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广东通志
广东通志
池【一千四百六十丈八尺深一丈广二丈】
新安县城【即晋东官郡旧治明洪武二十七年指挥花茂奏设东官守御所于此广州左衞千户崔浩开筑隆庆六年建县其城池因之周五百七十八丈五尺高二丈广一丈基广二丈城楼敌楼各四警铺二十五雉堞一千二百万厯间知县曾孔志增建东西南门子城 国朝康熙十年飓风倾塌城楼窝铺雉堞知县李可成守备马四玉把总洪英千总李呈芳同捐赀修复】
池【五百九十二丈广二丈深半之】
大鹏所城【在新安县东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始置调广州左衞千户张斌筑砌周回三百二十五丈六尺高一丈八尺上广六尺下广一丈四尺城门楼三敌楼三警铺一十六堞六百五十为门三国朝康熙十年知县李可成守备马四玉等修葺】
池【三百九十八丈广一丈五尺深一丈】
花县城【旧名平岭为番禺慕徳巡司地 国朝康熙十二年总督吴兴祚巡抚李士正剿平花山诸贼设兵驻防二十一年从举人黄士龙等条议防疏请立县治二十四年给事王又旦复以为言奉】
防【增设二十五年知县王永名创筑城垣议用砖石城高一丈四尺厚一丈二尺周围四百四十丈雉堞六百三十窝铺一十二东西南北四门三十五年砌筑始竣其城外东西北三面皆山南无濠堑】
右广州府
曲江县【附郭】
乐昌县城【周回二里有竒凡三百六十丈高二丈二尺广一丈三尺中广一丈一尺上广一丈垜墙高四尺明洪武二年知县索彦胜始筑土城砖基之成化三年知县潘昱增筑治元年通判伍惠知县吴景温叶蓁宋湖辈相继甃砖拓五十丈置串楼二百六十八治十三年知县袁賔重修正徳七年知县林琦作子城嘉靖二年知县龙章修串楼三十有七西隅崩圯三十余丈寻修复十六年知县张坚修四城门东曰东川西日西泷南日武江北曰桂山嘉靖四十一年知县王三聘筑西门外子城万厯八年知县张祖炳重建四门城楼崇祯十四年知县罗铭鼎重修较前高六尺厚二尺 国朝顺治十六年邑人白世师等合子城居民倡捐修整雍正七年知县马燧修葺城垣添设古楼名其南曰文明北曰承恩东曰丰乐西日阜成】池【西北一百五十丈濶二丈深半之南临武水东临禄溪成化三年知县潘昱始濬濠】
仁化县城【周回二百八十丈基广一丈中八尺上七尺土筑而石为之基旧城筑于唐垂拱中在今县北三里走马坪宋开寳间省入乐昌城遂废咸平三年复置县于今所明成化四年通判蔡周始筑土城十一年知县李淮清修四城门包以石十六年知府王賔知县翁同修以砖石建门楼四串楼二百八十六二十】
【三年知县丘璥砖砌南濠城脚八十余丈正徳十年知县李蕚修北门子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严时中重修串楼万厯二十一年知县司马暐重修四门及串楼崇祯十四年知县杨宪卿增筑数尺年久倒塌 国朝康熙二十三年署县通判吴璧鸠工修造】
池【东南北二百一十五丈西七十丈濶一丈南临河无池】
乳源县城【周回一百八十三丈有竒高二丈五尺宋乾道三年置县于虞塘摄事司理刘天锡始筑土城元至正十二年义士邓可贤率民置砦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迁于今之洲头津复筑土城天顺六年通判杜宥知县李鉴始易以石成化十七年知县孔俊复创串楼一百七十有六建二楼门嘉靖十二年知县何澄重修万厯元年知县侯应爵修城及串楼城视旧增三尺复撤敌台及二门而高大之顔其东曰拱阳南曰迎薰崇祯十三年知县蒋明鳯增高五尺 国朝康熙二年东方城房倾圯七十五间知县裘秉钫修复并重建东南二门城楼二十五年东北战楼一座串楼四间倾圯知县张冼易重修】
池【周城深九尺濶二丈天顺六年知县李鉴浚外濠正徳十年沈渊复濬之】
翁源县城【周回二里有竒高一丈五尺明天顺六年通判杜宥知县程振易土城以砖成化三年知县陶鼎创门楼三座十年知县吴政改建敌楼二十一串楼四百二十有三十三年知县宋经改修敌楼为望楼典史胡彛砌子城正徳十年知县黄铭主簿顾兰重修嘉靖十一年知县傅云修东西南城门楼二十六年知县侯仁重修三城门各筑月城防之三十二年知县金曰銿于东南西三城门外砌月城万厯四十年知县万应奎重修崇祯十一年知县朱景运重建南城楼一座修东西城楼二座增高三门月城二尺并全修串楼四百五十三间敌楼一十四座 国朝顺治十年知县李宁和建竪拱北制胜二楼康熙四年知县翟延祺捐金重修因迁去未竣十三年知县孙可训接修二十一年复葺】
池【周于城濶二丈深半之天顺六年通判杜宥知县程振浚】
英徳县城【周回一里有竒凡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明初仅存东南八十余丈天顺五年知县杜宥始修之七年因流贼犯境始筑外城成化二年城楼灾明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建西南门城楼并串楼一百六十有竒角楼五皷楼一嘉靖二十五年东南串楼灾知县陈惟贤修复东南隅增石女墙为阳城三十三年知县湛廷诏设铺建楼以便巡警崇祯十一年知县吴永澄修益加崇厚 国朝顺治十八年知县杨柱臣捐修西南二城门敌楼二座】
池【明隆庆三年兵备副使许宗鉴始设濠于东南长六十丈深一丈今年深泥积防与地平】
右韶州府
保昌县【附郭】
始兴县城【邑治三迁俱无城明天顺中知府谢濂筑土为垣成化间都御史韩雍廓而大之甃以瓴甋周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五尺厚一丈东南西三门各有楼十八年知府江璞建隍桥串楼治正徳间通判刘芳知县梁冠相继修嘉靖二年河决知县高辅筑堤御之十四年江庆舟修复崇祯间增高四尺 国朝顺治十五年经歴白印箕修十八年知县王毓慧修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魏琪修三十八年知县毛徳琦重修五十五年知县王克让教谕陈如锡暨邑之人捐赀开文明门雍正七年总督奉行督修】
池【周回丈尺与城称广一丈明成化间御史韩雍浚东陆路无濠】
右南雄府
归善县城【明嘉靖四十四年庠生刘确乡民黎俸等请建东平民城万厯三年城成六年知县林民止迁县遂为官城高一丈六尺周围濶一千五十丈雉堞一千五百六十五为门四东曰辅阳南曰龙兴西曰通海北曰娱江闗二便门二窝铺九其正南曰隆兴当县庠之冲万厯二十四年知府程有守知县邓镳移改于少东 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武荩重修康熙十三年知府钟明进知县连国柱修县城二十三年知县佟铭修城及窝铺二十四年复修五十五年知县欧斚捐修城垣八十二丈并南北城楼雍正元年知县孙能寛修葺城垣雍正七年巡抚奉行督修】
池【东西二江水绕之无池】
平海所城【在归善县内外管海濵明洪武二十七年始建周围五百二十丈雉堞八百七十一城辟四门门上有敌楼角楼四窝铺七 国朝雍正七年巡抚奉修】
池【环城为濠 国朝康熙八年池淤同知范有明疏复穿城】
博罗县城【旧无城环治仅土墙明成化二十二年按察使陶鲁始建治九年佥事王相复即城西辟地二百五十步为今城城高一丈七尺周围九百九十八丈有竒门五各有敌楼窝铺一十六嘉靖四十二年知县胡郁增高四尺万厯八年知县张守为重修二十二年知县邓以诰大修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胡大定修复南门十年知县杨硕捐修大东门城楼窝铺】
池【西南因榕溪为池东北因山无濠】
长宁县城【在君子嶂下明隆庆三年立县治鸿鴈洲尚未有城万厯改元知县陈立中乃即今所控其要害而城之周四百八十丈高二丈有竒厚称之为门三上各建楼北临山有楼无门】
池【因山无池】
永安县城【明隆庆四年阳江县主簿林天赐署县筑城五年而城成周六百四十丈高一丈九尺雉堞一千三百一十一门四上各建楼水闗二北为上闗西南为下闗黄花沟水入上闗注城中从下闗出城外国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孟之麟重建雄镇楼楼在城东北为明推官丁士髦改建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进箓重修门楼墙垜】
池【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进箓濬濠池】
海丰县城【旧惟土城在今城外东一里元至正末废明洪武二十七年备倭都指挥花茂始建城高二丈周围三百九十六丈雉堞七百八十一门四各有敌楼正徳十五年千户李纲修四门及西北城楼寻圯嘉靖十年知县陈一善重建三十七年倭警知县张济时加筑三尺女墙高五尺塞北门以便防守外复筑土墙七尺万厯十二年知县陈汝凤筑偃月城加以女墙楼五为门八崇祯十二年知县陈振琦增筑】池【深广一丈嵗久湮塞明正徳五年重濬嘉靖中知县张济时复濬障东北隅沟水潴之】
碣石衞城【在海丰县东一百二十里明洪武二十七年都指挥花茂建高二丈厚一丈八尺周围一千一百二十丈雉堞二千二百六十二敌楼四楼下辟门 国朝康熙八年奉部行文筑城】
池【深一丈广一丈二尺】
捷胜所城【在海丰县南八十里明洪武二十八年筑高一丈厚一丈五尺周围四百七十二丈雉堞九百四十敌楼四楼下辟门】
池【深一丈广八尺】
甲子所城【在海丰县东二百五十里明洪武间千户盛玉筑高一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周围五百九十丈雉堞一千一百八十敌楼四楼下辟门】
池【深一丈广八尺】
龙川县城【明洪武二十一年守御千户李贤始建原古循州有城至是都指挥花茂请立守御千户所而贤至始筑之治元年按察使陶鲁修筑今城高一丈八尺周七百二丈三尺雉堞九百八十四门上有敌楼外有月城正徳三年知县传鼎千户吴徳润分砌月城及四门嘉靖四十四年兵备副使王化辟北门万厯六年叅议李盛春增高城垣三尺扩马路八尺 国朝康熙六年知县彭峻龄捐修城楼三座周围雉堞二十五年知县沈廷相复修】
池【深八尺广如之明万厯中知县林廷植复濬】
长乐县城【明洪武二十年知县陈坚始筑城周围六百三十四丈高二丈辟四门门各有楼嘉靖元年佥事施儒以城隘辟其南广四百二十五丈三十一年佥事尤瑛大修筑增敌楼二十九座四门各易以砖国朝顺治三年周围墙垜敌楼崩圯知县王时熙大修十八年霪雨城頺知县孙防光重修康熙十九年西门城楼頽二十五年署县按察使经歴沈抡英知县孙蕙前后重修】
池【周围一千九十五丈深九尺】
兴宁县城【明成化三年知县秦宏始建城高一丈八尺有竒周围六百二十六丈有竒辟四门门有敌楼东曰平逺南曰迎薰西曰阜民北曰拱辰门内有兵马司跨濠为梁嘉靖四十年宼乱知县陈其箴增修城垣加建重门 国朝顺治三年知县庄应诏修城池建西门楼康熙二十五年知县李清鋐筑城脚马路八尺修补城垣】
池【深七尺广二丈康熙二十五年知县李清鋐濬之】
连平州城【在府治东北四百里明崇祯六年平九连山宼总制熊文灿巡按钱士廉题建州城推官吴希哲督永安知县牟应绶长宁知县陈国正营缮经始于十月逾年告成周围六百三十五丈高二丈一尺厚一丈六尺雉堞一千一百五十有九门四东日镇连西曰镇英南曰玉骢北曰彩鳯每门加瓮城横十九丈高二丈一尺旁开两门上各建楼 国朝顺治十年署知州陈邺修康熙二十四年知州佟国瑞增葺三十一年知州于廷弼建东门月楼四十九年署知州郭一修五十年知州徐旭旦修南门月楼五十二年修东门西门大楼五十七年徐旭旦率邑人捐修城垣嵌石砌灰周回共六百余丈生员何多竒董其成】池【因溪无濠】
河源县城【齐宋俱据桂干为城而枝布为三郭环之素称壮丽元末城陷宼城因废明初乃即中下二郭间濵江为城隆庆五年民遭水患佥事王化议建复古城知县林大黼奉檄鸠工筑北城垣亡何迁去万厯六年知县曾守愚循旧基筑城广七百丈为门四俱有楼南不利门开中东门移南楼于上十年民遭水患知县汤民仰始与民迁居然鳄湖沥泄城失其险二十二年邑人叅政李焘请制府陈渠捐军饷二百金就下埠筑基蓄水城赖以固】
池【周围八里深一丈六尺东即鳄湖为池】
和平县城【明正徳十四年南赣都御史王守仁檄惠州同知莫相建城高一丈八尺周围四百五十丈雉堞九百九十二门三东曰迎流西曰通津南曰南薰各有敌楼北负高岭不门建楼曰拱极嘉靖三十七年督捕通判洪章拓城垣四百余丈雉堞三百有余开跃龙永和二门敌楼二座万厯元年知县陈文彬易新旧城楼以砖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奉文丈量城周六百八十丈高二丈一尺雉堞一千二百九十】池【明嘉靖十三年知县梁鼒复侵地益濬之 国朝康熙二十四年奉文丈量东南小池长七十三丈广八尺深七尺】
东海窖城【国朝雍正八年请将本滘建设县治窖寨城高一丈六尺东长二十一丈三尺西长二十六丈五尺南广四十八丈三尺北广四十三丈周围共一百三十九丈一尺城虽土筑坚固完好但无马路雉堞且狭隘不可以多容议于寨城后增筑新城城垣东长五十四丈西长五十九丈北广六十九丈其南即接寨城之北垣寨城旧有东西南三门无北门应于西北方开门以逹新城新城亦开东西二门以通出入两城俱设马路雉堞丽谯以资守御】
池【南门水绕城壖东西北三方并议开濬】
右惠州府
海阳县【附郭】
潮阳县城【元至正十二年县尹熊阿勒坦巴哈筑明洪武二十四年潮阳衞指挥杨聚于内置潮阳千户所旧城嵗久日圯正统十年知县刘源洪修砌天顺六年知县陈瑄甃石增高之周围九百七十四丈高二丈治元年知县王銮重修城及各楼为门七东曰泰和南曰南薰西日淳化北曰阜城水门曰通衢旧水门曰太平小南门曰泰安嘉靖间增高四尺崇祯间增高三尺 国朝顺治四年夏雨城倒二百二十三丈秋水城垣马路敌台及东门城楼倾圯知县陈之昂重修十二年知县唐正麟于城上筑大炮台五座康熙六年城垣倾倒知县张宏美捐修周围一千二百六十二丈高二丈五尺濶一丈四尺城内马路高一丈二尺濶七尺垜眼一千一百一十六二十四年知府林杭学知县庄宪祖游击张起鳯守备戴勋曾士琦巡检程光宗李炳共捐修城门六城楼七敌台十四炮台六窝铺二西北瓮城腰城各二东南桥外长栅二四面重门上盖楼垜眼四百二十六五十三年知县支森捐修五十七年知县王允洪支官银重修雍正三年知县魏燕超捐修六年知县蓝鼎元捐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