍贤捐银一百员。林光成捐银一百员。吴金兴捐银六十员。潘文助捐银五十员。吴振利捐银一百员。林元玮捐银八十员。金和祥捐银五十员。洪赞光捐银四十员。益川号捐银一百员。罗德春捐银六十员。金逢泰捐银五十员。张文吉捐银三十员:以上共捐银九百三十员。
嘉庆十六年五月十七日给。
大众庙中元祀业碑(二)
——同上。小碑数块,黏于右厢壁。摹搨中间开列被欠字号账码,兹不具载。姑撮录其首尾,以存梗概。
为乐充祀业,以垂久远事。
缘同治六年间,有本城恒义号(即麦悔官)生理倒罢,积欠和等众郊户银货账项,核算数千元,付悔再行整顿生理,按期摊还。不意账货复被侵蚀,仅存瓦屋四座;变价分还,十不偿一。爰是和等邀集众铺户人等酌议,愿将此瓦店四座充入南坛为祀业,以备历年中元费用之需。聚铺户等俱各心悦诚服,从兹勒石以垂久远。店契禀官存案。
所有乐充芳名,开列于左(以下各铺字号被欠账码不录):
收王作官癸酉年讨去店一座银……。
收陈南山官讨癸酉去店一座银……。
收厝税并利计银……。
对扣外,尚存银二百余元,厝二间。
捐充文昌帝君永租并会课田租碑
——在县东二十二里九芎林广福宫。
里人锺宝顺施出会课田租六石。
温新来施中元田租四石。
郡庠刘维翰施出会课田租八石。
贡生张云龙施出会课田租二石。
郡庠加六品军功宗卿刘维翰接办大约三十六佃人等遗下三、四重埔等处埔园,被人争夺年久,经翰出身极力吊回管耕,贌定租额二十余石;分拨十四石以为文昌帝君祭祀之用,又拨六石以为中元普度之资,又拨五石以为国王宫首油之需。一拨为定,永无加减。每年配纳潘卫社业主大租榖一石,勒石为照。
咸丰五年十月吉日,梯云社立。
九芎林文昌祠捐献地基并祀租碑
——在县东二十二里九芎林文昌祠,一名文林阁。
官九和献本庙地基一所。彭阿庆献外坪地基二丈。
彭武才充祀典租十五石。刘维翰充祀典租十石。
锺枝顺充祀典租六石。张云龙充祀典租二石。
林寿记充祀典埔一所。林其奢充祀典租一所。
彭开日、曾新魁合充祀典埔一所。郑益丰充祀典埔一所。
六合成充祀典园租银六元。
光绪二年十一月□□□立。捐建总董:彭殿华、林学源、陈鸿宾、邱学德。
明善堂经收德化社番大租章程碑
——在县城南门内义仓左畔。高五尺三寸,宽二尺二寸;座高九寸,宽二尺八寸。正书十五行,行四十六字。
署台湾北路淡水总捕分府富,为出示晓谕征收交纳事。
照得淡辖各屯番社之附近一带荒山圹地,向归各社番丁招给汉民开垦成田,约纳租谷,谓之大租;大社可收千余石、小社亦有数百石,是为番社公业。由本厅饬就该社公举妥番承充业户,名为番业户;责成经收大租,完纳正供钱粮,开销社中公费,按给番众口粮。惟收支各款均归该户一手经收,不准汉民干预,以杜侵蚀。嗣因业户不得其人,一经充当,即希图中饱,任意侵渔;如大甲德化社原设业户巧万珍病故,接充之巧联成虽有其人,乃系汉民买嘱顶替,弊窦百出。当经改立新章,将业户改为佃首,责成催收。其出纳各款,由大甲巡司及经管绅董监同给发办理在案。
兹据堑城明善堂绅董等佥禀称:『大甲德化社番祖业户,历年缠讼不休。先蒙提讯察悉,断归堑城明善堂绅董办理。嗣蒙核定章程,准给示谕印串;每年征收租榖,除给发番丁口粮、支用诸费以外,付堂作义塾经费公用:足见宪台慎重义举之至意。惟事经持久,诚恐复滋弊端。佥垦每年由堑城明善堂公刊串根征收,并乞勒碑定案,以垂久远』等情。据此,查德化社番租,前经议归该绅董督同大甲明善堂绅董妥为经理,嗣该绅等禀请公选妥人协佃坐地收租给粮。因恐人地生疏、玩佃抗纳,是以派拨丁胥并饬大甲绅董会同办理。兹据禀称,由该绅等公同刊串征收支放,专司其事,又属可行。除批示谕饬堑城明善堂绅董办理并饬差押纳外,合行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德化社佃首管下各佃户人等知悉:尔等所有历年应纳租榖,务须向堑城明善堂督收绅董交纳,掣串执凭,以抵课项诸费。不准仍向该佃首等私相受授,希图短折拖延。倘敢抗违,定即严拿究办,决不姑宽。各宜懔遵,毋违!特示。
同治八年九月□□□日立。
明善堂开销义举条款碑
——在县城南门内义仓右畔。高五尺四寸八分,宽二尺一寸八分;座高一尺零五分,宽二尺八寸二分。正书二十三行,每行仅存三十六字、或三十七字,以下皆阙。
署台湾北路淡水总捕分府、加十级、纪录十次(以下阙),立定条款,谕饬遵办,以垂久远事。
照得淡辖各屯番社之附近一带荒山圹地,向归各社番丁(以下阙)租,大社可收千余石、小租亦有数百石不等,是为番社公业。由本厅饬就该社公举妥番承充业(以下阙)正供钱粮,开销社中公费,按给番众口粮。惟支收各款,均归该业户一手经收,不准汉民干预(以下阙)。即图中饱,任意侵渔;如大甲德化社原设业户巧万珍病故,接充之巧联成虽有其人,乃系汉(以下阙)分府察核利弊,创立新章,将业户改为佃首,责成催收。其收纳各款,由大甲司及堑城明善堂绅(以下阙)。据该绅董佥禀,复经饬差押纳,并出示晓谕各去后。续经本分府确查德化社年额收支存租(以下阙)侵蚀。即据绅董公禀前来。除批示外,合定条款,谕饬永远遵办。为此,谕仰明善堂绅董等即便遵(以下阙)条款,各义举认真办理。各凭心地,广种福田;毋许以私冒公,有名无实。至办理外嬴余若干,如(以下阙)该绅董等永远遵行,无稍懈忽,是为至要。切切,恃谕。
今将德化社年额收支存■〈剩,贝代月〉项下,酌定义举,核实开销各条款开列于左:
一、文庙大成又后殿、东西两庑每逢春秋祭丁,届期油香灯烛虔备足用,以昭盛典。
一、城内外庙宇每逢岁杪,各捐油香二元,以昭诚敬。
一、每月雇工检收字纸,由本堂酌给薪劳。其破碎磁器及瓦片上有字者,概行收检,无间风雨。
一、建设义塾,俾贫寒子弟无力栽培者从学肆业,免送修金,以资成材。
一、湳仔庄大路并暨西门外香山一带之冲衢,如有崩圯,及时修理完固,以便行人。
一、南门外义冢,如有无主坟墓穿塌者,即雇工修复,以安孤魂。
一、各处沙滩有浮尸飘流、白骨暴露者,随时雇工检埋,以免抛弃。
一、每年逢五、六、七等月,制造药茶、药丸施送,以袪暑疫。
一、地方如有拿获真正劫棺之盗,送官审明确实。其在场帮同拿获者,各分别酌量给赏。
一、遇地方事有关义举者,虽未经登列款内,该董事等不妨随时酌议举行,以广善行。
以上各善事,永远归本城明善堂诸绅董秉公办理,无稍懈怠。须至条款者。
同治八年九月。
义渡碑(一)
——在县署头门内福德祠口。高七尺,宽二寸五寸三分;座高一尺二寸,宽三尺七寸。正书二十四行,行六十二字。
尝思劳民期在利民,利民必先劳民。劳民者,未必尽利于民;利民者,无不先劳其民也。特民情惮劳而趋利,未利之而先劳之,民必滋怨。故子产孰杀之歌,先于谁嗣。此固从政之不遑恤者。
余尝三至台瀛,从事于师徒戎马间,周历南北。见夫曲溪陂泽,不可以梁、病于济涉之处甚多。迨丙甲承乏淡水,所属绵亘几四百里,所谓曲溪陂泽不可以梁者,未能悉数。其间土人驾舟以济,相安于定章者弗计。惟大甲溪块石层迭、支派杂流,水势西冲,直入大海;遇春夏盛涨,极目汪洋,诚险道也。此外如中港、房里、柑尾,虽险阻稍减,然或溪面广阔、或急湍汹涌,皆迫邻海汊,亦危险莫测者也。此数处、非无驾舟待济之人,大率土豪撑驶,藉索多赀;少不如愿,即肆剥掠者有之。行旅之受害也久矣。义渡其容缓欤!
余甫下车,即欲筹是举。顾与吾民周旋日浅,未信而劳,贤者所让,或恐贻以怨讟乎!适又重建文庙以崇礼教、增造书院以励英才,亦既屡兴大工重劳吾民,几卒卒无须臾暇,讵可复兴义渡之举哉!然继而思之:择可劳而劳,因民利而利,从政之道也。若义渡者,吾民所便利而乐劳者也,岂有惮劳而不从事者乎!余又何怨之弗可任也。爰集绅士、郊商、耆庶而谕以意,且先捐廉以为之倡。乃无弗踊跃乐输,不数旬共捐洋银八千九百余员。其不敷者,则搜罗充公租榖以足之。更于四要溪外,若井水港、盐水港一律设渡,共凡六处。又于堑南之白沙墩、堑北之金门厝,每于九月间各设浮桥以济,是又因地制宜者也。其捐项为置田甲,岁收租息以资经费。并将筹议置舟、选夫、岁修、工食一切章程存诸案牍,详明各宪,勒石以垂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