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史藏
- 地理
- 山西通志
山西通志
韩 上党端氏
赵 上党长平端氏
秦 上党郡
河东郡
汉 司 河东郡 濩泽端氏
河内郡 沁水
并州 上党郡 氏髙都
后汉 司 河内郡 沁水
河东郡 濩泽端氏
并州 上党郡 氏髙都
魏 司州 平阳郡
河内郡
并州 上党郡
晋 司州 平阳郡 端氏濩泽
河内郡 沁水
上党郡 氏髙都
北魏 建州 髙都郡 髙都阳阿
长平郡 髙平氏
安平郡 端氏濩泽
泰寜郡 东永安西河新濩泽髙延
北齐 建州 长平郡
髙都郡
安平郡
后周 建州 髙平郡
安平郡
隋 冀州 长平郡 丹川沁水端氏濩泽
髙平陵川
唐 河东道 泽州 晋城端氏陵川阳城
沁水髙平
五代 泽州
宋 河东路 泽州 晋城髙平阳城端氏
陵川沁水
金 河东南路 泽州 晋城端氏陵川阳城
髙平沁水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亷访司】泽州 晋城髙平阳城沁水
陵川
眀 山西布政司泽州 髙平阳城陵川沁水国朝 山西布政司泽州府 鳯台髙平阳城陵川
沁水
泽州府
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后属赵秦为上党郡髙都县地汉为上党河东二郡地晋上党平阳二郡慕容永析上党置建兴郡北魏真君九年省和平五年复永安中罢郡置建州治髙都城领髙都长平安平泰寜四郡北齐仍为建州废安平泰寜祗领长平髙都二郡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治长平郡丹川县唐为上郡武徳元年置建州治丹川县改长平郡为盖州领髙明丹川陵川及盖城凡四县【新唐书武徳元年置建州六年废又于濩泽县置泽州领濩泽沁水端氏凡四县】三年析丹川置晋城县建州六年废建州自髙平徙盖州治晋城县八年徙泽州治端氏贞观元年废盖州自端氏县徙泽州来治天寳元年改泽州为髙平郡乾元元年复为泽州防昌中属河阳节度五代属昭义节度宋河东路为上州金河东南为上刺史天防六年以与北京泽州同加南字天徳三年复去南字贞祐四年潞州昭义军后又改孟州元光三年陞为节镇军曰忠昌【元志金为平阳府】元为下州晋寜路置司候司至元三年省并省陵川县入晋城端氏县入沁水后复置陵川明洪武元年省晋城县入泽州平阳府九年改直山西布政司
国朝因之雍正六年
题陞为府设附郭鳯台县髙平阳城陵川沁水仍焉
鳯台县【附郭】
汉髙都县上党郡
魏
晋
北魏永安中置髙都郡领髙都阳阿二县治髙都县又置建州于此
北齐置长平髙都二郡
后周并为髙平郡
隋开皇初郡废改为丹川县大业初置长平郡治丹川县
唐【上】武徳元年移丹川于源泽水北属盖州三年于古髙郡城置晋城县属建州六年建州废属盖州九年省丹川入晋城贞观元年废盖州徙泽州来治新书武徳元年置建州六年州废徙盖州来治九年省丹川并盖州入晋城天祐二年更名丹川
五代
宋【】为晋城县
金【倚】
元【下】
明洪武初省晋城县入州
国朝雍正六年设鳯台县于泽州府治编戸旧一百七十里今仍旧
髙平县【府北八十五里】
周战国时赵长平地
秦属上党郡
汉氏县属上党
魏
晋因之
北魏永安中置长平郡领髙平氏二县治髙平县建州旧志永安初析氏置髙平县
北齐旧曰髙平齐末改焉又并氏入焉旧志省氏入髙平属髙都郡
后周并为髙平郡县属焉
隋为髙平县长平郡
唐【上】武徳元年于县置盖州领髙平陵川丹川盖城四县贞观元年废盖州以县属泽州新书盖州领髙平丹川陵川三县又析置盖城县以之
五代
宋【上】
金
元【下】
眀泽州
国朝雍正六年新设泽州府编戸旧一百六十一里今一百里
阳城县【府西一百里】
汉河东郡濩泽县
后汉濩泽侯国
魏
晋平阳郡
北魏建州安平郡又置西濩泽县泰寜郡
隋长平郡
唐【中】武徳元年于县置泽州八年徙治端氏天寳元年改名阳城泽州新书天祐二年更名濩泽
五代
宋【上】为阳城县
金元光二年十一月升勣州
元【下】为泽州阳城县
明泽州
国朝因之雍正六年新设泽州府编户旧九十四里今四十九里
陵川县【府东北一百二十三里】
汉氏县地
隋开皇十六年析置陵川县长平郡
唐【中】武徳初盖州贞观元年泽州
五代
宋【中】
金
元【下】至元二年省入晋城后复置
眀泽州
国朝因之雍正六年新设泽州府编户旧九十三里今四十三里
沁水县【府西二百里】
周史记赵韩魏分晋封晋君以端氏
汉河内郡沁水河东郡端氏二县地
魏
晋沁水仍属河内端氏属平阳郡
北魏孝昌中置泰寜郡及东永安县真君七年省端氏太和二十年复置为安平郡治
北齐郡废县改曰永寜
隋开皇初废安平郡端氏县长平郡十八年仍名沁水县长平郡
唐【中】初属盖州后属泽州武徳八年徙泽州治端氏贞观元年徙治晋城
五代
宋【中下】端氏【中】
金
元【下】至元三年省端氏入沁水
眀沁水县
国朝因之雍正六年新设泽州府编户旧五十四里今二十八里
蒲州府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唐 冀
虞 舜都
夏商 冀 纶
周 并 晋 蒲桑泉解梁令狐
臼衰
郇
魏 汾隂临晋
秦 河东郡
汉 司校尉 河东郡 猗氏解蒲坂汾隂后汉 司 河东郡 汾隂蒲坂解猗氏
魏晋 司州 河东郡 汾隂猗氏解蒲坂
北魏 泰州 河东郡 安定蒲坂南解北解
猗氏
北乡郡 北猗氏汾隂
南汾州 北乡郡 汾隂
后周 蒲 州 蒲坂猗氏虞乡
汾隂郡
隋 冀州 河东郡 河东桑泉汾隂猗氏
虞乡
唐 中都 河东道 河中府 河东河西临晋解
猗氏虞乡永乐寳鼎
万泉
五代梁 蒲州【防国军节度】
宋 陕西路 河中府【防国军节度】河东临晋猗氏虞乡
万泉
庆成军 荣河
金 河东南路 河中府【防国军节度】河东荣河虞乡万泉
临晋猗氏
元 河东山西道【肃政亷访司】晋寜路河中府河东万泉猗氏荣河
临晋
明 山西布政司 平阳府 蒲州荣河临晋猗氏
万泉
国朝 山西布政司 蒲州府 永济临晋虞乡猗氏
万泉荣河
蒲州府
虞为舜都春秋时属魏后属晋秦为河东郡蒲坂县汉因之王莽更郡名曰兆阳县曰蒲城东汉魏晋胥仍旧后魏河东郡治蒲坂神防元年置雍州延和元年改秦州太和中罢天平初复领河东北乡二郡后周改郡曰蒲州隋开皇初郡废州存十六年析蒲坂置河东县大业初复河东郡并蒲坂县入焉义寜元年胥治桑泉唐武徳元年置蒲州治桑泉县二年置总管府管虞秦绛邵浍六州三年徙蒲州治河东县仍置总管府九年置都督府寻罢开元八年置中都改蒲州为河中府其年罢中都仍为蒲州又与陕郑汴懐魏为六雄十二年升列四辅为上辅天寳元年仍改为河东郡为赤部乾元元年复为蒲州三年四月置河中府元年建夘月又为中都元和三年复为河中府河东道五代胥为蒲州梁置防国军节度使宋仍名河中府为次府治河东县陕西路仍置防国军节度兼提举解州庆成军兵马巡检事金天防六年降为蒲州置防御使天徳元年升为河中府为散上府仍防国军节度使大定五年置陕西元帅府河东南路元晋寜路治河东县宪宗在潜邸时置河解万户府领河解二州而河中府领録事司至元三年罢万户府并録事司入河东县八年割解州直平阳路明洪武三年复为蒲州以河东县省入平阳府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改直州析平阳府之临晋荣河万泉猗氏四县来属六年
题陞为府设附郭永济县八年又分临晋之南设虞郷县治于是蒲州府统县六
永济县【附郭】
秦河东郡汉志旧曰蒲秦更名蒲坂应劭曰秦始皇东巡见长坂故加坂云
汉为蒲坂县莽曰蒲城
魏
晋
北魏河东郡治所
隋开皇十六年析蒲坂置河东县大业初并蒲坂入焉明一统志大业初改河东郡治河东县
唐【次赤】开元八年析置河西县寻省乾元三年更同州之朝邑曰河西来属大厯五年复还同州析朝邑河东别置河西县又武徳元年置永乐县贞观十年来属
五代胥为蒲州治
宋熈寜三年省河西县六年省永乐县为镇入焉金【倚】
元【下】
明洪武二年省河东县入蒲州
国朝因之雍正六年设永济县于蒲州府治编戸旧八十七里今四十八里
临晋县【府东北九十里】
周春秋时晋桑泉地
汉河东郡解县地 按汉置临晋县左冯翊莽曰监晋应劭曰临晋水故曰临晋臣瓒曰晋水在河之间此县在河之西不得云临晋水也旧説曰秦筑髙垒以临晋国故曰临晋师古曰瓒説是也或以为魏文侯伐秦始置临晋非也文侯重城之耳
魏解州
晋解州
北魏为北解县太和十一年置河东郡
隋开皇十六年置桑泉县河东郡明一统志义寜初蒲州徙治此
唐【次畿】武徳三年析置温泉县九年省天寳十三年更名临晋属河中府
五代
宋【次畿】
金
元【下】至元三年省虞乡县入焉
眀平阳府蒲州
国朝因之雍正三年蒲州六年州陞府县仍焉八年析置虞乡县编戸旧六十三里今仍旧
虞乡县【府东六十里】
汉解县地河东郡
北魏曰安定县西魏改南解又改绥化又曰虞乡 按北魏志太和元年置安定县又有南解县胥河东郡
隋虞乡县河东郡
唐【次畿】武徳元年更名解县又别置虞乡县贞观十七年省解县入虞乡二十二年复置解县省虞乡入焉天授二年复析解县置虞乡胥河中府通考汉解县地后于虞乡城置解县更于解西五十里别置虞乡县
五代
宋【次畿】
金
元至元三年省入临晋
眀为临晋县地
国朝雍正八年析临晋置虞郷县蒲州府编戸二十四里
猗氏县【府东北一百二十五里】
周郇伯国文王子所封春秋为晋令狐地晋志古猗顿城
汉置猗氏县属河东郡
魏
晋
北魏太和十一年置北猗氏县北乡郡
西魏改曰桑泉
后周复为猗氏县汾隂郡
隋河东郡明一统志自故城徙今治
唐【次畿】河中府
五代
宋【次畿】
金
元【下】至元三年省万泉县入焉十五年复置
明平阳府蒲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蒲州六年州陞府仍焉编戸旧五十一里今二十七坊里
万泉县【府东北一百六十里】
汉河东郡汾隂县地
后魏猗氏县有介山塘旧志天赐元年郡人薛通筑城于汾隂城西八十里名薛通城
唐【上】武徳三年析稷山界于薛通城置万城县泰州州废绛州大顺二年河中府新唐志析稷山安邑猗氏龙门置
宋【次畿】
金仍旧
元至元三年省入猗氏十五年复置河中府
明平阳府蒲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蒲州六年州陞府仍焉编戸旧四十里今十一里
荣河县【府城北一百二十里】
夏博物记曰汾隂古之纶少康邑
周战国时汾隂地
汉置汾隂县河东郡
晋刘渊省入蒲坂县
北魏复置汾隂郡后北鄊郡有北鄊城又南汾州有汾隂县
后周置汾隂郡
隋开皇初郡废仍为县河东郡义寜元年以汾隂龙门置汾隂郡
唐【次畿】武徳元年改汾隂郡曰泰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属河东郡开元十一年获寳鼎更名寳鼎
五代
宋【次畿】大中祥符四年二月建寳鼎县为庆成军熈寜元年废以荣河县河中府即县治置军使旧志真宗祀汾隂有荣光溢河之瑞故名
金贞祐三年升荣州以河津万泉焉
元【下】元初州废复为荣河县河中府
明平阳府蒲州
国朝因之雍正二年直蒲州六年州陞府仍焉编戸旧三十八里今一十三里
山西通志卷四
<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
山西通志卷五
沿革【三】
辽州地表
总部 郡国 州县
周 并 晋
韩
赵 阏与
秦 上党郡
汉 并 上党郡 沾 湼氏
后汉 并 上党郡 沾 湼
魏
晋 并州 上党郡 湼 武乡
乐平郡 沾 轑阳
北魏 并州 太原郡 沾
乡郡 乡
乐平郡 辽阳
北齐 乡郡 乡
乐平郡 梁榆
后周 乡郡 乡
乐平郡 梁榆
隋 冀州 乡郡 榆社
太原郡 和顺辽山平城